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万娟  吴挚 《建筑与环境》2007,1(1):150-152
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过去一般位于城市边缘的火车站已经成为城市中心区的一部分,成为了城市中重要的节点之一。火车作为交通工具,也在经历了最初的辉煌和60年代汽车、飞机冲击下的没落之后重新得到肯定。新时代火车站逐渐成为新的城市发展的标志性建筑。  相似文献   

2.
陈学民 《山西建筑》2009,35(13):6-7
指出火车站作为铁路与城市联系最直接的窗口,是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就铁路站区规划设计时如何充分发挥铁路交通枢纽在地段的整合作用进行了探讨,从而将车站发展成为城市综合体,以点带面催化城市整体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城市中心火车站改造初探一以南京客站和上海二客站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传成 《华中建筑》2001,19(5):31-39
该文结合国内的火车站改造实践,论述了城市中心火车站的改造和设计,从多方面总结了设计实践的经验。分析了城市中心火车站改造面临的用土紧张、城市交通量增加、人口流动频繁、环境意识提高、旅客需求多元化、与已有建筑物协调等普遍性问题;对立体化广场、城市换乘枢纽、环境及公共空间的整体设计、与已有建筑对话及采用高建筑技术等设计特点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4.
嘉兴老火车站的再现反映出当下城市建设中普遍性的复合问题,即位于中心城区的火车站及其周边地区的更新问题。文章首先依时间顺序梳理与嘉兴老火车站相关的历史“事件”和城市“事件”,从纵向的历史时间线观察建筑的演进,从横向的城市空间发展理解建筑的价值,由此厘清建筑与城市之间相辅相成的“共生”关系,以说明嘉兴老火车站再现的意义。更进一步讨论如何在再现嘉兴老火车站的过程中解决资料匮乏等诸多问题,并推动嘉兴站实现“站城融合”,从而恰当地完成当代的城市与建筑更新。  相似文献   

5.
正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建成了一大批以体育馆、影剧院、博物馆、火车站等公共建筑为代表,具有不同时代特征,兼具技术与艺术价值的既有建筑,构成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象征,日益成为城市的特色标识和公众的时代记忆。针对近期一些城市简单拆除不同时期既有建筑的做法,住建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城市既有建筑保留利用和更新改造工作的通知》,一要高度重视城市既有建筑保留利用  相似文献   

6.
地下火车站是一类新的火车站及交通枢纽类型。第一代地下火车站将轨道和换乘功能置于地下空间,但地面仍保留站房建筑,具有消除火车噪声、轨道消隐及轨道区域开发、避免地面轨道对城市空间和交通的割裂、轨道多向化、候车方式由换乘式代替等候式等优点,对城市核心区空间组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二代全地下火车站建设使城市核心区空间能高效利用:如站前广场消失、候车厅减小;城市核心区域的交通组织:如提高中长途旅客出行效率;公共环境的改善;地下步行空间网络的建立等方面,增强了地下火车站对城市核心区带来的优势。相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作为一种交通高效、空间集约、区域协同的新车站建设形式,地下火车站未来的发展前景将越来越广阔。希望通过对研究成果的总结,能为我国地下火车站和城市核心区的发展填补理论空白。  相似文献   

7.
吴挚  万娟 《华中建筑》2007,25(5):94-95
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展,原来位于城市边缘的火车站已经成为城市中心区的一部分,成为城市中重要的城市节点.火车作为交通工具,也在经历了最初的辉煌和上世纪60年代汽车和飞机冲击下的没落之后重新得到肯定.新时代的火车站成为新的城市发展的标志性建筑.  相似文献   

8.
德国地下火车站到21世纪中叶,德国将把许多火车站放入地下。火车将在市中心驶入地下40m 深庞大的、部分用玻璃屋顶覆盖的站台大厅。大面积的火车站从地面消失后,城市就会重新获得宝贵的建筑用地。许多过时  相似文献   

9.
《新建筑》2021,(3)
铁路和城市相生相克,二者博弈推动了城市核心区轨道及站房的地下化。地下火车站由来已久,是大城市中短途城际客运需求与城市高密度开发共同的产物,主要解决火车站与城市核心区更新中产生的问题。文章通过梳理城市立体化、城市·建筑一体化、(适度)紧凑城市三个时期城市更新的演进特征,回顾地下火车站"20世纪初期铁路地下化时期—50年代立体复合枢纽时期—80年代以来的站城融合时期"三个阶段模式演变与特点,着重从交通衔接、适度开发、空间环境三个中观层面,分析当代地下火车站与城市核心区紧凑发展、站城融合的目标与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0.
现代交通建筑的地域精神——三亚火车站方案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众多的人口、广袤的疆土以及相对匮乏的能源等一系列综合因素使铁路交通成为人们最主要的交通方式之一,火车站也因而成为被使用最多的一种公共交通建筑类型.作为现代的交通建筑,火车站必需同时满足两方面的要求:首先需要满足大量旅客便捷进出城市的功能要求;其次,因其住城市功能和位置中的重要性,相比其他类型的建筑,人们对火车站提出了更多精神上的要求,"城市大门"或是"城市名片"等比喻事实上均足对火车站提出了具有地域标志的个性要求,而这种要求存中国对于政府甚至百姓部相当重要.  相似文献   

11.
对自动扶梯突然反转而导致逆行故障的类别和成因进行了分析,讨论了逆行速度及症状,分析了逆行概率及风险,并针对逆行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2.
金鹏 《新建筑》2002,(6):51-53
从建筑工效学的角度对上海市吴江路休闲步行街进行了调查研究,根据调查结果,分析了其在建筑工效学上的一些特点与不足之处并进行了探讨,以期对步行街的建筑工效学设计提供准确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南京郊区化水平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界定郊区和郊区化概念的基础上,主要从工业和人口两方面对南京的郊区化水平做出评价.通过分析,以期能对南京郊区化的发展有一个整体的全新认识,从而有助于新时期南京市的城市规划和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  相似文献   

14.
高善学 《山西建筑》2011,37(30):127+211-127,211
为了预防电力变压器运行过程中因铁芯多点接地导致接地电流超标而造成的铁芯发热故障,提出了一种新的变压器铁芯接地智能保护原理,并通过对变压器铁芯接地电流的实时监测,在检测到接地线电流超过国家标准后采取自动启动限流装置的措施,实现将接地电流限制在规程要求的范围之内,并对电气设备状态进行在线检修、评估、预警和风险分析,从而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杨玉玲 《山西建筑》2011,37(11):56-57
以锚索框架为研究对象,讨论了锚索框架支护技术在边坡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介绍了框架形式,阐述了锚索预应力损失的影响因素,包括锚索材料,岩体条件,张拉器具和工序,外界自然条件和人工作业因素等,以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16.
赵诗佳  陈蛟 《山西建筑》2011,37(18):189-190
从现象学的角度,以体验者的观察感知与舒尔茨的建筑现象学理论相互博弈,逐步展示江南园林的点点滴滴意蕴,规避对造园具体手法的详细认知,由体验出发,结合现象学理论,再辩证地回归园林体验,以实现对江南园林意蕴本质感知.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专业1999-2004年硕士研究生的95篇毕业论文的选题进行整理分析,找出其中的趋势、规律,分析热点问题并试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张霞 《山西建筑》2012,38(2):123-125
通过了解运城市区的气候特征、地表水含量及排水现状,总结出市区排水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市区排水工程规划思路,以期建设一个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的市区排水系统,实现市区洪水、雨水、污水的安全有序排放。  相似文献   

19.
岩体产生分区碎裂化现象机理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巷道围岩的弹塑性应力场,得出了等效应力变化曲线,说明巷道的开挖在围岩中产生了峰值应力,求出了支撑压力区的应力分布状态[1];分析了岩石分区碎裂化现象的形成机理,说明了支撑压力区的劈裂破坏是岩石分区碎裂化现象产生的必要条件;将支撑压力区的应力情况采用对径压缩公式进行调整推导出岩石分区碎裂化发生的条件公式,得出岩石分区碎裂化现象的出现不仅与深度有关而且也取决于岩石的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20.
住宅的多样性——日本集合住宅的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安目前住宅市场发展的现状及其存在的弊端为例 ,说明我国目前住宅需求的多样化和设计手法的单一化之间的矛盾 ,论述了与我国有着相似文化背景的日本在解决不同住宅需求时采用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集合住宅的理念 .试图以此借鉴 ,使我国建筑设计界了解日本集合住宅的发展演变过程 ,吸取他们的经验 ,为我们在住宅多样化研究和设计时提供一种不同的思路和方法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