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研究患者输血及手术前相关感染性标志物检测的重要意义。方法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对输血及手术前患者进行输血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及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4项血源性传染病病毒标记物进行检测。结果 13 013例患者中HB-sAg、抗-HCV、抗-HIV、抗-TP阳性率分别为14.00%、0.60%、0.26%、1.41%,总阳性率为16.27%。结论输血及手术前患者血源性疾病感染水平较高,强化检测可以避免和预防医院感染及交叉感染,增强医护人员防护意识,降低职业暴露的危险,减少医疗纠纷,因此对患者进行输血及手术前相关感染性标志物检测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住院病人血清中输血前四项即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和梅毒抗体(抗-TP),获得病人输血前感染指标的感染情况。方法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012~2014年共71 043例受血者血清中HBsAg,抗-HCV,抗-HIV和抗-TP抗体,其中男性29 626例,女性41 417例。结果2012~2014年受检者四项传染病指标总阳性率为7.5%(5 309/71 043),男性感染率明显高于女性(χ2=64.701,P=0.000);HBsAg总阳性率为4.51%(3 207/71 043),男性血清中HBsAg阳性率高于女性(χ2=23.512,P=0.000);抗-HCV总阳性率为1.56%(1 106/71 043),阳性率呈逐年下降(χ2=15.517,P=0.000),男性血清中HCV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女性(χ2=56.554,P=0.000),并且阳性率呈逐年下降(χ2=14.153,P=0.001);抗-TP总阳性率为1.25%(888/71 043),各年度TP抗体阳性率之间存在明显差异(χ2=11.587,P=0.003),女性血清中抗-TP有明显差异(χ2=8.978,P=0.011);抗-HIV总阳性率为0.15%(108/71 043),男性血清阳性率明显高于女性(χ2=104.6,P=0.000)。结论检测输血前四项感染性指标不但可以获得各个感染性疾病的流行病学资料,而且可以有效预防和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医疗纠纷,同时在治疗过程中保障医务工作者自身的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手术前、输血前检测患者血清经血传播疾病指标的情况。[方法]对11045例手术前和输血前患者进行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梅毒血浆反应素快速实验(RPR)、梅毒特异性试验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和2型抗体(抗-HIV1和抗-HIV2)的检测分析;并对前4种指标阳性患者不同性别、年龄作统计分析。[结果]11045例患者中检出HBsAg阳性726例,抗-HCV阳性50例,RPR和TPPA阳性45例,单独TPPA阳性120例,并按性别和年龄进行分组比较;除了HbsAg、抗-HCV阳性患者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抗-HIV1和抗-HIV2阳性4例。[结论]HBsAg、抗-HCV、单独TPPA阳性患者中50岁以上较高,表明中老年健康值得关注。手术前、输血前检测患者血清经血传播疾病指标可为血源性医院感染诊断提供依据,减少医疗纠纷,对医患双方均有保护意义。  相似文献   

4.
输血前4项感染性指标检测及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卫生部关于《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通知,本院检验科对临床各科室有输血可能的住院、门诊患者进行了经血液传播疾病的病原体抗原、抗体检查,包括乙型肝炎“两对半”、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以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的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产妇 手术患者输血前传染性指标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婚前检查的取消,孕妇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梅毒抗体、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等传染性指标阳性导致胎儿官内感染的趋势逐年增加。近几年,艾滋病、丙型肝炎患者也在不断增加,对手术患者和输血患者有一定的危险性,由输血造成的感染性疾病的医疗纠纷也不少。另外,对于手术患者后期的感染,由于术前未做传染性疾病检查而导致医疗纠纷,医院举证倒置出现漏洞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因此,为了减少和避免由于输血及院内感染引发的医疗纠纷,本院在2005年起对手术、输血患者及产妇均要求做4种传染性疾病的检测(HBsAg、抗-HCV、HIV1+2、梅毒抗体),现将2005年1月至2007年1月手术、产妇和输血患者共计653例检测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儿童患者输血前4种传染性指标的感染状况,预防和避免因临床手术或输血引起医疗纠纷和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医务人员的生物防护和自我保护意识.方法对14 266例输血前患儿血清,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进行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进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检测,采用明胶颗粒凝集(TPPA)法进行梅毒螺旋体(TP)特异抗体检测.结果 14 266例儿童患者输血前HBsAg阳性率为1.05%;HBsAb阳性率为86.32%;抗-HCV阳性率为0.196%;抗-HIV阳性率为0.021% ;抗-TP阳性率为0.161%.结论 儿童患者输血前4种传染性指标阳性率均低于一般人群,母婴垂直传播是儿童感染这些传染病的重要途径,患儿输血前相关指标检测有利于传染病的早期诊治,对于减少医疗纠纷,防止医源性感染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东莞市常见经输血传播病原体血清标志物进行检测,分析传染源。方法采用ELISA法对36 543例受血者进行乙肝表面抗原、丙型肝炎抗体、艾滋病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等指标的检测。结果 36 543例患者总阳性者为5 526例(15.12%),其中HBsAg阳性4 851例(13.27%)、丙肝抗体阳性303例(0.83%)、艾滋病抗体初筛阳性43例(0.12%)、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329例(0.90%)。结论检测受血前患者血清感染性标志物,可明确患者健康状况,杜绝医源性经血传播疾病而引起的医疗纠纷,保护医患双方的利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输血前受血者血液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4项检测的必要性。方法输血前留取受血者血液标本,进行以上4项检测。结果乙型肝炎阳性率为9.70%,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率为1.13%,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率为5.45%,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阳性率为0.08%。结论对受血者进行输血前4项检测很有必要,可预防传播,减少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9.
黄波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0,31(2):186-186,188
<正>输血是一项医疗救治的重要手段,具有其他任何药物及技术难以替代的疗效。然而,由于当前科技水平的限制,输血在使患者转危为安的同时也存在着输血相关性传染病发生的危险,由此引起的医疗纠纷时有发生。为了弄清血源性疾病的发病原因,划清血源性疾病传播的责任,减少由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按照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要求,本院检验科对住院受血者输血前血清标本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  相似文献   

10.
在医疗过程中,输血或血液制品治疗是抢救患儿生命的重要手段之一。特别是近几年,经输血传播疾病而引起的医疗纠纷屡有发生。为了确保医疗过程的安全,在输血(血浆)前,均按规定对受血患儿血样中各项血清感染性指标进行检测,对了解掌握受血患儿在输血前的身体状况,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是非常必要的。笔者对本院2004年1月至2007年1月期间18237例输血前患儿血清进行HBsAg、抗-HAV、抗-HCV、抗-HIV(1+2型)、抗-TP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3 480例输血前患者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了解和掌握输血前患者血清标志物的感染状况。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对3480例输血前患者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梅毒抗体(抗-TP)、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检测;并对前3种标志物阳性患者不同性别、年龄作统计分析。结果 3480例患者中HBsAg、抗-HCV、抗-TP、抗-HIV的阳性率分别为11.10%、0.40%、4.30%、0.08%;对197例HBsAg、71例抗-TP和22例抗~HCV阳性患者按性别和年龄进行分组比较,除了HBsAg、抗-TP阳性患者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1)HBsAg、抗-HCV、抗-TP阳性患者中40岁以上较高,表明中老年健康值得关注。(2)对受血者输血前血清标志物检测,有利于医患双方采取有效的预治措施,同时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梧州市中医医院4种病原体的感染情况,分析进行手术前、产前、输血前检测术前4项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梧州市中医医院2012年7月至2015年6月30 254例标本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1/2)的检测结果,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HBsAg,抗-HCV、抗-HIV1/2用ELISA检测,抗-TP用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法(TRUST)。结果HBsAg阳性率为9.12%,抗-HCV为0.56%,抗-HIV1/2为0.25%,抗-TP为0.5%,总阳性率为10.43%。结论检测术前4项,可以及时了解患者这4种病原体的感染情况,对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以及有效地降低医患矛盾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术前及输血前感染性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与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汕尾地区术前(产前)和输血前患者血清标志物的感染现状,及早发现阳性患者,以便做好自我防护及预防交叉感染,同时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方法 对汕尾逸挥基金医院3 476例术前(产前)及输血前患者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 IgG)、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检测,而梅毒抗体(抗-TP)则采用凝集法进行检测;并对4种指标阳性患者按不同性别和年龄组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 476例患者中HBsAg阳性患者478例(13.75%),抗-HCV IgG阳性患者86例(2.47%),抗-HIV阳性患者8例(0.23%),抗-TP阳性患者96例(2.76%).结论 (1)汕尾地区术前(产前)和输血前感染性指标均有一定比例的感染率,除HBsAg感染率比较稳定外,其余均有上升的趋势,应引起高度重视.(2)明确患者的健康状况和避免医务人员的职业感染、控制院内感染、防止医疗纠纷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100例输血患者输血前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检出情况。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该院收治的100例输血患者,输血前对患者血清中抗-HCV、HBsAg、抗-TP和抗-HIV进行检测。结果 100例输血患者中女性患者血清抗-HCV、HBsAg、抗-TP和抗-HIV 4种标志物的阳性率显著低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患者抗-HCV和HBsAg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HCV阳性率最高的年龄段为20~40岁,HBsAg阳性率最高的年龄段为60岁;抗-TP和抗-HIV阳性率在各个年龄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种标志物阳性率排在前三位的科室分别为普外科(25.81%)、血液科(22.58%)和肿瘤科(16.13%)。结论在输血前对患者血清中抗-HCV、HBsAg、抗-TP和抗-HIV进行检测,有助于减少血液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应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输血前感染性标志物检测及其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患者术前(产前)或受血前血液感染性标志物检测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0359例术前(产前)和受血前患者静脉血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抗体(抗-HCV)、艾滋病抗体(抗-HIV),用梅毒血清学(TRUST)法检测梅毒抗体。结果检出HBsAg阳性率为12.90%,抗-HCV阳性率为0.70%,抗-HIV初筛阳性率为0.04%,梅毒抗体阳性率为0.78%。结论检测术前(产前)或受血前患者血液感染性标志物,对明确患者的健康状况和避免医务人员的职业感染、控制院内感染、防止医疗纠纷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史艳玲  康莉 《临床医学》2013,33(7):103-104
目的了解胃镜检查前患者四项传染病感染情况,减少因微创诊疗引起的医疗纠纷,并探讨四项指标筛查的意义。方法对4720例胃镜前患者进行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梅毒螺旋体(TP)抗体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检查HBSAg阳性率为6.71%,抗HCV阳性率为0.97%,抗HIV阳性率为0.12%,抗TP阳性率为1.33%。抗HCV与HBSAg同时阳性3例,占0.06%,抗HCV与HIV同时阳性1例,占0.02%。结论对患者胃镜检查前进行传染病指标的筛查不仅防范职业暴露,而且可以减少医院感染,降低职业暴露的危险,加强医务人员的自我防护,减少因黏膜破损引起的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7.
为减少和避免医院感染和医疗纠纷的发生,现已规定凡手术、输血(供、受血者)等各种创伤性检查的患者,均需进行包括抗-HIV、抗-HCV、抗-TP、HBV的相关血清学试验,了解患者的实际情况。现对手术前和输血前的住院、门诊患者进行包括抗-HIV、抗-HCV、抗-TP、乙型肝炎“两对半”的检测。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输血前患者血清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解输血前人群梅毒感染状况,提出检测该群体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最佳方案。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所有ELISA阳性标本用梅毒螺旋体抗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进行确证试验。ELISA法和TPPA法均阳性者判断为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标本,并对其进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学试验(TRUST)。结果10350例输血前患者中,共检出梅毒感染者59例,占待检测人群0.57%。结论对输血前患者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检测应采用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的TP-ELISA法进行初筛,再用TPPA进行确证试验,最后可用TRUST法检测判断是否为现症患者,以及观察梅毒疗效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9.
为减少和避免医院感染和医疗纠纷的发生,现已规定凡手术、输血(供、受血者)等各种创伤性检查的患者,均需进行包括抗-HIV、抗-HCV、抗-TP、HBV的相关血清学试验,了解患者的实际情况。现对手术前和输血前的住院、门诊患者进行包括抗-HIV、抗-HCV、抗-TP、乙型肝炎“两对半”的检测。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输血治疗前血液传染性指标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抗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的阳性率.方法 采用ELISA对2008~2010年于该院接受输血治疗的27 779例住院患者进行HBsAg、抗-HCV、抗-HIV、抗-TP初筛;初筛阳性标本进行确证检测,HBsAg、抗-HCV检测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抗-TP检测采用梅毒螺旋体颗粒明胶凝集试验,抗-HIV阳性标本送艾滋病检测确证实验室进行确证检测.结果 27 779例患者HBsAg、抗-HCV、抗-TP、抗-HIV确证阳性率分别为6.88%(1 910/27 779)、0.72%(199/27 779)、1.04%(290/27 779)、0.03%(8/27 779).结论 在输血治疗前对患者进行血液传染性指标的检测,有利于避免医疗纠纷,也有利于加强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避免医源性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