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采用水-乙醇作提取溶剂回流提取了银杏叶中的银杏黄酮.设计正交实验确定影响提取银杏黄酮的显著因素为料液比、乙醇浓度、提取温度.单因素实验确定提取工艺的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10,乙醇浓度70%,提取温度70℃,粒度40~80目,回流提取时间为2h.银杏黄酮的提取率达到86.5%.  相似文献   

2.
《化学世界》2015,56(1)
采用乙醇回流提取法,以亚硝酸钠、硝酸铝、氢氧化钠为试剂,芦丁为对照,研究柳树叶中黄酮含量的测定。利用正交实验对柳树叶中黄酮含量测定方法进行优化。以乙醇浓度、回流时间、回流温度、料液比为因素,总黄酮显色液的吸光度为指标进行实验。得到的最佳条件为:乙醇浓度50%,料液比1∶30,回流时间为1h,回流温度为70℃,在最佳条件下的总黄酮含量为18.92mg/g。  相似文献   

3.
采用乙醇浸提法提取马尾松松针黄酮类化合物,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考察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对马尾松松针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55%,料液比1∶55 g/mL,提取时间60 min,提取温度70℃。各因素影响的主次为料液比提取温度乙醇浓度提取时间。在最佳提取条件下,马尾松松针黄酮提取率为8.602%。  相似文献   

4.
野生葛根用乙醇回流提取黄酮类化合物,考察了水浴温度、回流时间、料液比、乙醇浓度等对黄酮类化合物产量的影响,同时研究了黄酮在美白霜中的应用。结果表明,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水浴温度90℃,回流时间120 min,料液比1∶30 g/m L,乙醇浓度70%。此时,产率为0. 53%。黄酮在美白霜中的应用,具有美白效果。  相似文献   

5.
《应用化工》2022,(6):1351-1353
野生葛根用乙醇回流提取黄酮类化合物,考察了水浴温度、回流时间、料液比、乙醇浓度等对黄酮类化合物产量的影响,同时研究了黄酮在美白霜中的应用。结果表明,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水浴温度90℃,回流时间120 min,料液比1∶30 g/m L,乙醇浓度70%。此时,产率为0. 53%。黄酮在美白霜中的应用,具有美白效果。  相似文献   

6.
采用乙醇浸提法提取马尾松松针黄酮类化合物,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考察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对马尾松松针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55%,料液比1∶55 g/mL,提取时间60 min,提取温度70℃。各因素影响的主次为料液比>提取温度>乙醇浓度>提取时间。在最佳提取条件下,马尾松松针黄酮提取率为8.602%。  相似文献   

7.
利用乙醇回流法对新鲜洋葱中黄酮化合物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得出乙醇回流法提取的最佳工艺为:乙醇浓度70%、料液比1:20(g:mL)、温度60℃、回流时间120 min,提取的黄酮得率为1.7310%。该法总黄酮提取率高,经济环保,无需特殊仪器设备,适宜于工业化生产,有利于洋葱医药功效的深度开发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优化猕猴桃花黄酮的提取工艺,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猕猴桃花中的黄酮,在液料比、乙醇浓度、时间、温度和提取次数单因素实验基础上,进行了正交实验优化工艺参数.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液料比25∶1,乙醇浓度60%,温度60℃,超声时间为40 min,在最优条件下红阳猕猴桃花黄酮提取率为2.10%.采用常规的回流加热提取法黄酮提取率仅为1.82%.  相似文献   

9.
微波-超声波协同萃取银杏黄酮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唐仕荣 《云南化工》2007,34(3):13-16
以银杏叶为材料,研究了乙醇浓度、微波功率、微波处理时间、料液比、银杏叶粉碎颗粒大小以及微波-超声波协同作用对银杏黄酮提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处理,微波-超声波协同处理可以显著提高银杏黄酮的提取率。确定了最佳的微波处理条件:70%乙醇为萃取液,料液比1∶20,粉末颗粒80目,微波功率50W,微波处理时间4 m in,处理后水浴回流提取2 h所得提取液的黄酮提取率达到81.76%,比直接水浴提取提高了1.3倍,微波-超声波协同处理的黄酮提取率达到83.54%。  相似文献   

10.
赤水绵竹叶黄酮提取工艺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钰娟  陶文亮 《贵州化工》2009,34(5):15-17,27
以芦丁为标准品,以贵州省赤水市绵竹叶为实验对象,对竹叶黄酮的提取进行研究,以乙醇浓度、反应温度、料液比、反应时间为主要考察因素,进行L9(3^4)正交实验,对竹叶黄酮提取条件进行系统研究,确定黄酮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提取浓度75%,反应温度70℃,料液比1:20,反应时间5.5h。  相似文献   

11.
12.
利用乙醇-水混合溶剂循环提取银杏叶中银杏黄酮.通过实验对提取工艺的条件进行了优化:提取溶剂为70%的乙醇,提取温度65℃,同液比为1∶5,提取遍数为3遍.对银杏黄酮精制工艺进行了研究,实验确定了使用D101大孔树脂,上柱液调pH值为5,乙醇解析可得到含量为24%的精制银杏黄酮.  相似文献   

13.
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银杏植物中阿曼托黄素、白果素、银杏黄素异构体、金松双黄酮含量。银杏叶、外种皮、白果提取液的分析采用Elite Hypersil ODS2(4.0 mm×200 mm,5μm),以甲醇-有机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8 mL/min,检测波长330 nm,柱温35℃。4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3),平均加样回收率98.3%~101.0%,RSD为1.74%~2.23%。银杏叶和外种皮中均含有4种单组分双黄酮,其中白果中双黄酮总量最低,银杏叶中最高。方法准确稳定、重复性好,可用于银杏中双黄酮类成分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4.
超滤深度提纯银杏黄酮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徐志红  肖泽仪  李磊  张志炳 《精细化工》2004,21(2):112-114,124
利用截留相对分子质量(MWCO)为10000的磺化聚醚砜(SPES)平板超滤膜对银杏黄酮提取物(GBE)粗原料产品进一步纯化分离,从w(银杏黄酮)=21 3%的粗原料中得到w(银杏黄酮)=39 2%的高纯GBE产品。实验测定了不同温度和压力下的超滤效果,结果表明:温度从30℃上升到40℃,透过通量从7 5L/(m2·h)上升到11 2L/(m2·h);压力从0 15MPa上升到0 25MPa,透过通量从6 1L/(m2·h)上升到10 0L/(m2·h),但是温度、压力的变化对选择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
《应用化工》2015,(8):1558-1560
银杏黄酮属于多酚类化合物,含有酚羟基,可以和溴分子发生亲电取代反应,据此建立了一种测定银杏黄酮的化学分析方法——溴量法。在实验条件下,研究表明,1分子银杏黄酮可以与5分子溴反应;在一定范围内,盐酸用量、反应时间和溴试剂用量对银杏黄酮与溴的反应系数影响不显著。在对银杏叶提取液浓度1.674 g/L的10次测定的标准偏差为6.48×10-5,加标回收率为98.8%。由此可见,溴量法测定银杏黄酮准确、可靠,可以用于植物提取液中黄酮的分析测定。  相似文献   

16.
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了银杏叶中的有效铅,考察了仪器的工作条件、酸介质浓度、载流浓度、硼氢化钾浓度等对原子荧光强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银杏叶中有效铅的含量水平在0~0.002mg/L之间,加标回收率为87.50%~93.75%。  相似文献   

17.
分光光度法测定银杏萜内酯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弱碱性条件下,银杏萜内酯与Fe(Ⅲ)形成萜内酯-羟肟酸铁紫色环状配合物,最大吸收峰位于514nm处,分光光度法测定萜内酯含量在45~450μg/mL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标准曲线的回归方程为A=1.9316C 0.0129,相关系数r=0.9994,测定结果与HPLC法对比实验一致。方法简便、快速,可用于银杏样品中萜内酯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银杏叶中的甾醇进行分离,重结晶纯化,得到了高纯度的植物甾醇.采用GC-MS联用技术对甾醇进行了分析.色谱条件:HP-5色谱柱(30 m×0.25 mm×0.25μm);载气为高纯度N2,体积流量1 mL/min;进样温度300℃;柱温285℃,每分钟升高5℃,320℃保持30 min;电离方式EI,电子能量70 eV;接口温度250℃;离子源温度200℃;检测电压350 V;进样量1μL.经GC-MS确定了其中丰度较大的5种物质及其结构,分别为菜油甾醇、豆甾-4,22-双烯-3β-醇、β-谷甾醇、豆甾-3β-醇和岩藻甾醇.该方法简便、结果可靠,可用于分析银杏叶中甾醇的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19.
《化工设计通讯》2017,(4):115-116
采用超临界流体CO_2萃取银杏叶中银杏内酯,并对其提取工艺进行优化。考察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对萃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工艺为萃取压力25MPa,萃取温度47℃,分离温度51℃,分离压力8MPa,萃取时间90min。在此工艺条件下的萃取率可达5.14%。此方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稳定性高,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银杏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银杏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L9(33)正交试验,研究了浸取温度、乙醇含量和固液质量比对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温度是影响提取率的主要因素,最佳工艺为浸取温度80 ℃,乙醇的体积分数为70%和固液质量比1:7,银杏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浸出率可达到9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