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型絮凝剂在造纸和炼钢废水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絮凝法处理造纸和转炉炼钢烟道除尘废水,乃是工业废水净化中简单可行的方法之一。在造纸工业中,除回收大量水外还可回收纸浆。目前、多用聚铝和聚丙烯酰胺处理造纸废水和转炉炼钢烟道除尘废水,但其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处理费用也比较高。采用本组新研制的WAB型淀粉接枝阴离子絮凝剂与TSE型聚季铵盐类阳离子絮凝剂配合使用(以下简称W-E型絮凝剂),处理天津第二人民造纸厂废水和首都钢铁公司炼钢厂、天津第二炼钢厂等烟道除尘废水,取得了显著效果。试验内容及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2.
冯致合 《广东化工》2011,38(7):125+121-125,121
焦炭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焦化废水,焦炭废水成分复杂,有害物质很多,如不加处理,任意排放,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文章采用A2/O工艺处理焦化废水,通过对试运行期间各项参数的控制,该工艺运行稳定,处理效果好,处理后出水水质感观极好.  相似文献   

3.
叙述了臭氧氧化技术在焦化废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和进展,介绍了臭氧氧化技术处理污染物的反应机理,比较了不同焦化废水深度处理技术优缺点,阐述了臭氧氧化技术在焦化废水深度处理中具有COD去除率高、脱色效果明显、操作简单和运行成本低的优势,并提出臭氧氧化技术联合其他废水处理技术对提高焦化废水处理效率的研究成果和工程实际应用状况,展望了臭氧氧化技术在焦化废水深度处理中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焦化废水的特点以及AAOO-Fenton氧化工艺处理济钢焦化废水的运行效果。蒸氨废水经AAOO工艺处理后,再经过高效混凝沉淀及Fenton氧化深度处理,出水水质达到了国家二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5.
随着炼焦企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大型焦化废水处理系统在国内已不罕见.由于焦化废水中存在有害有毒物质,传统的生物处理方法很难使COD和氨氮达到排放标准.介绍了包钢焦化厂焦化废水处理工艺及运行情况.该厂采用A/O2法处理焦化废水,通过调整进水碳氮比、利用共代谢作用和采用延时曝气,废水COD和氨氮的去除效果明显,出水各项指标均达到《钢铁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456-1992)中的一级标准.同时对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焦化废水回用转炉煤气洗涤水系统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二级处理后的焦化废水直接回用于转炉煤气洗涤水,并通过絮凝和阻垢缓蚀试验,对回用的可行性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表明,经恰当处理后,循环水浊度可降至60 NTU以下,阻垢率和缓蚀率可分别达到99%和95.6%,腐蚀率小于0.078 mm/a,可满足系统稳定运行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采用多孔聚合物载体内循环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对二级生化处理后的焦化废水进行深度处理试验,以达到目的.结果表明,采用间歇进水、间歇曝气出水的运行方式,当进水COD在120~320 mg·L-1,在人工配水中添加焦化废水比例为50.0%时,平均COD去除率可达75.0%,出水COD最低为46.9 mg·L-1,当完全使用焦化废水时,出水COD升高到132.8 mg·L-1,继续采用Fenton氧化处理后出水COD低于75 mg·L-1;反应器对于人工配水的TN去除率达79.1%,但对于焦化废水的TN去除效果较差;载体的加入对反应器的稳定运行和减少膜污染具有重要作用.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可用于新建或改造已建二级生化处理的焦化废水系统.  相似文献   

8.
以焦化厂经蒸氨除油预处理后的废水为研究对象,探讨用SBR法处理焦化废水的可行性及其运行特征.在实验室内考察了PH值变化及碱度条件变化时焦化废水中有机物的降解及氨氮的去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pH 值对脱氮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应用瓦氏呼吸仪测定微生物耗氧量方法,研究添加玉米浸出液强化活性污泥系统处理焦化废水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系统耗氧量增加,相对好氧速率明显加快,B/C比值升高,反应1h后,比值达到0.46,难降解有机物得到一定程度降解,焦化废水生化处理效果得到加强.该类物质可用于提高工业废水的生化处理效果,节约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10.
焦化行业由于具有耗水量大、污染物成分复杂、环境污染严重等特点,严重影响着社会环境及地区发展。随着《炼焦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6171—2012)的实施,对焦化废水的深度处理成为各企业亟待解决的难题。着重介绍了全膜法在焦化废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情况,一年来的运行效果表明该方法对经生化处理后的焦化废水进行再回收利用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