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微量元素发锌检测及相互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46例反复感染患儿进行了发锌检测,其均值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治疗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锌盐治疗可减少反复感染次数。提示对反复感染患儿加强体质锻炼,适量补充锌盐是必要的。分析发锌对慢性缺锌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反复下呼吸道感染与上呼吸道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以反复下呼吸道感染为主要表现而无典型鼻部症状的慢性鼻炎、鼻窦炎、咽喉炎患儿的诊治过程.结果 与结论 慢性咽喉炎、鼻炎、鼻窦炎与下呼吸道反复感染的关系密切,临床予以重视,积极预防和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减少病原侵袭下呼吸道以至造成反复下呼吸道感染.  相似文献   

3.
反复呼吸道感染(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RRTI)是儿科的常见疾病,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患儿由于全身及呼吸道免疫功能低下,导致上、下呼吸道反复感染,病程较长,严重危害儿童的身心健康.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病例来源于2005年8月~2009年5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30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患儿,符合1987年全国小儿呼吸道疾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2岁:每年上呼吸道感染7次、下呼吸道感染3次;3~6岁儿童:每年上呼吸道感染6次、下呼吸道感染2次;6~14岁:每年上呼吸道感染5次、下呼吸道感染2次.每年上感的次数不够,可加下呼吸道感染的次数,如若下呼吸道感染次数不够加上感次数则不能诊断,且两次感染之间应无症状体征≥1周.)年龄6个月~12岁,男188例,女112例.同时询问患儿的喂养史、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婴幼儿呼吸道发育畸形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方法。方法从2007年1月-2011年2月本院儿科在耳鼻喉科协助下采用pentaxFB-8V型或pentaxFB-15V型纤维支气管镜在静脉复合麻醉下对112例因反复咳嗽、气喘、反复肺炎。治疗效果差而住院的患儿行支气管镜检查。对呼吸道发育畸形的35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呼吸道发育畸形患儿35例,占检查患儿总数的31.2%,以1岁内婴儿多见;临床表现为反复咳嗽、喘息,反复肺炎、哮喘。常规X线胸片、胸部CT,不能提供确诊依据,临床治疗效果差。发现呼吸道软化20例,呼吸道狭窄8例,气管性支气管3例,气管支气管开口异常2例,气管食管瘘1例,气管憩室1例。结论婴幼儿呼吸道发育畸形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异性,常易误诊,赖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确诊。  相似文献   

5.
甲型流感病毒感染患儿细胞免疫状态及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型流感病毒感染患儿细胞免疫状态及临床观察李玉琴,彭韶,李红叶,喻朔,段佩兰呼吸道感染是儿科常见病,多由病毒感染引起。我们采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桥联酶标技术(APAAP)对172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呼吸道分泌物中病毒抗原检测,结果从81例标本...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1例无外胚层发育不良、反复感染伴淋巴结肿大患儿临床特征、IKBKG(NEMO)基因突变、NEMO蛋白表达及免疫学特征。方法对1例临床表现为反复发热、支气管肺炎及颈淋巴结肿大患儿行免疫学初筛、免疫相关基因高通量测序、蛋白印迹法检测NEMO蛋白表达及淋巴细胞增殖功能检测。结果基因分析示IKBKG基因第9号外显子拼接位点发生g.21819 GA杂合突变,其母为该突变携带者。患儿NEMO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B细胞增殖功能明显受损。结论在国内首次确诊1例IKBKG基因突变致NEMO-ID患儿,不具备外胚层发育不良的反复感染患儿应考虑本病可能。假基因可能干扰高通量测序结果,仔细分析序列原始数据对最终获得确诊结果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7.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年龄、性别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中肺炎支原体抗体的检测,调查小儿肺炎支原体抗体感染的状况及与患儿性别、年龄的关系。方法采集患儿静脉血、血清做倍比稀释,用日本富士肺炎支原体诊断试剂盒SERODIA-MYCOⅡ做颗粒凝集实验。结果在5155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共检出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病例2831例,阳性率为54.9%,男、女患儿阳性率分别为49.6%和63.3%,男女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1岁以内患儿阳性率明显低于其他年龄段,其他年龄段之间阳性率无明显差异;门诊与住院患儿阳性率分别为65.5%和43.2%。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好发于1岁以上儿童,女童感染机会高于男童,门诊患儿阳性率高于住院患儿。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可作为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常规检测项目。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常见病毒的分布及其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7 248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统计其呼吸道病毒检出情况, 统计不同年龄段、性别、临床诊断及季节患儿呼吸道病毒检出情况。结果 7 248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中共检出呼吸道病毒感染2 015例, 检出率为27.80%, 其中单一呼吸道病毒感染1 977例, 检出率27.28%, 混合呼吸道病毒感染38例, 检出率0.52%。不同年龄段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人类偏肺病毒(human metapneumovirus, hMPV)、副流感病毒(parainfluenza virus, PIV)、乙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B virus, FluB)、腺病毒(adenovirus, ADV)、博卡病毒(human bocavirus, hBoV)、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 FluA)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呼吸道感染hBoV、FluA、ADV检出率高于上呼吸道感染(P<0.05)。RSV、P...  相似文献   

9.
检测187例呼吸道感染儿CMV-sIgM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MV-sIgM阳性率42.785(80/187),其中反复呼吸道感染的52例检出率为63.46(33/52),较非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检出率34.81%(46/135)明显增高。同时发现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合并CMV感染CD4细胞和CD4/CD8降低,且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心肌酶的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我科2006~2009年患呼吸道感染的患儿184例,所有住院患儿入院第2天空腹抽取静脉血进行心肌酶测定.结果 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常伴有心肌酶增高.结论 小儿呼吸道感染特别是下呼吸道感染,常伴有心肌、肝脏损害.  相似文献   

11.
本文应用套式(Nested)PCR技术检测了132例急性呼吸道患儿之咽拭子标本中的肺炎衣原体(CPn)特异性DNA。结果发现.受检标本中有19例检出阳性,即各处呼吸道患儿之咽拭子标本中的CPn-DNA阳性率高达14.4%。提示CPn在我国儿童中有较高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12.
四种呼吸道疾病红细胞免疫及T细胞亚群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四种呼吸道疾病红细胞免疫及T细胞亚群的检测孙毅平,冯益真,王军,车至香,仲崇明,王长印作者检测了304例反复呼吸道感染(RRIT)、哮喘、支气管炎、肺炎患儿及30例健康对照儿童的红细胞免疫、NK细胞活性及T细胞亚群。发现①RRIT、哮喘及肺炎患儿RB...  相似文献   

13.
黄芪治疗11例IgG亚类缺陷病的疗效观察及机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AM研究治疗11例IgG亚类缺陷病患儿的疗效及机理,结果表明AM治疗使患儿缺陷的血清IgG1、IgG3水平升高,PBMC体外产生TFN-γ水平升高。治疗半年后呼吸道感染频率及患病时间明显降低,提示AM部分改善IgG亚类缺陷患儿免疫功能,减少呼吸道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4.
Wiskott-Aldrich综合征1例报告北京铁路总医院小儿科(100038)吕一平,汉彧临床报告男,5个月,因反复感染、湿疹五个月,皮肤出血点三个月入院。(住院号226048),患儿系第一胎,于生后十余天开始面、颈、腋窝及腹股沟皮肤出现湿疹,且渐...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术诊治儿童呼吸道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柳州市妇幼保健院住院的815例行纤维支气管镜术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15例患儿,共行纤维支气管镜术872次,其中,气管、支气管炎590例,呼吸道解剖结构异常159例,支气管异物62例,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3例,肺泡蛋白沉着症1例;590例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定量培养主要病原菌支气管肺泡灌洗为肺炎克雷伯菌,阳性率41.72%。131例重症肺炎患儿经治疗后,有效98例(74.81%)。并发症发生率17.54%,均为一过性,程度轻。结论纤维支气管镜术在诊断和介入治疗儿童呼吸道疾病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杨美菊 《医学信息》2010,23(17):3160-3161
目的 探讨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护理方法,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对93例重症肺炎患儿实施基础护理、呼吸道护理、治疗护理、输液护理、饮食护理、健康指导护理等综合护理后,观察护理效果。结果93例患儿通过系统治疗与护理,住院平均时间为7.2d,82例患儿临床治愈出院,7例患儿临床症状好转出院,4例患儿因先天性心脏病转入外科治疗。结论通过本次观察分析表明,合理有效的护理方法能够准确的判断患儿的病情.保障治疗的有效实施,促进患儿病情的全面恢复,是儿科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的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152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支原体PCR及免疫功能进行检测。结果咽拭子肺炎支原体PCR阳性25例,阳性率16.5%。血清IgG、IgA明显降低。CD3+、CD4+细胞、CD8+细胞和CD4+/CD8+值均较对照组降低,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明显升高。资料表明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存在着免疫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18.
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脑电图改变叶环1徐美春2姚军2下呼吸道感染是儿童时期的常见病、多发病。笔者对1995年10月至1996年2月诊断为下呼吸道感染的35例住院患儿进行了脑电图(EEG)及动脉血气检查,现将EEG变化及与血氧分压之间的关系报告如下。1临床...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冬春季儿童、婴幼儿哮喘急性发作时的呼吸道常见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感病毒(IFA1、IFA3、IFB)、副流感病毒(PIF1、PIF3)、腺病毒(ADV)的感染情况及与临床症状和嗜酸细胞的关系。方法 对2000年11月至2001年3月及2001年11月至2002年3月,来首都儿科研究所哮喘中心就诊的哮喘急性发作的患儿176名,采用病毒分离及间接免疫荧光法,对鼻咽分泌物(nasopharyngeal secretions,NPS)中七种病毒抗原进行监测,并同时记录临床症状和用药情况及进行鼻咽分泌物和外周血中嗜酸细胞计数。结果 176例哮喘急性发作患儿NPS中,79例检测出病毒,阳性率为44.9%。其中RSV 66例,感染率为37.5%、IF7例(4.0%)、ADV6例(3.4%)及PIF4例(2.3%)。RSV占79例病毒感染患儿的83.5%;4例患儿同时测定出RSV和其他病毒混合感染。这些病毒在哮喘急性发作的患儿中检出率与年龄呈反比,小年龄组的患儿病毒感染多;检出病毒的患儿病情重,伴发热的患儿显著多于未检查出病毒的患儿。病毒感染与非感染组的NPS中嗜酸细胞数目检测无明显差别;但血中嗜酸细胞的数目,病毒检出阳性的患儿,较病毒测定阴性的患儿明显减少(t=2.676,P〈0.001)。结论 北京地区冬季近半数哮喘急性发作的患儿呼吸道病毒检测阳性,其中RSV是婴幼儿哮喘发作的主要感染病毒,引起较严重的临床症状;病毒检出阳性的患儿,血中嗜酸细胞的数目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20.
胃食管反流作为一个症侯群,在一儿中发病率很高。若返流物阻塞呼吸道,可使患儿窒息死亡。是新生儿猝死的重要原因。本文观察17例发生返流性窒息后新生儿的抢救,采用以清理呼吸道为主辅吧心外按压及药物治疗,结果抢救成功16例,死亡1例。抢救成功率为94%。结论:发生该病后,应迅速彻底地清理呼吸道,解除呼吸道的梗阻,可使窒息尽快恢复,减少甚至于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否则,可致新生儿猝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