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0 毫秒
1.
目的了解新发现的玉龙鼠疫菌的遗传特征,分析其与中国各型鼠疫菌的亲缘天系。方法根据鼠疫菌C092株基因组DNA中的6个IS285位点设计引物,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五龙鼠疫菌及我国其他各型鼠疫菌进行分析,通过SPSS软件对结果进行聚类。结果与CO92相比,我国鼠疫菌的某些IS285位点存在变异。5株玉龙鼠疫菌中有4株结果一致,另1株的一个位点发生变异。通过6个位点的PCR,可以将我国鼠疫菌聚为8类。所研究的5株玉龙鼠疫菌分别属于2种聚类,其中4株与滇西纵谷型、滇闽居民型及大部分灰旱獭菌株、全部喜马拉雅旱獭菌株聚为一类。结论对玉龙鼠疫菌的遗传特征获得初步了解,提示玉龙菌株在我国鼠疫菌传播演化过程中可能具有较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四川石渠县鼠疫耶尔森菌的分子生物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对四川省石渠县鼠疫耶尔森菌的遗传特性进行分析。并与其他类型的鼠疫苗株相比较。方法:特征性基因的PCR扩增,随机扩增多态性DNA,脉冲场电泳、rRNA基因指纹图分析等。结果:石渠县的菌株为典型的鼠疫菌株,具有鼠疫强毒菌的典型特征,从该县青海田鼠中分离的鼠疫菌株,其分子生物学特征与我国其他疫源地中的鼠疫菌株明显不同。结论:该地可能存在一种新类型的鼠疫自然疫源地,其鼠疫菌属于一单独型别;1999年该县发生的人间鼠疫。感染来自该疫源地之外;对该疫源地仍须密切监视,以确定其对人类的威胁。  相似文献   

3.
中国鼠疫耶尔森菌的分子生物学特征与遗传学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根据中国鼠疫耶尔森菌(鼠疫菌)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分析其遗传背景。方法利用实验研究中rRNA基因指纹图(ribotyping)、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随机扩增DNA多态性(RAPD)及插入序列(IS)等方面工作的原始数据,通过聚类分析等统计学手段,探究中国鼠疫菌株间的遗传学距离,分析各种方法作为鼠疫菌分子识别特征的意义。结果 rRNA基因指纹图型与脉冲场电泳型之间是相对应的,但同属于7拷贝rRNA基因的田鼠菌株与西藏仲巴菌株,其间的遗传学距离,却较6拷贝rRNA基因的菌株还远。而随机扩增型与rRNA基因型之间对应关系较不明确,有较多的例外情况。用相似值可以表示这些菌株之间的遗传距离。结论 中国的鼠疫菌具有多种独特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其中新疆灰旱獭疫源地和西藏南部冈底斯山地理环境复杂,有较多的自然屏障,使鼠疫菌在流行过程中,限于局部地区,各自独立进化,产生了相互混合存在的多种基因类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分离自四川省巴塘县的首株鼠疫菌的生态型和分子生物学特征,为因地制宜制定鼠疫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传统的鼠疫菌生化表型鉴定方法和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的分型方法相结合,确定巴塘县鼠疫菌株的型别,并进行溯源分析.结果 四川省巴塘县鼠疫菌株能够酵解甘油、阿拉伯糖和麦芽糖,且具有硝酸盐还原能力,但不能酵解鼠李糖,符合青藏高原生态型鼠疫菌的表型特征;MLVA型别与分离自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的青藏高原生态型鼠疫菌相同.结论 四川省巴塘县鼠疫菌的生态型为青藏高原型,与该菌株亲缘关系最近的鼠疫菌在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均有分布.巴塘县是一个新发现的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型鼠疫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安全、高效管理鼠疫菌种信息系统。方法结合信息管理相关理论和鼠疫菌种的特点,利用VB开发菌种数据库管理软件。结果开发出鼠疫菌种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菌种微机化、现代化管理。结论该系统能较安全、高效的管理菌种数据,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研究河北省鼠疫疫源地的结构和性质,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对该疫源地分离的鼠疫菌株的生物学特征做了总结,分别从生化特征、营养需求、质粒特征、毒力因子、毒力和毒素几方面进行介绍,发现河北省分离的鼠疫菌属于B群鄂尔多斯高原型,营养需求表现为对甘氨酸的半依赖和对色氨酸的营养依赖,含有4种质粒,其中13×106质粒是内蒙古长爪沙鼠疫源地所特有,有的菌株缺失45×106质粒,全部菌株表现为F1抗原和鼠疫菌素(PstⅠ)阳性,而鼠疫菌色素沉着(Pgm)和VW抗原阳性仅占一定比例,表现为遗传的不稳定性,中等毒力。  相似文献   

7.
利用M28串联重复序列对鼠疫菌进行基因分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串联重复序列对我国的鼠疫菌株进行基因分型。方法对我国的165株鼠疫菌株的染色体DNA进行PCR扩增,然后利用UVlpro GAS7001X凝胶影像分析系统对扩增图谐进行长度分析。结果实验菌株都可以扩增出目的条带,按照其扩增片段长度分析可将实验菌株分为12个菌犁。结论利用串联重复序列的长度多态性对我国的鼠疫菌株进行基因分型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115株鼠疫菌的生物学特性及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115株鼠疫菌的生物学特性及与鼠疫动物病流行的关系。方法:生化试验及毒力决定因子测定。结果:由于鼠疫自然疫源地的不同,所分离的鼠疫菌株在表型特征方面存在着相对稳定性的判别,结论:按中国鼠疫菌的生态分型标准,被试菌株属鄂尔多斯高原型。  相似文献   

9.
染色体、质粒作为鼠疫耶尔森菌(鼠疫菌)的遗传基础,决定着鼠疫菌的生物学特征及致病力.在现有的鼠疫菌全基因组序列中,各型菌株基因组都表现出G+C含量偏差、存在丰富的插入序列、大量的假基因及频繁的基因重组等特征,这些都是鼠疫菌迅速进化的关键.鼠疫菌遗传学通过基因组学、比较和进化基因组学的研究,确定鼠疫菌对人体的毒力因子和致病机制,探索鼠疫菌致病性和进化的遗传学机制,从而为鼠疫的流行监测及疫苗研制等防治工作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四川省鼠疫耶尔森菌(Y. pestis)差异区段分型(DFR)及地理分布,为四川鼠疫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分离自四川省鼠疫疫区的132株鼠疫菌,应用23个DFR和PMT1的扩增引物,对被试菌株DNA进行PCR扩增,并使用Mapinfo软件和Excel进行分型,确定四川省鼠疫耶尔森菌DFR基因型和地理分布特征。结果 四川省鼠疫耶尔森菌DFR分型分为3型,其中石渠县有两型,主要为G14型和G43型,其它疫源地为G05型。结论 四川省鼠疫耶尔森菌的DFR分型具有明显的地理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掌握甘肃省祁连山-阿尔金山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流行特征,为结合当地实际,创新开展鼠疫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2011-2018年甘肃省鼠疫自然疫源地监测数据(来源于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疫情监测档案、网络直报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1-2018年甘肃省祁连山-阿...  相似文献   

12.
鼠疫耶尔森菌株间遗传关系的数值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显示不同疫鼠菌株之间的遗传学关系。方法:将鼠疫菌株间的相似程度数值化,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检验菌株可以聚为2个亚种4个型。结论:由一次流行而生的型彼此间相似程度较高,因各固有疫源地而生的型,其间的差异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In Morocco, cutaneous leishmaniasis (CL) caused by Leishmania (L.) tropica is a major public health threat. Strains of this species have been shown to display considerable serological, biochemical, molecular biological and genetic heterogeneity; and Multilocus Enzyme Electrophoresis (MLEE), has shown that in many countries including Morocco heterogenic variants of L. tropica can co-exist in single geographical foci. Here, the microsatellite profiles discerned by MLMT of nine Moroccan strains of L. tropica isolated in 2000 from human cases of CL from Chichaoua Province were compared to those of nine Moroccan strains of L. tropica isolated between 1988 and 1990 from human cases of CL from Marrakech Province, and also to those of 147 strains of L. tropica isolated at different times from different worldwide geographical locations within the range of distribution of the species. Several programs, each employing a different algorithm, were used for population genetic analysis. The strains from each of the two Moroccan foci separated into two phylogenetic clusters independent of their geographical origin. Genetic diversity and heterogeneity existed in both foci, which are geographically close to each other. This intra-focal distribution of genetic variants of L. tropica is not considered owing to in situ mutation. Rather, it is proposed to be explained by the importation of pre-existing variants of L. tropica into Morocco.  相似文献   

14.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用于鼠疫耶尔森氏菌基因分型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对来自全国不同疫源地、不同生态型的103株鼠疫耶尔森氏菌进行基因分型研究。方法 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RAPD)。结果 将鼠疫耶尔森氏菌分成两种基因型别:全国大部分菌株为RAPD-1型,青海省境内的大部分菌株为RAPD-2型。结论 不同生态型的鼠疫耶尔森氏菌基因结构存在差异,为鼠疫耶尔森氏菌的基础研究和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中国O139群霍乱弧菌核糖体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国内O139群霍乱弧菌分离株的遗传多态生,方法:以16s rRNA和23s rRNA核糖体基因作探针,对内切酶消化的菌株染色体DNA进行Bouthern杂交,分析杂交图谱。结果:选择的122株O139群霍乱弧菌得到10种核糖体基因型。9株ctxAB,zot和RS均为阴性的无菌菌株,分离于4种独特的核糖体基因型。结论:O139群霍乱弧菌在遗传分化及克隆群的地区分布上存在多态性,提示国内O139霍乱流行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四川省1981-2010年鼠疫防治的研究结果,为四川鼠疫防控工作提供对策与依据。方法统计、整理、分析四川省1981-2010年鼠疫相关工作资料,实验方法按照"鼠疫诊断标准"进行。结果通过调查,细菌学检测材料42 429份、分离鼠疫菌183株,鼠疫间接血疑试验血清29 980份、阳性251份,鼠疫放射免疫沉淀试验标本7 611份、阳性79份,鼠疫反向血疑试验检测标本833份、阳性31份,发现染疫动物7种,染疫媒介3种,发现青海田鼠型鼠疫菌和喜马拉雅旱獭型鼠疫菌,鼠疫发生在2县5个乡镇。结论证实了四川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存在,发现了青海田鼠疫源地和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17.
准噶尔盆地鼠疫调查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目的 掌握准噶尔盆地鼠疫疫源地的分布、动物区系组成、宿主动物及其体外寄生蚤类的种群结构以及动物鼠疫的流行动态.方法 采用生态学研究方法、鼠疫血清学和病原学检验方法以及生物化学技术对准噶尔盆地进行鼠疫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结果 准噶尔盆地共有小型哺乳动物7科11属17种,其中啮齿动物13种,啮齿动物体外寄生蚤类8科10属19种;大沙鼠洞群平均覆盖率22.5%,洞群平均密度15.9个/hm2,洞群平均栖息率为70.2%;在大沙鼠洞群鼠类群落中,大沙鼠占总捕获数的72.9%,子午沙鼠占24.5%;夜行鼠类群落中,子午沙鼠占总捕获数的64.0%,三趾跳鼠占15.1%.准噶尔荒漠鼠类群落中大沙鼠的染蚤率最高,为84.9%;染蚤种类有16种,总蚤指数为8.58,以簇鬃客蚤为优势种.准噶尔荒漠啮齿动物血清鼠疫F1抗体平均阳性率5.5%.其中,大沙鼠阳性率12.1%,占阳性总血清的94.3%,子午沙鼠和三趾跳鼠血清阳性率分别为0.7%和0.9%;自大沙鼠、子午沙鼠及其体外寄生蚤--臀突客蚤、同形客蚤指名亚种、长吻角头蚤和簇鬃客蚤共分离出鼠疫菌26株,其中自大沙鼠及其体外寄生蚤分离出鼠疫菌24株,占92.3%;该区域鼠疫菌的生化特性是麦芽糖、阿胶糖、甘油阳性,鼠李糖和脱氮阴性,对小白鼠强毒.结论 准噶尔盆地鼠疫疫源地涉及整个准噶尔区域,有12个县(市)发生了动物鼠疫流行,确定克拉玛依、博乐、吉木萨尔和奇台4个县(市)为鼠疫疫源县(市).疫源地动物、媒介组成复杂,生态系统稳定,主要宿主动物为大沙鼠,鼠疫菌生化型属中世纪型,为中国新类型的鼠疫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18.
对黄石地区宠物皮肤真菌感染情况及其豢养者进行调查.  相似文献   

19.
布尼亚病毒科病毒及其相关疾病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布尼亚病毒科的病毒构成与分类、病毒的基因结构及其编码的蛋白;布尼亚病毒科病毒在全球的地理分布及主要传播媒介;布尼亚病毒科病毒引起的相关人畜疾病.介绍我国已发现和新发的布尼亚病毒科病毒及相关疾病.  相似文献   

20.
广州市水产品监测中霍乱弧菌分离株的分子特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了解广州市水产品监测中霍乱弧菌分离株的毒力特征,对其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研究其分子特征及流行病学意义。方法 2 0 0 4年6月采集广州市3家较大的水产品交易市场的海、水产品以及广州以往水型霍乱流行沿海地区的河水和珠江入海口海水,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样本检出的霍乱弧菌分离株进行霍乱肠毒素基因(ctx)、小带联结毒素基因(zot)、辅助霍乱肠毒素基因(ace)和毒力协同菌毛蛋白亚单位基因(tcpA)这4种毒力基因的检测,用随机扩增多态性分析(RAPD)结合SPSS软件对以上菌株进行多态性分析,对霍乱弧菌毒力进行快速测定并进行分子分型。结果 共采集海、水产品样本16 0份、水体样本90份,从样本中检出34株霍乱弧菌,其中分离自青蛙12株、虎纹蛙6株、牛蛙5株、养殖水5株、罗氏虾3株,其他3株,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证实均为海南输入株。毒力基因检测表明,34株霍乱弧菌均未检出ctx和tcpA基因;14株菌(41% )可同时检出ace和zot基因,另有2株菌(6 % )只检出ace基因。所有34株霍乱弧菌的RAPD结果经聚类分析可分为2个聚类群,其中31株属于同一来源,只有3株菌与其他菌株的同源性有差异,但亲缘关系较近。结论 该次水产品监测的霍乱菌株均为非流行株,但仍需加强监测,预防霍乱流行株的出现而导致的霍乱散发和暴发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