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为探究棒束通道定位格架的最优排布方式,本文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对包含3个格架部件的5×5棒束通道进行流场和温度场的数值仿真,研究格架轴向间距以及格架相对转角对通道阻力和传热特性的影响,并从对流传热的角度分析造成不同结果的原因。研究表明,在本文设计的计算工况下,改变格架轴向间距对棒束阻力和传热特性的影响较小;将中间格架在横截面内相对两端格架旋转90°放置能够有效降低横截面温度分布的不均匀性,减小横截面最高温度。  相似文献   

2.
《核动力工程》2017,(5):28-33
利用RALAP5/MOD3.2程序对蒸汽发生器(SG)倒U型管单相倒流实验进行建模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已有的按管长对倒U型管进行分类建模会使得RELAP5计算的4根Ⅰ类倒U型管发生倒流,过大的估计了倒流流量。在此基础上,将未倒流管用集总参数法处理,倒流管进行进一步的划分,建立了改进的U型管模型。通过分析比较,新建的模型能比较准确地计算倒流流量。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现有CTI公司计算机控制的化学合成模块(CPCU) 进行改造,首次合成了L-5-羟基色氨酸类似物(5-18FEHTP),并用高效液相(HPLC) 检测其放化纯度,所得的产品用于昆明小鼠的S180肉瘤模型显像。结果显示,采用改进方法合成5-18FEHTP的总时间是45min,纯化时间是20min,放化收率为12-16%(n=15),产品的放化纯度大于98%。MicroPET显像结果表明,5-18FEHTP在S180肉瘤浓集程度明显高于周围其它组织。以上结果提示利用CPCU半自动合成5-18FEHTP,方法简便、稳定、产品纯度较高。动物生物分布和显像结果表明5-18FEHTP可能成为一种新的PET显像剂。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现有CTI公司计算机控制的化学合成模块(CPCU)进行改造,合成了L-5-羟基色氨酸类似物(5-^18FEHTP),并用高效液相(HPLC)检测其放化纯度,所得产品用于昆明小鼠的S180肉瘤模型显像。结果显示,采用改进方法合成5-^18FEHTP的总时间是45min,放化收率为12%~16%(n=15),产品的放化纯度〉98%。正常昆明小鼠体内生物分布显示,其脑组织摄取较低,最大摄取率为(2.354±0.405)%ID/g。血液清除较快,30min时摄取率已降为(2.974±0.278)%ID/g。肾脏给药60min摄取率值最大为(11.706±0.374)%ID/g,5-^18FEHTP经过肾脏排出体外。MicroPET小鼠显像结果表明,5-^18FEHTP在S180肉瘤中浓集程度明显高于周围其它组织。以上结果提示,利用CPCU半自动合成5-^18FEHTP,方法简便、稳定,产品纯度较高。小鼠生物分布和显像结果表明,5-^18FEHTP可能成为一种新的PET显像剂。  相似文献   

5.
采用电化学阻抗谱测试技术、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及X射线能谱研究了V-5Cr-5Ti合金在Cl-溶液中的界面腐蚀特性,并与钒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50 μg/g Cl-的KCl溶液中,V与V-5Cr-5Ti合金的电化学阻抗谱均具有容抗弧特性,其界面腐蚀物理结构模型可用R1(Q1(R2(Q2R3)))等效电路表示,V的腐蚀电极过程电荷转移电阻远大于V-5Cr-5Ti合金;V的腐蚀为均匀腐蚀,而V-5Cr-5Ti合金为局部腐蚀;V的抗腐蚀性能优于V-5Cr-5Ti合金。  相似文献   

6.
采用激光多普勒测速(LDV)系统,对带有2道搅混格架的5×5棒束格架下游4个横截面的流场进行了轴向流速测量。实验测得了各个截面上的平均轴向速度分布和轴向脉动速度均方根(RMS)分布。通过比较不同截面的平均速度与RMS速度的差异,分析了定位格架下游流场的演变规律;比较了2道格架下游的实验数据,分析了上游流场对格架效应的影响。本文实验数据是在充分重复性实验的基础上获得的,可以为计算流体动力学(CFD)结果的验证和评价提供基准参考。   相似文献   

7.
针对我国大型非能动堆芯冷却系统整体试验(ACME)台架开展的全厂断电(SBO)整体效应试验,利用Relap5程序进行了建模和数值模拟,并进行了参数的比对分析,结果表明:Relap5数值模型可较好地再现ACME台架SBO整体试验的主要事故进程,其事故序列、关键热工水力现象均与试验结果一致;对于堆芯与非能动余热排出换热器(PRHR HX)和堆芯补水箱(CMT)间的自然循环现象,Relap5计算的自然循环流量偏高,自然循环瞬态过程较试验过程偏快;对于主回路系统(RCS)瞬态压力和稳压器水位峰值,Relap5的计算结果是保守的,存在安全裕量。   相似文献   

8.
楚进锋 《同位素》2007,20(3):154-159
采用两步法成功制备了99mTc(CO)3-PNP5新型配合物,优化了标记条件,标记率大于90%,并对其生物性能进行初步研究。理化性质研究表明:99mTc(CO)3-PNP5是一种体外稳定性好、具有一定脂溶性的阳离子配合物。小鼠生物分布研究表明:99mTc(CO)3-PNP5在心肌中有一定的初始摄取和较好的滞留;血和肺的初始摄取较低,清除较快;肝中的初始摄取高,而清除迅速。而引入Tween-80后,配合物在小鼠中的心肌初始摄取较高,滞留较好;肝中初始摄取较低且清除很快,心/肝比高,明显改善了配合物99mTc(CO)3-PNP5的生物性能。  相似文献   

9.
RELAP5与CFX程序耦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RELAP5与CFX程序为基础,利用并行虚拟机技术和CFX用户函数进行编程,开发了RELAP5/CFX耦合程序。在单相范围内,首先利用水平圆管喷放问题验证了程序间耦合的正确性。然后,针对双T型接管混合实验进行了模拟,相对于单独的RELAP5程序,耦合程序能更好地揭示真实的物理现象。通过后续的开发完善,耦合程序可用于反应堆安全分析中存在着显著三维混合现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三个方面介绍了5MW 核供热站的调试。这三个方面是:调试文件的制定、调试的实施以及几个重要的试验。  相似文献   

11.
5S管理与管理体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通过介绍5S管理的起源、内容,希望组织能够广泛引入5S管理,作为提高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方式之一,以深化质量文化建设、改进现场管理、提高人员素质.  相似文献   

12.
5MW低温核供热试验堆(5MW THR)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概括地介绍了5MW 低温核供热试验堆(5MW Test Heating Reactor,以下简称 5MWTHR)。其中包括建堆目的、总体参数、技术特点、关键技术研究、安全分析及运行试验结果,说明这种堆具有很高的固有安全性及运行可靠性,是城市集中供热的理想热源。  相似文献   

13.
钒合金表面获得性能优良的Al涂层是在其表面制备V-Al/Al2O3阻氚涂层的重要基础。针对聚变堆候选结构材料V-5Cr-5Ti,本文采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其在AlCl3-EMIC(摩尔比为2∶1)离子液体中的阳极行为,比较分析了恒电位极化模式下不同电位、极化时间对表面阳极活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恒电流沉积(16 mA/cm2)模式研究了阳极活化电位、沉积时间和温度对镀层的影响。结果表明:阳极氧化电流在1.25 V(参比Al的电位)电位时出现峰值,在该电位下极化15 min,V-5Cr-5Ti基体可获得腐蚀均匀的可再生表面。16 mA/cm2下铝沉积,活化表面为(111)和(200)方向择优生长的纯铝涂层,与基体结合良好,室温下沉积75 min,可获得20 μm厚性能良好的铝涂层。  相似文献   

14.
15.
定位格架作为燃料组件的关键部件之一,直接影响到燃料组件的热工性能。本文对带结构格架(MVG)和跨间搅混格架(MSMG)的5×5全长加热棒束单相流场和温度场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程序进行数值分析研究,获得该特征棒束组件出口二次流场以及温度场分布特性。研究表明,定位格架下游流场受定位格架和距离的影响,定位格架上游流场对下游二次流几乎无影响,定位格架导致流体强烈的横向二次流,增强了流体和加热棒之间的换热能力,使得棒束子通道截面流体温度更加均匀。与5×5全长棒束出口子通道温度的实验数据对比分析表明,获得的计算模型可以较好地分析该型棒束组件结构温度场行为。   相似文献   

16.
毕庶勋  吴绪模 《核动力工程》1990,11(5):19-20,31
本文对5MW THR 在设计、制造、建造、调试和运行中的质量保证体系作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7.
应用穆斯堡尔效应及正电子湮没技术,对Fe-B(B_(15~21) at%)及Fe_(82)B_(13)Si_5非晶合金进行了分析,其穆斯堡尔谱呈现参数连续变化的六指峰。经计算机解得的内场分布P(H_i)表明,P(H_i)在Fe-B系中与B的含量有关;而P(H_i)在Fe_(82)B_(13)Si_5中则因不同热处理而不同。Fe-B_(15)和经过磁场退火的Fe_(82)B_(13)Si_5都呈现出高而较窄的P(H_i)分布,Fe-B_(15)系中P(H_i)的最大内场H_i移向低场的一侧。对在Fe_(82)B_(15)Si_5中的正电子平均湮没寿命,则经在磁场中热处理后为最大。实验结果表明,Fe-B系的热膨胀系数在B的含量为15%处为极小值;而Fe_L(低自旋铁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化学和酶促合成兼用的方法,使用无载体~(32)P-正磷酸(或盐)标记5’-[α-~(32)P]脱氧三磷酸腺苷。产物的比活度达到20—160 Ci/m M,实际收率21—40%,放化纯度94—97%,化学合成中生成的~(32)P-脱氧单磷酸腺苷占总放射性量的69—86.7%。反应所需的二种激酶采用高速离心的方法除去抑制酶反应的硫酸铵。本工作还对影响化学合成的因素进行了一些研究。  相似文献   

19.
报道了LiKGdF5:Er(2%),Sm(0.4%)单晶在紫外激光(三倍频Nd:YAG激光,355nm)和同步辐射真空紫外光激发下的光谱特性,讨论了不同激发下Er^3 离子和Sm^3 离子的相对发射强度及其物理机理。通过真空紫外激发光谱的测量,确定了本材料中Sm^3 离子的4f45d吸收带以及Er^3 离子的4f^10 5d吸收带的能量位置。实验结果表明,当激发Er^3 的4f^10 5d吸收带,可以产生量子效率大于100%的量子剪裁现象,并给出了其物理模型。  相似文献   

20.
本文用γ辐射技术,在硅橡胶膜(Silastic)上接枝丙烯酰胺单体(AAM),用不同接枝率的Silastic-AAM膜通过叠氮化后对羊抗人IgG和出血热单克隆抗体(E_5)进行了偶联固定化。同位素~(125)碘标记方法对固定在Silastic-AAM膜上的羊抗人IgG量与接枝率的关系,以及抗体量与其免疫活性的关系进行了测定,得到了适于固定化的抗体偶联反应液最适浓度和最佳接枝率范围;用ELISA法对Silastic-AAM膜固定化的出血热(E_5)单抗进行了免疫活性实验,得到了承某一实验条件下具有明显的阳性反应。结果表明,经适当改进,本法对临床诊断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