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白薇琦  沈淦琴  杨晔 《浙江实用医学》2004,9(4):229-229,250
目的分析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近期与远期疗效.方法对接受UPPP的130例OSAS患者随访6月~5年.结果术后患者经多导睡眠呼吸监测(PSG)检查近期疗效总有效率为74%,远期疗效总有效率为56%,18%患者复发.结论UPPP是治疗OSAS有效方法,但有一定局限性,应慎重选择病例.  相似文献   

2.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临床特征及多导睡眠图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了解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 (OSAS)的常见临床表现及多导睡眠图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总结我院诊断的 63例OSAS患者的临床症状、头面部结构、并发症及多导睡眠图情况。结果 OSAS患者最常见的临床特征有打鼾 ( 1 0 0 % )、白天嗜睡 ( 71 4% )、口咽狭小 ( 76 2 % ) ,最常见的合并症为肥胖 ( 85 7% )和高血压 ( 73 0 % ) ,呼吸紊乱指数 (RDI) 40 1 3± 2 5 5 0 ,其中轻度 (RDI 5 - 2 0 ) 1 6例 ,中度 (RDI2 0 - 40 ) 1 8例 ,重度 (RDI>40 ) 2 9例。结论 OSAS患者临床表现不尽一致 ,合并症多 ,通过多导睡眠图均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多导睡眠图特征并观察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OSAS的短期疗效.方法经多导睡眠图检查确诊OSAS患者46例,对照组(单纯鼾症组)12例,分析比较两组睡眠参数.对34例中重度OSAS患者进行睡眠时BiPAP辅助通气并比较治疗前后PSG参数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OSAS患者夜间睡眠结构紊乱,主要为深睡眠减少、浅睡眠相对增加、快速动眼相(REM)睡眠减少、睡眠潜伏期缩短、呼吸暂停或低通气次数增加、夜间平均及最低动脉血氧饱和度下降(P<0.05).34例中重度OSAS患者经BiPAP辅助通气后,临床症状显著改善,AHI、夜间平均及最低动脉血氧饱和度、最长呼吸暂停时间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OSAS患者存在睡眠结构紊乱,BiPAP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睡眠结构,是治疗OSAS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是发病率较高且有一定潜在危害的一种睡眠疾患,其中又以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OSAS)居多.我院自2002年3月以来,选择采用多导睡眠图诊断OSAS共40例,进行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及消融低温等离子(CAUP)治疗.现对患者术前、术中、术后护理监测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5.
隆家毓 《右江医学》2000,28(4):285-286
为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SAS)的治疗方法 ,对 2 8例本病患者行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结果 :治愈 16例 ,好转 10例 ,无效 2例 ,总有效率为 92 .9%。认为UPPP是治疗OSAS的有效方法 ,特别适用于口咽部狭窄的患者 ,并提出手术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手术疗效。方法 对42例患采用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保留悬雍垂及咽腔的基本结构,扩大软腭的切除范围。结果 术后6~12个月后复查多导睡眠监测仪,显效13例(31%),有效20例(47.6%),总有效率78.6%。结论 改良UPPP是治疗OSAS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手术疗效。方法:采用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治疗19例OSAS患者。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显效13例(68.4%),进步4例(21.1%),总有效率为89.5%,无效2例(10.5%)。结论:UPPP是治疗OSAS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余洪强  王琛  单莉英 《黑龙江医学》2004,28(12):904-905
目的 对防鼾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SAS)患者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 对 9例确诊OSAS的患者佩戴防鼾器治疗 ,通过夜间多导睡眠仪图观察治疗后效果。结果 夜间多导睡眠仪图显示低通气指数 (HI)、呼吸暂停指数 (AI)和呼吸紊乱指数 (AHI)明显降低 (P <0 0 5 )。结论 防鼾器对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多导睡眠图特征并观察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OSAS的短期疗效。方法 经多导睡眠图检查确诊OSAS患者46例,对照组(单纯鼾症组)12例,分析比较两组睡眠参数。对34例中重度OSAS患者进行睡眠时BiPAP辅助通气并比较治疗前后PSG参数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OSAS患者夜间睡眠结构紊乱,主要为深睡眠减少、浅睡眠相对增加、快速动眼相(REM)睡眠减少、睡眠潜伏期缩短、呼吸暂停或低通气次数增加、夜间平均及最低动脉血氧饱和度下降(P〈0.05)。34例中重度OSAS患者经BiPAP辅助通气后,临床症状显著改善,AHI、夜间平均及最低动脉血氧饱和度、最长呼吸暂停时间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 OSAS患者存在睡眠结构紊乱,BiPAP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睡眠结构,是治疗OSAS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阻塞性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阻塞性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OSAS)是一种常见而易被人们忽视的综合征,可见于2%-4%的成年人,由于患者在睡眠时反复出现气道阻塞,导致睡眠结构紊乱,深睡眠减少或消失,睡眠质量下降.患者表现为睡眠打鼾、憋气、白天乏力、嗜睡,且冠心病、肺心病、高血压等的发病率明显升高[1],对身体健康有潜在危险.OSAS的治疗主要采用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2],因该类患者上呼吸道较狭窄,手术上有一定危险性,甚至有死亡的报道.故加强手术前后的护理很有必要.我院自2000年1月-2001年10月对64例经多导睡眠仪(PSG)监测后确诊的OSAS患者进行了UPPP治疗.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联合应用悬雍垂腭咽成形术、颏舌肌前徙术和舌骨悬吊术治疗阻塞性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方法:在26例患者结合不同体位的X线头影测量侧位片观察和测量以及多导睡眠仪检查结果的基础上,应用悬雍垂腭咽成形术、颏舌肌前徙术和舌骨悬吊术等不同手术方式组合。术后随访包括术区检查及与术前同样的检查。结果:应用不同手术方式结合治疗可以明显地扩大上、下咽腔的气道,症状改善非常明显。结论:由于阻塞性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患者的阻塞部位和阻塞程度各不相同,有针对性的选择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是合理的,也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改进经典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的手术方法,探讨保留悬雍垂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方法:全身麻醉下行保留悬雍垂的腭咽成形术,术中完整保留悬雍垂,切除腭帆间隙脂肪,提高软腭最高切点均在2.5 cm以上。结果:完整保留的悬雍垂术后2周开始回缩,3个月后咽腔接近年轻状态,无腭咽关闭不全及再狭窄。主观问卷调查和PSG客观检测有效率为100%。结论:保留悬雍垂可提高软腭最高切点开大咽腔,扩大软腭鼻咽面和咽后壁间距并防止腭咽关闭不全,可明显提高UPPP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3.
为预防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行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时的并发症,对32例OSAS患者作预防性气管切开术行UPPP治疗的经验进行总结,UPPP术后,3例出现短暂进食返流,无其它并发症发生,术后10d~2个月,所有患者均拔管顺利,28例疗效明显,4例自觉症状无改善。结果表明有严重缺氧表现;伴有严重的心血管疾病;肥胖、颈粗短的OSAS患者应行预防性气管切开术;气管切开时皮肤-气管切口缘褥式缝合有利于换管;气管切开后行UPPP手术时宜选全麻。  相似文献   

14.
王明方  黄世铮  李宁 《广西医学》2002,24(8):1141-1143
目的:探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舌根后气道阻塞的有效手术方法。方法:应用多导睡眠监测仪诊断OSAS,纤维喉镜Muller′s法及X线头颅侧位测量,判断咽部阻塞平面在舌根后气道患8例,4例行骨翻转术;2例行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舌骨翻转术;2例为UPPP术后1-2年后效果不佳,再行舌根翻转术。结果:4例舌骨翻转术2例治愈,1例显效,1例改善;2例联合手术1例治愈,1例显效;2例分期手术1例显效,1例改善。结论:舌骨翻转术治疗OSAS舌根后气道阻塞有效,对患损伤不大,无副作用,易为患接受,可以作为治疗OSAS舌根后气道阻塞的手术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张俊  菅慧蓉  许彤 《海南医学》2008,19(8):59-60
目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外科治疗有多种,等离子刀(CPS)及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已被临床采用,本文分析了二者在临床应用的情况,以便选择最佳的治疗途径。方法选择经PSG监测AHI为10-40、SaO2>0.87的轻、中度OSAS患者各30例,分为两组。分析两组病人的近期效果、手术方法及并发症。结果两组病人的近期效果基本相近,总有效率都达到70%以上。结论二组手术适应证要选择适当,以轻、中度的病人为佳,重症病人二者的治疗效果均不佳。手术组有一定的危险性及并发症,而CPS组无明显并发症,且操作简单,值得推广。CPS组的远期效果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6.
舌根部分切除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寻找提高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有效率的方法。方法:采用舌根部分切除术及悬雍垂腭咽成形术式联合治疗OSAS5例。结果:本组单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治疗OSAS的有效率为0%,而舌根部分切除术及悬雍垂腭咽成形术联合治疗OSAS的有效率为100%。结论:对于多部位狭窄引起的OSAS患者,采用多种术式联合治疗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7.
总结近5年来全麻下腭咽成形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apneasyndrome,OSAS)31例,随诊观察6个月~2年,25例显效者鼾声基本消失,6例鼾声明显下降。结果表明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炎性反应因子水平及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vulopalatopharyngolasty,UPPP)治疗对OSAHS患者炎性反应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经多导睡眠图(PSG)监测确诊为OSAHS患者33例(男27例,女6例),中位年龄41(20~58)岁。健康对照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5〕行PSG筛查除外OSAHS27例(男22例,女5例),中位年龄42(18~59)岁。全部OSAHS患者接受UPPP手术治疗,6个月后复查各项指标。各组均于PSG监测后采空腹静脉血,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结果与对照组比较,OSAHS组血清IL-6、INF-α及CRP物质的量浓度增高,血清IL-10质量浓度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UPPP手术后AHI、血氧饱和度小于0.9时间占睡眠时间百分比(SLT90%)、最长呼吸暂停时间(LAT)、氧减指数(ODI)下降及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SaO2min)升高,血清IL-6、TNF-α质量浓度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清CRP、IL-10质量浓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OSAHS患者体内存在炎性反应因子失衡。UPPP手术治疗可一定程度改善缺氧,但不能完全纠正体内炎性反应因子失衡,手术后仍需辅助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筛选悬雍垂腭咽成形术 (UPPP)病例的简便方法 ,以期提高UPPP的疗效。方法 :5 8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SAS)患者术前行纤维内窥镜下Muller’s动作检查 ,确定阻塞平面。结果 :经筛选后 ,4 4例接受UPPP术 ,4 2例疗效满意 ,总有效率为 95 .4 5 %。结论 :术前行纤维内窥镜下Muller’s动作检查 ,有助于筛选病例 ,提高UPPP的有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