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管理对策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总结分析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提出防范对策。方法根据文献分析总结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作者认为应对护理人员进行安全、规章制度及职业道德教育,健全和完善各项护理安全质量监控管理制度,规范工作流程,加强规范化培训等管理对策。结果通过护理不安全因素防范管理措施的有效落实,可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安全质量的认识及意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严守操作规程,遵循护理法规,强化护理行为中的法律意识,增强了法律观念;重视专业理论学习,护理技术操作训练。结论最大限度地消除了护理不安全性及患者的不安全感,既保护了护理人员又维护了患者的权益,保证全程、全员、全面质量管理方案的实施,使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真正为患者提供安全、方便、放心、满意的优质服务,有效地预防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安全隐患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方法,对40例患者发生自杀、自伤、伤人、逃跑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认为护理管理、护理人员素质、病区设施方面存在易造成自杀、自伤、伤人、逃跑的危险因素。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期间安全隐患给予护理对策,严格执行病房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分级管理和心理护理,加强护理人员素质培养,加强病区设施管理,可以保证住院患者安全、减少护理纠纷、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护理部安全的诸多隐患因素及管理对策。方法 对护理人员进行经常性的法律知识教育、安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等,健全和完善各项护理安全质量监控管理,规范工作流程,加强规范化培训。结果 抓好护理人员的安全教育,排除隐患,提高护理质量是医院工作质量水平提高的前提。结论 护理不安全因素管理措施的有效落实,最大限度地消除了护理不安全性,保证全程、全员、全面质量管理方案的良好实施,使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切实为患者提供安全、方便、放心、满意的优质服务。  相似文献   

4.
护理风险与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对护理安全及管理的认识,规范护理行为,降低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全面提高护理质量.笔者认为加强护理人员对法律法规认识,降低护理职业风险,可为患者提供安全、高效、优质服务。  相似文献   

5.
输液管理是医院护理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提高护理管理者的素质能极大加强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护理质量,优化护理管理,保障护理安全,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护理安全隐患与质量的微观管理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护士是医院里人数最多,与患者接触最密切、接触时间最长的群体,安全的护理行为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利益,也关系到卫生系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确保患者安全也是对医疗护理工作的基本要求。因此,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提高护理人员安全意识是亟须重视和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日常工作巡查中发现的或对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问题进行集中的分析,提出护理安全隐患与质量微观管理,为护理安全工作的发展和完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血液科病区的护理安全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海英 《当代护士》2006,(8):27-27,38
探讨护理安全管理与日常病区护理管理的方法。从护理人员的素质和业务能力、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病区环境和血液病患者的特定因素4个方面分析了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提出了加强护理质量控制、业务学习、法律法规培训、规范护理记录和加强住院患者管理等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提升护理质量及改进安全管理的方法,并探讨管理效果。方法抽取在2011年10月~2013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80名患者以及在本院工作的40名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改进措施前后,对80名患者进行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对40名护理人员进行护理质量与安全知识测试,另外对2011年10月~2013年10月年间的不良事件进行分析。结果(1)将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改进前后的成绩进行对比分析后,P=0.000明显表明了改进前后的差异。(2)将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改进前后的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患者的总体评价、护理人员及时满足患者需要、全方位照顾等方面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3)在实施改进措施之后,不良事件的上报例数及发生数量大幅度降低,而上报及时率提高。结论通过改进护理质量及安全管理,护理人员相关方面的护理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得到提高,不良事件也得到控制和改善,因此,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改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标准化SBAR交接班护理管理对ICU护理人员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2月1日~2021年12月31日在职的21名ICU护理人员,按照工作年限的不同分为管理前(2019年12月1日~2020年11月31日)和管理后(2020年12月1日~2021年12月31日),管理前后各收治45例患者,管理前实施传统护理管理模式,管理后实施标准流程化SBAR交接班护理管理模式;比较管理前后疾病知识掌握情况、交接班质量[采用中文版护士交接班评估量表(NASR)]、护理服务质量、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管理后,护理人员在护理重点、异常化验结果、存在风险、病情与诊断、治疗方面的疾病知识掌握情况优于管理前(P<0.05);管理后,护理人员在交班的效力与效率、保证合作安全、促进患者参与、护理问题归属清晰方面的交班效果优于管理前(P<0.05);管理后,护理人员在护理安全、药品及物资管理、健康教育、组织管理方面的护理服务质量高于管理前(P<0.05);管理后,患者在解决问题能力、服务态度及意识、护理专业度、护患沟通、责任心、操作技术水平方面的护理满意度得分高于管理前(P<0....  相似文献   

10.
护理安全及管理对策,是对护理人员进行法律知识教育,安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等。健全和完善护理质量的监控管理,规范工作流程,加强规范化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对安全意识的认识。根据现代护理管理发展看,护理安全还应包括护士的执行安全,在执行过程中不发生不良的影响和损害。护理人员法制观念淡薄,执行操作不认真,工作责任心不强,缺乏服务意识,护理不严和管理失控,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有效地进行质量管理,加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教育,是确保护理安全和护理质量的保证,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李岩 《全科护理》2008,6(29):2706-2706
根据新生儿病房存在的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将护理安全引入新生儿病房管理中,确定护理安全隐患,完善各项制度。护理人员安全意识增强,层层质量监督,把握好每一个环节,消除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及管理方法。方法通过学习,对护理人员进行经常性的护理质量和安全教育,讨论分析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制定整改措施,健全和完善各项护理安全质量管理,规范各项操作规程,制定奖罚制度。结果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质量安全的认识,增强了法律、法制意识,转变了服务理念,重视理论学习及护理技术操作训练,自觉参加各抢救仪器、各项急救技术的培训,落实各项安全措施。结论制定各项安全隐患的整改措施得到有效落实,最低限度地消除了护理不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护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影响护理管理安全风险因素,探讨相应的护理安全对策。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3月我院232例神经外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影响神经外科护理管理安全风险因素,制定合理的风险管理措施。结果神经外科护理安全的主要因素是护理人员素质不高,护理人员技术水平偏低,护患沟通问题存在,管理体制不健全等。结论改善影响神经外科护理安全的风险因素,加强风险管理对策,可有效地消除护理安全隐患,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护理安全隐患相关因素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分析患者存在的主要护理安全隐患及相关因素,提出有效管理对策。方法:对本市2所三级医院的护理人员发放问卷调查表,了解护理人员对患者安全隐患以及相关因素的认识程度。结果:42.5%的护理人员认为压疮是其主要安全隐患,60.7%的护理人员认为责任心不强是影响护理安全的主要因素。结论:根据工作量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操作流程,强化理论与实践的培训与行之有效的护理安全教育方式,使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可较有效地消除护理不安全因素,提高护理内涵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护理工作安全的诸多隐患因素及管理对策。方法:加强管理、履行管理职能,对护理人员进行经常性的法律知识教育、安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等,健全和完善各项护理安全质量监控管理,规范工作流程,加强规范化培训。结果:抓好护理人员的安全教育,排除隐患,提高护理质量是医院工作质量水平提高的前提。结论:护理不安全因素管理措施的有效落实,最大限度地消除了护理不安全性,保证全程、全员、全面质量管理方案的良好实施,使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切实为病人提供安全、方便、放心、满意的优质服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在伤口护理中心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制定规章制度,完善环节管理,发现存在的隐患并做好预警方案,以提高护理质量。结果门诊、病房患者的满意度为100%。并获得了多面锦旗和多封表扬信。结论有效的护理安全管理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不仅保护患者,更保护了护理人员自身。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护理不安全因素及对策。方法:对护理人员进行安全护理教育规章制度及职业道德教育,建立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及安全质量管理制度,加强业务培训。结果:护理人员对护理安全质量的意识得到了提高,增强了他们的法制观念,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护理专业技术操作的训练,增强护士的责任心,营造舒适的护理环境,认真履行护士的职责。结论:对护理不安全因素措施的落实,消除不安全因素,保证安全管理方案的实施,使护理安全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从而切实做到为患者提供安全、方便、放心、满意的优质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护理安全的诸多隐患凶素进行分析.强化护理人员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进行经常性的法律知识教育、安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等,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工作流程,加强规范化培训,抓好护理人员的安全教育,排除隐患,使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得到有效落实,最大限度地消除了护理不安全性,保证全程、全员、全面质量管理方案的良好实施,使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切实为患者提供安全、方便、放心、满意的优质服务。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屏障技术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2009~2011年本院将屏障技术应用在护理安全管理中,具体包括:制订患者安全管理制度、规范操作流程、加强护理人员技术培训等管理屏障;设计高危药物标识屏障、环境及设备安全屏障等物理屏障.结果:安全管理制度得以落实,护理质量显著提高,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患者满意率提高.结论:多层屏障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和安全管理意识,有效地提升患者安全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0.
护理安全管理在老年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在老年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将90例老年患者依据是否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护理安全管理措施.结果:两组患者在安全管理效果评分情况、对护理人员投诉率、护理质量满意度等方面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安全管理可明显降低安全问题的发生率,提高护理安全管理的效果,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