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龙王尖金矿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找矿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广泛地研究了与金矿有关的组份分布的基础上,确定了该矿床赋有高含量的Au、Ag、As、Sb、Hg、Pb、Zn、Co、Ni和低含量的Cu、Mo、Ba、Bi、B、Mn,讨论了这些指示元素在土壤和岩石地球化学异常中的特征,初步建立了该金矿的地球化学找矿标志,确认该矿床为断裂破碎蚀变岩型金矿。  相似文献   

2.
赵善仁  吴悦斌 《现代地质》1996,10(4):478-484
五台山—恒山绿岩带Au、Ag、Cu矿床可分为二大类型:(1)再生型金银铜矿,产在包括岩浆岩在内的各类岩石断裂构造中,与岩浆期后热液有关;(2)变生型金银铜矿,产于各类变质岩中,具有层控特征(即绿岩型金矿)。在地球化学特征上,再生型矿床与变生型矿床相比,矿体及围岩中Mo、Ag、Pb、Zn、Cd等成矿及伴生元素明显富集;K2O、Rb、Sr、Ba、Th、U也明显富集,是后期岩浆热液作用的结果;Hg、F的明显富集则与后期构造活动有关;Zn/Cd比值较低,说明受到后期岩浆侵入影响;Th/U比值低,可能指示富钙的酸性岩环境。再生型Au矿化的元素组合为Cd、As、Ni、Ag、Sb、Au、Hg(Bi),再生型Ag矿化的元素组合为As、Sb、Ag、Cd、Cu、Ni(Mo、Pb、Zn、Bi),变生型Au矿化的元素组合较简单,只为Au、Hg、As或Au、Cu。上述地球化学特征不仅可以有效地区分矿化类型,而且可以作为地球化学找矿和评价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金矿床地球化学找矿信息分析:以团结沟金矿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国学 《世界地质》1995,14(2):42-46
金矿床地球化学矿信息对金矿勘查具有重要意义。矿床原生晕特征反映了矿化的元素组合特征。团结沟金矿床主成矿期元素组合为Au,As,Sb,是矿床的直接指示元素。矿床次生晕及分散流流特征对找矿提供重要的地球化学信息。  相似文献   

4.
金矿床地球化学找矿信息对金矿勘查具有重要意义。矿床原生晕特征反映了矿化的元素组合特征。团结沟金矿床主成矿期元素组合为Au、As、Sb,是矿床的直接指示元素。矿床次生晕及分散流特征也对找矿提供重要的地球化学信息。  相似文献   

5.
红石砬铂矿地球化学异常组分简单,仅发育Pt和Pd的强异常,部分伴生Au异常,不伴生Cr、Co、Cu、Ni、V、As、Sb、Ag、Pb等元素异常。岩石、土壤、水系沉积物中Pt、Pd的分布和异常模式与铂族矿化特征、矿体剥蚀程度及其表生地球化学行为等有关。矿体出露地表时,Pt、Pd呈强异常分布,异常的w(Pt)/w(Pd)比值与矿石中w(Pt)/w(Pd)比率基本一致;隐伏矿体上方,Pd有明显的浓集,w(Pt)/w(Pd)比值小于地表矿体。表生环境中,Pt、Pd可以呈矿物碎屑、可溶态等多种形式迁移,在疏松沉积物中形成异常。因此,以Pt、Pd作为直接指示元素,进行地球化学勘查,可以发现这种类型的铂族矿床。  相似文献   

6.
四川石棉碲矿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埃平  钟子川 《地球化学》1996,25(4):365-371
研究了世界首例碲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特别是微量分散元素碲富集成矿的地球化学条件。此矿床属Te-Bi-Au-Ag组合型中温热液矿床,矿体为碳酸盐脉和磁黄铁矿脉,矿石平均品位:Te5.98%、Bi8.02%、Au9.73×10-6、Ag37.45×10-6。成矿元素Te、Au、Ag主要来源于深部富含CO2、S的热流体。此热流体沿深大断裂上升至地壳浅部时,从围岩中浸取了大量的成矿元素Bi、Fe等。热液中的硫优先与铁结合生成磁黄铁矿析出,降低了热液中的硫浓度,从而促使分散元素碲与其沉淀剂Bi、Ag、Au相结合呈碲铋矿物、碲银矿和碲金矿等独立矿物形式沉淀,并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7.
阿舍勒铜锌矿床原生晕和次生晕均受矿体、中泥盆统阿舍勒组第二岩性段地层、近SN向一断裂控制。阿舍勒铜锌矿床的成矿、成晕作用是多期次的,其成矿、成晕直接(矿体)指示元素为Cu,Pb,Zn,Au,Ag,Ba等。前晕指示元素为As,Sb,Hg等;尾晕指示元素为Sn,Mo等。利用这些异常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不仅可确定该矿床的矿化类型和矿体剥蚀深度(或埋深),而且也可确定与该矿床相似的成矿靶区(即异常区),并对成矿靶区进行预测评价。  相似文献   

8.
河南嵩县小南沟金矿床矿体剥蚀深度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祝新友  樊江 《地球化学》1999,28(4):318-326
河南省嵩县小南沟金矿是产于熊耳群火山岩中的构造蚀变岩型矿床,矿化受控于近南北向断裂构造,工业矿体主要产于其中NE向的含矿断裂中。系统的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研究发现,矿体横剖面和纵剖面上的都存在明显的元素分带。纵投影剖面的地球化学反映出Au、Ag、Cu、Pb、Zn、As、Sb和W等元素均形成向上开口的“U”形,含量上高下低,向深部晕的规模逐渐减小,强度减弱,垂向上具有尾晕的地球化学特点。与Au有关的元素  相似文献   

9.
本文讨论了银洞坡金矿区天然介质中不同价态金的分布,不同价态金(Au^0、Au^+、Au^3+)的地球化学分布和异常与金的矿化特征及金矿床(体)剥蚀程度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在详细地质研究基础上,分析了研究区变质岩-花岗岩区28种岩石Au、Ag、Cu、Pb、Zn、As、Sb、Hg,获得了岩石的元素丰度及研究区元素丰度;并以浓集克拉克值(研究区)和变异系数为主,讨论了不同岩类岩石微量元素丰度及其特征,提出了寻找金银多金属矿、特别是判断有关地球化学异常找矿意义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以风火山流域某阴坡坡顶、 坡底和阳坡坡底活动层土壤水热及气象资料为基础, 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不同地形条件下的土壤水热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在融化阶段, 除表层5 cm外, 阴坡坡底各深度土壤开始融化日期均比坡顶早, 比阳坡坡底晚; 阴坡坡脚各深度土壤含水量均大于坡顶和阳坡坡底。在冻结阶段, 开始冻结日期在阴坡坡底均比坡顶早, 但比阳坡坡底晚; 阴坡坡底各深度土壤含水量均高于坡顶相应土层的含水量, 在20 cm、 100 cm、 160 cm深处高于阳坡相应土层的含水量, 但在5 cm、 50 cm深处, 稳定冻结后两者的含水量差异较小。在整个冻融过程中, 阴坡坡底土壤温度对气温变化的响应弱于坡顶及阳坡坡底, 但其土壤水分对降水的响应强于坡顶及阳坡坡底。植被生长发育受水分和热量条件的制约, 不同地形条件下水热时空变化差异将影响植被空间分布特征。在未来气候变暖情况下, 上坡位植被可能因为水分胁迫而退化, 出现荒漠化现象, 而下坡位由于受侧向流的影响, 土壤水分对降水的响应强烈, 植被不会发生显著退化; 在不同坡向之间, 同一坡位阳坡植被退化程度可能大于阴坡。  相似文献   

12.
梧州市花岗岩风化壳工程地质研究及垂直分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花岗岩风化壳由表及里有不同的风化等级。认识风化程度的差异,给出各风化层的判别标准,这对于风化壳工程地质性状的研究,评价建筑场地的稳定性极为重要。本文在系统地搜集梧州市花岗岩风化壳的地质资料和已有的土工试验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薄片显微照像分析、颗粒分析。结合城市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特点,给出了梧州市花岗岩风化壳垂直分带的划分标准。  相似文献   

13.
As a type of negative topography in sand land, blowout has always been one of the main research object of aeolian geomorphology. Especially, multi-directions and long-term research has been conducted internationally on basic morphology,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dynamic mechanism of coastal sandy blowout. Based on the systematic review of research on coastal sandy blowout, the main progress of research on coastal sandy blowout in morphological evolution, morpho-dynamic process, and research methods was summarized. In consideration of the disadvantages of research on coastal sandy blowout, it was proposed that, at present, the research on coastal sandy blowout in China should strengthen the further research on the evolution mechanism, morphology-material-dynamic proces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different types of blowouts, and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influence of blowout on the beach-dune dynamic environment and foredune restoration.  相似文献   

14.
基于SIG的证据权法矿产资源评价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了基于SIG的证据权法矿产资源评价体系结构和方法,并以西南三江成矿带为示范区进行了铜矿资源预测评价。示范区分别设置一个主结点和三个省级结点,并在结点服务器上进行了相应的数据与服务的部署。评价结果表明,基于SIG的矿产资源评价很好地解决了空间信息资源共享与应用问题,提高了评价效率,是一种有实用价值的评价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太阳辐射对青藏铁路路基表面热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在不考虑大气影响的情况下,铁路路基和左右边坡接受到的太阳辐射日总量随铁路走向和季节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利用实测资料,计算了青藏铁路梯形路基不同表面吸收的太阳辐射能的差异,分析研究了青藏铁路路基及左右边坡表面的热状况及其与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能的关系,提出了一些有关高原铁路建设方面值得注意的问题.利用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能反演了青藏铁路路基和边坡表面温度,并进行了验证,从而得出了一个计算路基和边坡表面温度的简单参数化方法.  相似文献   

16.
Urban expansion has become one of the main factors influencing natural habitats. Understanding the advances on the assessments of the impacts of urban expansion on natural habitat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balanc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urban expansion and natural habitats protection and to improve urban sustainability. Therefore,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assessments of the impacts of urban expansion on natural habita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umber of papers and the frequency of citations continuously increased. Previous studies mainly evaluated the impacts of urban expansion on natural habitats in broad sense, and emphasized the impacts on the area and spatial patterns of natural habitats. The scale of previous studies concentrated on the local scale, and the spatial statistics were used as the most popular assessment method. Previous studies have laid a good foundation for understanding the impacts of urban expansion on natural habitats, but there are shortcomings in several aspects of contents, scales and methods. To solve those shortcomings, we propose a framework for assessing the impacts of urban expansion on natural habitats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multiple perspectives, multiple scales, and multiple methods". This framework will be helpful to assess the impacts of urbanization on natural habitats in a more effective way.  相似文献   

17.
锦屏一级水电站煌斑岩脉化学复合灌浆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雅砻江锦屏一级水电站左岸抗力体发育有f2、f5、f8、f42-9断层、煌斑岩脉及深部裂缝等软弱带,需采用相应的工程方法对这些部位进行加固处理。化学复合灌浆是在水泥灌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基础处理方法,从化学浆材的选择、灌浆参数的确定、灌浆施工工艺等方面介绍了化学复合灌浆在左岸抗力体煌斑岩脉加固处理中的试验情况。根据试验结果对试验区煌斑岩脉的可灌性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岩心观察、岩体透水率、岩体声波和孔内变形模量等资料的对比分析对灌浆效果进行了检测评价,评价表明化学复合灌浆对煌斑岩脉的加固处理效果明显。最后根据本次灌浆的试验结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城市地面沉降研究进展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地面沉降是城市主要地质灾害之一。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面沉降规模扩大,危害加剧,本文简述了国内外地面沉降概况,对地面沉降的成因、危害、机制、数学模拟、监测、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合论述,并指出,建设工程性地面沉降,孔隙水运移机制、地下水和地面沉降模型耦合、地面沉降生态-经济-社会影响评估、地下水采灌优化设计、地面沉降系统防治、地面变形高精度监测、城市化建设与地面沉降的相互关系等,是今后城市地面沉降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9.
以广西打狗河为例,对比分析河流东、西两岸地下河的土地覆盖差异及其对岩溶碳汇的影响。打狗河东岸林地占56.13%,耕地占15.15%;而西岸林地、耕地分别只占20.8%、12.95%。但西岸的裸岩和荒地比例大,分别占29.57%和25.95%,而东岸分别占14.19%和10.98%。植被和土壤覆盖差异导致了东、西两岸碳循环的地球化学指标有明显的差异,东岸地下河水的HCO3-、Ca2+、PCO2(平均分别是233.71mg/L、85.5mg/L、909.46Pa)明显高于西岸(分别为177.26mg/L、64.65mg/L、257.37Pa),而东岸的SIC、pH值(分别为0.12和7.40)又低于西岸(分别是0.38和7.85)。因此,东岸有更强的岩溶动力条件,东岸地下河的平均碳汇强度比西岸高14%,其中,东岸下桥地下河的碳汇强度是西岸旦峒地下河的3.7倍。东西岸地下河水的δ13CDIC、TOC资料也进一步证明了土地覆盖条件对地下河岩溶碳汇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黄土高原土壤干层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土壤干层发生机理及其生态环境效应是土壤物理学和生态学及其交叉领域的重要科学问题,也是我国黄土高原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之一。通过回顾土壤干层研究取得的重要进展,包括土壤干层的概念与特征、评价指标、形成原因与危害、不同尺度时空分异特征及调控对策等,针对黄土高原水资源短缺和植被退化现状,提出土壤干层研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包括建立统一的土壤干层动力学量化指标、干层内土壤水分对植物生长的有效性、土壤干层强度对土壤—植被—大气传输体(SVATs)中水分运移的影响、土壤干层发生发展过程和时空演变规律、土壤干层预测模型及其调控机制。此外,土壤干层的研究应结合当前植被恢复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家需求。在气候变化和剧烈人类活动背景下,开展黄土高原土壤干燥化与土壤水资源影响及其调控对策研究,将是水科学与生态学领域长期面临的科学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