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插管深度对ICU机械通气患者气管内吸痰效果的影响。方法便利选取2010年10月至2012年3月ICU机械通气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深吸痰)和对照组(浅吸痰),比较两组患者吸痰前后的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变化,以及吸痰效果和吸痰时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吸痰前后,研究组患者潮气量、呼吸道峰压及血氧饱和度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患者的日吸痰次数、痰鸣音改善情况以及吸痰间隔时间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机械通气患者进行人工气道内吸痰时,增加插管深度有助于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延长吸痰间隔时间、改善机体的缺氧状况,同时还不增加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膨肺在ICU机械通气患者吸痰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探讨膨肺对机械通气患者的吸痰效果和相关并发症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选择建立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的ICU患者4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1例。研究组吸痰时采用膨肺法,对照组采用普通吸痰法,观察2组患者吸痰前后血压、心率、心律、血氧饱和度、肺功能各参数指标的变化,以及吸痰时患者症状、体征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吸痰前后除心率、收缩压变化差异无显著性外(P〉0.05),其余各项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对机械通气患者吸痰时膨肺吸痰法优于普通吸痰法。  相似文献   

3.
膨肺在ICU机械通气患者吸痰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随着诊疗监护技术的发展,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的提高,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呼吸道的管理越来越受到关注。建立人工气道后,上呼吸道的自主加温、湿化、过滤和咳嗽功能消失,防御能力减弱,造成气道干燥,易形成痰痂或血痂,导致气管堵塞、缺氧,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对此类患者保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密闭式吸痰在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中应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抽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ICU住院的需要人工气道机械通气的重症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用呼吸机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后,对照组采用开放式吸痰管进行吸痰,而观察组则采用密闭式吸痰器进行吸痰,比较两种方法吸痰后血氧饱和度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发现密闭式吸痰法在降低VAP发生率、维持血氧饱和度、简化操作程序等方面均优于开放式性吸痰法。结论:这些结果为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采取有效吸痰方式及预防与控制肺部感染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吸痰方式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方法:将ICU机械通气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密闭式吸痰方法,对照组采用开放式吸痰方法,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吸痰前及吸痰后2 min HR、SpO2、吸痰时间变化及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96 h,观察组PaO2及PaCO2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在神志转清时间、改用有创机械通气例数、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时间、死亡例数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密闭式吸痰管对ICU机械通气患者吸痰前后HR、SpO2值无明显变化,吸痰时间更短,无痰液外喷现象,可防止发生交叉感染,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ICU机械通气患者不同吸痰方式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比观察开放式吸痰法和密闭式吸痰法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ICU机械通气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A组采用开放式吸痰方法,B组采用密闭式吸痰方法。分别记录两组吸痰前、吸痰结束即刻、吸痰后1min、3min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并计算SBP和HR的乘积(RPP)。结果A组吸痰结束即刻HR、SBP、DBP、RPP,B组吸痰结束即刻SBP、RPP与吸痰前比较显著升高(P〈0.05或〈0.01),两组吸痰结束即刻SFQ与吸痰前比较显著降低(P〈0.05),A组吸痰后3min、B组吸痰后1、3min与吸痰前比较SPQ显著升高(P〈0.05或〈O.01)。两组吸痰前和吸痰结束即刻各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SP02在吸痰后1、3min与A组比较显著增高(P〈0.01),吸痰后1min RPP与A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结论密闭式吸痰法可有效的维持ICU机械通气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减轻低氧血症,同时降低心肌耗氧量。  相似文献   

7.
2008年12月~2009年4月,我们对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行吸痰护理前应用利多卡因,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李礼娟 《齐鲁护理杂志》2010,(2):124-124,F0003
2008年12月-2009年4月,我们对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行吸痰护理前应用利多卡因,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不同密闭式吸痰方法在机械通气患者吸痰中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两种密闭式吸痰方法在机械通气吸痰中的效果。方法将17例气管切开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例)和对照组(9例),分别采用试验吸痰法(观察组)和常规吸痰法(对照组)吸痰各30 d,对两种方法的吸痰效果2、4 h吸痰次数、吸痰总量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试验法的吸痰效果2、4 h吸痰次数、吸痰总量与常规法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对机械通气患者采用试验法吸痰可减少日吸痰次数及痰量,吸痰效果好,提高人工气道护理质量,减少了临床护理的工作量,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膨肺吸痰法对机械通气患者气体交换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吸痰效果。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膨肺吸痰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吸痰法,观察2组患者吸痰前后生命体征及肺功能参数等指标的变化、治疗5d内累计总吸痰次数和肺不张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吸痰前后肺功能改善(P〈0.05),生命体征变化范围无显著性差异(P〉0.05),吸痰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膨肺吸痰法是一种有效和安全的气管内吸痰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改进吸痰法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将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12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试验组采用改进吸痰法,包括气管导管内(浅部)吸痰、气管导管外(深部)及气囊上方吸痰3部分;对照组采用常规吸痰法。两周后观察两组患者气道黏膜损伤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气道黏膜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7%vs16.7%,χ2=8.107,P〈0.01);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VAP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3%vs18.3%,χ2=6.988,P〈0.01)。结论改进吸痰法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不仅降低了患者气道黏膜的损伤,同时还降低了VAP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便捷吸痰器缓解一次性气管切开插管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排出困难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2月—2013年5月有创机械通气患者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观察组采用气管插管便捷吸痰器,对照组应用一次性气管切开插管。观察两组患者气管切开处、口鼻处有无分泌物外溢;并对两组因呼吸窘迫所致氧饱和度下降、口鼻吸痰及套囊放气吸痰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气管切开处有分泌物者5例,口鼻处有分泌物者2例,经口鼻吸痰2例,经套囊放气吸痰3例,呼吸窘迫1例,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气管插管便捷吸痰器有助于改善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肺通气功能,又可缓解患者上呼吸道分泌物排出不畅给患者带来的诸多不良症状。  相似文献   

13.
膨肺吸痰法在ICU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膨肺吸痰法在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应用和影响。方法:将ICU58例机械通气的重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9例采用膨肺吸痰法,对照组29例采用常规吸痰法。观察两组患者吸痰前后的双肺呼吸音听诊情况、潮气量、气道压力,SpO2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吸痰前后潮气量、气道压、Sp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吸痰前后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膨肺吸痰法能改善机械通气患者吸痰时的低氧状况,使潮气量增加,气道压下降、氧饱和度明显上升,有效促进痰液排出,对预防和治疗肺不张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膨肺吸痰法在ICU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翁惠英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1):1053-1054
机械通气是临床抢救和治疗危重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建立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后,患者的咳嗽排痰能力降低,加之正压机械通气还妨碍纤毛运动,因此,吸痰是护理机械通气患者的主要技术操作。能否有效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将关系到呼吸机治疗患者的转归。临床观察中发现,常规吸痰不仅不能将深部痰液吸出,改善通气功能,而且还可能因为吸痰方法、时机不当造成缺氧、窒息、肺不张等并发症。为探讨有效的吸痰方法,减少吸痰并发症,我科于2008年1~8月对机械通气患者使用了膨肺吸痰法,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对于实施机械通气的患者,吸痰是有效维持人工气道通畅的关键措施.开放式吸痰由于需要断开呼吸机连接,不能够维持有效通气和氧合,增加了交叉感染机会.近年来对机械通气患者采用密闭式吸痰,提高了吸痰效率,减少了吸痰引起的并发症,其优越性已越来越受到医务人员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密闭式吸痰方式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传统吸痰方式往往要断开呼吸机,使患者暂时中断氧气供应,对患者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影响较大,而且人工气道与外界相通,大大增加病原体向空气中传播以及患者之间交叉感染的机会。我院ICU自2003年4月开始使用密闭式吸痰管,集吸痰、湿化及冲洗为一体,其操作简便,密闭式吸痰方式避免重复拆除呼吸机喉管,可以降低肺部感染机会。现将两种吸痰方式对患者血氧饱和度及心率的影响分析比较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密闭式吸痰方法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2例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密闭式吸痰,对照组采用开放式吸痰,比较两组患者每次吸痰前后患者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MAP)、潮气量(Vt)、呼吸道峰压(Ppeak)的变化,痰液喷溅情况、每天吸痰耗材费用及每次吸痰操作时间等。结果实验组患者在吸痰后HR、SpO2、MAP、Vt、Ppeak与吸痰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吸痰后SpO2显著低于吸痰前,HR、MAP、Vt、Ppeak显著高于吸痰前(P<0.05);实验组痰液喷溅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平均每天吸痰耗材费用及每次吸痰操作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密闭式吸痰方法能有效减少肺容量的下降,预防低氧血症的发生;能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能降低吸痰耗材费用,缩短吸痰操作时间,效果优于开放式吸痰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机械通气患者吸痰时由于局部刺激 ,多数患者会出现持续性呛咳、憋气、小气道痉挛等症状 ,产生惧怕心理而不合作 ,不能将痰液吸净 ,使机体的氧合功能受到影响。我们试用小剂量利多卡因行呼吸道粘膜表面麻醉 ,减轻了患者吸痰时的痛苦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观察组 18例中男 12例 ,女 6例 ,8~ 72岁 ,平均 5 6 2岁 ,气管插管 7例 ,气管切开 11例 ,用小剂量利多卡因表面麻醉法吸痰 432例次 ;对照组 14例中男 11例 ,女 3例 ,9~ 6 8岁 ,平均 5 4 1岁 ,气管插管 4例 ,气管切开 10例 ,用传统方法吸痰5 6 0例次。两…  相似文献   

19.
密闭式吸痰在危重病患者机械通气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敏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13):1239-1241
目的探讨密闭式吸痰对机械通气的危重病患者血氧、血流动力学以及院内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140例入住ICU需行机械通气的危重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放式硅胶吸痰管,实验组采用密闭式吸痰装置吸痰,观察两组吸痰前后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的变化,分析受试者病原体微生物的流行病特征及院内交叉感染情况。结果对照组在吸痰后2min后的血氧饱和度明显下降,心率、收缩压明显升高;实验组在吸痰2min后血氧饱和度、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无明显变化。两组金黄色葡萄球菌、碳酸不动杆菌、粘黄杆菌、白色念珠菌以及肺炎克雷伯杆菌的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粪球菌及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实验组。结论密闭式吸痰可有效预防低氧血症,保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减少院内交叉感染的机会。  相似文献   

20.
密闭式吸痰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兵  王颖  钟秀玲 《现代护理》2006,12(20):1878-1879
对于实施机械通气的患者,吸痰是有效维持人工气道通畅的关键措施。开放式吸痰由于需要断开呼吸机连接,不能够维持有效通气和氧合,增加了交叉感染机会。近年来对机械通气患者采用密闭式吸痰,提高了吸痰效率,减少了吸痰引起的并发症,其优越性已越来越受到医务人员的重视。1材料与方法1.1材料密闭式吸痰管由保护套、高质量硅胶管、吸痰管头端注水孔、尾端控制钮组成,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在美国应用于临床。设计者的初衷是预防带有细菌的飞沫向空中散播,但随着机械通气治疗技术的提高,发现密闭式吸痰具有保持机械通气治疗条件相对稳定的优点。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