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急性白血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率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移植相关病死率高,混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及移植后过继免疫治疗有可能取长补短,提高疗效。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混合H-2半相合异体骨髓移植后供体淋巴细胞输注+白细胞介素2治疗对小鼠白血病的疗效。 方法:将Balb/c小鼠经直线加速器照射3 Gy后分为白血病模型组、白血病模型照射组、混合移植组、自体骨髓移植组,均尾静脉注射5×105 K562(GFP+/NeoR+)或K562(GFP-/NeoR-)细胞。7 d后6 Gy照射,自体骨髓移植组移植自体骨髓细胞或联合白细胞介素2治疗;混合移植组移植小鼠自体骨髓细胞混合1/10的H-2半相合异体骨髓细胞后应用白细胞介素2或联合供体淋巴细胞输注治疗。4周后行小鼠外周血及骨髓细胞形态检查,外周血细胞亚群、GFP及NeoR基因测定,肝、脾匀浆细胞GFP和NeoR基因测定。 结果与结论:白血病模型组小鼠因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于20 d内全部死亡,白血病模型照射组小鼠因造血功能衰竭于14 d内全部死亡;自体骨髓移植组、混合移植组均有多少不等小鼠无白血病存活超过28 d,且混合骨髓移植后及自体骨髓移植后应用白细胞介素2治疗可提高白血病小鼠长期无病生存率,在此基础上联合供体淋巴细胞输注可更进一步提高白血病小鼠长期无病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背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高危白血病的主要方法,单倍体相合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扩展了移植的应用范围。 目的:观察“改良Bu/Cy+ATG”为预处理方案的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高危白血病的疗效。 方法:对19例高危白血病患者,均采用“改良Bu/Cy+ATG”预处理方案,采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5例,外周血+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14例。应用甲氨蝶呤,环孢素A,吗替麦考酚酯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 结果与结论:①短期疗效:中性粒细胞恢复的中位时间为12(8~20) d;血小板恢复的中位时间为13(10~31) d;移植后100 d内,移植相关死亡率为(15.8±8.4)%。②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情况:Ⅰ~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总发生率(63.1±11.1)%,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54.54±15.0)%。③远期疗效:2年无病生存率为(28.2±15.5)%,2年总体生存率为(46.9±16.5)%。结果提示,高危白血病无人类白细胞抗原相合血缘供者及无人类白细胞抗原相合非血缘供者,而又急需进行挽救性移植时,“改良Bu/Cy+ATG”为预处理方案的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一种可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背景: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高危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复发率极高,如何降低移植后复发率至今仍是难点。 目的:观察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异体细胞因子活化杀伤(CIK)细胞及白细胞介素2治疗高危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2例高危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经诱导化疗及巩固强化治疗后,在第1次缓解期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移植后1个月给予三四疗程异体CIK细胞输注,每隔半年1个疗程,每疗程分5次输注异体CIK细胞,每隔1日输注1次。每次输注CIK细胞前半小时内给予皮下注射白细胞介素2,第1次输注后隔日皮下注射白细胞介素2,半年后减为隔2日1次,1年后减为隔3日1次,1年半后减为1次/周,维持半年后结束,预防白血病复发。 结果与结论:2例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输注异体CIK细胞及皮下注射白细胞介素2无发热、寒战、皮疹等不良反应,无骨髓抑制及移植物抗宿主反应,治疗安全。2例患者持续缓解时间分别为20个月及2年,目前仍无复发。首次得出对于无合适供者的高危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在缓解后可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异体CIK细胞及白细胞介素2治疗,有机会获得长期无病生存。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采用氟达拉滨(Flu)和阿糖胞苷(Ara-c)改良的预处理方案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治疗急性白血病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27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其中男性18例,女性9例;年龄12~51岁,中位年龄20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21例;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5例。均采用包含Flu和Ara-c的预处理方案进行AHSCT,方案包括全身照射(TBI)7~8Gy或白消胺(Bu)3.2mg/(kg·d)×3d联合环磷酰胺(Cy)50mg/(kg·d)×2d、Flu30mg/(m^2·d)×3d、Ara-c2g/(m^2·d)×3d。结果除1例患者早期死亡外,所有患者均成功重建造血系统,中性粒细胞恢复至大于0.5×109/L、血小板恢复至20×109/L的中位时间分别为11(9~19)d和16(10~55)d。预处理过程中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移植相关死亡率(TRM)7.4%(2例)。4年总体复发率(RR)、TRM和无病生存率(DFS)分别为38.8%±10.3%、9.3%±5.7%、60.8%±9.8%。结论在AHSCT治疗急性白血病中,以Flu、Ara-c改良的TBI/Cy或Bu/Cy预处理方案髓外毒性小,无病生存率较高,可作为急性白血病预处理的一种有效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无关供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UD-HSCT)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疗效和可行性。方法MDS患者9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3例;年龄7~46岁,中位年龄30岁。其中难治性贫血(RA)1例,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有多系发育异常(RCMD)2例,难治性贫血伴有原始细胞过多-2(RAEB-2)5例,MDS进展为急性髓系白血病(MDS-AML)1例。接受UD-HSCT治疗的MDS患者中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PBSCT)8例,骨髓移植(BMT)1例。供受者HLA高分辨配型10/10位点相合4例、9/10位点相合4例、7/10位点相合1例。预处理方案为BU+CY+Flud+Ara-C+ATG 8例、BU+Mel+Flud+Ara-C+ATG 1例,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方案为FK506+MTX+MMF 8例、CsA+MTX+MMF 1例。结果9例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0.5×109/L和血小板≥20×109/L的中位时间分别为移植后15(11~20)d和23(8~32)d。6例患者发生急性GVHD(aGVHD),其中Ⅰ度4例,Ⅱ度2例,5例患者发生局限型慢性GVHD(cGVHD)。中位随访20.3(6.4~50.0)个月,1例患者移植后14个月复发死亡,其余8例患者中位随访27.9(6.4~50.0)个月,均无病存活,总体生存率(OS)及无病生存率(DFS)均为85.7%±13.2%。结论UD-HSCT治疗MDS安全有效,在无同胞全合供者时,无关供者也可以作为此类患者有效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6.
背景:HLA相合同胞间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目的:评价HLA相合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 方法:25例急性白血病患者接受HLA相合同胞的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2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5例。预处理方案为BU+CY方案或CY+TBI方案,移植物抗宿主病预防采用环孢素A+吗替麦考酚酯+短程甲氨蝶呤。 结果:最短随访2个月,最长随访80个月。患者均获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0.5×109 L-1的时间为10~18 d,血小板≥20× 109 L-1的时间为10~37 d。主要并发症:感染败血症12例,巨细胞病毒感染9例,带状疱疹病毒感染3例,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10例,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11例,出血性膀胱炎4例。至随访结束,17例无病生存,8例死亡。提示HLA相合同胞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急性白血病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背景:过继免疫治疗是目前肿瘤免疫治疗的热点,白细胞介素2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细胞因子,在机体的抗肿瘤免疫中起到重要作用。 目的:评价比较淋巴瘤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后应用与不应用大剂量白介素2行免疫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分析30例恶性淋巴瘤患者(治疗组)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行大剂量白细胞介素2 治疗,与随机挑选30例患者(对照组)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未行白细胞介素2治疗进行对比,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观察两组免疫功能的变化,并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观察。 结果与结论: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白细胞介素2治疗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水平明显提升。随访结束时统计复发率:治疗组13.3%,对照组26.7%;中位生存期:治疗组14~98 (42±2)个月,对照组8~78 (28±2)个月。提示恶性淋巴瘤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行大剂量白细胞介素2治疗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减少移植后复发率,并有望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8.
背景:对于无HLA全相合同胞供者的患者,采用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面临移植物抗宿主病重、移植相关死亡率高的风险,但通过不同的移植模式,将有可能获取相近的疗效。 目的:观察亲缘HLA单倍体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的疗效,并与亲缘HLA全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相比较。 方法:45例白血病患者分为2组。单倍体组移植方式为外周血或联合骨髓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为改良白消安与环磷酰胺或加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预防采用环孢素A+甲氨蝶呤+霉酚酸脂;全相合组移植方式为外周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为BuCY,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预防采用环孢素A+甲氨蝶呤。 结果与结论:两组均获得造血重建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单倍体及全相合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累积发病率分别为73%对52%(P > 0.05);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累积发病率分别为56%对45%(P > 0.05);移植相关死亡率分别为36%对17%(P > 0.05);单倍体组无复发,全相合组复发2例;两组的预计3年累积无病生存率分别为61%对60%(P > 0.05)。结果提示,亲缘单倍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总体疗效与亲缘全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相似,但中重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较后者为高。  相似文献   

9.
背景:马利兰常用于骨髓或外周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其主要在肝脏代谢。 目的:评价静脉应用马利兰预处理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纳入43例患者预处理方案采用静脉剂型马利兰,观察其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中马利兰治疗相关毒性(肝脏、神经系统、口腔黏膜炎)造血干细胞植活时间、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总生存率、白血病复发情况。 结果与结论:静脉应用马利兰后,谷丙转氨酶升高72%(31/43),发生不典型肝静脉闭塞综合征5%(2/43),有1例发生双手麻木。口腔黏膜炎发生率60%(26/43)。中性粒细胞植活时间16 d,血小板植活时间12 d,2例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血小板延迟植活。Ⅰ~Ⅱ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63%(24/38)。总生存率72%(31/43)。复发率23%(10/43)。提示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中应用静脉马利兰给药,患者耐受性好,方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背景: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可以治愈Ph+白血病有效方法,甲磺酸伊马替尼是一种高度特异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能抑制BCR/ABL酪氨酸激酶活性,在Ph+白血病中的应用越来越多。目的:探讨甲磺酸伊马替尼联合亲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Ph+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采用亲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12例Ph+白血病的疗效并文献复习。结果与结论:12例患者移植后均获得造血重建,移植后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植活的中位时间分别为15 d和18 d;发生Ⅱ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7例,Ⅲ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1例,局限型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7例,广泛型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3例;无白血病存活率为67%,移植相关死亡率为25%。行HLA匹配亲缘造血干细胞移植者的总体存活率为75.0%。平均无病生存8.5个月(7-17个月),BCR/ABL转阴时间2-5个月。亲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后联合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Ph+白血病,具有降低移植前白血病细胞负荷,抑制残留白血病细胞增殖,促进供者完全嵌合状态的转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通过比较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PBSCT)与其联合骨髓移植(BMT)治疗白血病过程中造血重建时间、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率及生存率,探讨二者联合移植对白血病治疗的影响。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9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全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152例患者,其中78例单纯接受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74例接受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骨髓移植。预处理方案:152例患者均应用改良Bu/CY方案预处理,环孢素A(CsA)联合甲氨蝶呤(MTX)、吗替麦考酚酯(MMF)预防GVHD,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及骨髓造血干细胞计数。SPSS17.0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移植后造血重建时间、GVHD的发生率及2年生存率。结果:1、移植后造血重建:接受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与联合骨髓移植患者的白细胞及血小板重建时间无显著性差异(血小板>20×109/L时间分别为(14.18±4.713)d和(12.55±6.552)d(P>0.05),中性粒细胞>0.5×109/L的时间分别为(12.08±3.586)d和(11.64±5.540)d(P>0.05);2、GVHD:接受PBSCT及联合BMT患者Ⅲ度到Ⅳ度急性GVHD(aGVHD)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者慢性GVHD(cGVHD)发病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3、2年生存率:接受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及其联合骨髓移植患者2年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与其联合骨髓移植比较造血重建时间及2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异,但前者GVHD发生率较高,因此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骨髓移植可能减少急性及慢性GVH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Bu/Cy预处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病人肝静脉闭塞病(VOD)的发生.方法 10例Bu/Cy预处理的Allo-HSCT病人,MTX/CsA预防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阿波莫斯10ml和前列素E1(PGE1)10μg静脉输注(-7d至+28d)预防VOD.结果本组病人仅1例发生VOD;移植前后病人ALT和TBIL无差异(p>0.05).结果前列素E1与阿波莫斯的联合应用可预防VO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背景:建立及维持非血缘供者库需要大量投资,而亲属部分相合的供者则不需要特殊费用,有更强的可操作性。目的:评估亲缘间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02-11/2008-03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市人民医院血液科住院患者4例,均进行HLA单倍体相合亲缘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采用改良的Bu/CY预处理方案:阿糖胞苷2.0~3.0g/(m2?d)×2d,持续24h静滴;马利兰4mg/(kg?d)×3d;环磷酰胺50mg/(kg?d)×2d;甲基环已亚硝脲25mg/(m2?d)×1d;抗胸腺细胞球蛋白25mg/(kg?d)×4d。在改良方案的基础上加大阿糖胞苷剂量1倍,且改为持续24h静滴,使预处理强度增加,促进造血干细胞持久植入。移植物抗宿主病预防:在经典的甲氨蝶呤方案基础上将环孢素A及霉酚酸酯提前至-7d(回输干细胞前为-)使用。患者移植前后进行ABO血型及DNA检测。结果与结论:①移植后造血重建检测:4例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未发生预处理相关死亡。造血于细胞移植后-3~+7d白细胞降为0,并持续2~14d,+12~+20d白细胞1.0×109L-1,+20~+51d血小板20×109L-1。②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病情况:4例患者移植物抗宿主病Ⅳ级(肠道)1例,出现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Ⅱ级(肠道)1例,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Ⅱ级(皮肤)1例。提示随着预处理方案、移植物抗宿主病预防方案的优化,亲缘间单倍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细胞因子联合激活的骨髓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血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面临的一个难题,就是移植后肿瘤的复发率高,自体骨髓净化目前尚缺陷满意的措施,我们采用IL-1、IL-2、IFN-γ和抗CD3单克隆抗体(mAb-CD3)进行不同组合后激活骨髓,并比较激活前、后各组骨髓细胞在细胞形态、细胞增殖数量、细胞毒性和造血干细胞保存等方面的差异,以寻找既能高效激活骨髓杀伤白血病细胞,又能保留足够造血干细胞完成造血重建的细胞因子组合,为临床上进行自体骨髓净化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背景:儿童复发难治急性白血病单纯化学治疗效果极差,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愈该类疾病的惟一有效方法。研究显示单倍体移植与同胞相合及非亲缘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治疗效果接近,甚至优于后者,且父母作为供者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依从性好,能够保证移植干细胞数量及预防原发病复发,明显提高了患者移植成功率及长期无白血病生存率。目的:回顾分析父母供者单倍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复发难治急性白血病的疗效。方法:入选35例父母供者外周血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复发难治急性白血病。均采用"改良1,4-丁二醇二甲磺酸酯/环磷酰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预处理方案和环孢素、吗替麦考酚酯及甲氨蝶呤三联短程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结果与结论:35例父母供者外周血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复发难治急性白血病均植入成功。135例患儿回输单个核细胞中位数为5.82(3.23-8.45)×108/kg,其中CD34+细胞中位数为4.52(2.37-11.51)×106/kg。2干细胞回输后100 d内,移植相关死亡率为14.3%。33-Ⅱ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为34.3%,Ⅲ-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为37.1%,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总发生率为42.9%。42年无白血病生存率为42.9%,2年总生存率为51.4%,2年原发病复发率为34.3%,中位生存时间为24个月。提示对于无人类白细胞抗原相合同胞供者及不能及时寻找到非血缘人类白细胞抗原相合供者的儿童复发难治急性白血病,父母供者外周血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一种高效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背景: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成为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主要方式,近年来HLA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因供者来源广泛在临床应用较多,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仍是影响移植成功率的主要因素。 目的:观察亲缘HLA单倍体相合与全相合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特点,探讨降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的方法及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应用于临床的意义。 方法:行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52例,其中HLA全相合组31例,单倍体组21例。HLA单倍体组采用改良马利兰/环磷酰胺+兔抗人胸腺T细胞免疫球蛋白预处理方案,HLA全相合组采用改良马利兰/环磷酰胺预处理方案。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预防采用短程甲氨蝶呤+环孢素A+吗替麦考酚酯的方案。 结果与结论:52例患者均获得完全持久干细胞植入。其中,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病率为48%(25/52),Ⅲ-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病率为23%(12/52);全相合组及单倍体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累积发病率分别为39%(12/31)和62%(13/21)(P > 0.05);全相合组及单倍体组Ⅲ-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累积发病率分别为10%(3/31)和43%(9/21)(P < 0.05);发生于移植后+30 d、+31 d-+60 d、+61 d-+100 d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类型分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发生在移植后+30 d内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高于移植后   +31 d-+60 d和+61 d-+100 d;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组和无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组复发率、2年无病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全相合组与单倍体组相比复发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2年无病生存率前者高于后者(P < 0.05)。说明采用上述移植方案,单倍体组安全性与疗效接近全相合组;在缺乏HLA相合供者时,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恶性血液病的重要方法。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小鼠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以雄性C57BL/6小鼠(H-2b)为异基因供鼠,雄性BALB/c小鼠(H-2d)为同基因供鼠;以接受8 Gy[60Co] γ射线全身照射(TBI)预处理雌性BALB/c小鼠为受鼠,并随机分为7组:单纯TBI组、同基因骨髓+脾细胞移植(Syn-BMST)组、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组、异基因骨髓+脾细胞移植(allo-BMST)组、Syn-BMST后G-CSF给药(Syn-BMST+G-CSF)组、allo-BMT后G-CSF给药(allo-BMT+G-CSF)组和allo-BMST后G-CSF给药(allo-BMST+G-CSF)组,各G-CSF给药组从移植后第1天(+1 d)开始皮下注射G-CSF 2 μg/d,观察至+60 d。比较各组生存时间、aGVHD发生情况和病理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H2-Kb+细胞百分率(异基因嵌合率),比较allo-BMST和allo-BMST+G-CSF组+10 d时血清细胞因子(IL-2、IL-4、IFN-γ和TNF-α)水平、脾总有核细胞数(SpTNC)和脾细胞免疫表型的差异。结果: 单纯TBI组小鼠于照射后9~15 d死于造血衰竭,其余各组+10 d时均100%获得造血重建,随机抽取2只异基因骨髓移植受鼠,+30 d供者细胞嵌合率分别为99.8%和99.4%,表明清髓性allo-HSCT模型建立成功。Syn-BMST、Syn-BMST+G-CSF、allo-BMT和allo-BMT+G-CSF组小鼠观察至+60 d均未发生aGVHD。与allo-BMST组相比,allo-BMST+G-CSF组受鼠出现aGVHD时间早、程度重、病理改变严重、存活时间明显缩短(P<0.05)、+10 d SpTNC明显增加(P<0.05)、脾脏NK细胞显著扩增 (P<0.01)、DC1/DC2比值减低(P<0.05),而2组血清IL-2、IL-4、IFN-γ和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移植后使用G-CSF对小鼠异基因单纯骨髓移植后aGVHD无明显影响,但能显著加重allo-BMST后aGVHD的严重程度并缩短受鼠生存时间,该效应可能与G-CSF诱导供鼠NK细胞扩增有关,提示临床allo-HSCT后早期使用G-CSF可能触发或加重aGVHD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六氯对二甲苯(HCX)单剂(50~100mg/kg,ip)或多剂(100mg/kg,qd×6d,或50mg/kg×q d×14dip)均能极显著延长豚鼠戊巴比妥催眠时间。HCX 100mg/kg,ip能使豚鼠血浆戊巴比妥t1/2 β延长,HCX组和对照组t1/2 β分别为12.27h和3.78h,前者是后者的3.2倍,经同样剂量HCX处理豚鼠的肝匀浆内戊巴比妥侧链羟化  相似文献   

19.
背景: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作为急性白血病的根治手段,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其在不同白血病的治疗效果尚无对比,通过分疾病的疗效对比,可指导不同患者进行移植方式的选择。目的:对比分析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非血缘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30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94例,急性髓系白血病11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不含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的清髓性预处理方案,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为环孢素联合吗替麦考酚酯。结果与结论:①除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移植后的复发率比急性髓系白血病略高以外,两组患者在接受非血缘脐血移植术后的疗效基本一致;②在青少年和年轻成人组(年龄15-39岁),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植入速率均快于急性淋巴白血病白血病,其中CD34+细胞数和预处理方案是针对中性粒细胞植入的独立影响因素,而CD34+细胞数同时也是针对血小板植入的独立影响因素,在该年龄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移植后的复发率依然高于急性髓系白血病,其中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是独立影响因素;③移植后免疫重建检测提示,脐血移植后4个月时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脐血CD8+T细胞重建要优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④上述数据说明,预处理不含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的非血缘脐血移植对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髓系白血病均有良好的疗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血液科具有干细胞移植资质。  相似文献   

20.
背景: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预处理方案的选择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成败的重要关键环节之一,也是干细胞移植的重要研究方向。清髓性预处理方案毒性大,预处理相关死亡率高,从而探索理想的预处理方案,期望在降低不良反应的同时减少复发。目的:观察用改良Bu/CY预处理方案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03-11/2008-03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市人民医院血液科住院患者8例,均采用改良的Bu/CY预处理方案:阿糖胞苷2.0~3.0g/(m2·d)×2d,持续24h静滴;马利兰4mg/(kg·d)×3d;环磷酰胺50mg/(kg·d)×2d;甲基环已亚硝脲25mg/(m2·d)×1d;抗胸腺细胞球蛋白25mg/(kg·d)×4d。在改良方案的基础上加大阿糖胞苷剂量1倍,且改为持续24h静滴,使预处理强度增加,促进造血干细胞持久植入。移植物抗宿主病预防:在经典的甲氨蝶呤方案基础上将环孢素A及霉酚酸酯提前至-7d(回输干细胞前为-)使用。患者移植前后进行ABO血型及DNA检测。结果与结论:①移植后造血重建检测:8例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未发生预处理相关死亡。造血于细胞移植后-3~+7d白细胞降为0,并持续3~22d,+10~+21d白细胞1.0×109L-1,+11~+51d血小板20×109L-1。②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病情况:8例患者移植物抗宿主病Ⅳ级(肠道)1例,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Ⅰ~Ⅱ级3例。提示进一步改良BU/CTX方案其不良反应小,优于经典的全身照射/CY方案,且简便易行,抗白血病作用确实可靠,是治疗恶性血液病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