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刘茜 《护理学杂志》2015,30(1):96-98
阐述了引导性反馈的概念、标准,介绍了护理模拟教学中引导性反馈的促进者、内容及方法、进行引导性反馈的时间及环境、理论框架,以期为护理教育者和临床实践者在模拟教学中更好地实施引导性反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础护理操作技能教学中延迟小结追加反馈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护理专业2003级2个专科班的125名学生分为控制班(62人)、实验班(63人)。在基础护理操作技能教学中控制班采用同步追加反馈,反馈频率为100%,反馈内容为操作错误的信息;实验班采用延迟小结追加反馈,反馈频率为25%~30%,反馈内容为操作错误以及正确操作的信息。结果控制班在技能获得阶段操作成绩显著高于实验班(P〈0.01),但在随后保持阶段的测试中成绩逐渐下降并显著低于实验班(P〈0.01)。结论练习过程中追加反馈的内容、时机和频率对基础护理操作技能的教学效果有影响。同步追加反馈可以保证技能习得阶段的表现却不利于技能的保持;延迟小结性反馈最有利于基础护理操作技能的学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基础护理操作技能教学中延迟小结追加反馈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护理专业2003级2个专科班的125名学生分为控制班(62人)、实验班(63人).在基础护理操作技能教学中控制班采用同步追加反馈,反馈频率为100%,反馈内容为操作错误的信息;实验班采用延迟小结追加反馈,反馈频率为25%~30%,反馈内容为操作错误以及正确操作的信息.结果 控制班在技能获得阶段操作成绩显著高于实验班(P<0.01),但在随后保持阶段的测试中成绩逐渐下降并显著低于实验班(P<0.01).结论 练习过程中追加反馈的内容、时机和频率对基础护理操作技能的教学效果有影响.同步追加反馈可以保证技能习得阶段的表现却不利于技能的保持;延迟小结性反馈最有利于基础护理操作技能的学习.  相似文献   

4.
目的 开展3C引导性反馈下情景模拟教学,以提高本科护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方法 选取2022级全日制护理本科生为研究对象,以抽签法随机抽取4个班195人为对照组,4个班193人为试验组。在护理学导论第10章护理科学思维方法与决策的教学中,对照组实施传统讲授式教学模式,试验组实施3C引导性反馈下情景模拟教学。比较两组批判性思维能力、理论测试成绩及试验组对教学效果的评价。结果 教学后试验组批判性思维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理论测试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试验组91.7%~94.3%的护生表示该教学模式有利于临床思维和评判性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等。结论 护理学导论教学中实施3C引导性反馈下情景模拟教学,有利于巩固理论知识,提高护理本科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提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连颖  张彩梅 《护理学杂志》2020,35(14):68-71
目的调查实习护生转型冲击与反馈寻求行为现状,分析实习护生反馈寻求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综合医院实习护生189名为研究对象,应用一般资料问卷、转型冲击评价量表和反馈寻求行为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实习护生转型冲击得分为92.66±19.71;反馈寻求行为得分为61.27±9.35;学生干部经历、对护理工作的态度和转型冲击是实习护生反馈寻求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1)。结论实习护生转型冲击与反馈寻求行为均处于中等水平,提示护理教育者与管理者应营造良好的反馈互动文化氛围,针对实习护生反馈寻求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端正其护理工作的态度,降低转型冲击程度,以提高实习护生的反馈寻求行为,提高护生临床实习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提高护理人员及患者对基础护理的重视程度.探讨持续改进基础护理质量的方法。方法:将200例患者按时间先后分为两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护理模式.观察组设计基础护理质量反馈单并应用于基础护理实践中。结果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时照组(P〈0.01)。结论 基础护理质量反馈单的设计与应用.提高了患者对基础护理的认识和配合程度.增强了护士主动服务的意识.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性化护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体验性教学方法在临床护理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3级护理本科生为对象,将临床护理学中的部分教学内容整合成为体验课程,通过确定教学目标、情境设置、预设体验任务,借助体验道具的使用,使学生同时体验患者的躯体及心理感受,并由教师带领完成引导性反馈。实验课程结束后,发放调查表了解学生对体验式教学效果的评价。结果 75.9%的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方式很有必要,24.1%认为有必要;70.4%的学生对体验性教学的组织和安排非常满意,29.6%满意;100.0%的学生认为可以帮助自己从患者的角度出发提供照顾。结论体验性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能在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精神培养中发挥较好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基于社会学习理论的同伴引航式引导性反馈在高仿真情境模拟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构建基于社会学习理论的同伴引航式引导性反馈的模拟教学标准化方案。选取2018级护理专业44名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2名在读研一学生为同伴引导者,使用该方案在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中实施模拟教学。通过量性及质性方法评价应用效果。结果 学生操作及理论成绩与上一届学生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模拟教学后知识水平得分显著高于模拟前(P<0.05),引导性反馈体验得分为74.50(68.00,83.75)分,模拟学习满意度和自信心得分为55.00(50.50,62.00)分。质性访谈结果显示,学生认可同伴引航式引导性反馈教学模式,同伴引导者体验良好,综合能力得到一定提升。结论 基于社会学习理论的同伴引航式引导性反馈的模拟教学,学生和同伴引导者参与体验良好,可作为模拟教学的补充形式,实现朋辈教育和高仿真模拟教学的优势互补,提升模拟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基础护理质量反馈单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提高护理人员及患者对基础护理的重视程度,探讨持续改进基础护理质量的方法.方法 将200例患者按时间先后分为两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护理模式,观察组设计基础护理质量反馈单并应用于基础护理实践中.结果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基础护理质量反馈单的设计与应用,提高了患者对基础护理的认识和配合程度,增强了护士主动服务的意识,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性化护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病区层级管理联合护士质控反馈会议对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从2003年7月开始,在病区层级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实施每周1次的病区护士质控反馈会议,对质控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反馈、制订整改措施。结果与实施前比较,实施层级管理联合护士质控反馈会议后,病区各项护理质量显著提高(P〈0.05,P〈0.01)。结论实施层级管理及每周1次的病区护士质控反馈会议,能使护理各环节处于有效的动态监控中,使护理质量得以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实习护生反馈评价体系评价病区实习护生带教与护理管理状况,找出相关工作的薄弱环节,明确努力方向。方法自行设计病区临床护理工作及临床带教管理状态调查表,对23名实习护生进行调查。结果临床带教问卷总分(52.65±3.77)分,出科操作考核与参与分管床位调查项得满分,护士长是否热心教学调查项得分最低;临床护理工作现状问卷总分(64.22±1.48)分;满分项目包括晨晚间护理、危重患者护理到位、患者安全措施落实、护士的工作行为及态度不受护士长在班与否的影响、护士长每日"四查"、正常开展业务学习、护理查房与危重患者讨论、病区管理状态等;最低得分项目是护工介入护士工作。结论采用实习护生反馈评价体系能客观反映病区实习护生带教与护理管理状况,对改进和提高病区护理、教学质量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病区层级管理联合护士质控反馈会议对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 从2003年7月开始,在病区层级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实施每周1次的病区护士质控反馈会议,对质控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反馈、制订整改措施.结果 与实施前比较,实施层级管理联合护士质控反馈会议后,病区各项护理质量显著提高(P<0.05,P<0.01).结论 实施层级管理及每周1次的病区护士质控反馈会议,能使护理各环节处于有效的动态监控中,使护理质量得以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录像反馈式练习法在临床护理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1名参加培训的护士随机分成对照组(51名)和观察组(50名).在培训的练习阶段,对照组按传统方法 练习,观察组采用录像反馈式方法 练习.结果 观察组3项操作(静脉输血、真空静脉采血、输液泵的应用)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录像反馈式练习法在临床护理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1名参加培训的护士随机分成对照组(51名)和观察组(50名)。在培训的练习阶段,对照组按传统方法练习。观察组采用录像反馈式方法练习。结果观察组3项操作(静脉输血、真空静脉采血、输液泵的应用)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其学习积极性、学习主动性、合作能力、观察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沟通技巧、操作熟练程度、动作协调性、动作连贯性、动作技巧性、动作美感、动作创新性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录像反馈式练习法可显著提高临床护理人员护理技能培训效果,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临床实习护生医院关怀氛围感知与反馈寻求行为现状,为改善医院关怀环境和提高教学老师关怀能力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431名临床实习护生,采用医院关怀氛围感知量表和反馈寻求行为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实习护生医院关怀氛围感知得分为4.03±0.78,反馈寻求行为得分5.82±0.81;对护理工作的喜欢程度、对医院关怀氛围的感知是实习护生反馈寻求行为的影响因素(均P<0.01).结论 实习护生医院关怀氛围感知与反馈寻求行为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医院管理者需重视医院关怀环境和教学老师关怀能力提升,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围术期系统护理中质量反馈理论对患者情绪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01—2021-06于新野县人民医院外科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治疗的85例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2例)行围术期系统护理,观察组(43例)以质量反馈理论为指导实施围术期系统护理.观察2组患者干预前、干预1...  相似文献   

17.
教学反馈在临床护理教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临床护理教学中实施教学反馈存在的教学反馈意识不强,实施反馈时形式单一,缺乏反馈沟通技巧,反馈时机和环境选择不当等问题进行阐述。提出需强化教学反馈意识,规范教学反馈活动,将形成性与总结性反馈综合运用,正负反馈结合,同时选择适当的反馈时机和环境,以实现提高临床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基于聆听-确立-运用-提升-反馈-强化(LERANS)模式的护理干预在先天性内眦赘皮患儿矫正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0月-2021年10月笔者科室收治的174例先天性内眦赘皮并行矫正术的患儿,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常规干预组(87例)和反馈强化组(87例)。常规干预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干预;反馈强化组在常规干预组的基础上采用基于LERANS模式的护理干预。干预后,比较两组患者眼部疼痛、肿胀程度评分、内眦间距(Innercanthicdiameter,ICD)缩短率、睑裂长度(Lengthofpalpebralfissure,HLFL)/ICD达标率、瘢痕评分、家长对患儿眼部美观的满意度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术后3 d,反馈强化组疼痛、肿胀程度评分均低于常规干预组(P<0.05),两组内眦间距缩短率及(睑裂长度/内眦间距)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反馈强化组VSS评分低于常规干预组(P<0.05),家长对患儿眼部美观的总满意率及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常规干预组(P<0.05),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干预组(P<0.05...  相似文献   

19.
教学反馈在临床护理教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临床护理教学中实施教学反馈存在的教学反馈意识不强,实施反馈时形式单一,缺乏反馈沟通技巧,反馈时机和环境选择不当等问题进行阐述.提出需强化教学反馈意识,规范教学反馈活动,将形成性与总结性反馈综合运用,正负反馈结合,同时选择适当的反馈时机和环境,以实现提高临床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构建针对健康信息学方向专业硕士的护理科研导论全英文课程,并初步评价教学效果。 方法 在首届7名复旦大学与芬兰图尔库大学护理硕士专业学位健康信息学方向研究生中开设全英文护理科研导论课程,融入健康信息学方面的相关实例,采用讨论式教学,课程评价包括课程成绩和教学反馈。 结果 有6名研究生课程成绩在良好以上,学生反馈该课程有助于其在多元环境中应用护理科研知识解决健康信息领域中的科学问题。 结论 初步评价显示该课程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团队将根据学生反馈建议进一步改进教学质量,持续追踪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