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观察加味柴胡疏肝汤对癫痫小鼠海马微小非编码RNA 204(miRNA-204)的表达影响,探讨其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盐酸匹罗卡品180 mg·kg~(-1)),加味柴胡疏肝汤组(7 g·kg~(-1)·d~(-1)),加味柴胡疏肝汤+miRNA-204模拟物组(7 g·kg~(-1)·d~(-1)+2μL),加味柴胡疏肝汤+miRNA-204抑制物组(7 g·kg~(-1)·d~(-1)+2μL),卡马西平组(30 mg·kg~(-1)·d~(-1)),各灌胃2周;采用匹罗卡品使小鼠致痫,6组分别灌胃给药、抑制及过表达miRNA-204后,处死小鼠,取其海马组织,观察每组的指标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小鼠海马miRNA-204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自噬相关蛋白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自噬相关标志性蛋白7(ATG7)的表达情况,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每组小鼠海马病理学变化;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小鼠海马组织自噬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miRNA-204表达显著降低(P0.01),海马C1区病理改变最明显,ATG7,LC3Ⅱ/LC3Ⅰ表达显著升高(P0.01),自噬小体数量最多;与模型组比较,加味柴胡疏肝组小鼠海马组织miRNA-204表达明显升高(P0.05),海马C1区病理改变减轻,ATG7,LC3Ⅱ/LC3Ⅰ表达明显降低(P0.05),自噬小体数量减少;加味柴胡疏肝汤+miRNA-204模拟物组小鼠海马组织miRNA-204表达显著升高(P0.01),海马C1区病理改变最轻,ATG7,LC3Ⅱ/LC3Ⅰ表达显著降低(P0.01),自噬小体数量最少;与加味柴胡疏肝汤比较,加味柴胡疏肝汤+miRNA-204抑制物组上述指标变化趋势相同,变化幅度明显减少(P0.05)。结论:加味柴胡疏肝汤可以改善癫痫小鼠海马组织病理改变,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升高癫痫小鼠海马miRNA-204的表达,抑制神经元过度自噬,减少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加味柴胡疏肝汤对癫痫小鼠海马神经元自噬和凋亡的拮抗作用,探讨其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6组:生理盐水组(20 mL·kg-1·d-1灌胃两周)、模型组(180 mg·kg-1腹腔注射)、加味柴胡疏肝汤组(7 g·kg-1·d-1灌胃两周)、加味柴胡疏肝汤+miRNA-204 mimic组(2 μL颅内注射)、加味柴胡疏肝汤+miRNA-204 inhibitor组(2 μL颅内注射)、卡马西平组(混悬液30 mg·kg-1·d-1灌胃两周);采用匹罗卡品使小鼠致痫,抑制及过表达miRNA-204后,分别予加味柴胡疏肝汤灌胃,处死小鼠,取其海马组织,观察每组的指标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技术检测小鼠海马miRNA-204,以及自噬相关基因ATG7、LC3Ⅱ的表达情况,采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小鼠海马C1区神经元凋亡情况。结果 与生理盐水组相比,模型组小鼠海马miR-204表达明显降低(P<0.01),自噬相关基因ATG7、LC3Ⅱ的表达,神经元凋亡指数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使用加味柴胡疏肝汤后,小鼠海马组织miR-204表达明显升高,自噬相关基因ATG7、LC3Ⅱ的表达,神经元凋亡指数明显降低(P<0.05);使miR-204过表达后,与单纯使用柴胡疏肝汤相比,上述指标变化趋势相同,变化幅度增大(P<0.01);抑制miR-204表达后,与单纯使用柴胡疏肝汤相比,上述指标变化趋势相同,变化幅度减少(P<0.05)。结论 加味柴胡疏肝汤具有抗癫痫作用,可能是通过升高miRNA-204的表达,拮抗小鼠海马神经元过度自噬和凋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加味柴胡疏肝汤是否通过调节miR-204影响急性癫痫小鼠AKT/mTOR/P70S6K信号通路以及脑电图。方法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6组:生理盐水组、模型组、加味柴胡疏肝汤组、加味柴胡疏肝汤+miRNA-204 mimic组、加味柴胡疏肝汤+miRNA-204 inhibitor组、卡马西平组。采用匹罗卡品使小鼠致痫,分别予加味柴胡疏肝汤灌胃、抑制及过表达miR-204后观察每组的指标情况;采用脑电图仪检测每组小鼠脑电波;RT-PCR检测每组小鼠海马组织miR-204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每组小鼠通路蛋白p-AKT、p-mTOR、p-P70S6K表达情况。结果与生理盐水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脑电图痫性波明显增多,miR-204表达明显降低,通路相关蛋白p-AKT、p-mTOR、p-P70S6K表达明显下降;与模型组相比,使用加味柴胡疏肝汤后,小鼠脑电图痫性波减少,小鼠海马组织miR-204表达明显升高,通路相关蛋白p-AKT、p-mTOR、p-P70S6K表达升高;使miR-204过表达后,与单纯使用柴胡疏肝汤相比,上述指标变化趋势相同,变化幅度增大;抑制miR-204表达后,与单纯使用柴胡疏肝汤相比,上述指标变化趋势相同,变化幅度减少。结论加味柴胡疏肝汤通过升高miR-204的表达,激活AKT/mTOR/P70S6K通路,使其通路蛋白磷酸化,发挥神经保护的作用,减少痫性波,达到治疗癫痫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定痫丸对氯化锂-匹罗卡品致痫小鼠海马组织miRNA-187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出氯化锂-匹罗卡品致痫小鼠海马组织差异表达基因,并运用q-PCR技术验证其差异性表达。予定痫丸悬混液灌胃,运用q-PCR技术检测定痫丸悬混液对癫痫小鼠海马组织差异基因的表达。结果:通过基因芯片筛选出癫痫小鼠海马组织中差异表达miRNA下调18个,上调10个。筛选出miRNA-187,运用q-PCR技术验证了其表达下调(P0.05)。经定痫丸悬混液干预后,发现癫痫小鼠海马组织miRNA-187表达上调(P0.05)。结论:定痫丸可能通过上调miRNA-187对癫痫起到治疗作用,初步揭示定痫丸治疗癫痫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线粒体自噬及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物诱导的蛋白激酶1(PINK1)/帕金蛋白(Parkin)通路观察枳实、白术及其配伍对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结肠动力障碍的改善作用,为临床精准用药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将56只雄性SD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自然恢复组、枳实组、白术组、枳实-白术组和莫沙必利组,每组各8只。除正常组外,采用洛哌丁胺连续14 d灌胃(3 mg·kg-1·d-1)构建慢传输型便秘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除模型组继续洛哌丁胺诱导外,正常组和自然恢复组采用0.9%生理盐水灌胃,枳实组(1.35 g·kg-1·d-1)、白术组(2.7 g·kg-1·d-1)、枳实-白术组(4.05 g·kg-1·d-1)和莫沙必利组(1.56 mg·kg-1·d-1)大鼠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灌胃,连续7 d。观察药物对大鼠粪便数量、粪便含水率及小肠推进率的影响;苏木素-伊...  相似文献   

6.
基于PINK1-Parkin信号通路,探讨当归芍药散对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 STZ)诱导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大鼠模型线粒体自噬影响的作用机制。通过双侧侧脑室注射STZ构建AD大鼠模型,实验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当归芍药散低剂量组(12 g·kg-1·d-1)、当归芍药散中剂量组(24 g·kg-1·d-1)、当归芍药散高剂量组(36 g·kg-1·d-1)。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透射电镜和免疫荧光共定位检测线粒体自噬情况,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PTEN诱导的激酶1 (PTEN induced putative kinase 1,PINK1)、Parkin、LC3BⅠ/LC3BⅡ、p62蛋白的表达。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显著降低(P<0.01),PINK1、Parkin表达降低(P<0.05),而LC3BⅠ/LC3BⅡ、p62表达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防己茯苓汤对心肌纤维化小鼠巨噬细胞极化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通过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5 mg·kg-1·d-1)构建心肌纤维化小鼠模型。将5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防己茯苓汤低、高剂量组、酒石酸美托洛尔(Meto)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模型给予相应体积生理盐水灌胃,防己茯苓汤低、高剂量组分别予以防己茯苓汤低、高剂量灌胃(3.315、13.26 g·kg-1·d-1),Meto组予以酒石酸Meto灌胃(15 mg·kg-1·d-1)。2周后,观察小鼠心脏形态,计算平均细胞横截面积、心脏质量指数和心胫比,组织病理学方法观察心肌胶原沉积,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炎症因子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10]和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观察益气活血法对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PLGC)模型小鼠微RNA216b(miR216b)/自噬关键分子酵母Atg6同系物1(Beclin1)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其干预PLGC的自噬作用机制。方法:将75只健康雄性SPF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2只)及造模组(63只),造模组小鼠每日采用1-甲基-3-硝基-1-亚硝基胍(MNNG)溶液(150 mg·L-1)自由饮用及灌胃,同时每日灌胃雷尼替丁溶液(0.03 g·kg-1),造模12周。按照随机对照表将造模小鼠分为模型组、益气组(黄芪3.5 g·kg-1)、活血组(三七粉0.7 g·kg-1)、益气活血组(黄芪3.5 g·kg-1+三七粉0.7 g·kg-1)及叶酸组(2 mg·kg-1)。予相应药物灌胃8周后取材,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小鼠胃黏膜病理改变,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胃组织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Ⅰ、LC3Ⅱ、Beclin1...  相似文献   

9.
探讨洗心汤(Xixin Decoction, XXD)改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模型快速老化模型小鼠(senescence-accelerated mouse-prone 8,SAMP8)学习记忆能力的可能作用,以及在增强神经保护作用和减轻神经炎症方面的相关机制。40只SAMP8随机分为模型组(10 mL·kg-1·d-1)、益生菌组(probiotics, 0.39 g·kg-1·d-1)、洗心汤颗粒高剂量组(5.07 g·kg-1·d-1)、洗心汤颗粒中剂量组(2.535 g·kg-1·d-1)、洗心汤颗粒低剂量组(1.267 5 g·kg-1·d-1),8只相同周龄和相同品系的对抗快速老化小鼠(senescence-accelerated mouse-resistant 1,SAMR1)设为对照组(10 mL·kg...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ap1)信号通路探讨人参肽对D-半乳糖(D-gal)联合AlCl3衰老模型小鼠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将50只KM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组、人参肽低剂量组、人参肽高剂量组,每组10只,阳性药组给予参茸片286.3 mg·kg-1·d-1;人参肽低、高剂量组分别给予人参肽17.5 mg·kg-1·d-1、35 mg·kg-1·d-1,预给药7 d后,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给予500 mg·kg-1·d-1 D-gal皮下注射与70 mg·kg-1·d-1 AlCl3灌胃30 d联合给药制备衰老模型,应用PCR检测各组小鼠鼠尾组织早老素-1(PS1)的基因表达水平验证模型是否制备成功;通过爬杆实验、负重游泳实验测试小鼠协调能力、抗疲劳能力;应用生化法检测小鼠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  相似文献   

11.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最早,最完善的中医基础理论书籍,几千年来一直指导中医临床,特别辨证论治观点贯穿着中医学始终,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中风好发于中老年人群中,临床上较为常见,多与现代医学的心、脑、血管疾病相关。适宜的中医药治疗,有着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应用UHPLC-LTQ-Orbitrap技术对丹参素在大鼠血浆和尿液中的代谢产物进行鉴定。SD大鼠灌胃给药丹参素CMC-Na混悬液后,收集其血浆和尿液,应用固相萃取法进行样品前处理。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7μm),以0.1%甲酸水溶液(A)-乙腈(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电喷雾负离子模式下采集生物样品的质谱数据。根据精确相对分子质量以及多级质谱裂解信息,结合对照品及文献报道结果比对,最终鉴定了丹参素以及21个丹参素Ⅰ相和Ⅱ相代谢产物,同时分析了丹参素主要的体内代谢反应,如脱水、甲基化、葡萄糖醛酸化、硫酸酯化、去羟基化以及相关的复合反应等。该文应用高分辨液质联用技术快速阐明了丹参素在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为今后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李晨辉  谷晓红  罗海元 《中医教育》2012,31(2):57-60,66
将平衡计分卡(通过绘制战略地图)运用于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具体实践成效的评估.在对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现状和途径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高校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使命、核心价值观、愿景、战略和各层面的主要构成要素,确定高校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4个战略主题,且其成果主要体现为3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该实验探究五倍子中鞣质类成分对利福平体内过程的影响。体外实验分别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HPLC,考察利福平在p H 1. 3,6. 8,人工胃液环境和人工肠液环境中的溶解性以及在上述环境加入五倍子鞣质对利福平溶解性的影响。体内实验研究大鼠分别灌胃利福平以及利福平和五倍子鞣质后利福平在大鼠体内过程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显示,利福平在人工胃液环境中随时间不断析出,6 h后近85%利福平已析出。在人工肠液环境中溶解性良好。加入五倍子鞣质后,利福平在2种环境中的浓度均有较显著下降,且在人工肠液中,利福平的浓度保持在相对平稳的水平;在人工胃液中则保持原来的下降趋势。药代动力学参数显示,与单用利福平组相比,利福平与五倍子鞣质合用组的AUC0-t和Cmax显著降低,MRT0-t显著变慢,Tmax增加1倍,生物利用度为31. 65%。实验提示,利福平在酸性环境溶解性差;利福平与鞣质合用后生物利用度下降的重要原因是利福平与鞣质的络合减小利福平在肠道的溶解度,从而影响其在肠道的吸收。所以,利福平与含鞣质丰富的中药汤剂或中成药,不宜同时服用。  相似文献   

15.
蛋白质组学在中医"证"实质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医证候和蛋白质组学的特点及研究方法着手,分析了蛋白质组学引入"证"实质研究的优势与可行性,认为蛋白质组的整体性、动态性、时空性、复杂性与同样具有整体性、动态性、时相性、复杂性等特点的中医"证"有着惊人的相似,其中可能存在某种内在联系和对应关系。因此,与"证"实质研究中一般的微观指标相比,蛋白质组学有着特殊的优势,也更加符合"证"自身的特点。文章将近几年中医证候蛋白质组学的有关研究成果从技术条件、思路方法以及具体证型与蛋白质组的相关性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归纳,展示了蛋白质组学在中医"证"实质研究中的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16.
植物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环烯醚萜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作者对此类化合物的分布、生物活性进行综述。总结了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在糖尿病治疗、保肝、抗炎、抗菌、抗肿瘤等方面的应用,为相关药用植物的开发及该类化合物在医药领域上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灯盏花素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许英爱  范国荣  高申  洪战英 《中草药》2007,38(7):1036-1039
目的 研究灯盏花素在大鼠肠道的吸收动力学。方法 进行大鼠在体肠循环灌流肠吸收实验,HPLC法测定灯盏花乙素,研究灯盏花素在小肠和结肠的吸收情况,并分别考察不同质量浓度和不同pH对小肠吸收的影响。结果胆管结扎与胆管不结扎的实验组之间,吸收速率常数(ka)和吸收百分率均有显著性差异,在小肠和结肠的ka分别为(0.1071±0.013O)和(0.0707±0.0089)h^-1;灯盏花素在不同质量浓度下,未发现饱和现象,其ka几乎保持不变,在pH6.0~7.4,灯盏花素的吸收不受pH的影响。结论 灯盏花素在小肠的吸收多于在结肠的吸收,其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吸收过程为一级动力学过程,提示灯盏花素可以被制成口服缓释剂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硫酸蒽酮法与硫酸苯酚法测定灵芝多糖含量的差异。方法:分别采用上述两种方法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灵芝中多糖的含量。结果:利用上述两种方法分别测定同一样品灵芝多糖的含量,硫酸蒽酮法测定结果高于硫酸苯酚法。结论:两种方法均操作简便,稳定可行,较之硫酸苯酚法,药典记载的硫酸蒽酮法更加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9.
转运蛋白是一种允许有机和无机溶质高效率和选择性跨膜透过的膜蛋白。转运蛋白基因的分子识别即通过克隆cDNA外源表达系统的体外实验方法,阐明转运蛋白的功能。代谢组学分析是通过定量比较某化合物在野生型和转运蛋白基因敲除型小鼠的尿液、血液或组织样本的信息,从而揭示生物体内转运蛋白的真正底物。这种方法也可以用来发现孤儿转运蛋白功能。举例说明基于毛细管电泳与质谱联用(CE—MS)技术,应用代谢组学分析,揭示了SLC22转运蛋白家族中一个孤儿转运蛋白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米非司酮在妇科临床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米非司酮是一种合成类固醇,结构类似炔诺酮,是一种强有力的抗孕激素药物,对终止早孕、抗着床、诱发月经及促进宫颈成熟有明显作用。随着基础研究的进展及临床经验的积累,米非司酮已推广应用于各类妇科疾病及计划生育领域,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