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骨折术后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33例(33髋)髋臼骨折术后创伤性关节炎患者资料,男21例,女12例;年龄22~65岁,平均44.6岁。均采用生物型假体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采用Harris评分对患者术前后的髋关节功能进行评分,拍X线片对假体状态进行影像学评估。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7~38个月,平均21.6个月。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从术前平均(53.6±2.4)分提高至(94.0±3.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37,P0.05),髋关节功能明显改善。影像学评估显示假体位置良好,无假体松动、关节脱位及明显假体周围骨溶解等并发症。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髋臼骨折内固定术后继发创伤性髋关节炎的有效治疗手段,髋臼骨折内固定材料显露困难但不影响假体安放,行全髋置换术可不取出。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生物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全髋置换术治疗老年FicatⅢ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中远期疗效。方法对获得随访的61例(64髋)FicatⅢ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其中23例(24髋)行生物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38例(40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对其行回顾分析比较,观察手术前后Harris评分和术后髋部疼痛、影像学变化等情况。结果术后随访5~13年(平均8年),末次随访Harris评分全髋置换组(88.5±8.9)分,较股骨头置换组(73.5±8.3)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9,P〈0.05)。在疼痛发生率及翻修率上股骨头置换组分别为37.5%(9/24)、29.2%(7/24),均较全髋置换组10%(4/40)、7.5%(2/4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41、2=5.39,P均〈0.05)。随访X线检查假体位置,股骨头置换组9例出现髋臼磨损,发生率为37.5%;全髋置换组髋臼松动率为2.5%(1/40),假体柄松动率为5%(2/40);股骨头置换组5例出现股骨柄松动,发生率为20.8%(5/24),两组在股骨柄松动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41,P〉0.05);在股骨侧骨溶解发生率上股骨头置换组20.8%(5/24)与全髋关节置换组22.5%(9/40)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44,P〉0.05)。结论治疗老年FicatⅢ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选择双极股骨头置换术应慎重,对于大多数患者,应积极选用生物型全髋置换术。  相似文献   

3.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骨折内固定术后创伤性关节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髋臼骨折内固定术后继发创伤性关节炎的手术策略,报告早期随访结果.方法 2002年5月至2009年12月对18例髋臼骨折内固定手术后继发创伤性关节炎患者施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男性12例,女性6例;年龄为45~66岁,平均53岁.手术前出现疼痛、跛行的时间为6.0~24.0个月,平均11.2个月.髋臼骨折内固定手术至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时间为8~72个月,平均35个月.术前Harris评分为26~70分,平均50分.结果 本组18例手术全部成功.手术1周后扶拐下地,一般完全负莺时间延至术后2~3个月.无人工关节脱位,无坐骨神经损伤和严重的血栓栓塞并发症发生.18例患者随访时间12~86个月,平均40个月,所有患者髋关节功能均获得明显改善.术后Harris评分为80~92分,平均86分.结论 髋臼骨折内固定手术后遗问题给全髋关节置换术造成诸多困难,术中需注重恢复髋臼的正常生物力学,尽可能采用生物固定型假体.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合并股骨头坏死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的效果和中长期随访情况。方法:自2008年3月至2014年10月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对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合并股骨头坏死的患者23例进行治疗,男10例,女13例;年龄59~82(68.4±10.4)岁。根据Evans-Jensen分型,Ⅱa型8例,Ⅱb型6例,Ⅲ型9例。根据Ficat分期,Ⅱa期3例,Ⅱb期3例,Ⅲ期9例,Ⅳ期8例。术后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以Harris评分进行髋关节功能评价,术后7年时评估假体生存率。结果:术后出现并发症2例,1例患者术后3个月时出现急性假体周围感染,1例患者术后3个月时出现髋关节脱位。2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110(85.1±22.9)个月。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83~92(89.8±5.2)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显示所有患者转子间骨折获得骨性愈合。23例患者假体7年生存率为95.7%。结论:对于合并股骨头坏死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使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可以同时治疗骨折和术前症状性髋关节疼痛,具有满意的中长期效果。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探讨一期采用髋关节前路行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hipreplacement,THR)治疗双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5月一2010年11月一期采用髋关节前路行双侧THR治疗双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3例46髋,观察术后髋关节功能和并发症。结果23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41个月。根据Harris评分系统评定,优良率91.3%(42/46)。结论一期采用髋关节前路行双侧THR治疗双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混合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期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回顾性研究混合型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1998年1月至2001年6月,对采用同一类型混合假体行THA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57例(61髋)进行至少6.5年的影像及临床随访。观察髋臼、股骨假体的位置及其周围的骨质改变,并测量臼杯内衬的磨损速度与磨损方向。假体的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分析,分别以髋臼、股骨假体的无菌性松动和任何原因所致的翻修为终点。结果患者Harris评分从术前平均(39.0±6.0)分(25~56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平均(90.4±4.6)分(80-100分)。截至末次随访时,1髋(2%)出现骨盆局灶性骨溶解,拟行植骨治疗;7髋(11%)出现股骨局灶性骨溶解。聚乙烯内衬平均线性磨损率为(0.14±0.05)mm/年(0.02-0.45mm/年)。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以任何原因导致的翻修或再手术为终点,髋臼与股骨假体的生存率分别为98%(95%置信区间,0.96-1.00)和100%(95%置信区间,0.95-1.00),以假体无菌性影像学松动为终点,髋臼与股骨假体的生存率均为100%(95%置信区间,0.95-1.00)。结论应用混合型假体行THA可以为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提供完好的中期固定及临床效果。然而,由于聚乙烯磨损、骨溶解等潜在危险因素的存在,长期效果仍须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replacement,THR)治疗肾移植术后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的短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总结非骨水泥THR治疗肾移植术后ONFH患者17例(22髋),男11例,女6例;平均年龄38.4岁(25~64岁).ONFH按ARCO标准分期,Ⅱ C期1例(1髋),ⅢB期2例(3髋),ⅢC期4例(5髋),Ⅳ期10例(13髋).除4例患者THR术前1~5个月停用激素外,其他患者围于术期和术后均维持使用免疫抑制剂.肾移植术前接受血液透析时间平均为16个月(0~87个月),肾移植术至接受THR的平均时间为3.4年(1.5~6年).全部采用非骨水泥THR,Versys股骨假体和Trilogy髋臼假体各5髋,Zweymuller股骨假体和EP-FIT髋臼假体各17髋;金属头对聚乙烯臼13髋,陶瓷头对陶瓷臼9髋.结果 17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平均随访2.3年(11个月~5.1年).Harris评分为优15髋(68.2%),良7髋(31.8%);从术前平均(41.3±6.4)分提高到术后平均(92.2±7.1)分.术后并发症有切口浅表感染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异位骨化1例,假体不稳定1例.结论 非骨水泥THR治疗肾移植术后ONFH可获得满意的短期疗效,长期应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并不影响假体的早期稳定性,但中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使用非骨水泥型假体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hiparthroplasty,THA)治疗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进行术后中期的影像学及临床评估,回顾性研究非骨水泥型假体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1998年1月至2001年3月,采用非骨水泥型假体行THA治疗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71例(80髋)进行至少5年的随访。临床评估以Harris评分为标准。影像学评估根据术后随访时骨盆正位与髋关节正、侧位X线片,观察髋臼、股骨假体的位置及其周围骨质的改变,并测量臼杯内衬的磨损速度、磨损方向。假体的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分析,分别以髋臼、股骨假体的无菌性松动和任何原因所致的翻修为终点。结果共54例(62髋)患者获得至少5年的随访,术前Harris评分平均为(44.0±8.4)分(21~50分),终末随访时平均为(92.4±5.7)分(78~100分)。截至末次随访时无一例翻修或表现为影像学无菌性松动。1髋出现骨盆局灶性骨溶解,12髋出现股骨局灶性骨溶解。聚乙烯内衬平均线性磨损率为(0.125±0.074)mm/年。Kaplan-Meier分析假体生存率为1.0(95%可信区间,0.98~1.00)。结论多孔涂层非骨水泥型假体可为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提供良好的中期固定及临床效果。然而,因为聚乙烯髋臼的磨损不可避免及假体周围骨溶解等潜在因素的存在,长期效果仍须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骨折后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本组共随访髋臼骨折后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患者32例32髋,男20例,女12例,平均年龄45.3岁。本组患者全部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所有假体均采用生物型假体。采用Harris、UCLA评分对患者术前术后的髋关节功能进行评分,拍摄标准双髋正位片对假体状态进行影像学评估。结果本组患者平均随访26个月,Harris评分由术前42.5分增加到术后93.6分,UCLA评分由术前3.2分增加到术后8.1分,改变有统计学差异。影像学评估显示假体位置良好,无假体松动、关节脱位、感染及明显假体周围骨溶解等并发症。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是治疗髋臼骨折后创伤性关节炎的有效治疗手段,术中尽量采用生物型假体,近期随访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髋臼骨折的手术技术及近期疗效。方法1998年10月至2005年6月,本组采用THA治疗髋臼骨折合并创伤性髋关节骨关节炎患者27例28髋,其中13例初期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14例初期采用保守治疗。术前骨折分型(根据Letoumel—Judet分型系统):后壁骨折(16例),横行骨折(1例),后柱+后壁骨折(3例),横行+后壁骨折(4例),T形骨折(1例),双柱骨折(3例)。根据Harris髋关节评分系统分别对术前和术后疼痛程度、髋关节功能及活动度进行综合评分。结果随访资料完备者23例患者(24髋),随访时间5—78个月,平均24.7个月。术前Harris髋关节评分21-76分,平均50.1分;术后评分56~100分,平均90.2分.较术前有显著性提高(P〈0.001)。其中18例优秀,4例良好,1例一般,1例较差。术前髋关节疼痛评分10—40分,平均24.6分;术后评分30—44分,平均41.1分。各有1例骨水泥型和非骨水泥型臼杯周围出现非连续性透亮带但未伴假体下沉或移位表现。术后未出现关节脱位、深部感染、严重异位骨化、医源性坐骨神经损伤或原有神经症状加重、下肢深静脉栓塞或肺栓塞等并发症。至最后一次随访尚无翻修患者。结论针对髋臼骨折合并创伤性髋关节骨关节炎患者施行THA,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髋关节功能及活动度且并发症少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利用Caprini血栓风险模型分析股骨头缺血坏死(ANFH)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THA)后发生深静脉血栓(DVT)的情况.方法 回顾近几年来在赤峰市医院行THA治疗的ANFH患者.纳入条件:FicatⅣ期ANFH,首次行THA术,单侧THA术,术后采用低分子肝素及物理措施预防DVT;排除条件:术前经超声检查发现已...  相似文献   

12.
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伴髋臼病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科自1996年10月~2000年10月4年间,共收治了32例股骨头缺血坏死伴髋臼病损的病人,行髋臼重建后,全髋关节置换,经随访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陶瓷对陶瓷短柄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中青年股骨头坏死晚期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 2009年12月至2011年3月接受陶瓷对陶瓷短柄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中青年股骨头坏死患者40例(43髋),男 23例,女17例;年龄27~55岁,平均40.5岁。Steinberg分期均为Ⅳ期以上。29例采用后外侧入路,11例采用前侧入路。术后3、6、12个月及以后每年随访1次,摄骨盆正位及髋关节侧位X线片,测量假体下沉距离;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和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估关节功能。结果 38例(41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21~36个月,平均31.3个月。末次随访X线片上假体位置较术后即刻下沉(0.68±2.90) 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1,P=0.139)。术后髋关节疼痛均明显改善或消失,Harris髋关节评分由术前平均(38.7±12.1)分提高至末次随访(95.2±4.49)分,WOMAC骨关节炎指数由术前平均66.7±12.0降至末次随访12.8±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随访期间未发生股骨颈骨折、感染、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无假体关节脱位、松动及假体感染。结论 短柄全髋关节置换术可更多地保留骨量,假体初始稳定性好,全陶瓷头衬配伍的磨损率低,近期疗效佳,假体相关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四代陶对陶Pinnacle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自2005年1月~2010年3月,56例患者(88髋)接受了Pinnacle关节置换手术;年龄36.3—68.1岁,平均49.2岁。病史7~21年,根据ARCO分期:所有88髋均为股骨头坏死Ⅳ期,其中激素性32例55髋,酒精性21例30髋,创伤性3例3髋。术前Harris评分为31~63分,平均47.5分,所有髋给予全髋关节置换术,正确放置假体位置,术后定期复查,给予Harris评分。结果随访时间为2—7年(平均6.2年),Harris评分由术前47.5恢复到术后97.2。1例髋臼假体术后1年时发生松动,考虑手术技术导致,给予大号髋臼假体翻修,术后随访4年,未见不良结果出现。1例髋关节术后2d内发生关节脱位,给予麻醉下复位下肢皮牵引2周,无脱位再次发生。其他假体均位置良好,尚未见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伴有严重关节炎的晚期股骨头坏死效果好,四代陶对陶(Pinnacle)关节由于其股骨头假体较大,患者术后活动度大功能恢复满意,但需要充分的术前准备及良好的手术技巧,避免并发症的出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EE)合并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临床特点、围手术期的处理、并发症的防治及早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组26例SLE合并中晚期ANFH行THA的患者,其中男1例,女25例,手术时年龄26—67岁,平均38.6岁;其中单髋置换11例,一期双髋置换15例。采用Harris评分和SF-36评分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门诊随访。结果平均随访28个月,SF-36平均(67.2±6.9)分,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平均(91.6±5.4)分,优于术前的平均(42.6±9.3)分(t=4.73,P〈0.05)。X线显示假体位置均良好,无松动现象。共发生并发症4例,分别为1例关节脱位,1例大腿痛,1例股骨矩劈裂骨折,1例肾功能不全加重。结论THA能显著改善SLE合并中晚期ANFH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内外科医师密切合作制定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案是提高疗效、预防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