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研究唾液酸、尿微量白蛋白与2型糖尿病合并症的关系。方法健康对照组44例,2型糖尿病无合并症组44例,2型糖尿病合并肾病组44例,2型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组30例。采集静脉血样和随机尿样。血样检测唾液酸和血脂谱、血糖、HbA1C、C-反应蛋白,随机尿样检测尿微量白蛋白和唾液酸。并测量各组体质量指数(BMI)、血压、腰围比。结果各糖尿病组血和尿唾液酸含量比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血清唾液酸含量明显增加的趋势显示合并肾病的严重性和尿白蛋白排出的程度(P〈0.01)。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清唾液酸含量和尿白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其他患者(P〈0.01)。血清唾液酸含量与尿微量白蛋白明显正相关(r=0.263,P〈0.01),与腰围比明显正相关(r=0.226,P〈0.05),与收缩压明显正相关(r=0.263,P〈0.01),与C反应蛋白和血脂没有相关性。尿微量白蛋白含量与腰围比成正相关(r=0.301,P〈0.05),与收缩压成正相关(r=0.633,P〈0.01)。结论血清唾液酸含量的增加和尿微量白蛋白与2型糖尿病合并肾病、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以及糖尿病心血管病的危险因子如高血压、高腰围比密切相关,两者可以作为2型糖尿病微血管合并症的检查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在诊治糖尿病肾病(DN)中的临床价值及其与尿微量清蛋白水平相关性。方法根据尿微量清蛋白排泄(UAER)将92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A)组、早期糖尿病肾病(B)组和临床糖尿病肾病(C)组,另选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D)组,分别测定各组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的水平。结果4组之间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有明显的差异(P〈0.05),且血清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水平与尿微量清蛋白呈负相关(r=-0.36,P〈0.05;r=-0.67,P〈0.05)。结论DN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降低,与尿微量清蛋白呈负相关,胆红素与糖尿病肾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曹平  刘呈军 《现代保健》2009,(34):64-65
目的评价黄芪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2例2型糖尿病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黄芪与胰岛素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用胰岛素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结果治疗组:24hUAER有显著的减少(P〈0.05);对照组24hUAER无明显下降(P〉0.05)两组间对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黄芪能显著改善糖尿病早期DN的微量白蛋白尿(MAU),可用于2型糖尿病早期DN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尿白蛋白排泄率(ACR)尿L-FABP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糖尿病患者根据ACR分成4组:正常蛋白尿组;微量蛋白尿组;临床蛋白尿组;肾功能衰竭但未进行透析者。所有研究对象检测空腹血糖、肌酐、糖化和尿L-FABP。结果尿L—FABP水平在A—D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尿L-FABP可反应2型DN的进展,并成为早期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机体血红素氧合酶(HO)/一氧化碳(CO)系统指标的变化。方法研究对象为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27例及30名体检的健康人群,分为对照组、单纯糖尿病组(无并发症,45例)、早期糖尿病肾病组(ONI,有微量白蛋白尿合并眼底病变,42例)、临床糖尿病肾病组(DNII,大量白蛋白尿可伴水肿、高血压或。肾功能不全,40例)。检测各组空腹血糖、尿素氮、肌酐、尿白蛋白、胆红素、血清铁、内源性CO。结果DNI、DNII组的总胆红素、血清铁、内源性CO较对照组明显降低,DNII组较DNI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P〈0.01);总胆红素、内源性CO与BUN、Cr、尿ALb均呈负相关,血清铁与尿Alb呈负相关。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HO/CO系统代谢产物降低,与。肾功能相关指标呈负相关。HO/CO系统有可能参与了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6.
生长激素、C肽、血脂水平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唐彬 《中国医师杂志》2009,11(2):153-15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与生长激素、C肽、血脂、血糖及高血压的关系。方法测定82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无肾脏病变组40例,有肾脏病变组42例,正常对照组39例,进行血糖(BG)、生长激素(GH)、C肽(C—P)、糖化血红蛋白(HbAlc)、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检测。结果糖尿病2t组各时相血糖及HbAlc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糖尿病肾病组HbAlc、FGH、TC、TG、EDL—C及收缩压、舒张压显著高于无肾脏病变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糖尿病肾脏病变组C—P(0h)及C—P(2h)均显著低于无肾脏病变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糖尿病肾脏病变组病程明显长于无肾脏病变组(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HbAlc与FGH呈正相关(r=0.912,P〈0.01),与C.P(0h)呈负相关(r=-0.803,P〈0.01),与C—P(2h)呈负相关(r=-0.771,P〈0.01),FGH与TC呈正相关(r=0.413,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存在长期高血糖和脂代谢紊乱。空腹生长激素水平升高、高血压及胰岛B细胞功能障碍为2型糖尿病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血C-反应蛋白(CRP)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不同时期的变化,探讨CRP的检测在预防和诊治2型糖尿病肾病中的应用意义。方法116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尿白蛋白排泄率和肌酐水平分为正常尿蛋白组30例,微量白蛋白尿组37例,大量尿蛋白组24例和终末期肾衰组25例,并设健康对照组40例。测量各组CRP,并应用统计学方法比较2型糖尿病各组与正常对照组CRP的差异。结果2型糖尿病各组血清CR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其水平随蛋白排泄率的升高而升高。相关分析显示,CRP与病程(r=0.606,P〈0.01)、UAER(r=0.671,P〈0.01)、甘油三酯(TG)(r=0.405,P〈0.05)、肌酐(Cr)(r=0.324,P〈0.05)呈显著正相关。结论CRP与糖尿病肾病有关,且与糖尿病肾病的程度相一致。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探讨尿微量清蛋白在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价值,为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可靠客观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在近2年间集安市中医医院收治的58例糖尿病患者和同期5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两组人群血尿素、肌酐和尿微量清蛋白水平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糖尿病组的血Un、Cr、尿mAIb异常率较健康组高(P〈0.05),尿微量清蛋白水平较健康组高(P〈0.05);糖尿病肾病者的异常率和尿mAIb水平较早期糖尿病者高(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检测尿微量清蛋白水平能够实现早期确诊糖尿病肾病的目的。为临床治疗争取了宝贵时间。  相似文献   

9.
妇女绝经后骨密度变化与2型糖尿病及相关因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妇女绝经后骨密度变化与2型糖尿病及相关因素。方法:对43例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腰椎骨密度,并测定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空腹C肽、24h尿白蛋白、雌激素及垂体促性腺激素,以糖尿病病程10年为限,将病人分为Ⅰ组、Ⅱ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病程大于10年的Ⅱ组糖尿病患者骨密度明显低于Ⅰ组(P〈0.01);空腹胰岛素、C肽和雌激素也明显低于Ⅰ组(P〈0.05);但24h尿白蛋白明显高于Ⅰ组(P〈0.01)。结论: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着骨代谢异常,主要表现为骨密度的减低,部分表现为骨质疏松。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骨代谢紊乱逐渐加重,这与雌激素、胰岛素和C肽水平逐渐下降、尿白蛋白增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灯盏细辛注射液联合伊贝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联合组给予灯盏细辛注射液和伊贝沙坦,对照组单用伊贝沙坦,其他治疗方案不变。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血压、血脂、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及肾功能等各项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血压、血脂、UAER、Ccr、BUN、Scr均明显降低(P〈0.05),联合组UAER降低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81±2)mg/24hVS(49±2)mg/24h,P〈0.01]。结论灯盏细辛注射液联合伊贝沙坦在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蛋白尿、保护肾脏方面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黄葵胶囊与氯沙坦联合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作用。方法6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氯沙坦组,每组各30例,联合治疗组给予黄葵胶囊与氯沙坦联合治疗,氯沙坦组给予氯沙坦单独治疗。在治疗前、后检测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B2微球蛋白(β2-MG),空腹血糖(FBG),血清TC、TG及BUN、Scr等指标。结果联合治疗组和氯沙坦治疗组经治疗后UAER、FBG、尿β2-MG、血脂及BUN、Scr等相关参数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或P〈0.01),联合治疗组优于氯沙坦治疗组(P〈0.05)。结论黄葵胶囊联合氯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有相互协同的作用。疗效优越,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张莉辉 《现代保健》2014,(34):32-34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与2型糖尿病(T2DM)慢性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100例T2DM患者根据是否合并T2DM慢性并发症分为无合并糖尿病并发症的糖尿病对照组(NC组),合并周围血管病变(PAD)组、合并肾脏病变(DN)组、合并视网膜病变(DR)组,合并周围神经病变(DPN)组,测定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胰岛素(FINS)、血清胱抑素C并分析血清胱抑素C与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PAD、DN、DR以及DPN组的血清CysC水平均高于不合并糖尿病并发症的糖尿病对照组(NC组)(P〈0.05)。结论:血清胱抑素C升高可作为提示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肾脏病变、视网膜病变、周围周围神经病变危险性增加的参考指标,并可能是T2DM患者慢性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姜璐  马凤海 《现代保健》2013,(19):16-1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清C肽水平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544例,记录病程,分析患者空腹血清C肽(FCP)、餐后2hC肽(PCP)、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血清胱抑素C(CysC)、24h尿微量白蛋白(24ALB)等指标,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并计算体重指数(BMI)。根据CysC水平将544例患者分为两组:单纯糖尿病组(DM)和糖尿病肾病组(DN)。结果:DN组血清C肽水平明显低于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血清C肽水平与CysC呈负相关(r=-0.153,P〈0.01)。结论:空腹血清C肽水平的下降可能参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及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 Alb)、胱抑素C(Cys C)及99mTc-DTPA肾动态显像在早期糖尿病肾病(DN)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14例,并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A组,n=42)、微量白蛋白尿组(B组,n=40)、大量白蛋白尿组(C组,n=32)。另选择46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受试者m Alb、Cys C,并通过99mTc-DTPA检测肾小球滤过率(GFR)。结果 A组和对照组各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m Alb、Cys C高于其余三组(p<0.05),B组m Alb、Cys C高于A组和对照组(p<0.05)。C组Scr、BUN高于其余三组(p<0.05),但A组、B组、对照组间Scr、BUN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A组、B组、C组总肾、左肾、右肾GFR均呈现下降趋势,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均p<0.05)。血清Cys C诊断DN的敏感性高于SCr、BUN、m Alb等指标。GFR与Cys C、m Alb呈负相关(r=-0.689,p=0.009;r=-0.897,p=0.006);Cys C与m Alb间呈正相关(r=0.705,p=0.007)。结论血清Cys C检测联合99mTc-DTPA核素肾动态显像用于早期DN的诊断,具有安全、方便、准确、灵敏等众多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与2型糖尿病(T2DM)慢性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510例T2DM患者根据是否合并T2DM慢性并发症分为无合并糖尿病并发症的糖尿病对照组(NC组),合并周围血管病变(PAD)组、合并肾脏病变(DN)组、合并视网膜病变(DR)组,合并周围神经病变(DPN)组,记录患者的年龄、病程、身高、体重、腰围、臀围,测定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胰岛素(FINS)、CysC、血肌酐(Scr)、肾小球率过滤(GFR)等相关指标,计算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比较各组间所测指标的差异性,并分析CysC与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PAD、DN、DR以及DPN组的血清Cys C水平均高于不合并糖尿病并发症的糖尿病对照组(NC组)(P〈0.05)。结论:血清Cys C升高可作为提示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肾脏病变、视网膜病变、周围周围神经病变危险性增加的参考指标,并可能是T2DM患者慢性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ys—C和Hcy联合检测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接收的单纯糖尿病患者8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80例,分为DM和DN两组,另外选取健康体检者80例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三组的Cys—C、Hcv、Scr、Urea、UMA水平。结果DN组Cys—C、Hcy、UMA指标均明显高于DM组和健康体检组(P<0.05)。肾功能I级和Ⅱ级DN患者Scr、Urea与DM组和健康体检组相比,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Ⅲ级和Ⅳ级DN患者Scr、Urea指标明显高于DM组和健康体检组(P<0.05)。肾功能Ⅰ级和Ⅱ级患者Cys—C、Hcy、UMA、Cys-C联合Hcv的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Scr、Urea的异常检出率。肾功能Ⅲ级和Ⅳ级患者的Cys-C、Hcy、UMA、cys—c联合Hcy的异常检出率与Scr、Urea的异常检出率相比。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ys-C、Hcy联合检测有助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早期诊断.临床应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β2微球蛋白(β2-MG)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g)5项指标在早期糖尿病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对照组62例、无肾病的糖尿病组(NDN组)69例、早期糖尿病肾病组(DN组)88例的HCY、CysC、hs—CRP、β-MG、Fg值,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DN组HCY、CysC、hs—CRP、β2-MG、Fg值明显升高,与对照组、NDN组比较有显著性(P〈0.05),NDN组HCY、CysC、hs~CRP、β2-MG、Fg与对照组比较相对升高,有显著性(P〈0.05),但是NDN组各指标均在正常参考范围内。结论:联合检测HCY、CysC、hs—CRP、β2-MG、Fg有助于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尿微量白蛋白(MAU)和胱抑素C(CysC)与对比剂肾病(CIN)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6月在本院心血管2科住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205例心绞痛患者,按照是否发生CIN分为CIN组和非CIN组,所有患者PCI术前和术后3 d监测MAU、CysC和肌酐(Scr)。比较两组PCI前后上述指标的变化,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MAU、CysC与CIN的相关性。结果:205例患者中共有17例住院期间发生CIN(8.29%)。CIN组的MAU及CysC在24 h内出现变化,48 h开始下降,术后各时间段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前及非CIN组相应时间的水平(P〈0.05);CIN组Scr水平的变化出现在48 h,48 h和72 h的Scr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前和非CIN组同一时间的水平(P〉0.05);非CIN组的PCI术前/后MAU、CysC和Scr数值无明显变化(P&gt;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年龄、性别、贫血、对比剂用量与糖尿病病史,可知PCI术前MAU、CysC水平是CIN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对比剂使用量与CIN发生率显著相关(P〈0.05)。结论:MAU、CysC的变化能够早期预测CIN发生,MAU、CysC可能是CIN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胱抑素c(CystatinC,CysC)和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BindingProtein,RBP)浓度变化在评估肺癌化疗患者早期肾损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分别测定第一疗程第一、二周期32例肺癌化疗患者血清CysC和RBP的浓度,同时测定血清肌酐(Crea)及尿素(BUN)的浓度,以10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结果:经两个周期的化疗,CysC浓度明显升高,与化疗前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周期与第一周期同期相比CysC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RBP浓度明显升高,与化疗前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第二周期与第一周期同期相比RNP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UN、Crea水平仅在化疗后第二周期略有升高,与化疗前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第一周期同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直线相关性分析显示:CysC和RBP含量变化与eGFR呈负相关(P〈0.05)。结论:与正常对照相比,化疗诱发早期肾损伤的患者其血清CysC和RBP浓度明显升高,检测血清CysC和RBP浓度有助于化疗诱发早期肾损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在治疗糖尿病肾病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9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16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选择EECP+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选择常规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胱抑素-C(Cys-C)、血清肌酐(Scr)、24 h尿微量白蛋白(MALB)、β2-微球蛋白(β2-MG)量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Cys-c、β2-MG、24 h MALB及Scr均明显高于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应用EECP治疗3个疗程后四组指标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ECP能够保护糖尿病肾病患者肾脏功能,阻止糖尿病肾病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