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木荷木屑为主的代料为培养基,将筛选出来的香菇杂交菌株139个及其亲本以及对照菌株7402,进行出菇试验和性状比较,复筛和鉴别出63F为强优势杂交菌株之一。63F在产量、季节性、抗逆性等方面均超过双亲——靖野和7917以及常规品种7402。63F的平均单产为每平方尺1789.5克,较7402增产34.1%。杂交品种63F已形成一个具有商品价值与生产实用价值的新品种,定名为85-63F。  相似文献   

2.
香菇[Lentinus edodes(Berk.)Sing.]在我国已有七、八百年的栽培历史,历来都是采用自然传播的老法生产,产量和质量不稳定。1965年开始改用纯菌种人工接种,产量虽有增长,但幅度不大,菌种和接种技术都存在不少问题。由于目前还没有一个较为理想的香菇生产菌  相似文献   

3.
香菇不同品种的品比试验研究周建树(辽宁省微生物研究所,朝阳122000)为香菇诱变育种提供较好的出发菌株,也为杂交育种找出有针对性的优良亲本,同时选出适合我地区栽培的高产优质菌种。笔者从1993年对11株不同的香菇品种进行了品比试验。一材料和方法】供...  相似文献   

4.
【背景】在香菇定向出菇模式中,由于出菇区域的限制,出菇数目会影响单菇的品质与产量,但关于人工疏蕾对香菇品质与产量的影响目前尚未深入研究。【目的】通过人工疏蕾探究香菇定向出菇技术下保留不同菇蕾数量对香菇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方法】测定各处理组子实体产量、形态指标、质构特性及营养成分。【结果】保留10-20个菇蕾时,子实体性状好于其他组,单菇重为15.74-23.76 g,菌盖直径为45.98-52.37 mm。保留30个菇蕾时一潮菇单棒产量最高,达到368.9 g。从质构特性来看,人工疏蕾对菌柄的质构影响较小,随着菇蕾数目的增加,香菇菌盖的硬度、胶着性、回复性、咀嚼性呈现下降趋势,保留10-20个菇蕾数品质最好、质地最佳。保留10-20个菇蕾时可以获得粗蛋白、粗脂肪、氨基酸含量较高的香菇子实体。【结论】保留15-20个菇蕾的菌棒可以获得产量较高、品质较好的产品。保留10个菇蕾时虽然子实体品质最佳,但生物学效率较低,而且会增加一定的工作量。因此,保留15-20个菇蕾效益更好。  相似文献   

5.
羊肚菌的极性和单孢出菇至今未有确切的实证,这限制了对羊肚菌生活史的深入理解和遗传育种工作的开展。本研究选用梯棱羊肚菌(Morchella importuna)栽培菌株(F0),采取显微操作从其正常出菇的子囊果获得F1单孢群体;随机选取其中的7个F1单孢菌株和10对单孢杂交(F1两两混合,记为F2)进行栽培试验,记录和分析了栽培出菇时间、采收期、产量和其他生产性状。此外,分析了F0亲本菌株、F1单孢群体、F2子囊果以及2个F1单孢菌株出菇的F2子囊果的F3单孢群体的交配型基因型。结果表明:除了F1单孢菌株MM32未出菇以外,其他供试菌株均正常出菇。各菌株的出菇潜能不同,3个F1单孢菌株的平均单产高于出发菌株,其中MM34菌株平均单产最高,达1.01 kg/m^2,是F0亲本菌株(0.68 kg/m^2)的1.49倍; 10个单孢杂交的F2平均单产在0.21~0.97 kg/m^2之间。F0亲本菌株和所有的F2出菇子囊果中均含有2种交配型基因,F1和F3单孢群体仅含有2种交配型基因中的1种。虽然F1单孢群体大部分菌株均正常出菇,然而F2子囊果和F3单孢群体的交配型基因型分析结果表明,单孢菌株在栽培生产中自然引入了具有相反交配型基因的细胞核,这种自然引入可能是由无性孢子传播引起。出菇试验和交配型基因分析确证梯棱羊肚菌为异宗结合真菌。本研究有利于深入理解羊肚菌生活史,促进羊肚菌育种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6.
7.
文华安  应建浙 《菌物学报》2005,24(2):155-158
采自贵州省道真县的乳菇属两个新种。它们分别是白绒乳菇Lactarius puberulus和为了纪念复旦大学王鸣歧教授命名的王氏乳菇Lactarius wangnii。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标本馆。  相似文献   

8.
对已退化的育成晚籼品种平朝九号花粉植株二代群体及对照的比较试验发现,花粉二代植株在所研究的各种性状上均表现整齐一致,其标准偏差(S)及变异系数(C.V.)均比对照小,而各种性状均表现比对照优越。得出对已退化的育成品种进行花药培养可以起到提纯选优的作用。花药培养可以作为农作物品种提纯选优的一种多快好省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S-PI对纯化的香菇酸性蛋白酶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10μmol/L的S-PI可使酶活降低77%,这种抑制属于可逆竞争抛物线型抑制。经25μmol/L酸性蛋白酶水解6小时后,香菇胞外酸性磷酸酶的活性从24.6单位降低到20.8单位,同时C1酶和Cx酶的活性分别比对照降低了76%和58%,这表明香菇酸性蛋白酶不仅直接左右着香菇发育的氮代谢,同时也间接地影响着碳代谢及能量转换。  相似文献   

10.
我国对红花籽的利用有着悠久的历史,李时珍在其著名医学巨著“本草纲目”中云:“其子五月末收,淘净捣碎煎汁入醋拌蔬菜食极肥美又可为车脂及烛”。本世纪三十  相似文献   

11.
田头菇属不同分离菌株杂交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验证杨柳田头菇菌株YAASM0711的性遗传模式,探索田头菇属不同分离菌株间的杂交结果.方法:对菌株YAASM0962、YAASM0969以及茶树菇CS45做了交配型与种间杂交研究.结果:菌株YAASM0962其性遗传模式为四极异宗结合,4种交配型比例A3B3∶A4B3∶A3B4∶A4B4为6∶10∶14∶7;菌株YAASM0969和茶树菇CS45出现偏分离现象,只有两种极性出现,2种交配型比例分别为(YAASM0969,A5B5∶A6B6)38∶35和(CS45,A7B7∶A8B8)51∶55.菌株YAASM0711与YAASM0962、YAASM0969、YAASM0967、CS45之间杂交能形成具锁状联合的双核菌丝,且除茶树菇外均能产生子实体.结论:除茶树菇CS45外其余的菌株为杨柳田头菇,它们的有性繁殖方式应该均为四极异宗结合,伴随人工的栽培,其交配因子基因之间不断的重组、插入或删除引发偏分离现象,导致极性菌株比例失调,甚至使一些极性丢失.  相似文献   

12.
香菇栽培过程中,常常出现“蜡烛菇”(有柄无盖)、“松果菇”、“荔枝菇”(菌盖结团无菌柄或不开伞),这就是畸形变异菇。发生畸形菇的原因,除了菌种低劣或病毒感染之外,人为方面的主要原因如下: 一、品种选择不对路。我国香菇菌种有低温、中温、高温三大品系和早熟、中熟、晚熟三种类型。栽培者选用菌种不当,畸形菇就易发生。比如海拔高的山区,应选中、低温菌种为宜,如误用高温型菌种,菇蕾一出现,遇低温便萎缩不长,形成“松果菇”。二、发菌管理不当。在菌丝体(?)期间,如果发菌室光过强,特别是靠近窗口的菌袋,原基提早形成,袋内菇蕾早现,但受袋壁挤压,无法正常伸展,因此脱袋后第一批菇容易出现畸形。  相似文献   

13.
为从目前来源广的培养料中筛选出栽培香菇最佳培养料,于1991年2月至7月开展此项研究,试验结果如下:试验材料和方法 1参试菌株林土04(代号A_1)由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所引进;Cr04(代号A_1)由福建三明真  相似文献   

14.
香菇半亲和双单杂交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一栽培株苏香两种孢子单核体自交后代作双核体亲本,与相应的孢子单核体进行半亲和双单杂交,得到6个杂交后代,均具有结实能力,说明半亲和双单杂交后代可以用于育种研究。大多数杂交菌株(核基因相同)在菌丝生长速率与CMC酶活方面显示出不同程度遗传差异,其中3号与4号菌株在菌丝生长速率与CMC酶活方面呈现明显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15.
我国香菇人工栽培历史悠久;在今天纯种人工栽培同样是食用菌生产的主要方向。经查上海栽培香菇“菌种”内生长不正常的菌丝体制剂中有直径为20nm,长度多为100—200nm的类似棒状病毒颗粒。在接种后14—20天,生长缓慢的菌丝体中有直径为28、36、40nm三种不同大小的类似球状病毒颗粒,未见棒状颗粒。在香菇子实体的制剂中同样见到与菌丝体中一样的球状颗粒以及大小为15—16nm×100—300nm的较细的棒状颗粒。病香菇菌褶超薄切片中显示棒状颗粒结晶及球状颗粒的聚集;在液泡中有直径为15—16nm的棒状颗粒。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江淮下游地区大豆地方品种有关生育期、产量、机械化栽培共17种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根据这些性状的表型和遗传型方差、遗传型变异系数及遗传力,估计预期遗传进度,从而揭示从大豆地方品种自然群体进行选择的潜力和预期效果。研究证实了本区大豆地方品种数量性状的遗传资源非常丰富;系统育种仍是大豆育种主要方法之一,应加以重视;并提出用数量遗传方法整理和研究大豆地方品种是育种理论和实践上都有意义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江淮下游大豆地方品种生育期、产量、机械化栽培方面共17种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试验材料为本地区有代表性的78个地方品种,四次重复,随机区组设计。 性状的遗传型变异系数(GCV)、遗传力(h~2)以及预期遗传进度(GS)表明本区大豆地方品种自然群体生育前期、后期、全生育期,产量、分枝数、主茎节数、每节荚数、百粒重、瘪粒率、一株荚数、一株粒数、一株粒重、株高、结荚高度、倒伏性等15种数量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选择潜力和良好的预期选择效果。证明除每荚粒数、茎粗两性状外,本区大豆地方品种主要数量性状的多基因资源十分丰富,是大豆育种宝贵的基本材料。  相似文献   

18.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建立了测定菇柄麦角甾醇的含量测定方法。确定提取过程中皂化剂的种类和醇碱比后,将样品皂化,萃取后蒸干溶剂,乙醇定容测定。采用Phe-nomenex-C18色谱柱,V(流动相甲醇)∶V(水)=98∶2,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82 nm。结果表明:麦角甾醇线性回归方程为Y=9E+9×106X-8919.9(X:质量浓度,mg/mL),R2=0.998 9,0.01~0.30 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为97.31%~101.95%。与紫外分光光度法所测结果比较,HPLC法测定菇柄中麦角甾醇含量灵敏、快速、准确,适用菇柄中麦角甾醇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9.
本实验研究了籼粳交、籼爪交、籼籼交三种类型的两系杂交稻组合W6154s/02428、W6154s/轮回422、W6154s/Lemoney的某些生理和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三种类型的两系杂交水稻组合在分蘖能力、萌发种子的淀粉酶活性、秧苗期根的吸收能力均表现出亚种间的籼粳交组合>亚亚种的籼爪交间组合>品种间的籼籼交组合>三系组合(对照)。种子萌发时两系组合的根的吸收能力表现出负向的平均优势和竞争优势,亚种间组合W6154s/02428的净光合速率在生育各期均较高,亚亚种间组合W6154s/轮回422在灌浆中期谷粒中过氧化物酶的活性较低。  相似文献   

20.
郑海歌  顾向红 《真菌学报》1994,13(3):223-228
S-PI对纯化的香菇酸性蛋白酶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10μmol/L的S-PI可使酶活降低77%,这种抑制属于可逆竞争抛物线型抑制。经25μmol/L酸性蛋白酶水解6小时后,香菇胞外酸性磷酸酶的活性从24.6单位降低到20.8单位,同时C1酶和Cx酶的活性分别比对照降低了76%和58%,这表明香菇酸性蛋白酶不仅直接左右着香菇发育的氮代谢,同时也间接地影响着碳代谢及能量转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