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坪溪水库坝体为填土坝,坝基未处理,填土均放在强风化和全风化粗粒花岗岩上,填土以全风化和强风化花岗岩为主,局部夹有坡积土和砂岩全风化土,由碾压法和水坠法筑成,透水性不均匀且较大,本文通过分析填体填土的质量、渗透稳定性并提出处理建议.  相似文献   

2.
土石坝坝体填土与坝基接触带和坝基强风化带是土石坝防渗的重点和难点。在云南省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设计施工中,土石坝防渗一般是采用坝体劈裂灌浆和坝基帷幕灌浆的办法形成封闭的防渗体进行防渗。大坝上部劈裂灌浆形成的防渗泥墙与下部坝基帷幕灌浆形成的帷幕在坝体填土与坝基接触带处衔接,如何实施衔接是能否形成封闭防渗体的关键。本文提出通过调整施工工序和利用坝体劈裂灌浆为静压注浆、可间歇反复灌浆的特点,使土石坝坝体劈裂泥墙与坝基帷幕灌浆形成的防渗帷幕有效地衔接起来,形成完整的坝体坝基防渗帷幕墙。  相似文献   

3.
京珠高速公路通过湘北90多km全风化花岗岩地区,本文以湘北全风化花岗岩土样为基础,对全风化花岗岩的粒度成分、塑性指标、压实性能和CBR值等指标进行了试验分析,评价了填料的工程性质,并对全风化花岗岩水泥稳定上进行试验,得到其强度、刚度、水稳性系数与水泥含量、龄期、含水量和压实度的变化关系,并运用于指导高速公路路基的施工。  相似文献   

4.
不排水条件下饱和全风化花岗岩填土的工程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重塑试样的不排水三轴压缩试验的基础上,分析了全风化花岗岩(CDG)松散填土的工程性能。探讨了相对压实度和团结应力对其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土样应力应变关系、初始杨氏弹性模量、脆性指数和稳定状态性能。  相似文献   

5.
丁建军 《科技信息》2011,(7):310-311
侨香站过街通道周边环境复杂,通道下穿6.5m×4.1m的雨水箱涵以及Φ500mm的次高压燃气管,此两根管线改迁难度极大,该段只能采用暗挖下穿避开。暗挖段地层主要为填土、粗砂、砾砂、卵石土及全风化花岗岩。初期支护拱顶采用大管棚和超前小导管,边墙采用超前水平旋喷桩加固止水和锁脚锚管。  相似文献   

6.
以浏醴高速公路沿线全风化花岗岩原状土为基础,对沿线全风化花岗岩路基填料进行工程性质评价。向该路基填料参入不同比例的水泥、石灰改良剂,进行界限含水率、击实特性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并结合工程经济,分析两种改良剂的改良情况,为相关路基施工提供合理的工程建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粤赣高速公路进行的大量勘察工作,结合设计、施工中发现的问题,阐明了花岗岩全风化层的划分标准及勘察方法,同时根据大量的室内试验及原位测试资料,分析得出花岗岩全风化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压缩特性,研究了花岗岩全风化层斜坡失稳机理和防护措施,从中总结出花岗岩全风化层的勘察设计侧重点。  相似文献   

8.
香港全风化花岗岩的固结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采自香港地区全风化花岗岩原状土样进行了固结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其先期固结压力及超固结比明显偏大,且先期固结压力在深度上表现出异常现象;在固结压力持续增加的条件下,3种土的压缩系数和固结系数逐步减小,开始减小速率比较大,之后趋于平缓,呈近似负指数关系,但压缩系数的变化幅度比固结系数大;全风化花岗岩由于风化所产生的特殊的物理、化学及矿物成分变化和所具有的结构强度是造成其固结特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文章结合G318青阳段改建工程的路基填筑工程,通过对皖南山区具有代表性的全风化花岗岩进行物理改良,总结出物理改良全风化花岗岩填筑公路路基的施工工艺。结果证明,经过物理改良的全风化花岗岩路基填料用于填筑公路路基,其弯沉值比直接用全风化花岗岩填筑有较大减小;压实所需要的压实功较小,有利于质量控制;改良成本较低,节约工程造价;物理改良法无污染,环保效益显著,可为类似工程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广东龙川县花岗岩残积土层与全风化层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便携式剪切和钻孔剪切原位试验,以及室内重塑样快剪试验,研究不同含水率条件下的抗剪强度。结果表明:花岗岩残积土层与全风化层的抗剪强度均随着含水率的增加而减小。残积土层现场原状样试验所得抗剪强度均高于室内重塑样,二者差异的主要因素为重塑样颗粒间不再具有较强的结构联接;全风化层原位试验所得内聚力大于室内试验,但两种试验内摩擦角近乎一致,造成原位与室内试验结果的差异不仅与重塑样较弱的结构联接有关,还由于剪切边界条件与应力状态不尽相同。花岗岩浅表层无论是残积土层还是全风化层,均具有较强的结构性,室内重塑样试验结果往往不能真实反映土体的抗剪强度,室内重塑土试验所得到的抗剪强度值偏低。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赣南地区花岗岩风化带岩土体强度特性及边坡破坏模式,采用室内岩矿鉴定、X粉晶衍射试验和电镜扫描等方法对原岩和全风化花岗岩进行矿物成分和微观结构分析,同时通过全风化花岗岩三轴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中风化花岗岩单轴和三轴试验对风化带岩土体的强度特征和破坏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围压增大,全风化花岗岩应力-应变关系发生了转型,破坏模式为先鼓胀再剪切破坏;中风化花岗岩在单轴压缩条件下经历了四个破坏阶段,三轴试验得到岩块的抗剪强度参数,经虎克布朗准则反演得到了岩体的强度参数。结合野外特征,赣南花岗岩风化带岩土体边坡失稳破坏模式主要有5种,其中坡面冲刷破坏占比较大。  相似文献   

12.
南岳地区全风化花岗岩的微观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及X射线衍射仪对南岳地区全风化花岗岩的微观特性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不同放大倍数条件下原状全风化花岗岩微观结构依次为团粒状结构、块状结构、片状结构、层状结构.微观结构松散,孔隙发育,矿物边缘清晰,结构中胶结物质较少,表明颗粒间的连接力较弱.能谱分析发现,不同微观结构的全风化花岗岩所含元素种类及原子百分比可能相同,表明两种结构单元为同一种矿物成分风化形成的,或者一种结构单元是另一种结构单元风化形成的产物.XRD谱表明,该地区全风化花岗岩主要的矿物成分为石英、高岭石、白云母、正长石及少量锆石等矿物.  相似文献   

13.
余毅 《广东科技》2010,19(6):172-173
本文主要是针对茂名地区白垩系红砂岩强风化带工程地质性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根据作者十多年来从事高层建筑工程地质勘察。从粘性土、风化花岗岩的等方面获得的大量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总结以及提出了个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下关隧道通过全风化花岗岩浅埋富水隧道开挖采取的施工方法和措施,隧道安全顺利的通过浅埋段施工,施工进度明显改善,施工成本有效减少。通过洞外井点降水,变洞内为洞外施工,加快了全风化花岗岩浅埋段富水隧道开挖的施工进度。  相似文献   

15.
以某水电站枢纽区边坡为研究对象,结合该区域地形地质条件,运用刚体极限平衡法和有限元法分析评价天然边坡的稳定性,并对岩体力学参数进行反演分析,论证岩体强度参数的可靠性.计算成果表明:边坡强风化Ⅴ类岩体的抗剪强度参数C提高至0.25 MPa,φ值提高至28.8°,全风化岩体C值由0.1 MPa提高至0.175 MPa时,全强风化岩体中的破坏区基本消失,与天然边坡整体处于稳定的客观情况吻合,为边坡后续分级开挖过程的稳定性分析提供参数.  相似文献   

16.
针对全风化花岗岩自稳能力差、遇水极易软化崩解等特点,依托广西均昌隧道帷幕注浆灾害治理工程,设计全风化花岗岩注浆模拟试验,通过改变注浆压力,对被注介质单轴抗压强度、抗剪强度、渗透系数、崩解率等参数进行测定,研究注浆对全风化花岗岩地层强度特性和水理特性的影响机制.试验结果表明:全风化花岗岩地层中,注浆以劈裂模式为主;随着注浆压力的提高,主浆脉扩展厚度不断提高,被注介质的劈裂区(含浆脉)及压密区(不含浆脉)的单轴抗压强度和抗剪强度均显著增长;在注浆压力为2.0,MPa时,劈裂区抗压强度提高了152.4%,,抗剪强度(σ_n=200 kPa)提高了348.6%,,压密区抗压强度提升71.4%,,抗剪强度(σ_n=400 kPa)提升了149.6%,;注浆加固后被注介质渗透系数大幅降低,水稳定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究土与强风化岩边坡中强风化岩不破坏的临界坡率及稳定性判断方法,基于济南地层,得出适用于数值模拟的土层参数,并利用强度折减法求出边坡的临界坡率,为施工提供参考。针对强风化岩不破坏的边坡,运用改进的瑞典条分法求出边坡安全系数解析解,并利用滑移线场法求出滑移线,为安全系数解析解的应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岩层厚度超过边坡高度1/2或坡率大于1:0.5时,强风化岩一定破坏;解析解得出的安全系数偏小,有利于工程安全;针对土与强风化岩边坡,文中结果可确定边坡破坏区域,设计支护方案。  相似文献   

18.
二重管垂直注浆在基坑周边止水帷幕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以全强风化花岗岩地层为主的富水软弱地层中开挖基坑,为了防止基坑开挖过程中全强风化花岗岩遇水软化、崩解、流淌造成基坑周边边坡失稳、坍塌,就必须对基坑周边进行止水处理,本文主要介绍了全强风化地层的特点,根据地层特点采取二重管后退式注浆工艺,在基坑工程周边采取注浆形截水帷幕,保证了基坑的安全顺利开挖。  相似文献   

19.
硗碛水电站宽级配碎石土心墙堆石坝坝高123 m,坝肩两岸千枚岩、砂岩岩体强风化水平深度146~664 m,由于岩体强风化深度大,按规范开挖工程量巨大,故仅开挖至强风化上部(局部达强风化中部),突破该规范要求。文章详实论述了硗碛水电站坝肩强风化岩体处理方案、灌浆试验成果及工艺要求,论证了采用灌浆加固及防渗处理的可行性,提出了处理措施及施工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20.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广泛分布着风化程度较高的花岗岩,在强风化花岗地层中进行海上风电大直径嵌岩单桩施工存在现孔壁失稳问题。为此,本文将可以描述强风化花岗岩结构性和超固结性的弹塑性本构通过子程序UMAT嵌入到有限元软件ABAQUS中,根据土工试验结果确定了本构模型参数取值。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孔壁稳定性数值模型,分析了孔壁失稳的发展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孔壁周围土体由于卸载应力达到临界状态是发生塌孔的主要原因,塌孔发展速度随时间逐渐变缓,最终塌孔形态趋于土拱形式。塌孔范围随着孔径和出桩长度的增大而增大,最大塌孔半径与桩径的比值介于0.5~0.7范围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