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聚氯乙类分子量与性能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不同聚合度聚氯乙烯分子量和溶度参数,对其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聚合物分子量对溶度参数不产生影响。随分子增加,聚合物的冲击强度,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都随之增加,曲服强度下降,聚合物分子量为1.6×10^5时,力学性能变化出现转折点。  相似文献   

2.
采用力学性能测试、扫描电镜、红外光谱(FT-IR)等方法研究了硬质聚氯乙烯的热老化性能. 结果表明:随着热老化时间的增加, 试样表面颜色逐渐变深, 其拉伸强度变化不大, 断裂伸长率呈先快速后平缓下降.  相似文献   

3.
王啸宇  陈玫君  崔杨 《甘肃科技》2013,29(12):18-19,35
通过乌氏黏度计测定极限黏数,根据Mark-Houwink方程求得公司自产聚碳酸酯的粘均分子量达到20957。通过旋转黏度计测定了不同温度、浓度下的黏度值,聚碳酸酯的黏度随温度上升而减小,随浓度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MBS,ACR与PVC进行共混研究。MBS是由丁苯橡胶与甲基丙烯酸甲酯经乳液聚合而得的接技聚合物。ACR是一种甲基丙烯酸甲酯与丙烯酸酯类的共聚物。动态力学性能的实验结果表明,PVC-MBS-ACR共混物呈橡-塑两相体系。MBS对PVC具有增韧作用,随着MBS含量的增加,PVC抗冲击性和延性明显提高。ACR能改善PVC熔融塑化性能,提高熔融扭矩,缩短熔融塑化时间和加工时间,改善了PVC的加工性能。PVC-MBS-ACR共混物(100∶5∶2)的模压条件为:模压温度185℃,模压压力1.47×10~4~1.96×10~4kPa,模压时间15~20分钟。  相似文献   

5.
聚氯乙烯耐有机溶剂性能的图形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忠胜 《广西科学》2001,8(1):30-33
用溶解度参数理论对非晶态聚氯乙烯73种有机溶剂计算的δA或δB和δd,δps,δhs-δhp,进行主成分分解,以第1主成分对第2主成分作图,从图中很明显地看到耐蚀与不耐蚀的容剂分成两个区域,与模式识别方式确定是否耐蚀的结果相近,较好地符合实验事实,且直观,具有相当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聚氯乙烯材料的热分解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热重法研究了聚氯乙烯装饰材料在不同的加热速率、不同的气氛下的热分解特性。用最小二乘法计算了聚氯乙烯材料在脱氯化氢反应的动力学参数,分解反应的活化能和反应级数。  相似文献   

7.
聚氯乙烯/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与力学性能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选用钠基蒙脱土和2种烷基季铵盐(十八烷基季铵盐和双十八烷基季铵盐)改性的蒙脱土,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聚氯乙烯/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并通过广角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对复合材料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蒙脱土种类和用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复合材料均具有插层型结构,钠基蒙脱土用量在ω=0.5%-7.0%,有机蒙脱土用量在20=0.5%-3.0%时,复合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均有明显提高;有机蒙脱土用量ω>5.0%以后,材料的力学性能降低,热稳定性变差.  相似文献   

8.
测定了悬浮聚氯乙烯(S-PVC)树脂对增塑剂不同温度下的吸收量,采用扫描电镜表征了S-PVC不同增塑剂吸收条件下的结构形态.结果表明:S-PVC颗粒由多级粒子聚集而成,增塑剂主要通过各级粒子聚集体间的间隙沟槽进入PVC粒子内部完成润展与溶胀,S-PVC对增塑剂的吸收是具有时间和温度依赖性的四步吸收非定态过程.其吸收包括...  相似文献   

9.
郝曼 《科技资讯》2010,(1):150-151
未增塑聚氯乙烯(PVC-U)塑料门窗以其节能、保温、隔音、稳定的化学性能已被大量应用于现代建筑中。但由于塑料弹性模量低,相对于钢窗来说抗风压强度低一些,致使部分人对于高层建筑中使用塑料门窗持怀疑态度。未增塑聚氯乙烯(PVC-U)塑料门窗抗风压问题是其能否应用在高层建筑中的关键问题,本文通过未增塑聚氯乙烯(PVC-U)塑料门窗在受风压状态受力情况作一些理论上与实际上的探讨并提出提高其抗风压性能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水处理剂GMT-A的缓蚀性能与其分子量大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经高速离心机分离后所得的GMT-A低分子量组份具有良好的缓蚀性能,而高分子量组份具有的絮凝净化作用。研究还证实,GMT-A水处理剂在絮凝净化与缓蚀两方面都具有比上述单一组份更优越的应用效果,表明药剂GMT-A分子间有协同效应作用。  相似文献   

11.
热稳定剂对PVC/PU共混体系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PVC的热稳定剂对PVC/PU共混体系性能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热分析和透射电镜等手段探讨造成共混物性能差别的原因.结果表明:金属皂类稳定剂最有利于共混体系的韧性改善,而有机锡化合物、铅盐均不利于提高共混物的缺口冲击强度.不同的稳定剂对共混体系的应力-应变行为影响不大.溶剂抽提和红外光谱结果表明,加工过程中可能导致的化学交联不起显著的作用.动态力学的结果表明,不同的稳定剂体系导致PU与PVC的两相相容性有差别,从而导致共混体系相态结构的差异,透射电镜研究结果证实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冲击试验、动态力学分析(MMA)、透射电镜(TEM)和扫描电镜(SEM)观察,研究了聚氯乙烯/丁腈橡胶/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PVC/NBR/SBS)三元共混物的形态结构和性能,并且讨论了两者之间的关系。NBR-29对PVC和SBS有较好的增容作用,与SBS一起对PVC有协同增韧效应。  相似文献   

13.
在以粘度法测定超高分子量聚丙烯腈(Ultra-High Molecular WeightPOlyacrylonitrile,以下简称UHMWPAN)分子量时发现,在溶解完全的用于测定特性粘度的UHMWPAN二甲基甲酰胺(DMF)稀溶液中,大分子链间保留着未被溶剂舒解的“天生缠结”(Inborn Entanglement),使所测特性粘度和表观分子量偏大.天生缠结是高聚物在聚合过程产生,它在稀溶液中保留的数量受到溶解和溶液处理条件等因素影响,通过机械剪切,可在无机械降解状态下完全解除大分子链间的天生缠结,得到没有缠结影响的正确特性粘度和分子量,由此确立UHMWPAN特性粘度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杂化方式与分子性质的关系,杂化方式可影响分子的键长;杂化方式影响分子的酸性与碱性;杂化方式也可影响分子键的强弱。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了探索紫外有机非线性光学晶体中关于分子基团选择和结构的基本原则;较详细地分析了 LAP 晶体中的分子基团及其排列方式,报道了 LAP晶体的一些主要性能参数,还对分子基团和晶体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17.
PVC/超支化聚(胺-酯)共混物的冲击与流变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超支化聚(胺-酯)的代数和用量对PVC/超支化聚(胺-酯)共混体系冲击性能和流变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对共混体系的冲击断面形态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超支化聚(胺-酯)的代数和用量均对共混体系的冲击强度有影响,当加入质量分数为5%的第3代超支化聚(胺-酯)时,共混体系的冲击强度达到42.5 kJ/m2,加入超支化聚(胺-酯)能有效降低共混体系的粘度,并且随着超支化聚(胺-酯)加入量的增多,共混体系流动行为逐渐向牛顿型流体转变,使得PVC的加工可以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从而避免高温引起PVC降解.  相似文献   

18.
19.
聚苯乙烯聚丙烯酸正丁酯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聚苯乙烯溶解分散在丙烯酸正丁酯单体中,在不同链长和不同用量的交联剂存在下,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得了聚苯乙烯-聚丙烯酸正丁酯复合材料,利用电子万能试验机、摆锤式简支梁试验机以及示差扫描量热仪等对复合材料的性能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与交联剂的含量和链长密切相关.当加入的交联剂用量x(为交联剂占聚苯乙烯与丙烯酸正丁酯总质量的比)为1%~2%时,复合材料的抗冲击强度和抗拉强度同时均有较大的提高,其抗冲击强度达到126.44J*m-1,抗拉强度达到20.83MPa.  相似文献   

20.
水稻乙醇酸氧化酶的纯化和特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从水稻绿叶分离纯化得到一种单来基的乙醇酸氧化酶,其全酶分子量约为260KD,电泳特性表明该酶的pI〈8.3我们用改进的8%PAGE,结合Western blot,测定水稻绍叶中还存在一种pI〉8.3的全酶Mr〉669KD的乙醇酸氧化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