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以京沪高速铁路液化土地基加固为背景,利用大型堆叠式剪切变形模型箱,进行了饱和粉土地基和CFG桩桩网结构加固地基的振动台模型试验,分析了饱和粉土地基加固前后的超静孔隙水压力、响应加速度、剪切变形等动力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CFG桩(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桩网结构加固饱和粉土地基能够有效提高地基的抗液化性能。  相似文献   

2.
地震时饱和砂土液化机理及统计判别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地震力作用下饱和砂土的液化机理,分析了影响饱和砂土液化的各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统计判别法。砂土液化的产生、发展和消散受许多因素影响,而统计判别法正是考虑了各种不同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水平。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地震力作用下饱和砂土的液化机理,分析了影响饱和砂土液化的各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统计判别法。砂土液化的产生、发展和消散受许多因素影响,而统计判别法正是考虑了各种不同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水平。  相似文献   

4.
高烈度地震区地震液化对铁路工程具有相当大的危害,用标准贯入试验判断饱和砂土地震液化,能为铁路工程抗震设计提供重要依据。本文通过对标准贯入试验的理论研究,结合胶济线电气化改造工程蚱山~黄旗堡段工程实例,对该段土层地震液化作了判断,并提出工程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5.
根据饱和砂土在振动力作用下会发生液化,而液化的程度又具有模糊性的特点,将模糊数学与神经网络算法结合,建立饱和砂土液化预测的模糊神经网络系统。该系统是1种前向多层网络,它将传统的模糊逻辑控制器基本元件和功能与具有分布学习能力的神经网络相联系,通过实际工程样本数据训练获得系统模糊推理中饱和砂土液化的基本参数,从而优化推理系统。利用模糊神经网络系统建立饱和砂土液化的模糊规则,剔除对饱和砂土液化影响不大的因素,突出对饱和砂土液化影响较大的因素。系统以饱和砂土的相对密度、标准贯入击数、上覆有效应力、振动力幅值等参数作为预测饱和砂土液化的判别指标,预测砂土在振动力作用下发生液化的可能性。应用该系统对实际工程中35个饱和砂土样本进行液化预测,其结果与工程实际有很高的符合度。  相似文献   

6.
固结比对饱和砂土液化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影响砂土液化的众多因素中,固结比的作用已经引起了广大科研工作者的注意,研究表明这是影响饱和砂土液化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动三轴实验,研究了在不同固结比下砂土的液化全过程,分析表明,固结比影响了砂土液化过程中的应力状态,从而造成在不同固结比情况下,砂土的应变,液化强度和孔隙水压力发展出现明显不同。固结比的不同会影响到砂土的液化应力状态,从而造成应变发展的没,固结比为1的实验受拉破坏先于受压破坏,对于其它的固结比,拉压破坏先后顺序与土的特性和孔隙水压力的发展有关。并且,由于因结比大的砂土在动荷载作用下易于达到剪胀,从而应力-应变曲线迅速向稳定形态过渡;随着固结比的增加,导致影响反应剪力出现所需要的动应力也愈大,从而砂土液化强度会有所提高,但是,因固结比增加引起砂土强度的增加的趋势会受到动摩强度的限制,大固结比情况下的砂土进入剪胀较早,因而抑制了砂土残余孔隙压力的积累,影响了极限孔隙水压力的发展,研究表明,固结比愈大,砂土的极限孔隙水压力呈线性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路基上列车在不同特性及幅值地震波作用下的脱轨特性,开展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详述列车脱轨系数的测量方法,加载地震波选用郑州黄河大桥桥址地震波(ZHQ)及CHY004地震.试验结果表明:模型在加载现行规范中停车阈值工况(0.12g)时,列车不同轮对脱轨系数峰值均小于0.8;随着加载地震波幅值增加,各轮对的脱轨系数峰值...  相似文献   

8.
高频振动打桩机理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既有高频振动沉桩机理做了扼要评述,并在不同相对密实度的饱和砂土中,通过小型模型试验研究了模拟桩体贯入深度随激振频率(20~80 Hz)的变化规律。初步结果表明,增高振动频率可使饱和砂土液化加速,土阻力相应地快速减小,从而使沉桩效率得以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基于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基覆型边坡在降雨后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特性,并结合边际谱损伤识别及宏观破坏过程,探讨该边坡损伤发展过程及破坏模式。结果表明:边坡PGA放大系数随正弦波峰值加速度及荷载频率的增加而逐渐增大,0.7倍坡高附近放大效应最大,存在“趋表效应”及“高程效应”;土体应变随峰值加速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大,坡脚与坡顶变形差异较大;动土应力以及动孔隙水压力均随峰值加速度的增加而不断增大,滑坡启动阶段显著增加;边坡在动力作用下损伤始于坡顶附近,随后坡脚产生剪切破坏;土体的应变发展与边际谱损伤识别过程较为一致;边坡变形可划分为微小变形—小变形—大变形破坏3个阶段,表现为张拉-剪切型破坏。  相似文献   

10.
基于有效应力动力分析方法,采用FLAC2D的Byme体变孔压模型,分析饱和砂土地基在水平振动荷载作用下的孔压上升过程,分别考虑了振动频率为20、25、30和40 Hz 4种工况,初步总结了饱和砂土地基在不同频率振动处理后土体孔隙水压力分布的变化规律,分析地基孔压变化和振动频率之间的关系,以考察采用高频振动提高饱和砂土地基加固效果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动三轴实验中的饱和砂土孔隙水压力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动三轴实验,对砂土液化中的孔隙水压力发展进行了研究,根据孔隙水压力发展过程中的不同现象,将该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并将孔隙水压力与应变,应力路径相联系,应力路径和联系,总结了各种因素对砂土液化中孔隙水压力发展的影响,对砂土液化的机理有更深的了解。用剪胀,剪缩,卸荷体缩理论来解释砂土液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分析认为,砂土应力状态与孔隙水压力发展之间的关系密切,剪胀与卸荷体缩是影响孔隙水压力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以碎石桩桩网复合地基加固京沪高速铁路液化土地基为原型,对模型比例为1∶10的振动台模型试验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碎石桩桩网复合地基加固液化土地基不仅提高了地基的抗液化能力,而且大大减小了地基路堤沉降;在7度抗震设防下,满足京沪高速铁路抗震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3.
14.
由于土工格室特殊的三维立体形状,对于填料具有较强的侧限约束作用,可以提高填料的强度和刚度,其加固机理与平面加筋材料有显著区别。土工格室加筋土因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已被广泛应用于地基处理、边坡加固和防护等工程实践中,但是动荷载作用下格室加筋土的力学性质研究仍然匮乏。为了揭示循环往复荷载作用下土工格室加筋土的应力应变响应规律,以PET土工格室加筋砂土为研究对象,开展系列大型动三轴试验,分析研究土工格室加筋对砂土动应力应变关系、滞回圈和动模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动应变较小时,格室的加固效果不明显,随着累积变形的增加,格室加筋土所能承受的动应力幅值较素砂有显著提高;在素砂与土工格室加筋土动应力幅值相同或接近的工况下,格室加筋土的滞回圈排列紧密,累积塑性变形较小;与素砂相比,土工格室加筋砂土的动模量有显著提升,在300 kPa和500 kPa下动弹性模量分别提高约27.5%和20.57%;此外,在一定应变范围内,对于条带刚度较大的格室,由于轴向变形的增加引起格室约束围压的增大,导致格室加筋土的动模量随动应变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围压的提高,格室加筋作用对于累积变形的减小幅度和动模量的提高幅度逐渐衰...  相似文献   

15.
饱和软粘土动力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杭州紫金港正常固结饱和软粘土进行应力控制的循环三轴试验,研究了循环次数、循环应力水平、初始偏应力对动弹模量及动阻尼比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土体动弹模量逐渐减小,而阻尼比有所增加,但增加幅度与循环应力水平有关。循环应力水平的提高、初始偏应力的施加将加快动弹模量的衰减,从而导致阻尼比逐渐增大。与动模量不同,偏应力对阻尼比有着更为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讨论砂土地基的抗液化复判分析方法 ,以某水电站厂房基础砂层的液化判别为例 ,对标准贯入试验击数的液化判别与简化西特法的液化判别进行了联合分析 ,并根据分析结论确定工程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在抗拔桩设计中对嵌岩桩承载力影响因素理解不足,导致桩基设计不合理的问题,采用离心机模型试验,研究嵌岩深度、岩土体性质和桩型对桩基极限抗拔承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等截面桩极限抗拔承载力随嵌岩深度的增加呈近线性增加,扩底桩极限抗拔承载力呈非线性增加;较软岩与软岩比较,扩底桩极限抗拔承载力增幅超过200%;扩底桩极限抗拔承载力高于等截面桩88.7%~95.2%。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群桩基础水平承载特性研究落后于工程应用的现状,采用数值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软土地基管桩群桩基础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承载特性。计算结果表明:群桩承受水平荷载时,承台前土体压缩变形范围明显小于承台后受拉变形范围;随着桩间距的增加,群桩侧向影响范围逐渐减小,而深度影响范围和桩顶位置处弯矩逐渐增大;相同水平荷载作用下前桩最大弯矩值明显大于后桩,前排桩桩身剪力零点位置高于后桩;当桩距达到6~8倍桩径时,群桩效应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9.
以天津西站典型结构为例,提取站厅结构主要单元,阐述可反映其抗震性能的振动台试验模型设计和制作方法。为保证试验结果可靠性,大跨钢桁架模型严格按照相似关系和等效原则设计,并采用8个相同的边桁架单元作为中间桁架单元的边界条件。比较试验模型和相应有限元模型的动力特性,明确所设计试验模型符合要求,能反映原型结构的竖向地震响应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