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付伟  余海保 《国医论坛》2004,19(3):33-34
温胆汤首见于孙思邈之《备急千金要方》,用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现临床多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之温胆汤,其由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甘草、茯苓、生姜、大枣组成,较《备急千金要方》原方多茯苓、大枣而减生姜之量,主治肝胃不和、痰热内扰致虚烦不眠、呕吐、呃逆、惊悸不宁等症。笔者近年来用本方治疗脑血栓形成、耳源性眩晕、精神分裂症收效良好,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2.
温胆汤出自《备急千金要方·胆虚实篇》,原文曰“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宜服温胆汤方”。本方具有燥湿化痰、清热除烦之功,专为胆虚痰热上扰之虚烦不眠而设,其治“不寐”之疗效屡用屡验。近年来笔者细考其方,斟酌配伍,对其应用及功效亦有新感,不揣浅陋见诸笔端。 温胆汤方中,半夏辛苦而温、燥湿化痰,陈皮辛温、理气化痰,同归脾胃经,二药合用谓之“二陈”,为后世主治一切痰饮之基础方。竹茹甘凉、清热止呕,枳实苦酸寒、行气破滞;另有生姜之辛温,甘草之甘平。如此组方,集辛开、苦降、温化、清解于一炉,对于痰凝气滞而致的虚烦不眠等证甚为确切。临证时若能紧扣病机随证加减,洵可收灵验之效。  相似文献   

3.
温胆汤出自《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是临床治疗痰热的基本方。该方临床应用广泛,吾师李敬林教授善用此方治疗各种疑难杂症,疗效显著。笔者在跟师学习过程中,对其运用温胆汤治疗痰热扰心证不寐的辨治深有感悟,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温胆汤源于唐·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由半夏、竹茹、枳实、橘皮、生姜、甘草组成。有清热化痰,和胃止呕之功。主治胆虚痰热上扰,虚烦不得眠。笔者以本方随证化裁,治疗精冲分裂症、顽固性头痛及甲状腺  相似文献   

5.
温胆汤首见于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卷十二·胆虚寒篇》,用以治疗大病后虚烦不眠所致的疾患。后世有人认为本方由“二陈汤”衍化而来,但二陈汤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合剂局方》,故温胆汤从二陈汤衍化而来之说不妥。《温胆汤》  相似文献   

6.
王淑玲主任医师为全国第四批名老中医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教学、科研、临床工作40余载,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学验丰富。笔者有幸成为其继承人,蒙师赐教,受益匪浅,现将王老师运用温胆汤的体会总结如下。温胆汤出自《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由清半夏、竹茹、  相似文献   

7.
温胆汤最早见于《千金方》,是著名的治痰古方,其后同名而组成不同的方剂较多。宋代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九所载之温胆汤,在临床中应用最为广泛,其药物组成:半夏、竹茹、枳实(麸炒)各60g,陈皮90g,炙甘草30g,茯苓45g;用法:为粗末,每服12g,加生姜5片,大枣1颗,水煎,食前服;原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者。此方虽名为温胆,事实上是通过调理气机达到化痰作用的,因气机  相似文献   

8.
温胆汤化裁治疗中风析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彦海  迟丽屹 《陕西中医》2004,25(2):166-168
温胆汤是临床常用的一首古代名方,由生姜、半夏、橘皮、竹茹、枳实、炙甘草六味药物组成。本方源于南北朝名医姚僧垣所撰《集验方》,始见于唐代孙思邈《千金方》,其主治症为“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南宋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虚烦证治和惊悸证治”条下所载温胆汤与  相似文献   

9.
温胆汤出自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书中言其主治为"大病后虚烦不得眠。"宋代陈无择在《三因极—病证方论》中,进一步指出了温胆汤证的病因病机是"心  相似文献   

10.
温胆汤治疗不寐证10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寇东升 《陕西中医》2012,33(6):681-682
目的:观察温胆汤治疗不寐证的疗效。方法:对100例不寐证患者以温胆汤(法半夏、枳实、陈皮、竹茹、茯苓、大枣、生姜)为基础方进行治疗。结果:总有效率96%。结论:本方具有健脾化痰,宁心安神的功能,对治疗不寐证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1.
柯梦笔 《新中医》1996,28(10):17-18
温胆汤临证举隅柯梦笔温胆汤首载于《千金要方》卷十二胆虚实门。由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生姜、甘草6药组成。功能清热化痰,和胃止呕,是清胆和胃之著名方剂。笔者临证应用温胆汤以痰多,呕恶,胸脘痞闷,口粘味苦,苔黄腻为辨证要点,并随热重、痰盛、风动、气郁、...  相似文献   

12.
温胆汤治验4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雪强  宿录贞 《河北中医》2007,29(2):137-138
温胆汤出自《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由半夏、竹茹、枳实、橘皮、炙甘草、茯苓、生姜、大枣组成.该方是从《备急千金要方》温胆汤衍化而成,《备急千金要方》中的温胆汤较本方少茯苓、大枣,而生姜则用至4两,治疗"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  相似文献   

13.
温胆汤临床新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温胆汤出自《备急千金要方》 ,具有温胆散寒、理气化痰的功能 ,乃为胆寒所致诸症而设。后世医家多视其为清化痰热之剂 ,用以治疗痰热内扰证。笔者运用温胆汤加减治疗胆寒证 ,取桴鼓之效 ,兹举例于下 :1 失眠案刘某某 ,女 ,4 0岁 ,干部 ,1998年 8月 10日初诊。平素胆怯 ,遇事善  相似文献   

14.
杨维平 《中医研究》2012,(11):64-65
银翘散出自清代名医吴鞠通所著《温病条辨》,原方用于治疗温病初起,发热无汗,或汗出不畅,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者。本文以银翘散为主方,根据病因病机、临床表现临证化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痤疮、带状疱疹、多型性红斑等病,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逍遥散临床新用3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逍遥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原方主治肝郁血虚脾弱之证,是调肝养血的代表方,又是妇科调经的常用方。近年来,笔者根据异病同治的原则,用逍遥散加减治疗多种慢性疾患,取得了明显效果,兹举验案3则,以就正于同道。  相似文献   

16.
1 方源与主证 源于《验方新编》的四妙勇安汤,为治疗脱疽一证而设。其方虽四味药,但组方严谨,量大力专,治疗脱疽溃烂、热毒正盛而阴血耗伤最为适宜。方中,金银花为主药,以清热解毒;玄参为辅药,以滋阴清热;佐当归,以活血和营;使甘草,以和中解毒。汉代华佗《神医秘传》中最早总结了治疗这一病的经验。笔者用四妙勇安汤加味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7.
王聘益 《中医研究》2012,25(4):48-49
止嗽散出自清末名医程钟龄所著《医学心悟》,具有止咳化痰之功.笔者以本方为基础方,灵活变通,随症加减,治疗急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咽痒咳嗽、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临证效果良好.本文以病案报道形式,详细总结了止嗽散具体临证应用经验,体现了中医学“异病同治”的理论.  相似文献   

18.
温胆汤出自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宜服温胆汤方:半夏、竹茹、枳实各二两,橘皮三两,生姜四两,甘草一两。”而《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温胆汤载药为半夏、竹茹、枳实各二两,橘皮三两,炙甘草二两,白茯苓一两半,姜五片,枣一个,较《备急干金要方》增白茯苓、大枣,减生姜用量而成,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黄连温胆汤是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所载温胆汤基础上加黄连而成,具有清热化痰、开窍醒神、活血化瘀之功效。笔者在临床实践中以黄连温胆汤为主加减化裁治疗痰热内扰诸证,取得了较好疗效,兹介绍几例如下。  相似文献   

19.
温胆汤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温胆汤立方可追溯于南北朝时期名医姚僧垣所撰的《集验方》,由于其制方精要,配伍巧妙,自南北朝时期始,温胆汤作为治疗内科杂病的名方流传至今。根据《中医方剂大辞典》记载,以温胆汤命名而药物组成不同的方剂共有十三首,出自十一部方书。其中尤以宋代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的温胆汤最为出名。在《集验方》亡佚后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  相似文献   

20.
五参丸出自《千金翼方》卷十二,由人参一两,苦参一两半,沙参一两,丹参三分,元参半两组成。方下注“主治心虚热不能饮食,食即呕逆,不欲闻人语”。石恩权先生以此方作为治疗多种心脏疾病之基础方,按病论治,随证加减,在纠正心律失常及心功能不全方面,有稳定疗效。现举验案数则于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