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目的通过动态观察脑室-腹腔(V-P)分流术后腹腔端分流管位置的变化,探讨V-P分流术中分流管腹腔端的处理方式与分流效果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我院采用V-P分流术治疗的33例脑积水患者临床资料,术中均采用穿刺额角脑室置入分流管脑室端,取剑突下正中切口长约4cm,依次切口各层,打开腹膜后置入腹腔端分流管,术中未固定和特殊处理腹腔端分流管。术后定期复查头颅CT,同时行腹部平片观察分流管腹腔端位置的变化。结果术后观察33例患者分流管均通畅,效果良好。随访1个月~1a,其中2例分别在术后7~9个月发生腹腔感染,经控制感染后行脑室-心房(V-A)分流术后痊愈,余患者无发生相关并发症。结论脑室-腹腔分流手术中分流管腹腔端无特殊固定及处理,术后1d大多数分流管腹腔端降入盆腔,术后随访分流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腹腔镜辅助下治疗脑积水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比较腹腔镜辅助下的脑室-腹腔(V-P)分流术与传统文献报道的V-P分流术的手术疗效。方法本组23例,梗阻性脑积水16例,交通性脑积水7例。19例颅内压高于正常。均行V-P分流术。将分流管的脑室端置入侧脑室的额角,分流泵置于耳后。腹腔端置管时,在腹腔镜的辅助下,于剑突下进入腹腔,并用一穿刺针带7号丝线,在右腋中、腋后线第八肋间刺入腹腔,将7号丝线带入腹腔,并固定于肝膈面。结果23例均行随访3~35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行头颅CT检查,脑室缩小至正常20例,2例好转,1例引流过度呈裂隙状。行腹部X线平片检查,所有病例引流管均在肝膈面。23例均无引流管阻塞发生,无颅内感染及腹腔感染。4例脑肿瘤患者术后9~13月死亡。结论腹腔镜辅助下的侧脑室-肝隔间隙分流术治疗脑积水,与传统的常规V-P分流术比较,具有切口小、创伤轻、恢复快的特点,人工气腹使肝隔间隙显露良好、视野大而开阔、手术操作空问大、使分流管末端粘连及阻塞的可能性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3.
神经内窥镜治疗脑积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神经内窥镜在脑积水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神经内窥镜单独或辅助手术。对123例脑积水患者根据其类型不同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对58例导水管狭窄性脑积水行内窥镜下第三脑室底脚间池造瘘术;28交通性脑积水行脉络丛凝固术;8例单侧脑室积水行透明隔穿通术;14例丘脑肿瘤合并双侧室间孔堵塞性脑积水行透明隔穿通,肿瘤活检并内窥镜引导下放置V-P分流管;15例,进展迅速的交通性脑积水行内窥镜引导放置V-P分流管的颅内端。结果:随访3-36个月。123例中108例(88%)有效,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神经内窥镜用于脑积水的治疗,明显改善手术疗效,降低并发症,可使部分患者免除体内置管,对分隔型及其他类型脑积水,内窥镜应作为术中重要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改良脑室-心房(V-A)分流术在脑室-腹腔(V-P)分流术失败的脑积水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多次行V-P分流术失败的病人应用颈内静脉穿刺术,通过8F导管鞘将V-A分流管引至右心房,实现V-A分流术。结果一次操作成功19例(95%);另1例调整分流管心房端后分流通畅。随访时间2~20个月,平均8个月;头颅CT复查均见脑室明显回缩,病人临床症状消失,恢复日常生活及工作,均达临床治愈。结论对于行V-P分流术失败的病人应积极改行V-A分流术。改良V-A分流术是一种微创治疗方法,不影响局部血液循环,操作方法简便,恢复快,无明显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以视力下降为主要表现的脑积水术后分流障碍患儿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及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9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神经外科收治的5例以视力下降为主要表现的脑室-腹腔(V-P)分流术后分流障碍患儿(占同期收治的96例V-P分流障碍患儿的5.2%)的临床资料。既往均因脑积水于出生后6个月内行V-P分流术。此次发病的病程为2 d至2年。此次入院所有患儿均行分流管修复术,术后均予门诊随访和影像学随访评估手术结局。结果5例患儿中,2例以头痛伴急性视力下降就诊;3例以视力下降伴或不伴复视、斜视就诊。术前头颅CT结果显示,1例患儿脑室增大,4例患儿脑室未见明显增大。术前X线片显示4例为分流管断裂、1例经手术探查发现为分流管脑室端堵塞。行分流管修复术后分流管通畅。5例患儿术后随访4~49个月,术前的头痛等颅高压症状均消失,但视觉障碍均无明显改善,3例患儿存在视神经萎缩。结论以视力下降为主要表现的脑积水术后分流障碍的发病率较低,可伴有颅高压症状,且易误诊而延误治疗。头颅CT、全程X线片和眼底检查是确诊V-P分流术后分流障碍的重要检查方法。分流管修复术对术前已存在的视力下降效果不佳,应尽早明确诊断,积极手术有可能缓解或避免视力问题进一步加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脑积水脑室-腹腔(V-P)分流术失败后的处理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7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72例脑积水V-P分流术失败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无死亡病例.行再次V-P分流术53例,脑室-心房(V-A)分流术14例,脑室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3例,去除分流管2例.近期有效率为97%,2例1个月内又出现分流失败.结论 脑积水V-p分流术失败后,针对不同的失败原因进行积极处理,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神经导航辅助,内镜下透明隔囊肿造瘘的手术方法。方法我科在2004年10月至2005年8月,应用在神经导航系统辅助,神经内镜经侧脑室行透明隔囊肿造瘘6例,三角区入路1例,额角入路5例;单侧造瘘2例,双侧造瘘4例。结果本组患者无术后并发症。6例术后2周复查头颅CT,囊肿均明显缩小,随访3个月,全部病例术前症状均明显改善,5例完全消失,1例仅偶有头晕。结论神经内镜下透明隔囊肿造瘘已经逐渐成为治疗透明隔囊肿的首选方法,将神经导航与神经内镜结合起来对病灶准确定位,不但弥补了神经导航术中移位的缺陷,而且扩大了内窥镜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改良侧脑室枕角穿刺行脑室-腹腔(V-P)分流术在脑积水患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脑积水患者根据术前CT或MR定位外耳道层面扫描基线,选择穿刺层面及穿刺路径,定位枕角穿刺点(A)及穿刺路径延伸至对侧额部皮肤交点(B),并于患者头部体表定位。A点作直线(AC)平行与扫描基线,A、B两点间作一直线(AB)连接。术前患者仰卧头侧位,垫高穿刺侧肩部,以使AB连线处于水平位置,术中以A点为穿刺点,穿刺针平行与AC线,水平进针即能进入侧脑室枕角,实现V-P分流术。分析随访结果,包括临床症状,侧脑室大小,分流管位置及并发症。结果一次操作成功28例,另2例稍作调整后二次操作成功;术后头颅CT复查均见脑室分流管在位;29例患者的脑室明显回缩或临床症状改善,穿刺道出血1例,保守治疗后好转。术后感染2例,抗炎治疗后好转。结论改良侧脑室枕角穿刺行V-P分流术操作方法简便、省时,穿刺准确,完善手术细节,可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9.
神经内镜治疗脑积水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0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在脑积水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神经内镜单独或辅助手术的方法,对111例患者行126次治疗。结果:随访3-34个月。第三脑室底脚间池造瘘术的54例导水管狭窄性脑积水45例(83%)有效。脉络丛凝固术的26例交通性脑积水20例(77%)有效。透明隔穿通术的6例单侧脑室积水均有效。内镜引导置管的40例次脑积水,分流管颅内端均通畅。并发症:术后体温发烧1-4天11例,颅内感染2例,硬膜下出血及积液2例。结论:神经内镜用于脑积水的治疗,明显改善手术疗效、降低并发症,可使部分患者免除体内置管之苦,应作为导水管狭窄性脑积水、进展缓慢的交通性脑积水及单侧脑室积水的首选治疗方法。对分隔型及其他类型脑积水,内镜应作为术中重要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10.
神经内镜下手术治疗透明隔囊肿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应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症状性透明隔囊肿的方法及价值。方法 症状性透明隔囊肿19例,应用神经内镜技术行囊肿脑室造瘘术,对伴有脑积水的病人行室间孔再通术。结果 16例头痛、晕厥等症状消失,3例有癫痫发作者术后未再发作;复查CT或MRI显示囊肿均缩小,脑积水的病人侧脑室有不同程度回缩。结论 应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透明隔囊肿具有操作简单、疗效可靠、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脑积水脑室-腹腔(V-P)分流术的改进方法,以提高疗效、降低并发症.方法 解剖研究尸体大网膜成人16例、儿童12例,普外腹腔镜手术中观测大网膜下缘位置.95例脑积水患者脑室端CT定位确定穿刺点和深度,在腹腔镜和特制微创腹腔穿刺置管器协助下行左下腹穿刺将分流管腹腔端置于盆腔无大网膜区.结果 成人尸体大网膜上腹型和中腹型占81.3%;儿童无下腹型.临床病例随访3-45个月,Salmon's分级,有效率95.7%,并发症9例(9.5%):感染3例、梗阻5例、不明原因气颅1例.结论 微创V-P分流术治疗脑积水临床疗效满意度高,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索脑积水脑室-腹腔(V-P)分流术的改进方法,以提高疗效、降低并发症.方法 解剖研究尸体大网膜成人16例、儿童12例,普外腹腔镜手术中观测大网膜下缘位置.95例脑积水患者脑室端CT定位确定穿刺点和深度,在腹腔镜和特制微创腹腔穿刺置管器协助下行左下腹穿刺将分流管腹腔端置于盆腔无大网膜区.结果 成人尸体大网膜上腹型和中腹型占81.3%;儿童无下腹型.临床病例随访3-45个月,Salmon's分级,有效率95.7%,并发症9例(9.5%):感染3例、梗阻5例、不明原因气颅1例.结论 微创V-P分流术治疗脑积水临床疗效满意度高,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改良侧脑室-腹腔(V-P)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疗效。方法 83例脑积水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45例行改良V-P分流术,38例行传统V-P分流术。统计两种术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分流管堵塞、感染)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改良V-P分流术手术时间明显小于传统的V-P分流术,术后并发堵管及感染的发生率低于传统V-P分流术。结果改良V-P分流术优于传统V-P分流术,操作简单,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46岁.因重型颅脑损伤于当地治疗,后渐精神变差、头晕、走路不稳,CT示脑积水,1个月后复查CT示脑室较前扩张,遂转入我院.行脑室-腹腔(V-P)分流术,穿刺右侧脑室枕角,选择右上腹经腹直肌切口,手术顺利,术后10 d转往康复医院治疗.转院后第2天,突然出现高热、寒战,伴右上腹疼痛,并渐出现黄疸.查体:腹肌紧张,右上腹压痛、反跳痛明显,墨菲氏征阳性,白细胞18.5×109/L.腹部B超示:胆囊炎,胆囊结石.在外院普外科药物治疗,约3d后出现头痛并渐意识模糊.请神经外科会诊,查脑脊液白细胞计数1 050×106/L,遂再次入我院.入院后急诊手术拔除分流管,术中见整个分流管腹腔端黄染,取脑室端脑脊液及分流泵、分流管腹腔端行细菌培养,并行右侧脑室额角穿刺外引流,脑脊液白细胞计数1 260×106/L,静脉应用美罗培南及万古霉素.术后4d细菌培养:三部位均培养出肺炎克雷伯杆菌、亚胺培南敏感,停用万古霉素,继续静脉应用美罗培南.患者意识渐清,体温恢复正常,脑脊液化验细胞数逐渐下降,于拔管术后第11天白细胞计数8×106/L,连续复查3d白细胞计数低于10×106/L,蛋白含量略高于正常.遂再次行左侧V-P分流术,术后病情平稳,10 d后出院,随访6个月未再有感染复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无气腹单孔腹腔镜技术用于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交通性脑积水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开颅术后交通性脑积水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无气腹单孔腹腔镜技术进行侧脑室-腹腔分流术,将分流管腹腔端置于右下腹。统计腹部手术操作时间,观察术后脑室缩小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手术的腹部操作时间平均8.5min。术后2-4周CT复查显示:脑室缩小,间质水肿减轻。病人临床症状均改善。随访10—12个月,平均10.8个月,未出现分流管堵塞、感染等并发症。结论无气腹单孔腹腔镜辅助侧脑室一腹腔分流术能简化腹部操作,缩短手术时间,有利于减少术后感染、堵管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Meta分析对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ETV)和脑室-腹腔(V-P)分流术治疗非交通性脑积水的疗效进行综合分析。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Ovid、ScienceDirec、SpringerLink、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维普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查出2000-2010年发表的有关ETV和V-P分流术治疗非交通性脑积水的相关文献,选择RevMan5.0软件以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9项临床对照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V-P分流术相比,ETV术后症状缓解率、颅内血肿形成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而ETV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均明显低于V-P分流术(P<0.01)。结论 ETV和V-P分流术疗效相当,但ETV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较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透明隔囊肿并发脑积水应用纤维内镜进行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应用纤维内镜对透明隔囊肿并发脑积水的6例患者施行经侧脑室透明隔造瘘术。结果术后患者临床症状消失,视乳头水肿及颅内压增高情况均得到改善。追踪观察无症状复发者,复查CT示脑室系统及透明隔腔隙明显缩小。结论透明隔异常临床上并不罕见,透明隔囊肿是否需要进行外科治疗必须结合临床表现综合考虑。应用纤维内镜对致病性透明隔囊肿进行治疗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8.
1临床资料例1,男,32岁。因头部外伤后头痛、呕吐25d入院。检查:一般情况好,神清,语利,反应迟钝,对答正确,自主步态。双侧视神经乳头边缘模糊,无出血。四肢肌力、感觉、腱反射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CT未见脑实质明显病变,但幕上脑室系统明显扩张,脑中线结构无移位。诊断:外伤性脑积水。在局麻下行右侧V-P分流术,术后恢复好,CT检查脑室系统恢复正常。3个月后又出现头痛、呕吐、反应迟钝;复查CT示,左侧脑室明显扩大,右侧正常。又行左侧V-P分流术,痊愈出院。出院后半年,临床症状复发;复查头颅CT示,双侧脑室呈裂隙状,引流管位置正常,双侧颞…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儿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小儿脑积水的临床资料,均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其中59例使用可调压分流管,6例使用中压抗虹吸分流管;可调压分流管术前根据脑室大小选择不同初始压力,术后复查头颅CT,据CT结果适当调节压力范围。结果 65例中,60例效果满意,6例术后出现并发症(分流管堵塞2例,颅内感染2例,颅内出血2例)。术后随访1~24个月,64例临床症状改善、颅内压增高表现减轻或消失,复查头颅CT示脑室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缩小;1例使用中压抗虹吸分流管影像学表现无好转,临床症状无改善。结论使用可调压分流管是治疗小儿脑积水的有效方法,术后初期使用偏高档位压力,再据CT结果逐步适度调节压力。严格把握分流手术适应证,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脑室-腹腔分流术后脑室炎的诊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脑室-腹腔(V-P)分流术后相关脑室炎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全组9例均从分流阀抽取脑脊液细菌培养.7例拔除原分流管同时行脑室外引流;2例利用原分流管行脑室外引流.7例病人脑室内应用万古霉素,全组病例均静脉应用敏感的抗生素.脑室炎治愈后再行V-P分流.结果 7例为表皮葡萄球菌或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7例治愈,2例分流术后再度感染.结论 拔除分流管、脑室外引流、敏感抗生素的使用及感染治愈后再次分流是治疗V-P分流相关脑室炎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