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晨秀  霍亚南 《天津医药》2012,40(5):443-445
目的:评估糖化血红蛋白(HbAlc)对2型糖尿病(T2DM)及糖尿病前期的诊断价值.方法:为明确糖尿病(DM)诊断而就诊及DM高危人群筛查者共457例,其中男297例,女160例,平均年龄(61.4±13.1)岁,均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并测定HbAlc.按照1999年WHO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将受试者分为糖耐量正常(NGT)组81例、空腹血糖受损(IFG)组7例、糖耐量异常(IGT)组76例、IFG+IGT组13例、DM组280例.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来判断其最佳切点.结果:HbAlc诊断DM的切点为6.45%,敏感性为0.794,特异性为0.825,曲线下面积为0.871(95%CI 0.839~0.903).HbAlc诊断糖尿病前期的切点为5.85%,敏感性为0.583,特异性为0.531,曲线下面积为0.587(95% CI 0.504~0.671).依据HbAlc≥6.45%来诊断糖尿病时,漏诊率为21.1%;应用空腹血糖(FPG)≥7.0 mmol/L或HbAlc≥6.45%时,敏感性为0.871,特异性为0.623,漏诊率为12.9%.结论:在筛查T2DM时,同时检测HbAlc和FPG可降低漏诊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全血糖化血红蛋白(HbAla)检测在筛查和诊断妊娠期糖尿病(GDM)中的价值。方法检测孕妇(24—28周)的空腹血糖(FPG),对空腹血糖受损(IFG,空腹血浆葡萄糖4.4~5.3mmol/L)的孕妇抽取葡萄糖负荷后2h血糖(2hPG)和HbA1c,以2hPG≥8.6mmol/L为标准,评价HbAlc诊断GDM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降低诊断截断点,HbA1c诊断妊娠期糖尿病的检出率高,敏感性优于2hPG;提高诊断截断点,HbAlC诊断妊娠期糖尿病的检出率低,特异性优于2hPG。结论在某种程度上,HbA1c可以取代2hPG成为筛查诊断糖尿病的手段之一,它具有检测方便、准确、稳定等特点,联合检测FPG和HbA1c可以大大提升对糖尿病的漏诊率。  相似文献   

3.
朱艳 《中国医药指南》2013,(13):511-511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lc)在诊断妊娠期糖尿病(GDM)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妊娠期糖尿病组(n=35例)、糖耐量异常组(n=32例)进行空腹血糖(FBG)、HbAlc及口服50g葡萄糖筛查试验(GCT)检测,同时选择血糖正常孕妇(n=34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GDM组FBG、HbAlc和GCT较对照组和糖耐量异常组明显增高(P<0.05);GDM组的阳性检出率(94.3%,33/35)显著高于对照组(5.9%,2/34)和糖耐量异常组(9.4%,3/32)(P<0.05);HbAlc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FPG及OGCT均高。结论 HbAlc水平测定具有快速、简便、准确的特点,在妊娠期糖尿病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陈健发 《北方药学》2015,(3):124-125
目的:探讨ROC曲线分析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中作为诊断标准的应用特点。方法:选取糖尿病患者100例、糖尿病前期患者100例、糖耐量正常(NGT)者100例,均为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集,行75g葡萄糖耐量测试,并对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h血糖、空腹血糖等指标同时进行测定。结果:糖化血红蛋白以≥6.4%为切点时,诊断2型糖尿病的特异性为0.889,敏感性为0.803;以≥6.5%为切点时,特异性为0.949,敏感性为0.656;通过ROC曲线绘制,最佳切点为6.4%。结论:2型糖尿病诊断中,糖化血红蛋白可作为诊断标准之一,糖化血红蛋白在6.4%及以上时,为诊断的最佳切点。  相似文献   

5.
糖化血红蛋白在妊娠期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l)c在妊娠期糖尿病(GDM)诊断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对正常妊娠组、妊娠糖尿病组(GDM)和糖耐量受损组进行空腹血糖(FPG)、糖筛查实验(GCT)、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测定,并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妊娠糖尿病组FPG,HbAlc和糖筛查实验结果与正常妊娠组及糖耐量受损组两组结果相比均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妊娠糖尿病组的HbAlc结果与OGTT实验结果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HbAlc水平测定具有快速、简便、准确、取血量少的特点,并且不易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可作为临床GDM诊断筛查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空腹血糖(FPG)在筛查糖尿病(DM)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本院2009-2011年进行糖尿病(DM)初筛的门诊患者1650例为研究对象,行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检测HbA1c水平。结果按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诊断标准,研究患者分为糖尿病(DM)组、糖耐量正常(NGT)组和糖耐量受损(IGT)组,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空腹血糖(F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论空腹血糖(FPG)≥6.1 mmol/L或糖化血红蛋白(HbA1c)≥6.1%在糖尿病筛查诊断中均有很好的价值,联合应用可提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空腹血糖(FPG)和餐后2小时血糖(2hPG)之间的关系,及糖耐量试验(OGTT)的必要性。方法对佛山市1697名健康体检公务员进行糖耐量试验,分析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间血糖的关系。结果 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呈显著的相关性,r=0.8561,P<0.01。诊断糖尿病时,FPG≥7.8mmol/L时,有100%的特异性;当FPG<7.8mmol/L时,有很多糖尿病患者漏诊。结论 为了使糖尿病患者得到早期诊断和治疗,糖尿病健康筛查必须结合糖耐量试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不同切点应用于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筛查与诊断的可行性。方法 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随机选取150例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的糖耐量结果将其分为糖尿病组、糖尿病前期组、糖耐量正常组,每组50例,分别采用己糖激酶法、低压阳离子交换色谱法对志愿者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进行测定。结果以糖耐量实试验为金标准,采用糖化血红蛋白为诊断依据得出糖尿病的最佳切点为6.12%,特异度为0.899,敏感度为0.855;采用空腹血糖为诊断依据得出糖尿病的最佳切点为6.36 mmol/L,特异度为0.925、敏感度为0.847。采用糖化血红蛋白为诊断依据得出糖尿病的最佳切点为5.36%,特异度为0.554,敏感度为0.589;采用空腹血糖为诊断依据得出糖尿病的最佳切点为5.29 mmol/L,特异度为0.580、敏感度为0.907。结论糖化血红蛋白为6.12%作为诊断糖尿病的最佳切点,5.53%作为诊断糖尿病前期的最佳切点,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胡圆圆  叶山东  陈超 《安徽医药》2016,37(11):1333-1336
目的 探讨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患者采用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筛查糖尿病(DM)及糖尿病前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确定相应的最佳切点。方法 收集2013~2015年在安徽省立医院内分泌科住院并行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试验的甲亢患者共305例,同时检测HbA1c,测量身高和体质量,计算体质量指数(BMI),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获得HbA1c诊断和筛查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的相关切点。结果 ①依据ROC曲线判定,该组人群中HbA1c诊断糖尿病的最佳临界点为5.55%,敏感性为72.4%,特异性为73.2%,此界点将漏诊6.9%的DM人群,并纳入26.8%糖耐量正常人群和35.2%糖尿病前期人群。HbA1c筛查糖尿病前期的最佳临界点为5.45%,敏感性为56.9%,特异性为61.9%。②糖耐量正常组(NGT)、糖尿病前期组(IGR)、糖尿病组(DM)的HbA1c水平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A1c可较准确反映甲亢患者不同阶段的糖代谢异常状态,其在甲亢患者中诊断和筛查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的ROC切点分别为5.55%与5.45%。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来我院接受糖尿病筛查的440例受检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HbA1C诊断糖尿病的相关切点为6.1%,敏感性82.6%,特异性95.7%,曲线下面积90.7%;OGTT诊断糖尿病的FPG相关切点为6.3mmol/L,敏感性73.4%,特异性81.3%,曲线下面积83.7%。HbA1C诊断效率高于OGTT,但两种诊断方法未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化血红蛋白筛查与诊断糖尿病不仅具有合理性,其准确性、敏感性与特异性也较为满意,但对于IGT(糖耐量受损)的诊断价值有待商榷。若与2hPG(餐后2h血糖)联合使用,对糖尿病诊断的敏感性进一步提高,也更有利于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1.
徐珂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3):75-77
目的 探讨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98例2型糖尿病确诊者(2型糖尿病组)、110例空腹血糖受损者(空腹血糖受损组)及118例健康者(正常对照组)进行FPG、2hPG及HbA1c测定,对检测结果 进行计量资料统计学分析和各项诊断指标诊断糖尿病的确诊率及漏诊率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组的FPG、2hPG、HbA1c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则5)。空腹血糖受损组的FPG和HbA1c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hPG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98例糖尿病患者中FPG确诊率为48.0%,2hPG确诊率为91.4%,HbA1c确诊率为89.9%,三者联合检测确诊率为98.5%,明显高于任一单项指标的确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PG、2hPG及HbA1c作为糖尿病诊断指标,有其自身的诊断特点,联合检测能进一步提高糖尿病的检出率.在糖尿病的筛查、诊断和风险评估上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2.
糖化血红蛋白用于妊娠糖尿病筛查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耀梅  牛景霞 《天津医药》2001,29(4):204-205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A(HbAlc)水平测定对筛查妊娠糖尿病(GDM)及孕期血糖监测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8例孕24-28周孕妇的空腹血糖(FPG)、HbAlc及糖耐量实验(OGTT)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HbAlc对GDM的检出率为82%。结论:HbAlc检测是筛查GDM的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糖化血红蛋白测定与妊娠糖尿病患者的诊断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80例孕期在24周和28周的孕妇病历资料,将其分为正常妊娠组、糖耐量损伤组和妊娠糖尿病组,分别检测患者的空腹血糖(FPG)、口服葡糖糖耐糖实验(OGTY)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含量。结果正常妊娠组与糖耐量损伤组相比较,FPG、HbAlc和糖筛查试验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糖尿病组与正常妊娠组和糖耐量损伤组进行比较,FPG、HbAlc和糖筛查试验三项指标均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糖尿病组OGTT阳性比例与正常妊娠组和糖耐量损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妊娠组和糖耐量损伤组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HbAlc的测定对妊娠糖尿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作为妊娠糖尿病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FPG、2hPG、HbA1c对糖尿病患者的诊断效果,为诊断糖尿病病人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于本院诊断为糖尿病的病人120例作为糖尿病组,对照组为本院100例健康体检者,各组对象均空腹8h后,采集空腹血液检测FPG和HbA1c指标.各组对象在抽取空腹血液2h后进行2hPG检测.观察并记录两组FPG、2hPG、HbA1c水平,记录不同诊断标准下的确诊率、灵敏度等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FPG、2hPG及HbA1c水平均明显较高;诊断标准采用FPG≥7.0 mmol/L时,糖尿病组确诊率为47.5%;诊断标准采用2hPG≥11.1 mmol/L时,确诊率为91.7%;诊断标准采用HbA1c≥6.5%时,确诊率为90.0%;采用三项指标联合进行诊断时,确诊率为98.3%.三者联合检测诊断糖尿病的确诊率和灵敏度均明显高于其他任一诊断标准(P<0.05).结论 FPG、2hPG、HbA1c联合检测能使糖尿病的确诊率得到进一步提高,漏诊率进一步减少,使糖尿病诊断的灵敏度提高,在糖尿病的筛查、诊断和风险评估上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5.
潘星亮 《上海医药》2017,(11):60-62
目的 探讨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采用随机空腹血糖(FPG)和随机餐后2h血糖(2hPG)筛查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20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测患者随机FPG、随机2hPG水平,以“金标准”为分组标准将他们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比较两组患者FPG、2hPG水平.结果:200例中罹患糖尿病58例(29.00%).随机FPG和随机2hPG在2型糖尿病中的诊断灵敏度、特异性、阳性符合率分别为62.07%、78.17%、73.50%和51.72%、75.35%、68.50%.糖尿病组患者随机FPG、随机2hPG水平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患者(P<0.05).结论:随机FPG、随机2hPG在社区糖尿病患者筛查具有简便、经济的优点,可作为临床中筛查糖尿病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筛查妊娠糖尿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3例正常妊娠组及41例妊娠期糖尿病(GDM)组和17例糖耐量异常组分别进行空腹血糖(FPG)、口服葡萄糖50g筛查测定(GCT)、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结果:妊娠糖尿病组HbA1c、FPG、GCT结果与糖耐量异常组、正常妊娠组比较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化血红蛋白在筛查妊娠期糖尿病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并且与传统筛查方法相比有快速、简便特点,可以在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7.
美国约有30%的糖尿病患者(约620万人)被漏诊。超过25%的新诊断糖尿病患者已经患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或出现微量白蛋白尿,这意味着患者在2型糖尿病发病和确诊之间被“忽视”了7年。有时发现在糖尿病前期,即空腹血糖(FPG)略有偏高(IFG,空腹血糖受损)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略有偏高,甚至已存在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石剑霞  杨金良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1):1676-1678
目的 了解象山县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发病率及影响因素,探讨糖化血红蛋白及孕13周内空腹血糖检测在妊娠期糖尿病筛查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象山县妇幼保健院门诊产检并自愿接受调查的1988例孕妇,在孕13周内监测空腹血糖,于24~28周进行50 g葡萄糖筛查试验(GCT)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对GCT异常孕妇进一步做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根据结果诊断为GDM及糖耐量受损(GIGT).结果 1988例孕妇GCT异常率为22.74%,GIGT的检出率为2.97%,GDM的发病率为1.81%.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率与孕妇年龄、体质量指数成正比.结论 高龄、肥胖是妊娠期糖尿病的高危因素;HbA1c在GDM的筛查、诊断及其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妊娠期糖尿病(GDM)筛查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正常妊娠组60例、妊娠期糖耐量异常组50例及妊娠期糖尿病组50例分别进行空腹血糖(FPG)、血清HbA1c测定,50g葡萄糖筛选实验(OGCT)或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并通过ROC曲线评价FPG、OGCT和HbA1c在GDM筛查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FPG、OGCT和HbA1c诊断GDM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1、0.913和0.902。结论 HbA1c是临床GDM筛查诊断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住院冠心病患者的糖代谢状况.方法 连续入选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住院冠心病患者65例,常规检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和血脂.对FPG未达糖尿病诊断标准的无糖尿病病史者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 65例患者中,46例(70.8%)并发糖代谢异常(糖代谢异常组).其中有确诊糖尿病病史者14例(21.5%),经人院FPG检查确诊新发糖尿病患者2例(3.1%),经OGTT检查确诊新发糖尿病者10例(15.4%),空腹血糖受损(IFG)者1例(1.5%),糖耐量异常(IGT)者19例(29.2%).其余19例(29.2%)糖代谢正常(糖代谢正常组).糖代谢异常组高脂血症的发生率显著高于糖代谢正常组(76.1%vs.15.8%)(P<0.05).在有糖尿病病史的14例患者中,仅2例(14.3%)HbAlc控制在理想范围,6例(42.9%)控制良好,4例(28.6%)控制差.结论 住院冠心病患者糖代谢异常发生率达70%以上,其知晓率不及三分之一;已知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