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对MDT测压资料的分析,发现了造成测试点压力值存在误差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部分测压点储层物性差,测试探针抽吸地层流体后储层压力恢复需要的时间较长,然而由于实际原因测试压力恢复无法等待足够的测试时间;另一方面是由于部分物性较差储层较难形成好的泥饼,以至于受到比较严重的泥浆侵入使得测试点产生超压现象,测试得到的地层压力和实际压力相比偏大.同时分析发现物性较好的储层往往能够得到相对可靠的测试压力.合理的气水界面对于计算探明地质储量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尤其是高温高压气田,气水过渡带往往较大,可能会达到30m左右,这种情况下无法仅从钻遇情况分析气水界面,此时可以结合MDT测压资料分析气水界面,从而确定合理的地质储量.通过分析实际MDT测压资料,对不同测压点进行了误差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压力数据点的筛选原则.通过实际检验认为新的回归方法确定出的气水界面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2.
采用剪切界面粘度仪考察了大庆减压渣油超临界馏分(简称大庆减渣馏分)的油-水界面粘度。研究结果表明,大庆减渣馏分油-水界面粘度随馏分的增重、油相中值分质量分数的增加以及水相中盐含量的增加而增大,随剪切速率的增大而降低。大庆减渣馏分中蜡含量多。对馏分的油-水界面粘度的影响大,油-水界面粘度受馏分中界面活性物质(胶质、沥青质)和蜡的共同影响。轻馏分油-水界面粘度随油相中芳烃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当油相煤油与苯体积比为1:1时,重馏分油-水界面粘度最大。碱性条件下,馏分油-水界面粘度最低。酸性条件对轻、重馏分的油-水界面粘度的影响不同,随着酸度的升高,轻馏分的油-水界面粘度下降,重馏分的油-水界面粘度上升。  相似文献   

3.
原油乳状液油-水界面上活性物的结构和活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综合的方法分离出大庆原油和胜利原油乳状液油-水界面上的活性物,用元素分析、红外、核磁、色质联用等方法分析其化学结构,并在油饿水模型体系中测定了它们的动态界面张力,考察其化学结构与界面活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水相的pH值影响原油中的含氧化合物在油.水界面膜上的吸附;沥青、胶质和蜡是界面活性物的主要成分,对油-水界面膜的形成和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原油的酸性组分对油-水界面膜的动态界面张力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利用MDT测压资料确定气水界面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流体性质相同的同一压力系统中,不同深度测得的地层压力连线理论上呈线性关系。气层中流体密度小于水密度,压力梯度存在明显差异,因此通过MDT测压资料回归气、水压力方程,两个方程的交点即为气水界面。研究认为,测压资料的质量、储层物性、厚度、有效测压点的分布位置、测压数量和过渡带都影响测压界面精度,需要对测压资料进行校正,识别并剔除异常值,对低渗透油气藏过渡带的影响还需综合考虑毛管压力等资料。  相似文献   

5.
采用超临界萃取分离技术对伊朗重质减压渣油按相对分子质量进行了分割。所得伊朗重质减渣馏分按馏分的先后,其平均相对分子质量逐渐增大,H/C原子比逐渐下降,芳香共轭成分含量逐渐升高。对各减渣馏分的油-水界面张力研究表明,伊朗重质减渣馏分具有高的界面活性,随着减渣馏分在油相中质量分数的增大,油-水界面张力显著下降。通过改变减渣馏分的界面吸附状态和吸附量,油相组成、水相中盐的含量及pH值的变化会影响油-水界面张力。  相似文献   

6.
在进行MDT电缆地层压力测试时,油/气层较薄等原因很容易造成所测的合格压力数据点太少,无法对这些数据点进行地层压力梯度拟合,从而无法确定油/气/水界面.通过对MDT电缆地层压力测试原理分析研究,提出了利用MDT单压力数据点确定油/气/水界面的方法,在给定地层流体密度的前提下,如果能够在油/气层和水层分别测得一个合格的压...  相似文献   

7.
影响旋滴技术测量油/水界面张力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 Texas-500型旋滴界面张力仪研究了油和溶有表面活性剂的地层水体系的界面张力。讨论了旋转时间、转速、温度、表面活性剂增溶作用以及杂质等因素对界面张力测量的影响,给出了旋滴法测量油/水界面张力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8.
本提出了一种利用毛管压力资料和测井解释成果来预测油藏油水界面位置的回归分析方法。这种方法无需预先提供油藏条件下的油水界面张力和接触角资料,并能根据所获得的回归参数对预测的油水界面位置的可能误差范围及可信程度进行适当的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9.
压力资料预测油水界面精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海上油田勘探阶段探井位于油藏较高部位,多数油层没有钻遇油水界面,且缺少试油资料,工作中通常充分利用了探井、评价井丰富的FMT/MDT测压资料来预测油水界面。以渤海几个已开发油田为例,通过钻前钻后油水界面的对比,认为水线的确定、油层测压点个数、有效测压点间的最大距离、储层厚度及地层流体密度等几个因素会影响压力资料预测油水界面的精度。  相似文献   

10.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十二烷基磺丙基甜菜碱(SB12-3)混合体系在油-水界面的聚集行为以及SDS与SB12-3的协同作用.通过密度分布、界面厚度、界面形成能来分析油-水界面性质,当n(SDS)/n(SB12-3)=1/1时,协同效应达到最大,即混合体系的界面形成能(EIF)达...  相似文献   

11.
12.
用MDT测试技术研究油气藏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缆地层测试资料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展.运用MDT模块式地层动态测试仪.可以获得油气藏的流体性质,油气、油水界面.油气层产能,高压物性.地层压力和渗透率分布等有用信息.介绍了MDT电缆地层测试技术测量原理、技术指标,并处理了油田实际测试资料。应用表明,MDT技术可快速评价流体性质.确定油气藏类型;该技术可用于勘探井和开发井的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13.
妥宏 《油气井测试》2006,15(6):32-33
MDT取样是在中途测试阶段进行的一种新型井下PVT油气取样方法。通过对准噶尔盆地腹部、南缘8个油气藏的MDT取样获得的储层流体高压物性资料的统计对比,分析总结了MDT取样在识别油气藏类型、判断油气界面、获取可靠的储层油气流体性质方面的作用及意义。同时指出,MDT样品存在钻井泥浆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4.
MDT测井技术在我国陆上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MDT测井技术作为一种20世纪末出现的高新测井技术,对于复杂油气藏勘探具有重要意义。作者通过对近年来我国陆上油田应用MDT测井技术情况总结,对MDT测井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并对该技术适用条件及部分问题进行了分析,得到了一定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量基于电学及光学基础的测量设备逐渐被学者们用于定量描述油水两相流动规律的研究中。通过简述国内外关于油水两相管流实验中所采用的测量方法及测量原理,总结电导探针、聚焦光束反射测量仪、光学测量设备及伽玛相分率仪在油水两相管流动中的应用进展,并在其基础上分析了各种测量方法的局限性。根据管流油水流动研究现状,提出油水两相管流研究应从两相流场信息测量及油水界面捕捉入手,通过实验确定影响油水两相相间作用的决定性因素,建立新的流型转化机理,明确局部及完全分散对有效黏度变化的影响趋势,并结合现有两相流动规律,改进及完善了现有压降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16.
从多孔介质孔隙分布特征与水驱油微观机理出发,针对具单峰对数正态分布特征的孔隙结构,给出了一种可以定量描述油水在原始状态下以及水驱过程中的微观分布及其变化的方法。算例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较真实地揭示出水驱油过程中波及系数与油水微观分布及其变化的关系,并可推广应用到具双峰甚至多峰分布特征的孔隙结构中。  相似文献   

17.
利用岩心压汞资料求出了孔隙结构分形维数;在此基础上,通过耦合孔隙结构分形维数建立闻新的水驱油数学模型,采用历史拟合方法整理水驱油试验数据,以求得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并与原有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8.
Faults are geotechnical attributes that modify the internal architecture of reservoir, either as flow-barrier (sealing) or as a passageway for oil and gas to move in and up. Accurate layer representation, layering, and assessment of fault properties have important roles in characterizing reservoirs, especially in dynamic reservoir modeling. Fault displacements are commonly calculated by seismic data. However small displacements are calculated by logging data. Therefore, introducing an alternating calculation method instead of logging interpretation could be very useful for small fault displacements. In this study, integration of pressure, pressure-volume-temperature (PVT), and logging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two wells in one of southern Iran's carbonate oil reservoirs have been provided important information on the behavior of the fault between them. A typical crude oil fluid sample of the both wells showed clear difference between PVT data and primarily existence of the fault was detected during a 2D customary seismic interpretation. The authors analyze in detail two sets of reservoir pressure data, which are collected from two vertical wells belongs to one reservoir, to present a methodology to interpret faults displacement. In this method by using the generated equations and then comparing them that were concluded from true vertical depth versus pressure of water zones for both wells, fault displacement has been calculated. In the last step, results are confirmed by interpreting the displacement that is taken from the logging data. In some zones, as a result of the operational failures or reservoir fluid viscous effects, measured vertical pressure profile does not correspondent the hydrostatic gradient of the in situ fluid. Hence, an average reservoir's pressure gradient from different zones has been used in the calculations to minimize their effec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