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值暑假,不少大学生想利用假期打工赚点钱或给自己增加一些社会经验,可是他们普遍在寻找打工机会时遇挫。大学生打工为什么这么难找到合适的机会?是他们不了解社会还是社会不肯容纳他们?打工究竟应该在大学生涯中占据什么样的位置?  相似文献   

2.
你有没有在假期里打过工?你们觉得中学生应该有打工体验吗?寒假打工是不是好惨烈啊~~还有~~有没有国外的留学打工经验~~老师和家长有没有阻止啊~~~想打工是不是得去端盘子~国内就算麦当劳也不会要初中生吧~~  相似文献   

3.
长大了干啥?打工。打工干啥?挣钱。挣钱干啥?盖房。盖房干啥?娶媳妇。娶媳妇干啥?生娃。生娃干啥?打工……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著名三农专家温铁军曾形象地用打工娃描绘中国农村孩子的生活状况。这样的经历,也差一点发生在重庆市江津区白沙镇邓正平、邓书芮父女身上。然而一所中学的介入使其发生了改观。破解农村教育在城乡二元结构中的定位难题,修复打工娃循环中残缺的教育链条——三口中学,一所地地道道的农村中学实实在在地做到了。  相似文献   

4.
“读书?哪个不想好好读书呢?”王一川说。父母离婚又分别再婚的他已经没有家庭可以依靠,他怀着打工——赚钱——读书的愿望,却陷在打工——赚钱——花钱——打工的旋涡里。王一川的打工生涯开始于来法国半年以后的那个夏天,做PRADO海边一家餐馆的plongeur开始。(以前只知道这个  相似文献   

5.
王云建 《教育》2006,(1):16-21
上世纪90年代,随着外来务工大潮的涌动,打工人员子弟学校(简称打工子弟学校)作为中国社会发展的时代产物应运而生,并在此后不断艰难发展。如今,打工子弟学校遍及全国大中小城市。全国到底有多少所这种学校,目前尚未有比较准确的统计或报道。进入21世纪,经历了“初创期”的打工子弟学校,现在的发展状况如何?为义务教育“打工”十年之久的打工子弟学校,是否有新的变化?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走访了北京市石景山区所有的打工子弟学校,希望通过这次采访,借以窥探城市打工子弟学校的生存现状。  相似文献   

6.
像我们这样一路学习下来,没有什么生活经验的学生,赴日留学,打工也几乎成了一段特殊的经历,如何在日本找工作?打工应该注意点什么?对别人来说可能并不难,对我们来说真的要从头学起呢?  相似文献   

7.
留法打工ABC     
打工可能是有意留学的同学比较关心的一个话题,能不能打工?怎么打工?工资多少?不急,待我一一道来。现在法国的政策是减少福利,提高工资,对中国留学生来说最倒霉,房补少了,又没有收入,欧元还一个劲儿猛涨,刚带来的美金就被套牢了,整日看着外汇牌价以泪洗面,怎么办?打工!赚欧元!在法国,中国留学生打工的途径主要有三种:A.中餐馆。俗话说“有人的地方就有中餐馆”,中餐馆当然只要中国人。去找工作就是见见里面的老板或老板娘,一般留个名字和电话,缺人的时候他们会通知你的,一般男生在后台洗碗,女生在前台洗杯子。工资:一晚上30欧元左右。小费…  相似文献   

8.
打工三步曲     
“打工苦,打工苦,要打工,畏何苦?年少不知世事艰,不成功来终不还!”我为了响应学校号召,利用暑假时间进行了一次社会实践。我热情饱满地加入了早出晚归的打工一族,和他们一起薅地。  相似文献   

9.
张盛舒 《音乐世界》2007,(16):132-133
暑假过半,很多学生对于假期出来打工跃跃欲试,既能开阔眼界又能捞一笔零花,可谓一举两得。但不同星座适合在什么地方打工,才会发挥最大的个性魅力呢?还有要注意哪些方面?下面按12星座一一分析:  相似文献   

10.
59%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王小华,你的家庭作业怎么又没做呢?”老师严厉地问,“你爸爸妈妈干什么去了?”只听王小华支支吾吾地说:“爸爸妈妈不在家。他们到上海打工去了。”怎么又是外出打工?爸爸妈妈放心把孩子一个人留在家吗?带着这个问题,我和几个班干部秘密地进行了一次家长外出打工的调查。不调查不知道,一调查吓一跳。下面就是我们的调查结果:全班66个学生中,有39个家长外出打工,占59%!外出打工者的孩子在校表现怎样呢?王荣同学因为父母都在上海,没人照料,家庭作业经常不写,昨天还叫他哥哥替他写,成绩一天天下降。徐杰同学在前些天大人不在家的时候自己…  相似文献   

11.
招工骗局     
现在,农民到城市里打工的现象比较普遍,城市生活虽然很丰富多彩,但也不乏陷阱,不信?请看泰老实的打工经历吧.……  相似文献   

12.
趣文妙语     
一些研究表明,小时候当过童工的人,比起没有当过童工的人来,在以后一生的事业中成功率要高得多。所以,美国不仅是穷孩子打工,富人的孩子也打工,有时甚至打工更多。——《暑假中的孩子该干些啥?》作者:薛涌  相似文献   

13.
女儿打工     
放寒假的第一天,上初中的女儿突然对我说:“爸爸,我想在寒假里打工.”我吃了一惊:“你想到哪里去打工?”女儿不慌不忙地说:“我就在家里打工,包干所有的家务事.你每天付给我两元工钱.”  相似文献   

14.
燕子姐姐: 我觉得生活很没意思。我的爸爸妈妈离婚了,他们都 不管我了,都出去打工了,就让爷爷奶奶带我。看到别的 同学假日都有父母带着去玩,我又羡慕又难过。我不想念 书了,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里,我都很孤独。我也想出去 打工,你说我到哪儿打工好呢?你能帮我联系一个做工的 地方吗? 湖北阳新县东春乡学诗小学 陈兴  相似文献   

15.
正当我确定把中国的"打工文学"作为博士论文的研究对象时,常被人问起何谓"打工文学"。答曰打工者的文学。又问何谓打工,答曰打工就是做工,多为临时性的。还问:"我是国立大学的助理教授,还没有获得终身教职,我也是打工者?美国总统一次最久只能做8年,相对于200多年的美国历史和总统本人的百年人生,8年也不过是短暂的临时工,难道总统写的回忆录也是‘打工文学’?"这就逼出了一个问题,什么是"打工文学"?"打工文学"究竟该如  相似文献   

16.
假期游侠     
是不是,一定要被打工折磨一下,才能明白上学念书的滋味? 是不是,一定要赚到自己的第一桶金,才知道挣钱的辛苦?  相似文献   

17.
《留学生》2006,(6)
"海外留学,有人选择"一心只读圣贤书",专心完成学业;有人选择"左手留学,右手打工",半工半读完成学业。在这两种选择中,哪种选择才是正确的呢?留学与打工,鱼和熊掌是否可以兼得呢?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下面这几位海外学子谈出了各自的见解和看法。"  相似文献   

18.
小蜗牛打工     
小兔、小熊、小狗、小羊离开大森林要去很远的地方打工。“让我和你们一同去吧。”小蜗牛在一旁请求说。“什么?你也去打工?”大家十分惊讶。“小兔、小熊会做泥工,小羊能干木工,小狗是电工。小蜗牛,你呢?”他们问道。“我,我相信自己会有用处。”大家拗不过小蜗  相似文献   

19.
宋午 《教育》2006,(13)
张保贵是第一位在北京创办打工子弟学校的“试水者”。13年的打拼,印证了这位河南籍乡下人创办打工子弟学校的不易。然而,他的这种不易的体验尚未过去,打工子弟学校即将结束自己的使命——它即将消失!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发展是硬道理。今年一月,本刊记者采写的《他们在艰难中前行——关于北京石景山区18所打工子弟学校现状的调查》和《打工子弟学校出路何在》的报道,用纪实的手法,再现了京城打工子弟学校艰辛历程。打工子弟学校是时代的产物——随着改革大潮而诞生。打工子弟学校的消失,亦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打工子弟和所在城市里的学生都要在同一个公办学校里读书了,都要享受同等的国家义务教育了。这是时代的进步,是教育公平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罗马假日     
SARS把咱们关在家里够久了,憋得人心里发慌!如今局势缓解,你暑假有何安排?想过像老外那样打工吗? 想过放松自己去度假吗?想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