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本文在研究我国西北某地区区域γ场中,试图定量化地评价晕圈,运用了晕圈发育度φ、局部异常梯度Ks、异常评价系数K等参数。在分析区域地质和地球物理特征的基础上,阐明主要方法技术,总结了区域γ场分布规律,归纳了呈矿γ场与非矿γ场两大类属的判据,根据铀矿成矿地质条件、矿化、γ场、放射性水化、航放及航磁等特征,建立了区域γ场的评价准则,预测了八个铀成矿远景区,形成了本区铀矿找矿方向应是“三条线”的观点,作为运用地球物理信息进行区域物探研究和成矿远景预测的尝试。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和分析了川北砂岩和康滇地轴几个铀矿床和矿化地段的各种地球物理场分布特征与铀矿化的关系,及其反映的铀成矿可能性。充分利用和分析研究工作区现有的大量放射性测量及航磁、重力测量资料,总结和建立铀成矿的区域物(化)探判据:高变异、剩余值、零值线、过渡带、富铀体、复合晕。利用成矿判据在区域和矿区成矿预测中划分成矿有利区、段,为区域找矿和矿床扩大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吐哈盆地水文地球化学分带与铀矿化关系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确立了吐哈盆地水中铀的存在形式,分析了铀在水中的迁移规律和沉淀条件。并运用层间氧化带的成矿机理,阐述了各地球化学分带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引用“饱和指数”把铀在水中的饱和程度给予量化,从而确定了盆地水中铀的沉淀区间。利用γNa+/γCl─和γCa++/γCl─划分出水文地球化学分带及综合岩石地球化学分带,为寻找层间氧化带型铀矿提供了水文地球化学依据。指出艾丁湖自流水斜地为形成层间氧化带型铀矿的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4.
从构造地球化学找矿角度出发,在研究地质构造背景、断裂构造特征的基础上,阐述了成矿断裂构造地球化学特征,并对区内铀成矿前景作了探讨。初步认为有利铀矿赋存的构造组合形式是多尺度的似菱形构造圈围和双断裂构造夹持区。在其控制范围内,断裂构造带上部或地表具有As,W,Sn,Sb前缘元素异常,Zn/Mo≤14,Pb·Mo/Zn·U=n×10-2,Cu·Zn/Pb·Mo≤20,Zn/Pb≤1.4,放射性地球化学场Th/U≤2,Fu>2×10-6,γ能谱铀晕值高,规模大,且有γ能谱异常点、带产出,U-230Th-210Po型组合异常发育等重要的成矿断裂构造地球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5.
燕辽西部是一个重要的铀成矿区。多学科研究中,在解释航磁、航放等资料和分析车载、地面γ能谱测量、高精度磁测、甚低频测量、α收集膜测氡数据的基础上,该文总结出由有利矿化地区的预测模式和异常点带的评价模式组成的地球物理找矿模式,并对该区进行了铀成矿远景预测。  相似文献   

6.
柯树背岩体铀金成矿远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研究柯树背岩体矿物岩石学特征基础上,通过对该岩体的铀金成矿元素丰度、铀金矿化类型、铀金矿石物质成分及成矿阶段的划分、矿脉的铀金含量及其相关关系、围岩蚀变及原生晕特点、铀金矿化控制因素的详细研究,从岩体的放射性地质地球化学特点、岩体蚀变及剥蚀强度、岩石化学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矿脉向深部的变化趋势等几个方面分析了该岩体的铀金成矿远景及今后找矿工作的意见,指出该岩体西体南部断续出现的柯树背-隘高断裂上盘1km范围下与寮-大坑里断裂夹持区为铀金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简述赣杭构造火山岩铀成矿带区域地球物理场分布特征的基础上,着重讨论了区域地球物理场与铀矿化的空间分布关系,代表性铀矿床(田)的区域地球物理场特征及其组合类型,指出了“多位一体”的地球物理场组合是铀成矿的最佳组合。根据组合类型,对全带矿床、矿点进行分类排队,并为全带远景评价提供了依据,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大长沙火山岩盆地铀成矿条件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卫三元 《铀矿地质》1997,13(4):218-225
文章分析了盆地的火山活动、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点和铀矿化特征。认为盆地是塌陷式的,岩浆活动分为两个旋迥,并且不同族迥的岩浆来源深度不同。盆地发育有多期次的矿化蚀变,铀源有地幔铀、基底铀及盖层蚀变而迁移出的活化铀。盆地断裂构造发育,有较好的矿质沉淀场所,又处在有利的铀成矿区域背景之下,因此具有较大的铀成矿远景。  相似文献   

9.
广西花山岩体为多期(次)侵位花岗岩体,在岩体内部具有良好的铀成矿地质条件。文章基于航空伽马能谱实测资料,对花山花岗岩体的放射性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花山岩体整体处于放射性偏高场-高场区域,岩体中心偏南部位的铀含量有明显增高趋势,望高单元的核部和华美单元具有明显的铀迁入特征,F参数高值区分布在望高单元的核部,根据元素的迁移富集规律,圈定出铀矿成矿的有利部位,为扩大华南地区铀矿勘探区域提供了地球物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0.
翟建平 《铀矿地质》1989,5(1):26-28
本文在前人多年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和总结了华南改造型和同熔型两种成因系列产铀花岗岩类及花岗岩型铀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深入探讨了它们的成岩成矿机制,提出了两类产铀花岗岩及有关铀矿床的成因模式和综合判别标志。花岗岩型铀矿床的成因是多种多样的。参照一些学者以往所提出的各种成矿假说,作者  相似文献   

11.
12.
在富含有机质的油矿石中,铀的产出形式往往不易查清。笔者以电子探针显微分析技术为主要研究手段,辅以放射性照相、X射线粉晶分析及其它的物理、光学和化学等测试方法,对我国南方5个重要的(含)有机质铀矿床进行研究,确定了各矿床原生工业铀矿物的存在及其产出特征,进一步查明了各矿床中铀的赋存状态。在本文研究的所有矿床的富含有机质铀矿石标本中,电子探针均查出有原生铀矿物沥青铀矿和铀石存在。在各矿床中,细小铀矿物多成集合体分布在有机质条带内或以不规则浸染状产于煤岩中,也有的铀矿物呈胶结物形式产出。此外,还见有铀矿物同黄铁矿或白硒铁矿(FeSe_2)一起充填于古植物细胞腔内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伊犁盆地南缘某矿床构造与铀成矿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蒋宏  张占峰  刘铭艳 《新疆地质》2011,29(3):327-331
某矿床是伊犁盆地南缘地浸砂岩型铀矿田重要组成部分,矿床地质构造及成矿模式有别于铀矿田内其它矿床.通过构造单元划分,矿床定位于盆地南缘构造活动区.新构造运动以来,频繁的多期次构造活动造就褶皱、断裂发育.盆缘适度抬升为层间氧化带发育提供势能的同时,主控矿断裂产出部位及性质决定了地下水补径排体系、层间氧化带发育空间和铀矿化的赋存部位.据区域地质构造活动事件和断层泥石英碎砾微观特征分析划分出控矿断裂的6个活动期次与利用矿石U-Pb同位素年龄划分出的4个成矿期次在时间上具对应关系,构造运动的间歇期是铀主成矿期,多期次构造活动导致铀成矿具多期和多阶段性.  相似文献   

14.
在铀矿航空γ能谱测量和地面放射性普查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对铀矿异常进行地表揭露和钻探工程验证,发现了芒和特铀矿床。铀矿床类型为湖沼相砂岩型沉积矿床,含铀矿岩石为古近系粉砂岩,铀矿化具有放射性强度较弱、铀含量较高和矿化分布不均匀的特点。深入分析铀矿放射性强度弱的原因,采用放射性测量结合化学样品分析的方法,能够提高找矿效率。  相似文献   

15.
福建浦城毛洋头铀矿床地质特征与找矿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密 《福建地质》2010,29(1):8-16
浦城毛洋头铀矿床产于福罗山—大坑火山盆地内,盆地基底为上元古界麻源群大金山组变质岩系和燕山早期高溪复式花岗岩体。受断裂控制,矿体形态复杂,矿体群带具有向主干断裂侧伏,同时又向火山通道中心侧伏的"双侧伏"特点。中酸-酸性火山岩是有利的铀源层,构造产状变异部位、不同岩性接触界面,为铀成矿的有利富集地段。  相似文献   

16.
航空伽马能谱测量可以快速获得研究区内放射性元素含量特征。笔者利用皖南宣城地区的1:5万航空伽马能谱数据,分析了夏林一带的放射性元素分布特征、铀元素迁移富集规律等,结合地质条件,推断研究区内震旦系-寒武系碳质地层是铀源层和含矿层,有碳硅泥岩型铀矿找矿潜力。结合航空伽马能谱数据,认为铀高和铀高钍低是最直接的铀矿找矿线索。另外,推断区内3处侵入岩尤其是北部刘村岩体内有花岗岩型铀矿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7.
西藏羌塘盆地及其东南周边地区放射性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羌塘盆地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气候条件恶劣,是我国铀矿地质工作非常薄弱的地区。以野外放射性能谱测量数据和部分化学分析数据为基础,结合其他部门在该区的汽车能谱测量数据和少量区调数据,对羌塘盆地出露地层及其东南外围地区花岗岩的放射性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羌塘盆地中—上侏罗统雪山组、雀莫错组和夏里组铀含量较高,在盆地的东北斜坡带,它们的平均铀含量分别为4.12×10-6、4.06×10-6和3.68×10-6;在北羌塘坳陷,夏里组(J2x)的平均铀含量为7.75×10-6,索瓦组—雪山组(J3s-x)为5.93×10-6;北羌塘坳陷南部地层的平均U含量总体上要比北部地区高,而东北斜坡带的平均铀含量具有中北部偏高、南侧偏低的特点。这些信息为羌塘盆地铀成矿地质条件分析提供了重要的放射性依据。  相似文献   

18.
热释光测量方法在寻找砂岩型铀矿床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我们通过热释光测量方法在寻找砂岩型铀矿床中的具体应用,并与航空伽玛能谱测量方法进行了对比,显示了热释光测量方法在探寻一定埋深的隐伏砂岩型铀矿床中具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9.
地浸砂岩型铀矿钻探勘查过程中,由于钻孔内"压氡现象"的存在,使钻孔内铀矿层的镭—氡含量出现暂时的不平衡现象,往往会造成伽玛测井解释结果系统偏低,影响了铀矿资源量评价的准确程度。因此在地浸砂岩型铀矿勘查过程中,必须设计一定数量的物探参数孔,及时开展镭—氡放射性平衡系数的研究和评价。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矿层边界内的异常面积和矿层异常总面积之比的基本原理,提出了一个测井条件下计算铀矿石体重(天然产状下的铀矿石密度)的方法。文中还对计算公式中的面积S和S’的计算、各参数的确定和测定的方法以及计算结果的处理方法等,作了较详细的论述。在已知模型上和野外矿区与几种方法的测量结果作了对比,误差很小,如与全巷法的结果对比,误差小于1%,证明该方法是适用于钻探条件下测定铀矿石体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