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氯化聚乙烯改善聚氯乙烯的冲击强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氯化聚乙烯(CPE)是聚氯乙烯(PVC)最常用的冲击改性剂之一,常用于PVC的增韧改性。本文从相容性、共混物形态与体系性能的关系,影响共混物形态及冲击强度的因素及共混体系的不可逆形变4个方面介绍了采用CPE改善PVC冲击性能,从而找出了提高PVC/CPE共混体系冲击强度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2.
少量PS对H-PVC/CPE/PE共混体系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在H-PVC/CPE/PE共混体系中添加少量刚性有机粒子PS对体系性能的影响。在PVC/CPE/未交联PE的配比为100/6/5时,添加少量(1~3份)PS粒子,能使体系的冲击强度成倍增加,拉伸强度基本不变。在PVC/CPE/动态微交联PE的配比为100/6/5时,添加少量PS粒子,出现与PS改性PVC/CPE/未交联PE体系类同的规律性,并且效果更好,冲击强度可高达86kJ/m~2,拉伸强度最高达48MPa。共混方式对PVC/CPE/PE/PS体系的性能影响较大,其中以四步法的效果最佳,不仅冲击强度提高幅度最大,拉伸强度也达到了最大值。  相似文献   

3.
CPE对PVC/PP共混体系的增容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单螺杆挤出机上用一次投料直接共混方法制样,通过差热分析(DSC),透射电镜(TEM),图象分析和力学性能试验等法研究表明,PVC 和 PP 不相容,CPE对 PVC/PP 共混体系具有较好的增容作用。5份 CPE 使得 PVC/PP 体系分散相(PP)粒径变小,粒径分布均匀性提高,并且使得 PVC 和 PP 两相界面变得比较模糊。在 PVC/PP 体系中加入 CPE 后,共混物的拉伸性能和冲击性能都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4.
ABS/PVC/CPE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填充改性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三元共聚物、聚氯乙烯(PVC)和CPE三元共混体系力学性能与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在ABS/PVC共混体系中加入增容剂氯化聚乙烯(CPE)后,提高了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和机械力学性能;随着共混体系中CPE用量的增加,ABS/PVC/CPE共混体系的冲击强度、断裂伸长率上升,拉伸强度下降,而弹性模量则出现了极大值。  相似文献   

5.
吴郁 《宁波化工》2002,(3):29-32
用流变试验,挤出中试,型材物理性能测试等方面研究了PVC/ACR及PVC/ACR/CPE共混体系对型材加工工艺,型材物理性能及表面光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抗冲ACR能明显促进塑化,提高熔体强度,表面光泽随抗冲ACR添加量的增加而提高;ASCR与CPE合理配合能起协同增专韧效果,提高焊角强度。  相似文献   

6.
采用不同熔融焓增韧改性剂CPE对PVC进行了改性,研究了 CPE对PVC/CPE共混料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熔融焓的增韧改性剂CPE对PVC/CPE共混料的流变性能、缺口冲击强度、拉伸冲击强度和焊接强度都有较大的影响;含氯质量分数为36%左右、熔融焓(DSC法)≤1.4 J/g的CPE比较适合作为PVC材料的冲击改性剂...  相似文献   

7.
CPE-g-VC共聚树脂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悬浮溶胀接枝共聚方法合成不同CPE含量的CPE - g -VC共聚树脂 ,对其加工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 ,并与PVC、PVC/CPE共混物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接枝共聚物的加工性能优于PVC和PVC/CPE共混物 ,且其加工性能随CPE含量增加而逐渐改善 ;在CPE含量相同时 ,CPE - g -VC共聚物的冲击强度大于PVC/CPE共混物 ,冲击强度随CPE含量的增加而增强 ;当CPE含量相同时 ,CPE -g -VC共聚物的冲击强度随接枝率增加而增强 ;相近CPE含量的接枝共聚物的屈服强度大于共混物。  相似文献   

8.
固相法氯化聚乙烯与聚氯乙烯共混物的形态与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聚氯乙烯(PVC)与固相法氯化聚乙烯(CPE)共混物的应力-应变行为和冲击强度对CPE用量和氯含量的依赖关系,考察了共混物形态与性能的关系。动态力学性能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的研究结果表明,PVC/CPE为部分相容体系,两相间存在着一定的相互作用,当CPE氯含量为36%~42%,用量为7~15份时,CPE在PVC/CPE共混物中形成比较完整的网络结构、共混物具有更好的抗冲击性能。Brabender流变仪研究表明,CPE能促进PVC的塑化,共混物的加工性优于纯PVC。  相似文献   

9.
康远琪 《云南化工》2010,37(4):28-31
研究了氯化聚氯乙烯(PVC-C)/聚氯乙烯(PVC)/抗冲击改性剂(CPE/ACR)共混体系对埋地式高压电力电缆PVC-C护套管的维卡软化温度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基础配方不变的情况下,PVC-C/PVC共混体系中,随着PVC-C含量的增加,管材的维卡软化温度提高,抗冲击性能下降;在PVC-C/PVC配比不变的情况下,冲击改性剂CPE(氯化聚乙烯)和抗冲ACR(丙烯酸酯类共聚物)的加入份数的提高,管材的抗冲击性能提高,维卡软化温度降低。  相似文献   

10.
PVC/ACS/CPE三元共混体系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机械共混制备了聚氯乙烯(PVC)/丙烯腈-氯化聚乙烯-苯乙烯共聚物(ACS)/氯化聚乙烯(CPE)三元共混合金,研究了共混体系的组成与合金力学性能及耐热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型号PVC对合金的性能影响不同,随着PVC摩尔质量的增加,共混合金的拉伸强度、冲击强度、热变形温度、硬度及氧指数逐渐增大,熔体质量流动速率(MFR)下降;随着共混合金中CPE用量的增加,PVC/ACS/CPE共混合金的冲击强度上升,氧指数增大,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弯曲模量、热变形温度及MFR下降。  相似文献   

11.
超细活性CaCO3填充PVC/CPE/PE共混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唯 《塑料工业》1993,(3):57-60,64
本文采用正交设计研究了PVC/CPE/LDPE和超细活性CaCO_2填充PVC/CPE/LDPE/HDPE两种共混体系的综合力学性能和加工流动性能。结果表明,CPE对PVC/LDPE和PVC/HDPE具有明显增容作用,其中尤对PVC/HDPE为甚;超细活性CaCO_3除能降低共混物成本外,还能较明显提高填充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当共混比为PVC/CPE/LDPE/HDPE=80:10:10:10,超细活性CaCO_3为20PHR,共混温度175~185℃时,共混物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2.
采用玻璃纤维(GF)及氯化聚乙烯(CPE)对聚氯乙烯(PVC)协同增韧改性。研究表明,当共混体系中有一定量的GF时,CPE的加入不仅能够改善共混物的韧性,还能够促进GF在PVC基体中的分散,两者协同增韧。随着CPE加入量的增加,GF分散效果增强,PVC/CPE/GF共混物的硬度呈现先显著增强后缓慢增强的趋势、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逐渐上升、拉伸弹性模量先升高后下降,增韧效果明显。当经过硅烷偶联剂KH–550处理过的GF的质量一定,CPE用量为配方总质量的15%~20%之间时,通过PVC/CPE/GF共混物样条冲击断面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可见,GF在基体中分散均匀,与基体粘结紧密,断面产生了大量有规则的网丝结构,增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张正红 《山东化工》2014,43(12):47-48,55
采用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氯化聚乙烯(CPE)及碳酸钙(Ca CO3)对聚氯乙烯(PVC)进行协同增韧改性。研究表明,当CPE/EVA/PVC配比为6/4/100时,共混体系的拉伸强度达到最大。共混体系中Ca CO3用量控制10份左右,在增韧的同时还起到增强的作用。光老化条件下,Ca CO3/CPE/EVA/PVC共混体系的拉伸强度及冲击强度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强度保持率均在88%以上。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废EMC粉/PVC共混体系转矩流变曲线的分析,研究加工助剂、抗冲改性剂和不同润滑剂种类及配比对其流变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工助剂ACR-401主要在塑化初期促进PVC塑化;抗冲改性剂CPE-135A在缩短PVC塑化时间的同时,能提高材料的冲击强度,但也使材料的拉伸强度降低.润滑剂使共混体系的黏度降低,能改善PV...  相似文献   

15.
雷彩红 《塑料科技》2007,35(10):50-53
以氯化聚丙烯(CPP)为增容剂,探讨了CPP不同含量下PP/PVC体系的力学性能、相容性、流变性能以及对应的微观结构,并与氯化聚乙烯(CPE)增容剂进行了比较。发现添加5份CPP可明显改善PP和PVC两相界面相容性,与PP/PVC体系相比,拉伸强度提高了61%,无缺口冲击强度提高了100%。此时CPP还起到了一定的增塑作用,共混体系加工性能较好。与CPE相比,含有CPP的共混体系拉伸强度较高。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刚性聚合物(PS、PMMA)对CaCO_2填充的PVC/CPE共混体力学性能和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刚性聚合物的填入提高了共混体的冲击强度,其中,对PVC/CPE/CaCO_3=100/15/10体系的增韧效果较好。PMMA使共混体的拉伸强度有所提高而PS使共混体拉伸强度下降。流变性的测定显示,Ca-CO_2使共混体的表观粘度和粘流活化能增加,牛顿的流动性增强,而在PVC/CPE/CaCO_3共混体中加入4.5份PS能明显降低共混体的表观粘度和粘流活化能,牛顿的流动性降低,但仍有良好的挤出物外观和较低的挤出膨胀率。  相似文献   

17.
本文考察了PCV与三种常用抗冲性剂MBS,CPE,ACR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对加工条件的依赖性以及耐侯性能,PCV/ACR共混体系抗冲性能最好,能在较宽的加工范围内进行加工,并具有较强的抗柴外线能力,对三种常用抗冲改性在PVC中的结构形态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8.
马令庆  林润雄  赵磊 《聚氯乙烯》2012,40(4):24-27,30
比较了自制的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丙烯腈核壳共聚物(ASA)、抗冲型ACR和CPE对PVC塑化性能和冲击强度的影响,采用SEM观察了试样冲击断面的微观形貌。结果表明:①ASA对PVC塑化性能和冲击强度的改性效果优于CPE,次于ACR;②SEM照片表明,3种冲击改性剂增韧效果的排序为ACR>ASA>CPE。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氯化聚氯乙烯(CPVC)、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和氯化聚乙烯(CPE)三元共混体系的组成与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ABS树脂可以有效降低CPVC/ABS/CPE三元共混体系的平衡扭矩,缩短三元共混体系的塑化时间,改善其流动性;当CPE含量固定、共混体系中CPVC与ABS的质量比为7:3时,共混体系的拉伸强度和缺口冲击强度达到最佳,共混体系具有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随着CPE含量的增加,三元共混体系的缺口冲击强度显著提高,CPE对三元共混体系具有优良的增韧作用,用量以15份为宜。  相似文献   

20.
采用氯化聚乙烯(CPE)对氯化聚氯乙烯(PVC—C)进行抗冲改性,将改性后的PVC—C与PVC进行共混,研究了PVC-C/PVC配比对PVC-C/PVC共混物力学性能、耐热性能及流变形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VC—C/PVC共混物的维卡软化点随PVC—C的用量增加而上升,在50/50(质量比)处有一拐点,大于50/50时上升更快些。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熔体黏度随PVC—C用量的增加而提高;混物中随PVC—C用量增加,塑化时间缩短,塑化能力增强,而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却随PVC—C用量增加而下降。共平衡转矩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