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急救护理路径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我院60例急诊救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在急救中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治疗,观察组按照急救护理路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急救时间、治疗效果及伤者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急救时间少于对照组,护理工作满意度、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急救护理路径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更好,可显著提高抢救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包世利 《现代保健》2010,(17):103-104
目的 总结重型颅脑损伤的急救与护理经验.方法 对13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护理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75例恢复良好,轻残18例,重残9例,死亡30例.结论 重视重型颅脑损伤急救,严密观察病情,及早发现异常变化,及时进行有效地治疗和精心护理,是提高治愈率、预防并发症、降低病残率和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宋萍  石书萍  赖敏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9):2283-2284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的急救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急性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方法,主要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呼吸道阻塞;快速建立静脉通道;严密观察病情;并发症的护理。结果收治颅脑损伤患者90例,痊愈58例;好转30例;死亡2例。结论认为正确而娴熟的护理措施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在抢救过程中,护理人员急救技能的熟练程度对于保证抢救的顺利进行,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伤残率,改善预后及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胸腹联合伤的急救与护理措施及效果,总结护理经验。方法采用非同期队列比较法,收集我科2000年1月至2010年1月接诊抢救的胸腹联合损伤患者50例,其中2005年1月之前的20例患者为对照组,按原有急救护理程序进行救治;2005年以后的30例患者作观察组,采用科学综合的护理干预方式进行护理,比较二者的病死率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腹联合损伤患者的急救及护理有其特殊性,及时有效的救护措施是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比观察常规急救护理和临床护理路径下的急救护理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时间、急救成功率等的影响,评价急性脑颅损伤患者急救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结果显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可缩短急救时间,提高成功率,增加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的临床急救与护理方法。方法回顾2011年经我科抢救及收住的5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护理措施、经验进行总结。结果死亡4例,有15例经过最初的急救护理后转上级医院治疗,有31例好转出院。结论快速有效的急救与护理可有效地减少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从而降低死亡率和伤残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四肢血管损伤急诊显微外科治疗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2005年急诊收治的35例41条四肢血管损伤患者,采用动脉、静脉修补;动脉、静脉直接吻合;动脉、静脉缺损静脉移植的显微外科方法状况。结果35例患者一次手术成功30例,二次手术成功4例,失败截肢l例;术后发生血管危象3例,血肿形成及假性动脉瘤l例。术后随访6个月~7年,除1例肢体远端无动脉搏动外,其他血管修复术后肢体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四肢血管损伤急诊诊断治疗要及时,采用显微外科治疗可获得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闫丽 《现代保健》2011,(17):78-79
目的探讨严重复合性损伤患者早期急救与护理干预的临床意义。方法患者入院后尽早给予紧急的处理,采取急救和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本组86例患者,通过积极采取急救措施和早期的护理干预,抢救成功82例,抢救成功率95.3%,死亡3例,家属放弃治疗1例。结论通过对86例严重复合性损伤患者给予早期积极有效的急救措施与护理干预,提高了医护人员的急救意识与抢救水平,降低_『死亡率,使抢救工作更系统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相似文献   

9.
张巍巍  夏宇 《中国校医》2022,36(2):94-96,99
目的 探讨危机管理结合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在急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4月—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急重症颅脑损伤患者129例,2019年4月—12月实施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期间收治的64例患者设为对照组,2020年1月—9月实施危机管理结合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期间收治的65例患者设为观...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乡镇卫生院急救、护理腹部损伤患者的效果如何。方法选择20例腹部损伤患者的病例,对急救方法和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开放性损伤的有5例,闭合性损伤的有15例,多数都是胃肠、软组织损伤,出现软组织损伤的有13例,骨折的有7例,在经过急救、护理以后,没有死亡病例。结论针对腹部损伤患者,乡镇卫生院要及时的采取急救措施,有效、准确地判定出病情,同时也要进行认真、精心护理,从而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1.
孙莉 《现代保健》2010,(32):136-137
目的通过对毒蛇咬伤患者l临床护理,总结一套中西医结合治疗毒蛇咬伤患者急救护理措施,提高治愈率。方法总结40例毒蛇咬伤患者临床资料,在救治和护理过程中,观察患者症状和体征,实施行之有效的护理。结果本组患者除1例入院较晚死亡外,其他患者肢体肿胀消失,无功能障碍,精神状态良好。结论运用中西医结合救治并实施急救护理,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何英  吴福梅  段娟 《中国卫生产业》2014,(2):54+56-54,56
目的探讨外伤性肝脾损伤急救手术的护理配合措施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6月56例外伤性肝脾损伤患者为观察研究对象,分析临床手术的相关护理配合措施,指导临床急诊手术护理实践。结果 56例外伤性肝脾损伤患者均进行急救手术治疗,肝脏损伤手术以修补为主,脾脏损伤以切除为主,在综合性的护理配合4周后,22例治愈,32例好转,2例死亡,术后3例发热,1例切口感染,均经及时对症处理治愈。结论急救手术的综合护理能为患者赢得救治时间,保证手术完整安全进行,有效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9月-2008年9月收治重型颅脑损伤病人83例,运用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静脉通路的畅通、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做好患者的饮食和心理护理,进行及时抢救。结果83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中,在10分钟内得到救护者76例,占91.6%,在10~15分钟内得到救治者7例,占8.4%。共抢救脱险72例,死亡11例,抢救成功率为86.7%。结论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急救过程中,有条不紊地采取各项有效的急救护理是急救成功的关键,也是减少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重度颅脑患者急救时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02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2015年3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50例为对照组,2016年3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52例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流程,研究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结果。结果研究组的急救所用时间、各种检查时间、转运时间,均少于对照组,研究组的急救成功率,患者满意度,护理纠纷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在急救阶段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缩短急救时间,提高诊断及护理质量,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降低患者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江燕萍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3):1418-1418
目的 研究严重颅脑外伤患者在早期急救的临床护理.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120例严重颅脑外伤患者的早期急救、护理的临床资料,对患者出现的症状、护理的方法及效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20例患者中14例患者死亡,其他患者均抢救成功,患者通过针对性的急救和护理,效果明显.结论 严重颅脑外伤损伤患者的早期急救非常重要,直接影响患者的临床抢救效果,在此期间患者的护理方法需要针对性的进行,通过全面护理的方法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手术室中实施无危害性肢体护理对预防术中压力性损伤的价值;方法:以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手术室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无危害性肢体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术后肢体舒适度评分及术中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肢体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P0.05;结论:对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基础上的无危害性肢体护理能够降低患者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使患者舒适而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应用急诊护理路径的临床应用.方法:随机选择112例入院接收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分为对比组和研究组,各56例.对于研究组中的患者给予临床急诊路径护理,对比组只采取常规的护理方式,分析对比两组病例在抢救时间和患者护理满意度等方面的差异.结果:研究组的患者抢救时间相对较少,而且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护理路径的护理措施在颅脑损伤急救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加快患者的急救时间,提高患者的护理品质,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孙梅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1):206-207
目的探讨外伤性四肢重要血管损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对策。方法对本院2009年6月——2011年6月期间普外科收治的102例四肢大血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护理对策包括:术前快速止血、迅速补充血容量、抗休克疗法;术中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做好术中配合;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神志、血压、肢体血运情况,患肢制动,早期锻炼和加强心理护理。结果 102例患者成功修复95例,其中肢体功能优良75例,中等修复14例,差7例,负重行走3例,死亡3例,1例为锁骨下动脉损伤至胸腔内出血,1例为失血性休克,抢救无效死亡,1例为股动脉失血过多,入院时已死亡。结论在四肢大血管损伤救治中,快速止血、建立静脉通道,加强术中、术后护理,可有效保证抢救成功率,促进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9.
《临床医学工程》2016,(12):1689-1690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模式在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3月收治的外伤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28例为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选择我院2016年4月至6月收治的外伤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2例为观察组,应用全程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的急救反应时间、急诊科救治时间、住院时间、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转送意外事件发生率以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的院前急救反应时间、急诊科救治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住院前死亡率、转送意外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程护理模式有助于缩短颅脑损伤急救患者的急救时间,提高护理质量,进而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20.
护理路径在重型颅脑损伤急救阶段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运用临床护理路径在重型颅脑损伤院前、院内急救阶段的效果. [方法]采用非同期对照研究,将某院急诊科2009年1月~9月120出诊接回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41例为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急救;2009年10月~2010年6月出诊接回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48例为观察组,按重型颅脑损伤快捷护理路径进行抢救. [结果]两组病人年龄、性别、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无明显差异;两组病人急救时间、急救费用、病死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在重型颅脑损伤急救中运用快捷护理路径有利于优化护理工作流程,缩短急救时间,减少急救治疗费用,降低患者病死率,提高急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