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坎德拉是唯一将物理刺激作用下产生的生理效应——人眼视觉量化的国际单位制(SI)单位,它不同于其他SI单位是一个生理、心理、物理量。1979年的坎德拉定义建立了光度和辐射度相关单位之间的联系,这对人眼所能感知的电磁辐射(光)的测量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光度学的发展历程及对坎德拉定义及复现方法的影响,重点介绍了发光强度单位坎德拉的起源、发展、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2.
《计量与测试技术》1993,20(1):25-26
1979年第十六届国际计量大会重新定义了发光强度单位坎德拉(cd)。这在光度和辐射度计量的发展进程上具有重大意义。我国和一些工业先进国家根据新定义重新复现了发光强度单位坎德拉。并于1985年参加了由国际计量局组织的发光强度和总光通量标准的国际比对.  相似文献   

3.
技监局量函(1193)01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技术监督、标准计量(计量)局,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计量管理机构及有关单位: 1979年第十六届国际计量大会重新定义了发光强度单位坎德拉(cd)。这在光度和辐射度计量的发展进程上具有重大意义。我国和一些工业先进国家根据新定义重新复现了发光强度单位坎德拉。并于1985年参加了由国际计量局组织的发光强度和总光通量标准的国际比对,结果表明,我国新复现的发光强度单位量值与国际平均单位量值基本一致。根据1986年国际计量委员会第十一届光度和辐射度咨询委员会的建议,国际计量局自 1987…  相似文献   

4.
一、光度单位坎德拉的概念、定义及历史变迁发光强度单位坎德拉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七个基本单位之一,它是描述光源在某一方向上发出可见光强弱的程度。人类很早就开始了对光的观测和研究。例如,在比  相似文献   

5.
<正>不不,我们并没有忘记插入图片。你所看到的是一个光度实验室内,就快开始测量时的典型景象。或许你能在图片左下角看到由测量设备中LED发出的一点微光。一旦测量开始,这团黑暗将被光明驱散——因为这样的实验室正是国际单位制(SI)发光强度单位坎德拉的计量学发源地。  相似文献   

6.
张仁清 《照相机》1995,(8):33-35
彩色照相冲扩设备技术原理及操作维护(2)上海八一电影机械厂张仁清6.光的计量简述光度计量主要有:发光强度、光通量、光照度、光亮度等四项。(a)发光强度(简称光强),是表示光源发光强弱的物理量。代表符号1;单位是坎德拉。d;1979年第16届国际计量大...  相似文献   

7.
正一、光度计量学与国际基本单位坎德拉发光强度的基本单位坎德拉是国际单位制(SI)七个基本单位之一,用符号"cd"表示。光是人类、生物以至自然界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一种重要物质。人的眼睛等感觉器官从外界接收的全部信息中,有百分之七十以上来自光。随着科学的进步,人类对光的认识也经历了由现象到本质的发展过程,光学计量正是伴随这一认识过程而产生和发展的。发光强度的原始计量依赖于人眼的感觉。  相似文献   

8.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于1982年按照坎德拉新定义建立了新光度基准。由7只锥腔补偿型电校准辐射计构成基准器组,V(λ)滤光器由特制的4片有色光学玻璃组成,2856K发光强度副基准灯组由高稳定性BDQS和BDQ7型充气钨丝灯组成,复现发光强度单位的扩展不确定度为0.28%(k=3),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立国家新光度基准和光通量副基准”项目于1985年被评为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此项基准于1986年经原国家计量局批准为光度国家基准。1990年对光度国家基准又进行了改进,研制成自动化测量系统。1985-1986年参加了由国际计量局(BIPM)组…  相似文献   

9.
名词解释     
<正>1.【国际单位制】国际单位制(SI)是全球统一的计量单位制,是构成国际计量体系的基石。国际单位制的核心是7个基本单位,即时间单位"秒"、长度单位"米"、质量单位"千克"、热力学温度"开尔文"、电流单位"安培"、发光强度单位"坎德拉"和物质的量单位"摩尔"。国际单位制最早形成于19世纪,伴随着科技进步,SI也不断发展,并带动了国际计量体系和国际测量技术规则的不断完善。20世纪中后期,量子力学的发展催生了国际单位制的重大变革,将国际单位制的7个基本单位与宇宙中"恒定不变"  相似文献   

10.
正1国际单位制的产生1960年第十一届国际计量大会(CGPM)通过正式"国际单位制"。它包括米(m)、千(kg)、秒(s)、安培(A)、开尔文(K)、坎德拉(cd)等6个基本单位、2个辅助单位和19个导出单位,还有组成倍数和分数单位用的词头。1971年第十四届国际计量大会(CGPM)又决定在基本单位中增加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从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国际单位  相似文献   

11.
1992年ISO31:0的第三版中,把无量钢量又称为“量纲为1的量”,并提出,它的SI单位为1。1993年《国际通用计量学名词》第二版中,把“无量纳量”与“量纲为1的量”两个词作为同义语并列。因此,认为不能再用“无量钢量”而只能用“量纳为1的量”,这是不妥的。在SI量纲中的基本量钢只有:长度L、质量地时间T、电流I、热力学温度O,物质的量N以及发光强度J共7个。而“1”是一个数,能不能算一个量纲,量纲指数为零时,可否等于1,这些问题我们暂且不去涉及,只是在这里提出,用“无量纳量”一词不能认为是错的。无量纳量的SI单位是“1…  相似文献   

12.
计热力学温度单位开尔文(K)是国际单位制(SI)基本单位之一。其他基本单位是米、千克、秒、安培、摩尔和坎德拉。开尔文的定义(K):开尔文(K)是热力学温度单位,等于水的三相点热力学温度的(1/273.16)。上述定义以物理常量:水三相点热力学温度Ttr为基础,而Ttr国际上已于1967年协议,精确地等于273.16K。(图略)1K=1/273.16Ttr开尔文是用英国科学家开尔文的名字命名的。威廉·汤姆森(William·Thom鄄son),后来的开尔文勋爵(Lord·KelvinofLargs),1824年6月26日生于英国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他的特殊天赋和理解力很早就表现出来了,以…  相似文献   

13.
1971年10月,第14届国际计量大会上决定把摩尔作为一个基本单位用以表示物质的量而补充于国际单位制之中。自此,国际单位制就有了7个基本单位:米,千克(公斤),秒,安培,开尔文,摩尔,坎德拉。由于在国际单位制中有了物质的量的单位,在化学以及物理化学领域中,就可以用SI单位来描述有关的量了。  相似文献   

14.
现代社会广泛使用的国际单位制SI中定义了米、千克、秒、安培、开尔文、坎德拉和摩尔7个基本单位。基本单位的量值由计量基准所保存及复现。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上半叶,各国建立起了经典的计量基准。这些计量基准一般是根据经典物理学的原理,用某种特别稳定的实物来实现,故称为实物基准。  相似文献   

15.
马爱文  曲兴华 《计量学报》2020,41(2):129-133
第26届国际计量大会(CGPM 2018)表决通过了国际单位制(SI)中7个基本单位的重新定义,其中千克、安培、开尔文和摩尔的定义基于新的物理概念,米、秒和坎德拉的定义表述进行了重新修订;运用自然法则创建测量规则,自此,新修订后的SI基本单位的定义来自一组定义常数,实现了量子化定义。新SI更具有稳定性和普适性,新SI的实现为各国计量领域将带来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6.
在利用数字技术制作电视节目时,人们经常会提起“72 0×5 76”、“1∶1的像素比”、“画面保持4∶3的比例”、“PALD1/V1(1.0 7)”等等这些词。但是一些人搞不清它们之间到底是怎么样的一种关系。比如明明在电脑中画了一个正方形,怎么输出到电视上看就成了长方形了;画了一个正圆,却变成了椭圆?要弄清上面的问题,首先要先了解几个概念:像素(Pixel) :是显示器或电视上“图像成像”的最小单位。(实际上像素是由一些更小的点(dot)组成,不过我们在进行图像处理的时候,把像素比作为最小的单位。)像素比(PixelAspectRatio) :是指一个像素的长和…  相似文献   

17.
《工业计量》1991,1(2):36-36
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以国际单位制(SI)为基础。在SI的7个基本量中,“物质的量”是其中一个基本量。 “物质的量”作为一个物理量在化学中早已被使用,其实质相当于以前,的克原子数、克分子数、克当量数。但将“物质的量”作为一个量的专用名称,是在1971年第14届国际计量大会上才确立下来。 就象物理量长度的单位是米( m)一样,“物质的量”的SI单位名称是摩尔,简称摩,符号为mol。 摩尔(mol)是一系统的物质的量,它的大小为该系统所含的基本单元数与0.00 12千克碳-12原子数目(即阿伏加德罗常数)相等。 如上所述,在使用单位摩尔时,一定要指明基…  相似文献   

18.
后勤服务是一项非常繁琐又比较辛苦的工作,既是一个单位的“门面”和“窗口”,也是一个单位事业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环。做好服务保障工作是后勤工作者的天职,是与生俱来的永恒课题。  相似文献   

19.
(接上期) 四、4个基本单位重新定义和新学科领域发展 1.4个基本单位重新定义和量值传递新方案 1948年召开的第9届国际计量大会(CGPM)作出决定,要求国际计量委员会(CIPM)创立一种简单而科学的、供所有米制公约组织成员国均能使用的实用单位制.1954年,第10届CGPM决定采用米(m)、千克(kg)、秒(s)、安培(A)、开尔文(K)和坎德拉(cd)作为基本单位.1960年,第11届CGPM决定将以这6个单位为基本单位的实用计量单位制命名为"国际单位制",并规定其符号为"SI".1971年,第14届CGPM又决定新增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作为基本单位.因此,目前国际单位制共有7个基本单位.  相似文献   

20.
《真空》1975,(5)
据美国《研究与发展》1974年第六期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来看,美国为了统一使用米制单位,将来有可能在国会通过法案,确立用Pa来代替Torr作为压强单位。 该文作者指出:在国际单位制中没有Torr和毫米汞柱,而只有PascaI(Pa)。国际单位制主要是MKS(米、公斤、秒、)制,包括七项基本单位即:米、公斤、秒、开氏绝对温度、新烛光、安培、克分子。从这些基本单位中又可推导出其它单位来。 Pa是怎样来的?从表1中可以看出,只有加速度是用国际单位制,即米/秒2。而力的单位公斤·米/秒2则是从国际单位制中推导出来的单位。叫做牛顿。( newton简写 N)。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