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报告用SOS噬菌体诱导试验的抗突变与致突变同步试验法,对11种天然中药及植物甘草、枸杞、半枝莲、柴胡、丹参、黄芪、决明子、仙人球、仙人指、胡萝卜及青萝卜的抗突变及致突变性进行了筛检。经过加和不加大鼠肝微粒体酶代谢活化系统(S9)的2种试验及重复验证,结果11种中药及植物均未发现致突变作用,甘草、枸杞、丹参、黄芪、胡萝卜、青萝卜及仙人指可抑制抗肿瘤药物丝裂霉素C(MMC)的致突变性。  相似文献   

2.
氧化型染发剂的遗传毒性与皮肤毒性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以国产氧化型染发剂及其主要成分为研究对象,采用SOS/Umu实验、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DNA交联溴乙锭荧光法、皮肤细胞MTT试验和3H-胸腺嘧啶、14C-亚麻油酸及3H-亮氨酸掺入法以及皮肤组织病理学观察研究了氧化型染发剂及其主要成分的致遗传毒性和皮肤毒性。研究结果表明,氧化型染发剂及其主要成分存在致遗传毒性,其作用无需肝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代谢活化。其致遗传毒性的主要来源为双氧水及对苯二胺被双氧水氧化后的氧化产物。染发剂主要成分之一的对苯二胺(PPD)本身虽未见有致遗传毒性,但经空气自然…  相似文献   

3.
李威  詹友庆 《癌症》1999,18(4):430-431,434
目的:探讨提高肢体软组织肉瘤(Soft Tissue Sarcoma,STS)晚期病例的疗效,降低截肢率。方法;对9例累及血管,神经干的STS晚期患者进行了保存肢体的序贯治疗。即:术前介入化疗,热疗-手术切除-术后内照射(辅加外照射)-化疗。结果:9例均保存了肢体,近期疗效较满意。其中5例无瘤生存至今,最长时间已达2年6个月。结论;对晚期的肢体STS病例采用保存肢体的序贯治疗改变了以往肢体STS-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1-氧-4-羟氨基喹啉(4HAQO)还原酶在小鼠肝线粒体及微粒体和肺微粒体中的分布情况及其特征。方法 取小鼠肝肺组织碾成悬液,用离心法分离出线粒体及微粒体。当4HAQO与作为酶源的线粒体或微粒体在无氧环境和一定条件下孵化后,用分光光度法检测在反应液中还原性产物1-氧-4-氨基喹淋(4AQO),所产生4AQO的量与孵育时间及酶源的量成直线关系。结果 肝脏中4HAQO还原酶活性是肺 脏中的2.3倍,且几乎均等分布在肝线粒体及微粒体中。在反应体系中,当NADPH作为供电子体时,酶活性要比NADH作为供电子体时增高。黄素有增强4HAQO还原酶活性的作用。结论 4HAQO还原酶活性主要分布在肝线粒体及微粒体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项目复合肿瘤标志物冻干质控品的制备方法。[方法]利用真空冷冻干燥法制备多项目复合肿瘤标志物冻干质控品。[结果]自制冻干质控品外观均匀,复溶后澄清透明。瓶间差为0.60%(称量法)。2-8℃放置至少12个月,与同类进口质控品比较稳定性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利用真空冷冻干燥法自制复合肿瘤标志物冻干质控品能满足室内质控的要求,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6.
氟尿嘧啶(5-FU)于1957年由Heidelberger等合成并进行了广泛的动物实验,以后很快进入临床,是常用的抗肿瘤药物之一。1968年Hiller合成了呋喃氟尿嘧啶(FT-207),这是一种需要经肝微粒体的药物代谢酶P450活化后才能起作用的所谓“潜伏化”型药物。由于FT-207口服后血中浓度持续较久,服用方便,毒性低于5-FU,因此在很多国家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食管癌转移淋巴结放免显像定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为放射免疫显像在诊断食管癌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提供基础研究支持。方法:(1)免疫组化(LSAB法)测定不同组织冷冻切片和抗人食管鳞癌单抗G9的反应;(2)^125I标记G9,形成标记化合物,在荷食管癌裸鼠腹腔注射^125I-G9后的连续3天内,测定各主要组织、器官的放射性。结果:(1)ISAB显示,食管癌原发灶和转移淋巴结呈阳性反应,正常食管和无转移淋巴结阴性。(2)^125I-G9在裸鼠体  相似文献   

8.
Ames等用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的组氨酸缺陷型突变菌株,结合哺乳类动物肝微粒体酶激活突变剂(致癌剂)的检测方法,可以将致癌物质作为致突变剂检测出来,且准确性据报道在90%以上。根据Ames试验的实验要求和我国现有的一般设备条件及药品来源,我们参考了有关文献,在测试之前先做连续梯度平皿划线法,以  相似文献   

9.
采用一氧化碳差光谱法检测乙双吗啉(AT—1727)和丙双吗啉(AT—2153)等抗肿瘤药物对大鼠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_(450)含量的影响。实验发现苯巴比妥对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_(450)的诱导作用是对照组的3.6倍,而CCl_4抑制P_(450)的产生,为对照组的40%。AT—1727和AT—2153在50mg/kg大剂量时,对大鼠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_(450)含量有轻度诱导作用,但不明显。AT—1727和AT—2153在1.25和25mg/kg时,使大鼠肝微粒体P_(450)含量降低,约为对照组的80—86%。AT—1727在25mg/kg时能抑制苯巴比妥诱导肝微粒体P_(450),AT—2153在25mg/kg时对苯巴比妥诱导肝微粒体P_(450)的作用则无影响。  相似文献   

10.
冷冻治疗肝癌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冷冻为主综合治疗肝癌的疗效。方法:应用LSC-2000型冷冻机对53例肝癌分别采取冷冻加手术切除;冷冻加肝动脉、门静脉置管化疗;冷冻加手术切除和肝动脉、门静脉管化疗。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冷冻后1、2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73.6%、62.5%和52.8%。其中12例≤5mm的小肝癌分别91.7%、83.3%和75%。结论:冷冻综合治疗为中、晚期肝癌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治疗途径;冷冻  相似文献   

11.
Occasionally, surgery is needed for particular complications in Stages I1 (B) and I11 GLWS. Splenectomy may become the only method for control of some cases of secondary hypersplenism (Grace and Mittieman, 1966). Intestinal obstruction, bowel perforation or haemorrhage or progressive spinal cord compression can demand an urgent operation. Resides surgical disorders, not related to Hodgkin's disease, will occur a t times.  相似文献   

12.
人原发性肝内胆管细胞癌发病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敏  王文亮 《癌症》1994,13(2):156-158
原发性肝癌在我国发病及死亡率均较高,其中人原发性肝内胆管细胞癌较少见,发病原因及发病机理尚不清楚。本实验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在20例肝内胆管细胞癌及其癌旁组织内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xAg和HBsAg,结果发现17例(85%)均呈HBV特异性抗原阳性反应,其中HBxAg阳性检出率甚高(80%)。提示,HBV感染与人原发性肝内胆管细胞癌发病密切相关;HBV的X基因可能在细胞癌变中起重要作用;HBxA  相似文献   

13.
将茜草、淫羊藿、人参组成复方,提取其水溶成分,观察其对正常的淋巴细胞和用丝裂霉素C(MMC)诱发的淋巴细胞的微核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种浓度的提取液,诱发正常淋巴细胞微核不同,随着浓度的增高,微核率有上升趋势。而对MMC诱发淋巴细胞微核的影响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4.
董玉宁  戚和玲 《癌症》1992,11(5):361-364
观察了96例不同组织类型实体瘤,经重量法评价系统评价,78例R值≥1,可评价率为81.3%;无可评价比18/96(R值<1)。光镜观察发现,部分接种瘤块瘤细胞保存不理想;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表明,未经药物处理的植入瘤块重量变化与病理组织学观察中的瘤细胞保存欠佳的分析结果很不一致,统计学显示高度差异性;接种癌块靠近肾实质一侧有数量不等的宿主炎细胞浸润,但程度较轻,经相关统计分析,宿主炎细胞浸润与植入瘤块的重量变化无相关关系(P>0.05)。被接种瘤块取材是否均质,实验结果的影响显著不同。文中对不同肿瘤类型在以上实验基础上与药物作用的反应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5.
大蒜素对小鼠S180的抑制作用及NK细胞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解云涛  杨国梁 《癌症》1995,14(3):179-181
以小鼠S180为动物模型,观察大蒜素对其抑制作用。大蒜素腹腔注射,连续5天,当大蒜素分别给予25mg,kg^-1,d和50mg,kg^-1,d时,则抑瘤率分别为32.18%(P〈0.05)和58.52%,(P〈0.01),进一步测定小鼠NK细胞活性,大蒜素组为51.32%,对照组为44.22%,两组比较差别不显著(P〉0.05)。本文提示:大蒜素能有效的抑制小鼠S180的生长,但对小鼠NK细胞活性  相似文献   

16.
多核细胞检测法的方法学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应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对影响多核细胞检测法的三个主要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6-TG终浓度为2×10-5M,Cyt-B终浓度为6mg/l,72小时收获细胞的组合为最佳实验搭配方案。同时对其它影响因素也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6例软组织腺泡状肉瘤。发生在胸部3例,肘部、上臂、腹股沟各1例。年龄4-53岁。并描述其病理形态特点,结合国内文献报告96例,对其部位分布、诊断、鉴别诊断要点和治疗略加讨论。本病对放疗不敏感,化疗价值并不大,本组获得随访的5例中,单纯化疗者3例均在5个月内死亡,而行手术切除者2例仍健在,同意对本病的治疗仍以手术切除为主。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用斑蝥乙醇浸出液皮肤发泡法获取巨噬细胞(Mφ)进行体外吞噬鸡红细胞试验,检查了郑州市健康者20人,入院待疗的食管癌(EC)患者37人及EC高发区鹤壁市郊食管上皮正常、轻增、重增、患癌志愿者101人的Mφ吞噬功能。结果表明EC患者的Mφ吞噬功能显著降低(P<0.001)。EC高发区人群Mφ吞噬功能较低。EC发生进程中Mφ吞噬功能逐渐降低。提示Mφ吞噬功能降低可能是EC的发病因素之一。因此努力提高机体Mφ的吞噬功能可能是EC发病学预防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9.
葡萄糖酸锗对小鼠Lewis肺癌放射增敏效应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动物肿瘤模型实验方法探讨葡萄糖酸锗对肿瘤的放射增敏效应。结果显示 :治疗后单药组与对照组肿瘤平均体积比较无显著差异 (P>0 .0 5 ) ,用药加放射 2 0 ,2 5 Gy组肿瘤平均体积分别明显小于单放 2 0 ,2 5 Gy组 (P<0 .0 1) ,当肿瘤体积达到 4 .4 cm3 时 (原照射体积的 4倍 )测得放射增敏比为 1.5 8~ 1.7。说明本药具有放射增敏作用 ,并能使肿瘤放射敏感性提高 5 8%~ 70 %。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山西省雁同地区鼻咽部淋巴瘤的特点及其与EB病毒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及EB病毒寡核苷酸探针(EBER)原住杂交,检测30例在当地生活10a以上的鼻咽部淋巴瘤肿瘤细胞的免疫表型及EBV感染情况,分析其特点及与EB病毒的关系。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经免疫组化证实,30例中,27例为T细胞性淋巴瘤(90%)。3例为B细胞性淋巴瘤(10%),EBV-EBER原住杂交,T细胞性淋巴瘤均为阳性,B细胞性淋巴瘤均为阴性。结论:山西省雁同地区鼻咽部淋巴瘤患者绝大多数为T细胞性淋巴瘤。根据其细胞形态特点,来判断T细胞性淋巴瘤,与免疫组化对照符合率为76.6%(23/30),正确率较高。可作为基层医院防止对鼻咽部淋巴瘤漏诊的一个方法。鼻咽部T细胞性淋巴瘤与EBV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