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患者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流行情况.方法 选择急诊内科病房及神经内科住院的115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4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登记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既往未诊断糖尿病而空腹血糖在6.1~6.9 mmol/L的患者中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糖代谢分类采用2003年美国糖尿病学会建议标准.结果 611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住院前糖尿病的诊断率18.8%,住院后系统检查发现糖尿病新的患病率45.0%,糖耐量异常18.6%;212例空腹血糖在6.1~6.9 mmol/L的患者中,OGTT发现其中33.5%患者可诊断为糖尿病,53.8%提示糖耐量异常.结论 63.8%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合并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空腹血糖在6.1~6.9 mmol/L的患者应常规做OGTT检查来筛查糖代谢异常患者.  相似文献   

2.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在糖尿病患者诊断、血糖控制、疗效考核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比浊抑制分析法检测健康人、糖耐量受损者和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和HbA1c含量,并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健康人测得HbA1c的参考范围4.19%~5.87%;糖耐量受损组HbA1c 5.63%~7.27%;糖尿病组HbA1c 6.86%~15.52%,并且随HbA1c百分率升高患者空腹血糖也升高.结论 HbA1c的测定可反映患者一段时间的血糖水平,对糖尿病患者的早期诊断、血糖稳定控制及提示并发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等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口服葡萄耱耐量试验确诊糖代谢异常者其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关系.方法:对819例空腹血耱≥6.1mmol/L、年龄≥20岁者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新确诊糖尿病患者171例(DM组)、糖尿痛前期患者151例(Pre-DM组),分析2组糖化血红蛋白增高比例、高血糖与低血糖分布比例差异,并探讨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度糖耐量试验2 h血糖的相关性.结果:(1)DM组中不同性别以及Pre-DM组中不同性别和民族其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DM组中糖化血红蛋白≥6.5%者占80.70%,Pre-DM组中糖化血红蛋白≥6.0%者占76.82%.(2)2组单纯空腹血糖增高、单纯糖耐量试验2 h血糖增高以及二者均增高者比例分别占46.20%,19.88%,33.92%和28.48%,53.64%,17.88%,2 组高血糖分布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DM组中,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及2 h血糖相关(r=0.653,P<0.01;r=0.955,P<0.01);而Pre-DM组中,糖化血红蛋白与糖耐量试验2 h血糖相关(r=0.906,P<0.01).结论:与新诊断的糖尿病前期患者比较,糖尿病患者中空腹血糖增高比例更大,且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及糖耐量试验2 h血糖相关,而新诊断糖尿病前期患者中则与糖耐量试验2 h血糖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空腹血糖水平对筛查糖耐量受损和糖尿病的效果评价。方法将128例空腹血糖为5.50~7.00 mmol/L人群按空腹血糖水平分为空腹血糖正常人群(A组)和空腹血糖受损人群(B组)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实验数据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B组查出糖尿病患者比例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与B组查出糖耐量受损者比例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空腹血糖受损人群查出糖尿病患者比例较高,应作为糖尿病患者筛查的重点人群。空腹血糖为5.50~6.10 mmol/L人群与空腹血糖受损人群查出的糖耐量受损人群比例相当,建议临床将空腹血糖5.50 mmol/L作为排查糖耐量受损人群的切点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综合疗养康复对老年糖耐量减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2013-06—2014-06对116例老年糖耐量减低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58例与对照组58例,观察组开展综合疗养康复,对照组开展一般疗养,对患者随访2年,对比两组研究对象开展疗养前、疗养后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差异,并比较两组糖耐量转归情况。结果疗养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养后,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糖耐量逆转为正常、糖耐量异常及糖尿病病例所占比例分别为31.03%、65.52%、3.45%,对照组分别为5.17%、68.97%、25.86%,观察组糖耐量逆转为正常、糖尿病病例所占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疗养康复可提高老年糖耐量减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叶凤英 《护理学报》2010,17(20):57-58
总结快速指血糖测定在新入院糖尿病高危患者中的应用与体会。采用罗氏血糖仪对560例新入院糖尿病高危患者输液前进行快速指血糖测定,将血糖值〉7.8 mmol/L暂定为糖代谢异常,次晨抽静脉血进行空腹血糖检查。结560例新入院糖尿病高危患者中,随机血糖〉7.8 mmol/L的186例,其中血糖在7.8~11.1 mmol/L的118例,血糖〉11.1 mmol/L的68例,第2天清晨空腹抽静脉血,进行空腹血糖检查,确诊为糖尿病的64例,发病率11.4%;122例为糖耐量异常(21.8%)。说明应用快速指血糖测定能够及早发现症状不明显的糖尿病和葡萄糖耐量异常患者,为临床早期治疗提供针对性依据,有助于及时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7.
血糖、糖耐量试验及糖化血红蛋血糖及糖耐量试验血糖及糖耐量试验主要用于糖尿病的诊断。目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凡空腹血糖(指葡萄糖)高于140毫克/分升(mg/dl)者为增高;午饭后1.5小时血糖超过200mg/dl者为糖耐量降低。对于空腹血糖正常但仍疑有糖尿病者,可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及相关危险因素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CDFI)来探讨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 15 0例糖尿病患者 ,4 8例正常对照组 ,进行 CDFI下肢动脉检查 ,观察血管内径、流速、流量、阻力指数及搏动指数 ,并给予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等生化检查。结果 糖尿病组下肢动脉病变 10 8例 (72 .0 % )较对照组下肢动脉硬化病变发生率明显增高 (P<0 .0 1) ,单支血管病变发生率占检出者 4 6 .3% ,双支以上血管病变发生率占检出者 4 4 .4 % ,糖尿病病程大于 5年以上患者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占检出者 79.6 % ,斑块检出率占检出者 80 .5 % ,糖尿病组流速、血管内径、血流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 (P<0 .0 1) ,下肢动脉病变与高血压、冠心病、周围神经病变、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脂及总胆固醇 /高密度脂蛋白比值呈正相关。结论 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有明显损伤、动脉硬化发生率高。彩色多普勒超声早期诊断下肢动脉病变准确、可信有重要临床价值 ,糖脂代谢紊乱高血压、冠心病等是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体检中幽门螺杆菌(Hp)检查的必要性。方法采用14C尿素酶呼气实验方法检测1 897例2型糖尿病患者、750例空腹血糖受损患者、800例非糖尿病对照组体检者的Hp感染情况并进行比较,并将1 004例糖尿病患者根据Hp感染情况分为感染亚组及非感染亚组,比较2组患者的血糖、血脂差异。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的Hp感染阳性率为47. 8%,空腹血糖受损患者的Hp感染阳性率为41. 6%,均高于非糖尿病对照组体检者的34. 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 2型糖尿病患者中Hp感染亚组及非感染亚组间的空腹血糖、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更容易感染Hp,Hp感染对2型糖尿病的血糖、血脂代谢可能有一定影响,本研究提示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Hp检测是有一定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胶乳凝集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其在2型糖尿病(T2DM)初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以往未诊断过糖尿病(DM)和进行相应治疗的志愿者882例,受检者10h内无热量摄入,测定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和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 218例T2DM患者HbA1c显著高于空腹血糖受损(IFG)、糖耐量受损(IGT)及血糖试验正常(NGT)者(P<0.01);用ROC曲线法得到HbA1c临床诊断界值为6.4%,ROC曲线下面积为0.886,采用HbA1c≥6.4%判断T2DM时,其敏感性为77.5%,特异性为95.0%;以HbA1c≥6.4%检出2hPG≥11.1mmol/L的敏感率为77.0%,漏诊率为23.0%。结论 HbA1c诊断敏感性和诊断性能优于FPG,胶乳凝集法测定HbA1c稳定性好、精确度高,能进行自动分析,可取代FPG用于临床DM筛查和初诊。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尿糖与血糖的相关性。方法 同步测定37例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和尿糖,并设对照组。结果 37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32例血糖与尿糖呈正相关,5例血糖和尿糖无相关性;对照组尿糖均呈阴性。结论 在实施治疗以前,判断患者肾糖阈值是否异常,对尿糖能否作为糖尿病日常监控指标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空腹血糖(FBG)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后2 h血糖(2 h BG)诊断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的一致性。方法收集在安徽省立医院健康体检中心和门诊进行OGTT检测的1280例受试者,按其FBG及2 hBG水平分为5组,并行Kappa一致性比较检测两者诊断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的能力。结果1280例受试者中,有843例糖耐量正常者(65.9%),251例新诊断的糖尿病前期患者(19.6%)及186例新诊断糖尿病者(14.5%);FBG和2 hBG在诊断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人群时,Kappa值分别为0.305和0.790;与FBG相比,2 h BG可以诊断出更多的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患者。结论联合FBG和2 h BG检测可以提高糖代谢异常,尤其是糖尿病前期患者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简称甲亢)和血糖代谢的关系.方法 选取52例甲亢患者和38例糖尿病患者分别使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甲状腺激素(TH,包括FT3、T3、FT4、T4和sTSH)、胰岛素(INS)和C-肽(CP)水平以及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空腹血糖水平,并同时测定了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后3h的血糖水平并与60名正常对照组进行了比较性分析.结果 甲亢组血清FT3、T3、FT4和T4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糖尿病组亦然(P<0.01),而sTSH水平明显降低(P<0.01).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表明:甲亢组空腹血糖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低于糖尿病组;口服糖后3h,正常对照组恢复至正常水平,甲亢组和糖尿病组糖耐量降低;甲亢组和糖尿病组空腹INS和CP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INS释放功能欠佳,甲亢组和糖尿病组CP释放试验呈现分离现象.结论 甲亢具有糖代谢紊乱、糖耐量明显降低、且合并糖尿病,是一种临床代谢综合症.  相似文献   

14.
孟俊华  陈立英  张小群  安婧  陶旭 《现代护理》2006,12(26):2469-2470
目的评价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进行血糖监测期间,糖尿病(DM)和CGMS知识教育及加强护理观察的重要性。方法对91例DM患者进行教育和护理指导,然后进行CGMS检查,观察血糖监测期间的不良反应和监测结果的完整性。结果患者行CGMS检查的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少。93.4%(85/91)的患者顺利完成CGMS检查并获得完整数据,初次检查故障发生率为6.6%(6/91),原因包括探头脱落,电信号弱,输入血糖值不及时,血糖记录器报警后未及时处理等。连续3dCGMS血糖曲线具有较好的重叠性。结论加强DM以及CGMS知识的宣教和护理观察,有助于DM患者顺利完成CGMS检查,并且获得完整可靠的血糖变化数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时点血糖水平对糖尿病并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000例糖尿病并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血糖控制情况进行监测,定期监测其糖化血红蛋白(HbA18)、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比较不同血糖水平的患者术后1年内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了解影响该类患者PCI预后的因素。结果2hPG、FBG均控制理想的患者组术后1年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所有原因死亡、心源性死亡、心衰入院等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仅2hPG或FBG控制良好或两者均控制不理想的组别,而仅以HbA1c水平为分组标准的两个对照组的预后无显著差异。结论FBG、2hPG水平均是糖尿病并冠心病患者PCI术后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氯氮平对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糖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氯氮平对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糖代谢的影响。方法根据空腹静脉和餐后2 h静脉血糖水平,对服用氯氮平的长期住院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糖尿病及与糖尿病相关状态的诊断。结果 67例患者中20例患者有糖尿病(29.8%),16例有糖耐量减低(IGT)(23.9%),6例有空腹血糖损害(IFG)(9%),25例为血糖代谢正常者(37.3%)。根据氯氮平剂量、体质指数和服药时间的不同将患者各分成3组,3组间的糖代谢异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正常组、IFG组、IGT组以及糖尿病组患者在胆固醇水平、体质指数、氯氮平剂量、三酯甘油水平以及服药时间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IFG组,体质指数与患者每天氯氮平服用剂量之间呈显著性正相关(r=0.889,P=0.019),而在IGT组,各临床资料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长期服用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糖代谢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与血糖控制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调查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现状,探讨其与血糖控制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糖尿病管理自我效能量表(Diabetes management-efficacy scale,DESES)以单纯随机抽样法对160例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得分为(64.42±7.14)分,血糖监测、运动自我效能得分较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受不同自我效能水平的影响较大(P0.05);自我效能与FBG(r=-0.354,P0.001)、PBG(r=-0.280,P0.001)、HbA1c(r=-0.356,P0.001)呈负相关;DESES运动维度对3项血糖指标均有影响,FBG同时受饮食、血糖监测、足部护理维度的影响;患者的年龄(OR=2.415,95%CI:1.427~4.088)、文化程度(OR=1.713,95%CI:1.059~2.772)是自我效能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水平不高,针对其影响因素采取适当措施提高患者自我效能,使血糖水平得到很好的控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变化及其与不良妊娠结局之间的关系。方法本次研究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到本院完成治疗的74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另外选择同一时间段参加检查的健康产妇74例作为参照组,共148例。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清各项指标以及不良妊娠出现情况,并对数据作出简要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血清PBG、FBG、HbAlc水平较参照组而言都出现了明显的升高,且不良妊娠情况较多,血清PBG、FBG、HbAlc水平与不良妊娠之间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本次对比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PBG、FBG、HbAlc水平将会有明显的升高,这种情况还会诱发不同类型的不良妊娠结局,在母婴的健康成长中是一项重大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化疗药物对头颈部鳞癌患者血糖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化疗药物对头颈部鳞癌患者血糖代谢的影响。方法:收集2000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320例放化综合治疗及282例单纯放疗的头颈部鳞癌患者的血糖检验报告及相关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0例放化综合治疗患者中,化疗前合并糖尿病6例,其余化疗前血糖水平正常。化疗后空腹血糖升高42例,占13.12%。42例中明确诊断为糖尿病11例,糖耐量减低14例,一过性血糖升高18例,分别占同期接受化疗的患者的3.43%、4.37%和5.62%。其中,接受以紫杉醇类药物为主的化疗患者123例,发生血糖异常24例,占同类化疗19.51%(24/123),占同期化疗7.50%(24/320);接受以铂类药物为主的化疗患者197例,发生血糖异常18例,占同类化疗9.13%(18/197),占同期化疗5.60%(18/320)。以紫杉醇类为主化疗与以铂类为主化疗引起的血糖异常的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接受单纯放疗的282例患者中放疗前有12例糖尿病患者,放疗后没有新增病例。结论: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接受化疗后可能会出现血糖异常,甚至发生糖耐量低减或糖尿病,以紫杉醇类为主的化疗方案治疗中这种情况更加常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