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 Amplatzer封堵器在动脉导管未闭 (PDA)介入治疗中的安全性和疗效。 方法 自 2 0 0 0年9月开始应用 Amplatzer封堵器治疗 30例 PDA患者 ,在术后 2 4小时、1个月、3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 ,观察封堵效果及有无并发症。 结果  PDA最窄处直径为 2 .5~ 12 .0 mm,平均 5 .3mm;1例伴有重度肺动脉高压的粗大 PDA采用 Amplatzer房间隔缺损封堵器治疗 ,余 2 9例用 Am platzer PDA封堵器。2 9例术后 2 4小时、1例 48小时时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均未见残余分流 ,1例术后早期发生机械性溶血。随访中 ,未出现封堵器移位、残余分流和再通。结论 应用 Amplatzer封堵器治疗 PD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非外科手术方法 ,适应证广、技术成功率高、近期疗效满意 ,远期效果尚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
应用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动脉导管未闭 ( PDA)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 ,以往治疗采用开胸法。随着介入医学的发展 ,非开胸治疗 PDA先后经历了 Porstmann法、Rashkind法、Sideris法、弹簧圈法等。虽都能达到治愈的目的 ,但因开胸手术创伤大 ,其它几种非开胸法有操作复杂、适应证较窄、残余漏发生机率较多等不足。我国于1 998年采用 Amplatzer封堵器经皮穿刺静脉治疗PDA,因其克服了上述方法的缺点和限制 ,具有安全简便、成功率高、疗效可靠、封堵范围大、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成为目前经导管治疗 PDA的理想方法 [1] 。我科 1 999年 3月至 2 0 0 0年 8月 …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婴儿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收治1岁以内婴儿动脉导管未闭患儿63例,行介入手术治疗,患儿年龄(5.1±3.6)个月,体质量(6.3±2.7)kg。患儿均有睡时多汗症状。结果对所有患儿均封堵成功,随访6个月以上均无残余分流,无血尿、血栓等并发症,1例发生股动静脉瘘,压迫数小时后消失。二尖瓣反流随访过程中不同程度减轻。结论婴儿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成人动脉导管未闭的特点,探讨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31例成人动脉导管未闭外科治疗病例资料。结果:手术治疗成人动脉导管未闭31例,手术分为非体外循环(CPB)下的PDA结扎术及CPB下的肺动脉内PDA缝合术。31例均获痊愈,其中18例术后随访1~3年,未发现导管再通。结论:对于导管较长、口径较小的、且年龄在29岁以下的患者,可应用非CPB下PDA结扎术;反之则应在CPB下肺动脉内PDA缝合术。对于合并心间隔缺损者宜一期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2例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失败后的手术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动脉导管未闭 (PDA)介入治疗的开展 ,由于病例选择不当和治疗经验的不足 ,会发生封堵器封堵失败的问题 ,现报道 2例PDA封堵失败引起残余分流的临床表现和手术处理经验。例 1 女 ,32岁。发现心脏杂音 32年 ,胸骨左缘第 3肋间闻及连续性机器隆隆样杂音。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为动脉导管未闭 ,管型 ,直径为 12mm。曾 2次采用Amplatzer封堵器封堵 ,均未获成功 ,第 3次改用房缺封堵器封堵 ,术后 2h即出现血红蛋白尿 ,尿常规检查提示蛋白“ +++”、隐血“ +++”。胸骨左缘第 3肋间闻及 2~ 3 VI级收缩期样杂音。…  相似文献   

6.
动脉导管未闭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动脉导管未闭合理手术方式。方法 总结外科治疗动脉导管未闭117例,其中合并肺动脉高压42你,合并心血管病变34例。经左后外侧切口结扎69例,切断缝合14例,经正中切口结扎5例,体外循环下修补29例。结果 手术死亡1例,远期死亡1例,喉返神经损伤2例,无导管再通。结论 根据年龄,导管类型、粗细,合并肺动脉高压及心血管病变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并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成人动脉导管未闭手术治疗的远期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成人动脉导管未闭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2年 3月至 2 0 0 1年 6月 ,我们对 6 3例成人动脉导管未闭 (PDA)进行了 3种术式的手术治疗 ,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全组中男 36例 ,女 2 7例。采用 3种手术方法 :体外循环下动脉导管缝闭术 12例 ,年龄 18~ 31岁 ,平均(2 4 5± 3 4)岁 ;动脉导管切断缝合术 10例 ,年龄 18~ 2 9岁 ,平均 (2 3 5± 4 1)岁 ;荷包缝合结扎术 41例 ,年龄 19~ 48岁 ,平均 (33 5± 4 5 )岁。X线胸片检查所有病人均明显肺动脉充血及不同程度的心脏扩大。所有病人经彩色超声检查及临床估测 ,5 5例有中—重度肺动脉高压 ,荷包缝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的手术方法与效果。方法在电视胸腔镜下游离动脉导管,10例采用丝线结扎,然后用钛夹钳闭动脉导管;6例单纯采用钛夹钳闭动脉导管。结果全组16例术后无喉返神经损伤,无导管残余分流等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7d。随访15例,超声心动图检查无导管再通。结论VATS治疗PDA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容易掌握和推广,具有创伤小、术后疼痛轻、出血少、恢复快及美观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动脉导管未闭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作者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治疗21例动脉导管未闭患者。除1例因重度肺动脉高压导管较粗、1例小血管出血转为开胸手术外,另19例均手术恢复良好。术后1例出现可逆性喉返神经损伤,2例左胸腔少量积气,1例再通行二次VATS手术,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及死亡。均未放置引流管及输血,证实VATS治疗PDA是一安全可靠、创伤小、术后痛疼轻、恢复迅速的新方法,尤其适于儿童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左腋下小切口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疗效。方法2004年1月-2008年3月采用左腋下小切口手术结扎动脉导管未闭58例。经第4肋床进胸,微小开胸器撑开至手指能入胸腔探查导管三角。解剖游离未闭动脉导管,经后壁引出2根10号丝线备结扎。微泵静脉注射硝普钠或吸入麻醉,使动脉收缩压降至60-80 mm Hg。先后结扎导管主动脉端及肺动脉端10号丝线。结果58例手术均获成功,术野显露清楚,术毕不放置胸腔闭式引流,无导管破裂,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出现暂时性声音嘶哑1例,皮下气肿1例,左侧气胸2例,均经胸腔穿刺排气后痊愈。58例随访3个月-4年,平均2.3年,无导管再通及假性动脉瘤形成。结论该术式具有损伤小、瘢痕隐蔽、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手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经胸小切口封堵治疗成人动脉导管未闭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经胸小切口介入封堵术治疗成人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5年11月-2007年5月,食管超声引导下完成10例经胸小切口介入封堵术(封堵组)。左胸骨旁第2肋间3-5cm切口暴露主肺动脉,缝2个荷包,将输送装置刺入肺动脉,在超声引导下经动脉导管送入主动脉,释放大于动脉导管直径4—6mm封堵器。选择2002年1月-2005年11月的20例成人体外循环动脉导管未闭手术(体外循环组)与经胸小切口介入封堵术治疗动脉导管未闭比较。结果与体外循环组相比,封堵组切口小[(3.6±1.6)cm vs(25.3±5.4)cm,t'=-16.575,P〈0.05),输血少[0%(0/10)vs75%(15/20),P=0.000);手术时间短[(0.8±0.2)hvs(3.5±0.4)h,t’=-27.951,P〈0.05],辅助呼吸时间短[(1.2±0.5)h vs(19.6±3.6)h,t’=-22.429,P〈0.05],ICU住院时间短[(22.6±6.8)h vs(50.6±11.2)h,t=7.230,P=0.000]。结论经胸小切口介入封堵术易于操作,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应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治疗婴幼儿粗大动脉导管未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室间隔缺损(VSD)封堵器在介入治疗婴幼儿粗大动脉导管未闭(PDA)中的临床应用和安全性。方法2008年6月—2009年5月,应用对称膜部VSD封堵器对5例婴幼儿粗大PDA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患儿进行介入封堵治疗。男1例,女4例,年龄5个月~3岁,体重5.1~15.0 kg,体表面积(BSA)0.37~0.58 m2,动脉导管呈类似管型,内径5.7~8.5 mm,肺血管阻力4.8~5.7 Wood单位,体循环血量比(Qp/Qs)为3.4~4.6。术后3例患儿接受波生坦治疗。结果5例患儿全部封堵成功,术后4~5天出院。其中1例患儿选用膜部VSD封堵器,其余4例选用肌部VSD封堵器。5例患儿多汗症状明显改善,体重增加明显。复查超声心动图示封堵器位置固定、无残余分流,无左肺动脉及降主动脉狭窄;根据三尖瓣和肺动脉瓣反流估测肺动脉压力均有不同程度下降,随访6个月以上的患儿肺动脉压均降至正常水平。结论对于合并动力性肺动脉高压的婴幼儿粗大PDA,由于导管粗大及弓降部内径限制,应用VSD封堵器封闭动脉导管是一种较为安全的选择,但需更大样本量的病例和长期随访积累。  相似文献   

14.
复杂动脉导管未闭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在近10多年中,作者单位收治复杂动脉导管未闭69例,其中窗型9例、动脉瘤型13例、粗大动脉导管15例、假性动脉瘤3例、动脉导管钙化3例、动脉导管再通5例、有导管炎史5例、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16例。单纯结扎导管51例、加垫卷或垫片结扎导管9例、左心转流下切断导管缝合5例、对导管或主动脉破裂出血,采用补片修补结扎导管2例、带环涤纶人造血管套入胸主动脉内结扎2例。术后早期死亡2例(2.9%)。随访5个月~16年,手术效果满意,杂音均消失。作者认为,良好的手术效果取决于对困难动脉导管未闭不同类型,采用了不同的手术方法,强调对破裂的动脉导管或主动脉进行补片修补或带环涤纶人造血管套入胸主动脉内结扎术,操作简便,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左腋下小切口手术治疗动脉导管未闭45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左腋下小切口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价值。 方法 左腋中线纵行小直切口第三肋间进胸腔 ,切开纵隔胸膜 ,游离动脉导管 ,三道丝线结扎闭合导管。 结果 治疗动脉导管未闭会4 5例 ,无手术死亡 ,无再通病例 ,术中导管破例 1例成功闭合 ,合并主动脉缩窄 1例同期纠治成功。并发左下肺不张、左胸腔积液各 1例 ,治愈。 结论 此法创伤小 ,术后恢复快 ,美观 ,显露满意 ,适用于小儿、成人、合并肺动脉高压、合并主动脉弓降部畸形等病例。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17岁,主因"活动后心悸、气促"入院。查体:心尖搏动增强并向左下移位,心浊音界向左下扩大,于胸骨左缘第2肋间可闻及响亮的连续性机器样Ⅳ级杂音,并向左锁骨下窝传导。超声:左心房、左心室扩大;大血管短轴切面示主肺动脉及右肺动脉增宽,右肺动脉根部与降主动脉间可见管道相通,右肺动脉侧管口直径8mm,主动脉侧管口直径12 mm.  相似文献   

17.
12例电视胸腔镜下动脉导管未闭手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2例电视胸腔镜下动脉导管未闭手术李晓辉,郭斌,石静,崔洪伟,紫巍,耿建英电视胸腔镜外科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个新领域,做为微手术外科正广泛应用于临床。我们自1994年3月~10月采用此种方法为12例动脉导管未闭(PDA)病人施行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  相似文献   

18.
19.
1992~1996年诊治动脉导管未闭100例。男38例,女62例,年龄4~35岁,其中20岁以下79例.20~30岁17例。30岁以上4例。手术均获成功,无1例死亡。术后并发喉返神经麻痹4例,术后再通1例,95例行导管双重结扎。5例在体外循环下缝合未闭导管。作认为心脏听诊,心脏三位片和彩色多普勒是确诊的基本手段。本病最好在20岁以前手术,但30岁以上还可手术。中对其诊断和手术枝术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0.
动脉导管未闭合并心间隔缺损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