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正常情况下,机体通过产热和散热间的动态平衡维持正常核心体温在36.537.5℃[1]。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核心体温<36℃以下即为低体温,如果不采取护理措施干预,术中低体温发生率可达50%37.5℃[1]。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核心体温<36℃以下即为低体温,如果不采取护理措施干预,术中低体温发生率可达50%70%[2],多发生在手术麻醉中。手术患者出现低体温,可影响肾脏功能、凝血功能、药物代谢和心肌收缩率,术后并发症出现机会增加,患者术后苏醒延迟、住院时间延长,甚至引起严重的心肺疾患等,对手术患者危害较大。所以,应注意手术期间患者低体温的预防性护理工作,保证手术顺利完成,获得预期效果。1影响因素1.1环境温度因素:一般情况下,手术室温度应控制在2270%[2],多发生在手术麻醉中。手术患者出现低体温,可影响肾脏功能、凝血功能、药物代谢和心肌收缩率,术后并发症出现机会增加,患者术后苏醒延迟、住院时间延长,甚至引起严重的心肺疾患等,对手术患者危害较大。所以,应注意手术期间患者低体温的预防性护理工作,保证手术顺利完成,获得预期效果。1影响因素1.1环境温度因素:一般情况下,手术室温度应控制在2224℃,这可为  相似文献   

2.
1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1.1术前禁食术前禁食是为了避免麻醉期间胃内容物反流及误吸而导致吸入性肺炎或窒息,对于全麻腹部手术尤其重要。传统的禁食时间为术前12h禁食、禁饮,然而在临床上,许多因素如灌肠等肠道准备的过早进行,使患者空腹等待手术时间大大延长,极易产生饥饿感,增加焦虑感及不适感,降低机体抵抗力,不仅影响患者的睡眠,还容易导致麻醉诱导期间低血压的发生,影响到患者。1.2术后低体温通常医护人员只注意患者体温是否升高,而对术后体温在35℃以下常未予以重视。实际上,持续过低体温对人体是有害的,它能引起凝血病,导致出血增加;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采用围术期抗生素的应用与护理方法。方法我院妇科进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175例,132例患者术前一次性注射抗生素,38例患者于术中再次注射抗生素,5例患者未应用抗生素。观察患者术前术后的体温变体情况。结果 175例患者均切口愈合良好,无切口感染发生。手术当天,有73例患者的体温波动范围在37.5~38.2℃,占41.71%;术后第1天,有13例患者的体温波动范围在37.5~38.0℃,占7.43%;术后第2天,125例患者的体温波动范围在37.5~38.3℃,占71.43%;术后第3天,有11例患者的体温波动范围在37.5~37.9℃,占6.29%;术后第4天,所有患者的体温均正常。结论在围术期合理的应用抗生素进行感染的预防,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感染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恢复速度,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有提高了科室内病床的周转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申燕 《中国医药指南》2011,9(36):451-452
<正>在手术过程中多由于麻醉、手术室环境、器官暴露等原因使患者体温低于36℃,被称为低体温状态,发生率约为50%~70%,多数可出现并发症,如寒战、许多药物的作用时限延长、心肌缺血、凝血障碍和增加伤口的感染,影响患者的预后[1]。因此,维持术中患者正常体温水平,可有效减少因术中低体温产生的相关手术并发症,越来越  相似文献   

5.
手术进行过程中,各种各样的监测设备也在同时运行,比如血氧、血压和心电监护等。而在这些监测项目中,有一项很容易被我们忽略,那就是体温。体温是四大生命体征之一。人体的核心体温是持续、恒定的,常维持在36.2~37.5℃,临床上通常将核心体温低于36℃的情况称为低体温,而这种情况在麻醉和手术中都很常见。有文献报道,在进行手术的患者中大概会有50%~70%发生不同程度的低体温情况,特别是婴幼儿和老年患者,在大型手术和手术时间长的情况下更容易发生。  相似文献   

6.
<正>体温在35℃以下称为体温过低,低体温是麻醉与手术导致的最常见的体温失调,患者进入手术室时体温正常,但在经过麻醉和手术后可能使体温降低。全身麻醉及手术的刺激易引起呼吸、循环、内分泌等系统生理功能的改变,从而并发体温过低。围手术期低体温对患者可造成心血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避免患者体温过低,使患者术中维持正常体温。方法对2013年08月01日-10月01日在本院行腹部手术的100例平诊患者,采取综合性保温措施。结果100例手术过程顺利,患者术中生命体征稳定,98例患者术中体温均维持在36.0。37.2℃。结论采用综合保温措施能大大减少低体温的发生,为手术的成功提供重要的保障。  相似文献   

8.
<正>机体通过体温调节系统使产热及散热保持动态平衡。围术期低体温是外科手术中常见的并发症,通常指在手术中体温低于36℃。有资料显示:若手术期间不使用保温措施,即使手术时间持续在1.5h以内,术中低体温仍可发生于50%70%的患者[1]。一旦发生围术期低体温,体温的回复至少要至麻醉终止后4h[2]。而老年患者(年龄>60岁)因机体的退行性病变及脏器的储备功能降低,  相似文献   

9.
张红霞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6):2556-2557
文献[1]报道,体温降低0.5~1.0℃,患者就会出现寒颤.剖宫产术后寒颤是指患者术后出现不随意的肌肉收缩,体温下降,尤其是四肢皮温下降明显,造成机体耗氧量增加,呼吸循环系统负担增大的一组临床症候群[2].剖宫产手术病人,因创面大,体液流失多,加上麻醉作用,术中容易出现寒颤.而寒颤使机体代谢率增加,导致肺负荷增加,甚至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术后康复.我们选择剖宫产患者在术中并发寒颤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在较长时间的麻醉手术中,患者体温降低并不少见,在保温措施不良的情况下,尤其容易发生。低温会降低组织代谢,提高机体对缺氧的耐受能力,然而亦可带来机体功能损害甚至致命的并发症。低温过程中可发生御寒反应,耗氧量大幅度增加,同时病人产生不适和痛苦感觉,影响手术的正常进行,干扰心电监测,严重的可出现眼压和颅内压增高。低温可能引发各种类型心律失常,严重的有室性心动过速、频发室性期间收缩,当体温低于28℃时,更容易发生室颤。本文通过给麻醉手术病人输入不同温度的液体,来观察输液对患者体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孙凤梅  贾静 《河北医药》2013,35(5):778-779
目前在临床上胃癌手术多采用静脉吸入复合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和麻醉剂的影响,低体温的环境和开放体腔,加之术中大量的输液和输血,都将导致术中低体温(中心体温低于36℃[1])的发生,特别是老年患者,体温调节能力明显低于年轻人,术前禁食和麻醉后的低代谢状态导致能量分解产热降低.有Jurkovich等[2]研究表明,创伤后低体温患者比正常体温患者病死率明显增加.为防止老年胃癌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发生,我们采取综合保温措施,有效降低了低体温的发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人体正常的体温是通过体温调节中枢将机体中心体温设定在37℃,当围手术期发生体温在36℃以下的情况则称为体温过低。低体温可导致多种并发症诸如:凝血机制障碍、伤口愈合时间延长、抗感染能力下降、药物代谢速度降低等[1]。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复杂肿瘤手术在临床开展,由于手术时间的持续时间延长、为维持手术时间大剂量的麻醉剂应用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分析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手术期患者低体温的原因,探讨预防及其处理方法.方法 将我院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8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保温方式,观察组给予在常规保温基础上静脉滴注液和灌洗液加温至35℃的综合保温方式,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中以及术后体温及患者有无寒战等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35 min、手术75 min体温在正常范围之内,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在患者寒战发生方面,观察组在手术35 min、手术75 min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常规保温基础上静脉滴注液和灌洗液加温至35℃的综合保温方式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保温方式,而且更有效维持患者体温稳定,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是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手术期患者体温护理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4.
<正>肿瘤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良性肿瘤一般采用手术切除的方法,恶性肿瘤需进行综合性的治疗。低体温(体温36℃)是围术期常见的一种不良后果,会增加患者寒战、手术部位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加大患者术后的疼痛,严重影响患者术后恢复效果~([1,2])。主要是因为在手术过程中,手术部位长时间裸露在空气中,手术室的温度、静脉输入液和渗盐水的温度较低等有关~([3-5])。因此,减少围术期患者低体温的发生就显得尤为重要。相关研究表明,适当的体温能够降低不良症状的发生,减少患者术后的疼痛,而给予围术期患者适当的保温措施,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妇科剖腹术后患昔的体温变化及护理对策的有关问题。方法以84例妇科刮腹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自制体温观察表,记录患者手术当天和术后3天体温,每天测量体温3次,38℃以上者每4小时测1次,每天利用早上查房后的5分钟时间,对观察对象进行二级护理查房,提出护理措施及效果评价。结果84例患者中有10例于手术日出现体温低于36℃,7例于术后第1天体温升高至38.5℃以上,术后2天内体温升高明显,术后第3天有73例体温逐渐降至37.5℃以下。结论妇科剖腹术后低体温与使用麻醉剂、大量输液输血、低温环境、体腔开放以及手术中切口暴露时间过长等有关;发热的程度与手术范围的大小和是否在腹腔内放置抗肿瘤药物有关,加强剖腹术后体温的观察及护理,是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重型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常见的一种严重疾病,预后不良.如何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除及时手术清除血肿、解除颅内高压,早期控制体温,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治疗本病的关键[1].我科自2001年1月以来,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对GCS评分≤8分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后体温>36℃即给予冰敷头部,辅以复方冬眠灵肌注,将体温控制在35℃~38℃,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手术患者术中出现低体温的护理对策以及相关因素,减少不良症状的发生。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12月进行手术且术中出现低体温症状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术中室温常规21~24℃,各类用药均采用常温液体;研究组患者术中室温调节至23~25℃,皮肤消毒类药剂经温液仪升温至40℃使用,术中静脉滴注、伤口冲洗等体内用药均经温液仪升温至37~39℃后使用。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前体温(36.5±0.6)℃,对照组(36.5±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30 min、60 min及术后研究组患者体温(37.1±0.3)℃、(36.8±0.4)℃、(36.4±0.4)℃,对照组(36.2±0.3)℃、(36.0±0.4)℃、(35.7±0.2)℃,研究组患者术中和术后体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发生寒战患者15例(15%),明显高于对照组寒战4例(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应积极的对术中体温下降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18.
低体温是外科手术最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很多,如老年患者机体各种机能退化,产生热能减少;手术前禁食使机体释放化学能减少,慢性消耗患者的体温调控能力减弱,机体基础代谢率降低,导致产热不足;麻醉及各种药物的作用:全身麻醉可以明显的抑制体温的自身调节,使患者的核心体温降低;电切手术、急性腹膜炎等手术腹腔需要大量液体冲洗,可导致体温急剧下降;再有手术间室温过低等诸多因素都可导致患者术中低体温.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初次全膝置换术(TKA)后患者体温变化的规律和临床意义。方法 91例施行初次TKA患者中施行单侧TKA72例,施行双侧TKA19例。测量围手术期患者每天腋下体温,比较术前和术后体温的差异。结果单侧TKA组术前体温(36.36±0.20)℃,术后的单日平均体温高峰出现在手术后第2天,为(37.14±0.53)℃。术后第6、7天患者体温〉37.5℃者分别占20%、14%,术后4~7d内有3d体温〉37.5℃者占13%。双侧TKA组术前体温(36.35±0.17)℃,术后的单日平均体温高峰出现在手术后第1天,为(37.17±0.48)℃。结论初次TKA的术后体温高峰一般出现在术后1~3d,从术后第4天起,体温逐渐恢复至术前水平,双侧TKA与单侧TKA相比,术后体温反应出现较早,峰值也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腰椎后路手术3d后切口疼痛、体温高与感染有关。方法观察手术3d后切口疼痛与发热体温变化。结果 30例患者,其中29例手术3d后切口疼痛发热趋于正常,1例患者手术3d后切口仍持续深在痛,1周后体温高达38~39℃,切口穿刺证实感染,敞开切口,紧急处理。结论脊柱手术一旦切口感染,后果是灾难性的,意味着手术失败。医生在手术前对感染相关危险因素要有深刻认识,才能防患未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