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蜂胶抑制变形链球菌生长和粘附的体外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研究蜂胶对变形链球菌生长和粘附的影响.方法:①抑菌实验;分别将水溶性蜂胶和醇溶性蜂胶提取物等比稀释,采用钢管琼脂扩散法对变形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做抑菌实验,测定最小抑菌浓度.②粘附抑制实验:在含不同浓度水溶性和醇溶性蜂胶,洗必泰,乙醇的轻唾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变形链球菌,8天后测定粘附于毛细管表面变形链球菌量,并进行比较.结果:对变形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最小抑菌浓度分别是:水溶性蜂胶为0.031625%和0.25%;醇溶性蜂胶均为0.078%.蜂胶各组及洗必泰组均可显著抑制变形链球菌的粘附(P<0.05),0.5%水溶性蜂胶组,醇溶性蜂胶组及洗必泰组抑制粘附作用更强,三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水溶性蜂胶和醇溶性蜂胶对变形链球菌生长和粘附都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随机引物聚合酶链反应(AP-PCR)技术,对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和耐氟菌株的基因组进行比较,判定变形链球菌耐氟突变、远缘链球菌耐氟突变后,遗传型是否发生改变方法:采用AP-PCR技术,经多次实验自行确立AP-PCR反应条件,对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及耐氟闲株的基因组进行比较结果:变形链球菌耐氟菌株、远缘链球蒲耐氟菌株的基因组已发生改变。结论:变形链球菌耐氟突变、远缘链球菌耐氟突变后,已具有自身的遗传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REA)技术,对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及耐氟菌株的基因组进行比较,判定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耐氟突变后,遗传型是否发生改变。方法:采用REA技术,经多次实验自行确立REA反应体系,对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及耐氟菌株的基因组进行比较。结果: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耐氟菌株的基因组已发生改变。结论: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耐氟突变后,已具有自身的遗传特性。  相似文献   

4.
变形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耐氟菌株粘附能力的体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变形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耐氟突变后,其粘附能力的改变。方法用同位素标记方法测定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亲代及耐氟菌株粘附至唾液包被羟基磷灰石(SHA)表面的粘附量及粘附百分率,并比较两者的粘附能力。结果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亲人菌株与耐菌株间粘附百分率无明显差异(P〉0.05);远缘链球菌与变形链球菌相比,其粘附百分率偏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变形链球菌与远缘链球菌耐氟菌株粘附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变形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耐氟突变后,其超微结构变化及氟化物对细菌结构的影响。方法:将变形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分为3组:A为正常对照组;B为加氟孵育组;C为耐氟菌株组。透射电镜观察3组细菌的超微结构。结果:与正常亲代菌株相比,加氟孵育后的菌株及耐氟菌株菌体出现不同程度超微结构改变,包括胞浆电子密度减低,细胞肿胀,内容物外溢,远缘链球菌链状结构消失等。结论:变形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与氟共同孵育及耐氟突变后,其超微结构发生了改变,表现为自溶活动及解链活动增强。  相似文献   

6.
中药白芨抑制变形链球菌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白芨水煎剂对变形链球菌的抑制作用,探讨白芨作为中药防龋剂的可能性。方法:用纸片扩散法测定白芨水煎剂对变形链球菌的抑制作用,用二倍稀释法将白芨水煎剂稀释为不同浓度,并用胰蛋白酶大豆(TS)液体培养基测定其最低抑菌浓度(MIC),用2g/L洗必泰液作为阳性对照,用生理盐水作为阴性对照。结果:浓度在125mg/mL以上的白芨水煎剂出现抑菌圈,且随着浓度的增加,抑菌圈增大。结论:白芨水煎剂具有抑制变形链球菌的作用,提示其可能具有防龋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薄荷复方煎液对龋病、牙周病致病菌的抑制和杀灭作用。方法:致龋菌血链球菌、变形链球菌和牙周病致病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分离培养,将薄荷复方煎液配成不同浓度,分别对4种细菌做药敏试验,记录各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血链球菌MIC1:32,变形链球菌MIC1:4,牙龈卟啉单胞菌MIC1:32;血链球菌MBC1:16,变形链球菌MBC1:1,牙龈卟啉单胞菌MBC1:8。结论:薄荷复方煎液对龋病、牙周病致病菌有抑制和杀灭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壳寡聚糖(chitooligosaccharide,COS)对变形链球菌生长、产酸及粘附能力的影响。方法选用变形链球菌标准株ATCC 25175,采用对倍稀释法测定COS对变形链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采用菌落计数法,通过时间—杀菌曲线的变化,分析COS对细菌生长速度的影响;将COS及变形链球菌菌悬液各1 m L接种于无菌试管内厌氧培养,使COS的终浓度分别达到1/2 MIC、1/4 MIC、1/8MIC,测定上清液p H变化并绘制p H曲线;采用液体闪烁计数法测定壳寡聚糖对变形链球菌粘附羟磷灰石能力的影响。结果 COS对变形链球菌的MIC和MBC分别为2.00 g/L和4.00 g/L;COS能有效抑制变形链球菌的生长,较高浓度时对细菌还具有杀菌作用。亚抑菌浓度的COS可显著影响变形链球菌的产酸性和粘附能力,并且这种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结论 COS对变形链球菌的生长、产酸和粘附能力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变形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耐氟菌株DNA G+C含量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变形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耐氟菌株基因型是否发生改变。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变形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及相应耐氟菌株DNA碱基含量,即DNAG+C摩尔百分比(mol%)。结果 四株耐氟菌株DNAG+Cmol%为54.45,44.86,54.41,55.39;相应亲代菌株G+Cmol%为35.8,37.4,43.35和46.62。两者明显不同,差值大于5%。结论 变形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的耐氟菌株已发生基因型改变,且可能包括多个基因的突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金银花甘草人工唾液对龋病发生发展的抑制效果.方法 乙醇提取金银花和甘草有效成分并加入到人工唾液中,采用液体稀释法检测其抑制变形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的效果;诱导摘除腮腺后的SD大鼠致龋,建立人工龋大鼠模型,分别用金银花甘草人工唾液、甲硝唑洗必泰溶液、人工唾液和蒸馏水给4组大鼠施药,采用Keyes记分法观察金银花甘草人工唾液对大鼠口腔内龋齿发生发展的抑制效果.结果 其对变形链球菌ATCC10449株和远缘链球菌OMZ65株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25、12.5 mg/ml,最小杀菌浓度分别为200、100 mg/ml.在人工龋大鼠模型中,与蒸馏水及人工唾液组相比,金银花甘草人工唾液龋齿计分明显降低,但仍高于甲硝唑洗必泰组.结论 金银花甘草人工唾液对变形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并可有效抑制大鼠口腔内龋齿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抗菌剂作用后变形链球菌生物膜细胞活力。方法:将已形成24h变形链球菌生物膜分别用1000μg/ml、500μg/ml、100μg/ml、50μg/ml、0μg/ml红霉素药液作用3h后取出,对这些生物膜分别进行两种不同的处理。A组将生物膜继续培养后,用死菌活菌荧光染色方法结合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进行观察;B组将生物膜细胞刮下接种到培养基上,革兰染色观察。结果:A组每个标本均重新形成较完整的生物膜;B组每个标本均发现有变形链球菌生长。结论:变形链球菌生物膜被高浓度抗菌剂作用后,膜中存活的细菌仍能分裂繁殖,并可修复已损伤的生物膜。  相似文献   

12.
氟化微量元素制剂对变形链球菌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氟化微量元素制剂对变形链球菌的抑制作用 ,为找到低毒高效的抑龋制剂提供依据。方法 :五种氟化微量元素制剂 (氟化锌、氟化镧、氟化亚锡、氟化锶、氟钼酸铵 )和氟化钠分别以不同浓度加入含变形链球菌悬液的BHI培养基中 ,采用厌氧菌连续培养技术 ,观察菌落计数变化。结果 :氟化锌、氟化亚锡的抑菌强度在各浓度时均最强 (p <0 .0 5 ) ,且含较低氟浓度的氟化锌、氟化亚锡制剂比含较高氟浓度的氟化钠制剂抑菌强度更高。结论 :锡、锌等微量元素可明显提高氟化物的抑菌生物活性 ,在抑菌防龋方面 ,氟化微量元素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五倍子及其主要成分鞣酸在体外对变链菌及远缘链球菌的抑制作用,并摸索适宜剂型和浓度。方法:本实验采用纸片扩散法研究五种浓度五倍子煎剂,五倍子浸剂,鞣酸标准品抑制变链菌及远缘链球菌生长的作用。结果:65.2mL/L以上浓度五倍子煎剂,浸剂,鞣酸对变链菌及远缘链球菌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其中五倍子浸剂抑菌作用最强。抑菌作用随着各剂型浓度的增国而增强。结论:五倍子可以抑制变链菌及远缘链球菌生长,其中浸剂效果最优,鞣酸组效果较差,可初步推测五倍子中含有其他协同鞣酸抑菌的成分。  相似文献   

14.
对参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转录产物RNA进行异硫氰酸胍提取,氯化铯超速离心纯化以及RNA点印迹杂交,测定重组乳链球菌中特定的RNA,分析影响重组基因表达的因素。紫外分光法测定获得高浓度(5~8mg/ml)、纯度(OD260/OD280>2.0)RNA。以切口平移生物素标记DNA探针并进行DNA-RNA点印迹杂交,光基因核酸系统检测结果提示,乳链球菌HL107,HL45均含有与变形链球菌相同的特定PAc-mRNA靶序列及密度扫描影像。提示PAc-mRNA作为指导蛋白质合成的中介物存在于重组乳链球菌中,使重组乳链球菌完成了克隆pac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取茸毛链球菌主要表面蛋白抗原(PAg)对其性质进行初步鉴定。方法:用硫酸铵沉淀、DEAE-cel-lulose离子交换和 Sepharose 6B凝胶过滤从茸毛链球菌 6715培养上清中提取 PAg,并对其分子量,蛋白质含量,氨基酸组成及免疫学特性进行检测。结果与结论:PAg能与特异性抗血清发生反应,SDS-PAGE呈单一区带,分子量为210KD,蛋白质含量为61.4%,氨基酸组成分析揭示其酸性和碱性氨基酸分别为26.7%和10.7%。  相似文献   

16.
表面活性剂Zonyl FSC对变形链球菌合成变聚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探讨表面活性剂ZonylFSC抗菌斑的机理,而研究ZonylFSC对变形链球菌合成变聚糖的影响。方法:用蒽酮法测定变聚糖的含量,用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菌体蛋白含量,以“每单位重量细菌蛋白的变聚糖量”为指标来评估ZonylFSC对变聚糖产生的影响,结果:随着ZonylFSC浓度的升高,变聚糖量有降低的趋势。结论:ZonylFSC对变形链球菌变聚糖的合成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建立菌斑口内模型的基础上,了解菌斑形成的超微结构。方法:建立一种口内的菌斑模型,将菌斑标本制成半薄切片,分别用革兰氏和美蓝染色后光镜观察。结果:染色显示菌斑中含有球状菌、杆状菌以及丝状菌等细菌,其中部分细菌会出现坏死现象;革兰氏染色显示阳性菌大多为球状或杆状菌,呈散在分布;阴性菌多为丝状或弯曲状菌,分布呈丛状或簇状。结论:建立的菌斑模型较为接近天然菌斑结构,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 Strains of oral streptococci belonging to the same species but with different ζ-potential adhere with different strengths or become desorbed at different rates. However, strains of various species but with approximately the same ζ-potential also adhere differently. The adherence was found to be affected by the presence of polyvalent counter ions in the suspending medium. This seemed to be related to a change in the surface potential of the microorganisms studi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