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在臂丛神经阻滞下行手法松解结合痛点封闭联合治疗重症肩周炎的疗效.方法选37例重症肩周炎患者,经肌间沟入路以0.25%盐酸罗哌卡因20ml作臂丛神经阻滞,按肩关节各功能方向行手法松解.臂丛神经阻滞效果消退后,选3~5个较为明显的压痛点,每点注入复合止痛液(1%盐酸罗哌卡因5ml 维生素B12500mg 泼尼松龙25mg,以生理盐水稀释至20ml)3~5ml.疼痛解除后即行功能锻炼.经一次手法松解后不能完全解除患肩粘连、部分方向的运动不能达到功能位的患者,可间隔一周重复上述治疗1~2次.双肩受累的患者,可先将一侧治愈后再对另一侧进行治疗.结果37例患者(41例患肩)经治疗后,患肩关节各方向运动幅度均明显增加,患肩功能恢复,疼痛解除,未出现任何副损伤及并发症.随访6~18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下行患肩手法松解结合"复合止痛液"痛点封闭综合治疗重症肩周炎安全有效,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肩周炎的综合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肩周炎综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43例患者肩关节周围痛点注射确炎舒松,维生素B12和利多卡因,并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下行肩周关节松解术及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治疗后VAS评分0分为24例,1-3分为16例,3-6分3例;肩周关节各轴向活动明显好转。结论:肩关节周围痛点注射确炎舒松、维生素B12、利多卡因,并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下手法松解加早期功能锻炼为治疗肩周炎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痛点阻滞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配合手法运动治疗伴有不同程度肩关节活动受限的肩周炎的疗效。方法收集各种类型的肩周炎患者82例,采用曲安奈德20~30mg+0.5%布比卡因等组成10mL混合液,作痛点阻滞,7d注射一次,最多注射3次;臂丛神经阻滞术:痛点阻滞结束、患者无明显不适后行患侧臂丛神经阻滞术,用2%利多卡因5~10mL+当归2mL+NS至15mL注射,1次,d,连续5次;手法治疗:按肩关节受限的程度给予适当的松解运动术。结果患者肩关节活动范围和疼痛程度均明显改善。结论该法对各种类型肩周炎治疗具有见效快、疗效确切、疗程相对较短等优点,可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臂丛神经阻滞下手法松解术配合注射臭氧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我科总结32例患粘连性肩周炎患者,在颈部肌间沟神经阻滞下行肩关节手法松解,局部及关节腔注射医用臭氧(35μg/ml)15-20ml.结果大多数患者经治疗后效果满意,病情明显改善,治愈30例,好转2例,未愈0例,有效率达100%.结论臂丛神经阻滞下手法松解联合注射臭氧治疗是一种治疗肩周炎的有效方法,病人痛苦小,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臂丛麻醉下手法松解治疗肩周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臂丛神经阻滞下手法松解治疗肩周炎临床疗效。方法:100例确诊为肩周炎的患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臂丛麻醉下行手法松解治疗;对照组:单纯痛点阻滞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优80%,良10%,无效10%。对照组,优60%,良20%,无效20%,结论:采用臂丛麻醉下手法松解术治疗肩周炎,具有起效快,疗效高,痛苦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肩周炎可导致肩关节功能活动受限和局部疼痛,我院采用痛点注射联合臂丛神经阻滞下手法松解治疗肩周炎。现将2年来收治的68例粘连性肩周炎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臂丛阻滞配合手法松解在肩周炎治疗中的方法和效果。方法:86例病人均先行臂丛肌间沟阻滞法,在患肩及肩关节阻滞完善无痛的前提下即行手法松解和功能锻炼。结果:该方法治疗效果满意,总有效率达97.7%。结论:臂丛阻滞配合手法松解用于肩周炎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低剂量盐酸罗哌卡因用于高龄肩关节脱位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92例ASAⅠ-Ⅱ级肩关节脱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采用臂丛肌间沟阻滞,低剂量组注入0.25%盐酸罗哌卡因8mL,对照组注入0.25%盐酸罗哌卡因20mL,观察复位效果,同时对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进行评估,记录神经阻滞前后血压心率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复位都易于成功,但小剂量组恢复快,不良反应少。结论:低剂量盐酸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用于高龄肩关节复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确定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治疗肩周炎的量效关系。 方法 选取拟在臂丛神经阻滞下行肩关节松解术患者100例,年龄43~71岁,病程2个月~5年。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5组(n=20):R1组~R5组。超声引导确定肌间沟臂丛神经根位置,分别注射罗哌卡因0.10%(R1组)、0.15%(R2组)、0.20%(R3组)、0.25%(R4组)、0.30%(R5组)、甲钴胺注射液0.5 mg、复方倍他米松1 ml和0.9%生理盐水的混合液共10 ml,注药后观察5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镇痛持续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脉搏血氧饱和度以及疗效评价,痛觉消失时间超过10 min为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阳性反应。采用probit概率单位法计算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治疗肩周炎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95%有效剂量(ED95)及95%可信区间(95%CI)。 结果 5组患者随着罗哌卡因浓度梯度的增加,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缩短,镇痛持续时间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治疗后有效率(治愈+好转)均为100%,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治疗肩周炎的ED50(95%CI)为0.167%(0.153%~0.180%),ED95(95%CI)为0.217%(0.199%~0.251%)。 结论 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治疗肩周炎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其ED50和ED95分别为0.167%和0.217%。   相似文献   

10.
田福宏 《吉林医学》2013,(20):4091-4092
目的:观察臂丛神经阻滞下手法松解加关节腔液压注射和关节周围痛点封闭治疗粘连性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者均采用臂丛神经阻滞下手法松解加关节腔液压注射和关节周围痛点封闭治疗。结果:治愈75%,显效17%,总有效率92%。结论:臂丛神经阻滞下手法松解加关节腔液压注射和痛点封闭治疗粘连性肩周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肩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联合臂丛神经阻滞后手法松解治疗顽固性粘连性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顽固性粘连性肩周炎患者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35—62岁,病程1个月-1年,先以玻璃酸钠肩关节腔注射,继行臂丛阻滞后手法松解肩关节。结果15例经1次治疗,即有11例恢复肩关节活动或活动幅度明显改善,且肩关节疼痛基本消失;3例经2次松解治疗亦获良效;仅有1例患者效果不理想。治疗总有效率达93.3%(14/15),未出现任何并发症。结论肩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联合臂丛神经阻滞后手法松解治疗顽固性粘连性肩周炎,见效快、疗效好、安全性高,是治疗肩周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低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以0.25%和0.375%罗哌卡因分别对70例臂丛神经阻滞患进行前瞻性随机对比研究。结果:两组均能达满足阻滞效果,后阻滞完善时间显快于前,起效时间和作用持续时间无显性差异,结论:中低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重症肩周炎的治疗,临床上方法较多;但采用单一疗法均不甚满意,如:神经阻滞、痛点注射等止痛效果虽好,对于严重关节功能障碍和肌肉萎缩的恢复却较迟缓;手法松解、小针刀疗法等对解除粘连、改善肩关节功能及恢复萎缩肌肉效果良好,但疼痛患者多数恐惧治疗。为了寻找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提高本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臂丛神经阻滞下手法松解加局部注射治疗粘连性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手法松解粘连后被动上举自如,关节各向运动润滑为松解成功的标志;局部注射采用利多卡因、曲安奈德、维生素B12、庆大霉素复合液;术后加强功能锻炼。结果:483例共行局部注射1494次,平均注射3.1次,有效率100%,优良率98.75%。结论:臂丛神经阻滞下手法松解术是治疗粘连性肩周炎的关键措施,关节囊及痛点注射是粘连松解术后局部治疗的基础,加强功能锻炼,也是防止术后再度粘连的有效措施,应用该法治疗粘连性肩周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臂丛神经阻滞配合肩关节手法松解及封闭治疗肩周炎10例临床观察逄增金,张桂芳(通化钢铁公司职工医院134003)我院通过对10例肩周炎患者施行臂丛神经阻滞配合肩关节手法松解及封闭,获得满意效果。本文就其方法、用药、指征、条件和注意事项作初步阐述。1临床...  相似文献   

16.
肩周炎是由肩关节周围肌肉、肌腱、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的慢性炎症、粘连引起的以肩关节周围疼痛、活动障碍为主要症状的症候群。临床常用推拿、理疗、痛点注射配合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口服,轻者一般治疗效果都很好,但对于重症肩周炎肩关节粘连的患者,上述方法往往无效。我科2001年10月-2005年3月对98例患者采用静脉异丙酚联合臂丛神经阻滞并用手法松解治疗重症肩周炎,效果满意,优良率达96.93%,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肩周炎又称粘连性肩关节炎,近年来各种文献报道运用痛点阻滞、针灸推拿、理疗及运动配合中药外敷等各种治疗方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却存在治疗时间长、痛苦多、恢复慢且易复发的不足。我院于1996年12月至1999年12月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手法松解治疗肩周炎115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神经阻滞及痛点注射治疗冻结肩的疗效。方法:将所诊治的肩周炎患者中的冻结肩患者76例,所有病例首次就诊时都先在臂丛阻滞下完成手法松解,次日开始治疗。随机分为观察组神经阻滞(肩胛上神经阻滞、星状神经节阻滞)及痛点注射;对照组TDP照射及痛点注射组。治疗效果分Ⅳ级:优、良、好转、无效。结果:神经阻滞加痛点注射组优81.6%,良15.8%,优良率97.4%。TDP照射及痛点注射组优28.9%,良47.4%,优良率76.3%。两组间疗效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神经阻滞加痛点注射用于冻结肩疗效明显优于TDP照射加痛点注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痛点阻滞对肩周炎的止痛和解除肌肉痉挛与恢复功能的效果。方法40例肩周炎患者,确认压痛点后,对痛点位置直接进行阻滞治疗,注射配制药液2~3ml,每周1~2次,4次为一疗程,观察止痛效果和病人功能恢复情况。结果40例患者全部有效,3例效果欠理想者改行臂丛神经阻滞或星状神经节阻滞后,效果理想,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痛点阻滞在治疗肩周炎患者时,具有止痛效果明显,功能恢复快,副反应小,操作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20.
叶伟光  王天龙 《北京医学》2012,34(8):654-655
目的探讨0.375%罗哌卡因用于老年患者超声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半数有效剂量。方法本组拟行肱骨手术患者25例,男17例,女8例;年龄65~85岁,体重52~83kg,ASAⅠ~Ⅱ级,在超声引导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定位成功后注入0.375%罗哌卡因。采用Dixon序贯法进行试验,0.375%罗哌卡因起始容量为19ml,若阻滞效果完全,则下一例减少2ml;若阻滞效果不完全,则下一例增加量2ml。采用Probit概率单位回归法计算超声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时0.375%罗哌卡因的半数有效剂量及其95%可信区间(95%CI)。结果老年患者超声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时,0.375%罗哌卡因的半数有效剂量及其95%可信区间为19.0ml(17.1~21.2)。结论 0.375%罗哌卡因在老年患者超声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半数有效剂量为19.0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