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研究癌胚抗原(CEA)表达与胃癌发生及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关系,作者采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41例胃癌及其不同距离癌旁粘膜和67例胃良性病变组织的CEA表达。结果表明:胃癌组织内 CEA 100%表达阳性,癌旁 2 cm及 5 cm处粘膜、胃良性病变组织内 CEA表达阳性者分别为4%、26%和56%。癌组织内 CEA多以胞浆型和间质型分布为主,而良性病变多以腔缘型和膜型分布为主。CEA表达的阳性程度与癌细胞生物学行为无关,而分布形式则与之有关。不同距离癌旁粘膜及胃良性病变组织内CEA表达与细胞分化程度有关。但在癌变之前,CEA尚保持着极性分布状态。作者认为:CEA的表达状况与胃癌细胞发生及其生物学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纤维化的病理改变与血清学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在彩色B超定位下穿刺取活体肝组织299例,作苏木素-伊红(HE)、网织纤维(RT)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分级、分期。血清标本用放射免疫测定检测透明质酸(HA)、Ⅲ型人前胶原(HPCⅢ)、IV-型胶原(IV-C)。【结果】慢性肝炎轻度97例,血清学纤维化指标升高不明显。慢性肝炎中度126例,血清学纤维化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升高,慢性肝炎重度29例、肝硬化47例,血清学纤维化指标均显著升高。299例慢性病毒性肝炎病理的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分期与血清学纤维化程度有密切关系。【结论】慢性病毒性肝炎纤维化的病理改变和血清学的变化随临床病情的变化而改变。肝组织活检结合血清学指标的检测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肝硬化时血清透明质酸层粘蛋白Ⅳ型胶原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119例肝硬化患者血清中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Ⅳ型胶原(Ⅳ、C)三项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含量进行检测,探讨其对肝硬化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RIA)联合检测民已确诊的肝硬化患者血清中HA、LN、Ⅳ.C含量与肝纤维化严重程度进行比较,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肝硬化患者血清中HA、LN、Ⅳ.C含量明显高于下沉人及慢性肝炎组,且三项肝纤维化指标同的程度与Child-Pu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癌胚抗原表达与胃癌发生及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关系,作者采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41例胃癌及其不同距离癌旁粘膜和67例胃良性病变组织的CEA表达。结果表明:胃癌组织内CEA100%表达阳性,癌旁2cm及5cm处粘膜、胃良性病变组织内CEA表达阳性40%、26%和56%。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行肝纤维化无创检测以及血清纤维化标志物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III型前胶原肽(PIIIP),IV型胶原(CIV)与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方法:对8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肝纤维化无创检测并且同时检测血清中ALT,HBV DNA和纤维化标志物的水平,并行肝活检检测肝组织病理纤维化分期。结果:不同组织病理学分期中肝纤维化无创检测值与血清纤维化指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纤维化无创检测能够联合血清纤维化指标的检测,能够指导肝纤维的分级,并对预后有着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肝纤维化血清指标与慢性肝炎组织炎症及纤维化的相关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血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层粘蛋白(LN)、Ⅳ型胶原(Ⅳ-C)等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与慢性肝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278例慢性肝炎患者经肝脏活检行常规病理检查,肝活检前采血检测血清HA、PCⅢ、LN、Ⅳ-C水平。结果 肝组织纤维化程度与炎症活动度呈正相关。HA可反映中度以上慢性肝炎炎症活动及肝纤维化,并与之呈正相关;肝脏存在纤维化时LN水平升高,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PCⅢ、Ⅳ-C水平升高与炎症活动度有关。结论 血清HA、PCⅢ、LN、Ⅳ-C水平均不同程度反映肝组织纤维程度,可作为血清肝纤维化检测指标;HA更能反映肝硬化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调查检测江苏太仓地区与安徽旌德地区383名献血员肝炎血清学标志物,复检出率仍达6%,抗-HCV也达2.61%,认为加强质控、改进筛检供血标准十分必要;ALT正常与否不能作为HBV和HCV感染检测的替代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病毒性肝炎纤维的病理改变与血清学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 在彩色B超定位下穿刺取活体肝组织299例,作苏木素-伊红(HE)、网织纤维(RT)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分级、分期。血清标本用放射免疫测定检测透明质酸(HA)、Ⅲ型人前的(HPCⅢ)、IV-型胶原(IV-C)。结果 慢性肝炎轻度97例, 清学纤维化指标升高不明显。慢性肝炎中度126例,血清学纤维化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升高,慢性肝炎重度29例、肝硬化47例,血清学纤维化指标均显升高。299例慢性病毒性肝炎病理的炎症活动和纤维化分期与血清学纤维化程度有密切关系。结论 慢性病毒性肝炎纤维化的病理改变和血清学的变化随临床病情的变化而改变。肝组织尖检结血清学指标的检测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采用不同的方法对急、慢性肾炎患者血液中的循环免疫复合物(CIC)、补体溶血总活性(CH50)及血浆末端补体复合物(SC5b-9)的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急性肾炎与慢性肾炎的患者,其3项指标的水平均较高,与健康人相比,差异均较明显。此外,在这些指标中,以检测血浆SC5b-9敏感性最高。提示:观察患者CIC、CH50及SC5b-9指标的变化可为临床正确判断病情及评估预后等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在慢性乙型肝炎中的临床意义 ,为抗肝纤维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 10 0例临床诊断为各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检测血清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 ,并与 3 0例健康者作对照。结果 各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均明显高于健康者 ,P <0 .0 5。结论 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能反映乙肝肝纤维化的活动性及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