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广西河三铅锌(银)矿床的成矿物理化学条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矿物包裹体和方铅矿-闪锌矿对地温计研究表明,河三矿床形成于中-高温(203~420℃)和中低压的成矿条件下.随着成矿作用的进行,成矿温度、压力降低,成矿热液的密度增加,盐度中等(变化为5.7~11.5%NaCl).在主要成矿阶段,成矿热液可能发生沸腾,挥发性组分大量逸出,矿质浓集成矿。这可能是河三铅锌矿床富大集中,但围岩蚀变及脉石矿物不发育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喀麦隆北部Bougma金矿位于中非褶皱带和刚果克拉通。Bougma金矿可以划分为两个成矿期:岩浆热液期和表生期。岩浆热液期形成含金石英脉型的金矿,表生期形成古红土型金矿和砂金矿。古红土型金矿是受热带气候控制的残坡积型矿床,砂金矿是受流水等外动力地质作用控制的冲积型矿床。根据含金石英脉样品的流体包裹体实验,主成矿期有两类流体包裹体:CO2-H2O-Na Cl包裹体(Ⅰ类)和H2ONa Cl包裹体(Ⅱ类)。I类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197~312℃,平均为255℃,平均盐度w(Na Cleq)为6.89%;Ⅱ类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159~285℃,平均为217℃,平均盐度w(Na Cleq)为4.56%。总体看,包裹体的均一温度集中在200~300℃,盐度w(Na Cleq)集中在3.0%~9.0%,成矿流体为中低温、低盐度流体。Bougma石英脉型金矿床属浅成中温热液型矿床,成矿流体因温度、压力变化产生强烈的不混溶作用和水岩反应是金元素沉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利用包裹体测温和激光拉曼探针测试技术对粤北梅子窝钨矿58~#矿脉研究发现:石英包裹体的主要类型为Ⅰ型包裹体(NaCl-H_2O体系),主成矿阶段的包裹体成分以H_2O为主,含少量N_2、 CH_4、 CO_2气体,均一温度在169.1~358.7℃,盐度(w(NaCl_(eqv))) 0.70%~8.41%,成矿流体密度为0.66~0.94 g/cm~3,显示成矿流体属于中高温、低盐度及中低密度热液。研究认为,当成矿流体物理化学性质改变时,流体体系失衡引起钨络合物分解,并重新与Mn~(2+)和Fe~(2+)结合形成新的复合物,最终在有利部位沉淀晶出形成钨矿。根据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在垂向变化出现异常以及温度、盐度及密度出现分段聚集而又相互叠加的现象,提出矿区存在两期成矿流体的叠加作用,在不同岩石接触界面及温度梯度带是重要的找钨地带。  相似文献   

4.
小多宝山铜矿床位于多宝山铜(钼)矿床北西约10km处,是三矿沟-多宝山铜钼铁成矿带上一个较为典型的小型矽卡岩型铜铁矿床,矿体赋存于燕山期花岗闪长岩与中奥陶统多宝山组的接触部位。对早期硫化物阶段中石英和晚期硫化物阶段中方解石的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及显微测温研究表明,早期硫化物阶段气液两相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38~467℃,盐度w(NaCleqv)变化范围为8.8% ~21.2%,含子晶三相包裹体均一温度为320~434℃、盐度为39.3% ~50.1%;晚期硫化物阶段仅发育气液两相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18~163℃,盐度为1.22% ~5.99%。结果显示,早期成矿流体具有高温、高盐度、含CO2 的NaCl-H2O热液的特征,主成矿阶段北西向片理化活动,导致流体减压而强烈“沸腾”,使得金属硫化物卸载沉淀。  相似文献   

5.
应用均一法、激光拉曼显微探针法研究彩霞山铅锌矿床的流体包裹体,发现其类型主要有单相盐水溶 液包裹体、气液两相盐水溶液包裹体两类,测得均一温度为180℃~310℃,最佳成矿温度为190℃~220℃,属 中低温矿床,代表矿区主要的成矿阶段。测得包裹体的冰点温度为-23.2℃~-0.8℃,盐度为1.4%~ 23.18%。气液两相包裹体中液相成分以水为主,气相成分以二氧化碳为主,单液相包裹体中成分为w(H2O)> w(CO2)。再据分馏方程计算得到热液水δ(18OH2O)为7~8。结果表明,矿床的形成与岩浆活动有关,矿床成因 应划归于与中酸性侵入岩浆活动有关的中低温热液脉状矿床。  相似文献   

6.
库茹尔铜金矿床位于新疆西天山晚古生代伊什基里克裂谷带,赋矿围岩为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安山质岩屑凝灰岩,矿体受一系列断裂构造控制。有关该矿床的成矿流体特征研究不足,限制了对矿床成因的认识。以该矿床的地质特征、流体包裹体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了成矿流体性质、来源及演化规律,初步查明了矿床成因类型。库茹尔铜金矿床热液成矿过程可划分为石英-黄铜矿-黄铁矿-自然金阶段、石英-黄铜矿阶段和石英-绿泥石/绿帘石-方解石阶段。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主成矿阶段(石英-黄铜矿-黄铁矿-自然金阶段)以气液水两相包裹体为主,含少量CO2-H2O三相包裹体与含石盐子晶多相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别为184 ℃~359 ℃、250 ℃~319 ℃和229 ℃~263 ℃,盐度分别为4.1%~8.5% NaCleq、1.0%~6.0% NaCleq和32.7%~33.9% NaCleq; 石英-黄铜矿阶段和石英-绿泥石/绿帘石-方解石阶段均以气液水两相包裹体为主,均一温度分别为144 ℃~212 ℃和114 ℃~163 ℃,盐度分别为0.2%~6.7% NaCleq和0.1%~3.1% NaCleq。库茹尔铜金矿床的初始成矿流体具中—高温、中—低和高盐度的岩浆热液特征,流体不混溶是导致Au-Cu富集成矿的主要机制,矿床成因类型应属于与斑岩成矿系统相关的次浅成低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7.
通过野外踏勘采样,室内对样品进行流体包裹体研究,了解其成矿流体的温度以及盐度,并利用所测定的数据来圈定热晕和盐晕,以此阐明矿床的成因和演化,建立成矿模式,对西藏跃进沟铜多金属矿床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跃进沟铜多金属矿床成矿早期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较高,变化范围为400~430℃,主要成矿期包裹体均一温度明显降低,变化范围为250~370℃.成矿热液的盐度范围为7.0%~20.0%,可以得出该矿床为中高温中等盐度的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8.
锡矿山锑矿床位于锑的地球化学高背景与矿源区内。锑元素在区内有三个高背景地层(D、?、Z)和九个特高背景层位,区内岩浆岩中锑的含量远低于区域背景含量。据矿床成矿元素组合中Cr、Mo的存在,认为深部初始矿源层(Z、?)与基性火山活动有关,上部矿源层为泥盆系。矿床的石英包裹体中含盐度一般为5~7%,个别高达30%,成矿热液为高盐度的热齿水。矿床属层控—热液改造成因类型。  相似文献   

9.
利用包裹体测温和激光拉曼探针测试技术对粤北梅子窝钨矿 58矿脉研究发现:石英包裹体的主要类型为Ⅰ型包裹体(NaCl-HO体系),主成矿阶段的包裹体成分以 HO为主,含少量 N、CH、CO 气体,均一温度在 169.1~358.7℃,盐度(w(NaCleqv))0.70% ~8.41%,成矿流体密度为 0.66~0.94g/cm,显示成矿流体属于中高温、低盐度及中低密度热液。研究认为,当成矿流体物理化学性质改变时,流体体系失衡引起钨络合物分解,并重新与 Mn2+和 Fe2+结合形成新的复合物,最终在有利部位沉淀晶出形成钨矿。根据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在垂向变化出现异常以及温度、盐度及密度出现分段聚集而又相互叠加的现象,提出矿区存在两期成矿流体的叠加作用,在不同岩石接触界面及温度梯度带是重要的找钨地带。  相似文献   

10.
河南嵩县陈楼萤石矿主要赋存于燕山晚期太山庙岩体内的F3断裂带中,是著名的豫西萤石矿田中的最大矿床,其矿体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根据脉体穿切和矿物交代关系,矿床的热液成矿期自早到晚可划分为石英脉阶段(Ⅰ)、早期萤石成矿阶段(Ⅱ)、晚期萤石成矿阶段(主成矿阶段)(Ⅲ)和碳酸盐化阶段(Ⅳ)。主矿体M3-Ⅰ的早期石英脉阶段以含CO2型包裹体为主,主成矿阶段的萤石主要发育气液两相包裹体,属H2O-NaCl体系。从石英脉阶段到主成矿阶段,平均均一温度299. 9,235. 6,187. 7℃,平均盐度6. 14%,0. 71%,0. 67%NaCl eqv.,平均流体密度为0. 86,0. 81,0. 81 g/cm3,成矿流体总体以浅成、中低温、低盐、低密度、贫CO2为特征,并经历了由中温低盐度向低温更低盐度的演变,温度、盐度和密度的变化范围也随之明显收窄,可能与成矿过程中大气降水的不断加入有关。根据成矿压力估算出主成矿阶段的成矿深度为0. 73~2. 00 km,平均1. 17 km。研究认为矿床具有中低温浅成次火山热液型萤石矿床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从矿体的产状、形态、矿石组成和组构特征等方面,论述了铜山岭乡金属矿床的地质特征。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成矿作用的性质、成矿物质来源和控矿条件。作者认为,铜山岭多金属矿床应属同生沉积-岩浆热液叠加改造型层控矿床。  相似文献   

12.
江西德兴银山矿区的矿床分布特征、火山构造、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和同位素资料表明,该区铜铅锌矿床的成矿作用无论在时间上、空间上,还是在成因上,都与火山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都受西山塌陷破火山口的形成发展控制。  相似文献   

13.
湖南板溪锑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矿床位于雪峰古陆南部边缘,锡矿山北北东向锑矿带向北延伸与雪峰古陆东西向锑金矿带的交汇部位;板溪群五强溪组硅铝质板岩为主要赋矿围岩;燕山晚期东西向的石英斑岩脉群产于矿区北部,其含锑金较高,少数被含锑金石英脉穿插;矿床蚀变作用主要表现为热液扩散作用,蚀变矿物的生成途径包括热液带入成分的晶出和热液作用下原岩矿物解离,生成新的蚀变矿物;锑作为矿元素其迁方式以渗滤为主,扩散次之,在成矿演化过程中具有构造分异  相似文献   

14.
泡金山铅锌矿床的成矿受地层、岩性、岩浆岩及断裂构造控制。根据矿石的硫同位素组成、单矿物测温和微量元素组成特点,结合成矿地质条件分析,该矿床以岩浆热液成因为主,并具有层控矿床某些特点。  相似文献   

15.
广西大厂沉积-热液叠加型锡矿床的成矿模拟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大厂锡石硫化物矿床是在泥盆系同生沉积的基础上,经燕山晚期花岗岩热液的改造和叠加形成的。成矿模拟实验结果表明:矿床中同生沉积的黄铁矿在热流的作用下,一方面相变为磁黄铁矿,另一方面作为碱性的地球化学垒,促使晚期含锡热液卸载、沉淀;酸碱度的变化是控制含矿溶液在层状硫化物矿体中叠加矿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云南老厂火山岩型银铅锌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云南老厂银铅锌矿床为富银和铅的锌-铅-铜型块状硫化物矿床,主要产于偏碱性的中基性火山岩系中.矿床由3层矿体组成:上部碳酸盐岩中裂隙脉状银铅锌矿体;中部火山岩中似层状银铅锌矿体;深部(次)火山岩中不规则状铜硫矿体.矿石结构构造表现为含矿气水溶液的充填交代成矿作用,矿石铅、硫、氢氧同位素组成反映了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燕山晚期-喜山早期的深源原始岩浆热液.根据火山岩时代为主要晚二叠世-三叠纪,其次为白垩纪-老第三纪的最新研究成果,且后者主要以次火山岩出现,提出矿床成因属燕山晚期-喜山早期的火山-次火山热液充填交代成矿,从而统一了长期以来该矿床火山成矿与燕山晚期-喜山早期成矿的矛盾.  相似文献   

17.
矿床模型表现为矿床的描述性特征和依据地质作用对这些特征所作的解释两部分,前者用作选区准则,后者则反映了选区准则和金属成矿之间的成因联系。模型的建立和使用直接影响矿产的勘查,加拿大金矿勘探的历史即为典型实例。  相似文献   

18.
广东凡口铅锌矿床的主要金属矿物黄铁矿、闪锌矿和方铝矿均可分为四个世代。各世代的主要金属矿物的标型特征差异很大。黄铁矿的Co/Ni比值,闪锌矿的颜色、晶胞参数及Fe、Mn、Cd含量,方铝矿的Mn、Ag、Sb、Bi含量均随其世代不同而有规律地变化。该矿床属沉积-成岩、地下热水改造型的层控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19.
姑婆山岩基中的S型花岗岩为新路—水岩坝锡矿床提供了大部分成矿流体和矿化元素。赋矿围岩中部分Sn、Cu、Pb、Zn、S的加入,导致新路白面山锡石—硫化物矿床的矿化元素组合异于水岩坝烂头山钨锡石英脉矿床。锡在成矿流体中的富集,主要是通过岩浆熔离产生的流体直接使锡从岩浆中活化转移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20.
华南地区经历了东安、雪峰、加里东、印支和燕山期的地壳运动。伴随地壳的多期活动形成多时代的金矿床,发生多期叠加及多因复成的成矿作用。该地区至少存在雪峰、加里东、印支、燕山和第三纪五个成矿期。就目前探明的金矿床储量来看,晚元古代和古生代为该区金矿化的高峰期,而燕山期金矿具有潜在的找矿远景。由于地壳构造热事件由西北向东南演化,金的成矿时代相应有逐渐变新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