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交试验法优选复方茜草胶囊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优选复方茜草胶囊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提取液中大叶茜草素的含量,及浸膏得率为指标,优选复方茜草胶囊的提取工艺。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10倍量的90%乙醇加热回流2次,每次2 h。结论:该提取工艺稳定,安全,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2.
蔡乐  古今  项菲菲  刘萍 《环球中医药》2012,5(4):269-272
目的 优选茜草配方颗粒的提取工艺。方法 以干浸膏得率、大叶茜草素和羟基茜草素提取量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考察加水倍量、提取次数和提取时间3个因素对提取效果的影响,通过综合评分筛选出茜草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 提取次数对试验结果有极显著影响,加水倍量对提取工艺的影响有显著意义,而提取时间对结果无显著影响。综合考虑各因素的影响及生产实际需要,确定的最佳提取工艺为:茜草饮片加入10倍量水,煎煮提取3次,每次1小时。结论 该工艺条件提取充分,稳定可行,对茜草配方颗粒的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均匀设计优选玉红膏中紫草油炸提取工艺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优选玉红膏中紫草的油炸提取工艺.方法:以羟基萘醌总色素得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闷润溶剂种类、闷润溶剂浓度对羟基萘醌总色素的影响;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羟基萘醌总色素含量,采用均匀设计法考察闷润溶剂浓度、闷润溶剂用量、油炸温度和油炸时间对提取工艺的影响,优选紫草的油炸提取工艺.结果:最佳油炸提取工艺为加3.20倍量68.87%乙醇闷润,油炸温度160.15℃,提取1.96 min.结论:采用均匀设计法优选的紫草油炸提取工艺稳定可行,为紫草的传统油炸提取工艺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优选茜草饮片趁鲜切制工艺并与传统切制饮片进行比较,为茜草产地加工炮制一体化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以大叶茜草素、茜草素的含量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考察含水量、切片厚度、干燥温度对茜草趁鲜切制饮片的影响,并与传统切制饮片进行大叶茜草素和茜草素的含量对比。结果:优选出茜草饮片趁鲜切制工艺为干燥至含水量为25%、切5 mm段、70℃烘干;趁鲜切制饮片大叶茜草素的含量是传统切制饮片的1.4倍左右,茜草素含量是传统切制饮片的1.2倍左右。结论:优选出来的趁鲜切制工艺简单、可行,趁鲜切制饮片质量高于传统炮制饮片。  相似文献   

5.
茜草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谭朝阳  尤昭玲 《中草药》2004,35(4):399-401
目的 优选茜草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 比较渗漉法、浸渍法、加热回流法3种提取方式,并采用L9(3^4)正交试验,以大叶茜草素含量和干浸膏收率为指标,对影响茜草的乙醇加热回流提取工艺的因素水平进行了研究。结果 茜草的最佳提取工艺为用10倍量7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1h。提取次数影响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乙醇加热回流提取工艺用于茜草的提取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6.
陕产茜草大叶茜草素的最佳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优选陕产茜草中大叶茜草素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比较浸渍法、超声提取法、加热回流法3种提取方式,并采用L9(34)正交试验,以大叶茜草素含量为指标,对影响茜草的乙醇加热回流提取工艺的因素水平进行了研究。结果茜草的最佳提取工艺为用80%乙醇10倍量加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1.5小时。结论乙醇加热回流提取工艺用于陕产茜草大叶茜草素的提取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优选紫草中有效成分羟基萘醌总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通过L9(34)正交试验法,以药材中羟基萘醌总色素的质量分数为评价指标,考察提取温度、溶剂浓度及提取时间3个因素,每个因素选取3个水平进行试验。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95%乙醇,65℃水浴温浸4小时。结论优选得到的工艺稳定、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以羟基萘醌总色素得率为指标,优化玉红膏中紫草的油炸提取工艺。方法: 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闷润溶剂的种类、闷润溶剂的浓度对羟基萘醌总色素的影响;采用均匀设计法安排试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羟基萘醌总色素含量,考察闷润溶剂的浓度、闷润溶剂的用量、油炸温度和油炸时间对提取提取工艺的影响,优选紫草的油炸提取工艺。结果: 最佳油炸提取工艺:采用68.87 %乙醇闷润,用量为紫草的3.20倍,油炸温度为160.15 ℃,提取1.96 min。结论: 采用均匀设计优化紫草的油炸提取工艺可行、稳定,可以为紫草的传统油炸提取工艺提供试验依据。 关键词:玉红膏;紫草;均匀设计;提取工艺;羟基萘醌总色素  相似文献   

9.
以左旋紫草素、羟基萘醌总色素的提取率为评价指标,对比闪式提取、回流提取、超声提取对紫草中有效成分的提取效果,采用正交设计综合评分法对闪式提取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闪式提取法提取效率最高,优选的闪式提取最佳工艺为95%乙醇提取3次,每次90 s。在此工艺条件下左旋紫草素、羟基萘醌总色素提取率分别为93.16%,93.89%,出膏率为5.16%。闪式提取法适于紫草有效成分的提取,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优选的紫草闪式提取工艺稳定、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优选复方蟾酥镇痛巴布膏的提取工艺。方法:以延胡索乙素、总生物碱和醇浸膏提取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复方蟾酥镇痛巴布膏的提取工艺进行优选。结果:延胡索粉碎成粗粉,与其他药材加入60%乙醇提取2次,第一次加12倍量溶剂,第二次加10倍量溶剂,每次提取1 h为最佳提取工艺。结论:确定的工艺合理,有效成分提取率高。  相似文献   

11.
火棘提取物对血液凝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实验对火棘浸膏和火棘浸膏的不同极性段进行了小鼠玻片法测凝血时间、体外血浆复钙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的研究,结果表明火棘浸灌胃给药可显著缩短小鼠的玻片凝血时间(P<0.05),体外给药可明显缩短血浆复钙时间(P<0.01)和血浆血酶原时间(P<0.01,P<0.50);而火棘浸膏的不同极性段中,氯仿相灌胃人药后缩短小鼠的玻片凝血时间(P<0.01)及体外给药缩短血浆复钙时间(P<0.01)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0.01)作用最为显著,其次是乙酸乙酯相(P<0.01,P<0.05),而石油醚相(P>0.05)无此作用,由此可筛选出火棘凝血活性部位在氯仿和乙酸乙酯相,石油醚相无凝血活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标本的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在不同温度和不同放置时间后的结果差异,以确定最佳的测定条件。方法采集29例血标本,即刻分离血浆,每例标本分成2份,分别置室温及4℃放置2,4,8,12,24 h测定PT和APTT,与即刻测定结果进行配对比较。结果室温及4℃放置2,4,8,12,24 h后测定结果与即刻测定结果比较,PT及APTT测定结果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且PT与APTT的测定结果均延长。结论PT与APTT在4℃、20℃条件下适宜保存的时间分别为4 h和2 h。建议PT与APTT测定应在采血后2 h内完成。  相似文献   

13.
硅胶吸附法制备红花总黄色素抗凝血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观察硅胶吸附法制得的红花总黄色素 (简称SY1)抗凝血及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方法 以比浊法测定家兔洗涤血小板聚集作用 ;观察家兔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PT)与血浆复钙时间 (RT) ;以小鼠尾尖出血时间试验观察SY1灌胃对出血时间的影响 ,并进行小鼠急性毒性试验。结果 SY1抑制家兔血小板聚集 ,延长家兔血浆PT与RT的作用均呈现体外浓度依赖性 ;小鼠灌胃SY1延长尾尖出血时间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性 ;小鼠腹腔注射LD50 =(7.5 4± 0 .2 4 ) g·kg-1。结论 SY1具抗血栓作用 ,抑制血小板聚集及抗凝为其重要机制 ,SY1为红花抗血栓形成的有效部位  相似文献   

14.
西红花酸抗凝血和抗血栓形成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沁蕾  钱之玉 《中草药》2007,38(1):89-91
目的研究西红花酸的抗凝血和抗血栓作用。方法分别通过毛细管、剪尾法研究西红花酸对小鼠凝血时间、尾出血时间的影响,用Chandler法及下腔静脉结扎法研究西红花酸对大鼠体外血栓和下腔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同时通过对凝血指标:复钙时间(R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的观察,研究西红花酸对血瘀大鼠凝血功能的影响。结果西红花酸40、80mg/kg能明显延长小鼠凝血时间;20、40、80mg/kg均能明显延长小鼠尾出血时间;25、50mg/kg能明显抑制大鼠体外血栓和下腔静脉血栓的形成,在同样剂量下,可以明显抑制血瘀大鼠的凝血功能。结论西红花酸具有抗凝血和抗血栓形成作用。  相似文献   

15.
留针时间规律及与针刺疗效关系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原理  何扬子 《山西中医》2002,18(3):36-37
留针是针刺治疗的一个重要环节,意在候气、补泻和巩固疗效。留针时间原则上应根据病证、针刺经脉腧穴、患者体质、病程长短及治疗季节等的不同而定。分析有关文献认为,留针时间古今变化较大,临床存在很大随意性;针刺疗效与留针时间密切相关,研究针刺时效关系,寻找不同状况下最佳留针时间,对于提高针刺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凝血功能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胆红素血症对早产儿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对56例出现高胆红素血症的早产儿和28例未出现高胆红素血症的早产儿进行PT,APTT,TT,FG检测。结果出现高胆红素血症的早产儿PT,APTT均延长,FG降低,与无高胆红素血症的早产儿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TT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出现高胆红素血症的早产儿处于低凝血因子状态,易患出血性疾病,应及早监测凝血指标,采取有效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7.
蛇床子素抗凝血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蛇床子素的抗凝血作用。方法:通过测定小鼠凝血时间(CT)、大鼠的凝血酶原时间(PT)和优球蛋白溶解时间(ELT),观测蛇床子素的抗凝作用。结果:蛇床子素能显著处长CT、PT,缩短ELT。结论:蛇床子素具有明确的抗凝血作用。  相似文献   

18.
蛇床子素抗凝血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蛇床子素的抗凝血作用。方法:通过测定小鼠凝血时间(CT)、大鼠的凝血酶原时间(PT)和优球蛋白溶解时间(ELT),观测蛇床子素的抗凝作用。结果:蛇床子素能显著处长CT、PT,缩短ELT。结论:蛇床子素具有明确的抗凝血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在急性阑尾炎护理中运用循证护理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5月本院急诊收治急性阑尾炎患者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循证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循证组采取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排气、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满意率。结果:循证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排气、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阑尾炎患者护理中,采取循证护理干预,可明显缩短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排气及住院时长,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率,有效提高患者术后恢复并拉近护患距离。  相似文献   

20.
中医强调根据疾病的节律变化择时治疗,择时用药。风湿病因其复杂多变,临床往往较为难治。因此,在治疗上也应根据其节律变化选择适宜的时间治疗和服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