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过程中,获卵数是影响妊娠结局的重要因素。由于个体差异性,即使采用相同的控制性促排卵(COS)策略,获卵数亦存在较大差异。获卵数较少时,可利用胚胎数减少,从而导致周期取消率升高,临床妊娠率降低。获卵数过多时,卵母细胞利用效率下降,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风险增高,影响最终妊娠结局。适量的获卵数可在充分利用卵母细胞、获得较满意妊娠结局的同时,减少OHSS等并发症的发生,并可避免胚胎浪费,减少治疗费用。长方案作为目前临床上非常成熟的促排卵方案,在IVF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拟综述长方案周期不同获卵数对IVF妊娠结局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最佳获卵数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9月至2010年8月35岁以下行长方案IVF-ET治疗的544个获卵周期的资料。比较不同获卵数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临床妊娠率及并发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不同获卵数各组间促性腺激素(Gn)刺激天数、Gn用量、卵裂率、优胚率无明显差别(P〉0.05),获卵数〉25个组受精率低于其他各组(P〈0.05)。随获卵数的增加,冷冻胚胎数、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血雌二醇(E2)值及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妊娠率随获卵数增加逐渐增加,当获卵数〉15个,临床妊娠率较前下降,累积妊娠率随获卵数增加而增加,当获卵数〉25个,临床妊娠率和累积妊娠率明显下降。结论获得适量的卵有利于获得较满意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IVF-ET长方案周期最佳获卵数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IVF长方案助孕的4 889例取卵周期,以平滑曲线拟合探索获卵数与临床妊娠及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高危倾向全胚冷冻的临界值,并以此根据获卵数不同分为3组:A组(≤6)(819例),B组(7~≤12)(1 795例),C组(≥13)(2 275例),对各组间的一般情况,促排卵结局和胚胎移植结局进行比较。结果平滑曲线拟合显示,获卵数≥7个时,临床妊娠率趋向稳定;获卵数≥13个时,OHSS高危倾向全胚冷冻率(64.09%,1 458/2 275)显著升高。3组间年龄、不孕年限、体质量指数(BMI)、基础卵泡刺激素(FSH)、双侧窦卵泡数(AF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间HCG日雌激素(E2)、HCG日孕酮(P)、可移植胚胎数、OHSS高危倾向全胚冷冻率、移植囊胚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随获卵数增加而显著升高(P0.01),促性腺激素(Gn)用量及无可利用胚胎周期取消率显著降低(P0.01),各组间受精率及早期流产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对于IVF长方案周期,获卵数7~≤12个时,可在新鲜周期行移植并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4.
回顾分析本中心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VF/ICSI)周期中行控制性促超排卵(COH)获得单个成熟卵母细胞所需外源性重组卵泡刺激素(recombinant 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rFSH)的剂量与妊娠结局的关系,以期通过对该指标的评估初步量化两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胚胎移植过程的难易程度以及出血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生殖中心自2001年1月至2004年6月760个IVF-ET周期的胚胎移植技术与其临床结局的关系。结果760个胚胎移植周期中,胚胎移植容易403周期、较困难305周期、困难52周期,后者与前二者比较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分别下降了14.6%和5.5%,临床妊娠率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移植管无血染440周期、少量血染271周期、多量血染49周期,多量血染与无血染和少量血染比较,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分别下降了19.6%和7.3%,种植率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胚胎移植是IVF-ET的关键步骤之一,移植过程应操作轻柔,减少困难胚胎移植和出血的发生,将会提高IVF-ET的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3种不同促排卵方案中HCG日E2水平和获卵数的比值与IVF-ET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8月在我中心行IVF/ICSI治疗的63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长方案444例,超长方案104例,拮抗剂方案91例,比较3种不同方案患者IVF/ICSI的临床参数和妊娠结局。结果拮抗剂方案的Gn天数、Gn用量、受精数、培养胚胎数及形成囊胚数显著低于长方案组和超长方案组(P<0.05);超长方案组胚胎移植(ET)日内膜厚度和着床率显著高于长方案组和拮抗剂方案组(P<0.05);长方案组HCG日E2水平显著高于超长方案组和拮抗剂方案组(P<0.05);3组的获卵数和HCG日E2/获卵数情况分别为:超长方案组>长方案组>拮抗剂方案组;长方案组>超长方案组>拮抗剂方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组间囊胚形成率、受精率、妊娠率及流产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ROC曲线与逻辑回归分析表明:长方案和拮抗剂方案组HCG日E2水平可作为妊娠率的阳性预测因素(P<0.05),但不同促排卵方案HCG日E2/...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IVF-ET治疗中GnRH激动剂方案促排卵的适宜获卵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西北妇女儿童医院生殖中心行IVF/ICSI新鲜周期胚胎移植的患者(共9 188例)的临床资料,以获卵数不同将患者分为5组,分别为获卵1~3枚组、4~7枚组、8~13枚组、14~19枚组、≥20枚组,比较各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及胚胎发育情况,以及继续妊娠率、周期取消率等临床结局。结果各组患者随着年龄减少,获卵数、双原核(2PN)胚胎数、可用胚胎数及优质胚胎数显著增加(P0.05)。获卵8~13枚组的继续妊娠率显著高于1~3枚组、4~7枚组(P0.05),且其周期取消率显著低于1~3枚组、14~19枚组及≥20枚组(P0.05);其OHSS率亦显著低于14~19枚组及≥20枚组,无可用胚胎率显著低于1~3枚组、4~7枚组(P均0.05)。结论在GnRH激动剂促排卵方案中,获卵数8~13枚时继续妊娠率较高,且周期取消率及OHSS发生率较低,是新鲜周期胚胎移植较适宜的获卵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中第3天移植的不同细胞数目的胚胎,其妊娠率有无差别;并进一步分析哪些分裂阶段的胚胎不适合于体外培养后第3天移植。方法以2004年1月至2006年6月在本中心接受IVF-ET治疗的788对夫妇,共792个周期为研究对象。ET后4周B超测到胎心搏动视为妊娠。将所有移植胚胎按细胞数目的不同分为4组:移植胚胎细胞数≤4(a组);移植胚胎细胞数为5~6(b组);移植胚胎细胞数为7~9(c组);移植胚胎细胞数≥10(d组)。通过计数胎心数标定每一组胚胎的种植率,分析4组胚胎种植率有无差异。结果c组胚胎其种植率(34.0%)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其中8细胞胚胎的种植率最高(34.8%),其次是9细胞胚胎(34.3%)和7细胞胚胎(31.6%),再次是10细胞的胚胎(14.3%),最后是5~6细胞胚胎(8.7%);在对所移植的胚胎全部种植或全部不种植的周期分析中,移植≤4细胞胚胎或移植≥11细胞胚胎发生种植的可能性为0。结论在IVF-ET周期中第3天移植7~9细胞的胚胎其妊娠率显著高于移植其他细胞数的胚胎;选择胚胎时应首选8细胞的胚胎,然后是9、7、10细胞的胚胎,最后是5~6细胞胚胎;体外培养第3天≤4或≥11细胞胚胎不适合移植。  相似文献   

9.
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控制性卵巢刺激(COS)过程中,获得适当数量及高质量的卵母细胞是减少甚至避免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发生及优化妊娠结局的关键。目前,多认为获卵超过15个时OHSS风险增加的同时对妊娠结局并无明显改善,但对于最适获卵数的具体界定,目前尚无共识。COS过程中对获卵数的调控,主要从卵巢功能的评估、促排卵方案的合理选择,及促排卵过程中促性腺激素(Gn)启动剂量、对优势卵泡群的调控和诱发排卵策略的选择等方面进行。总体而言,COS过程中要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充分评估,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从多方面对获卵数加以调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卵巢高反应人群在黄体期添加经皮雌激素后对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2016年8月至2017年1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IVF-ET鲜胚移植的卵巢高反应患者257例的临床资料,按随机数字表将其分成两组:单纯P组(116例),从取卵日开始给予地屈孕酮+雪诺同行黄体支持;E2+P组(141例),移植前地屈孕酮+雪诺同使用方法同单纯P组,移植后第7天开始经皮给予雌激素1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促排卵情况和妊娠结局。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的HCG日E2、P水平、内膜厚度,获卵数,移植胚胎数及优质胚胎数等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75.9%vs.74.5%)、持续临床妊娠率(71.6%vs.68.1%)、自然流产率(4.6%vs.8.6%)及异位妊娠率(1.1%vs.0%)等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E2+P组的中重度OHSS发生率略高于单纯P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297)。结论卵巢高反应人群在黄体期添加经皮雌激素不能显著提高临床妊娠率,而中重度OHSS发生率有上升趋势,因此对于卵巢高反应人群不推荐在新鲜胚胎移植后补充经皮雌激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卵母细胞成熟率与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临床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2月在本中心接受ICSI治疗且获卵数≥5枚、卵母细胞成熟率≥30%的2 196个周期,根据卵母细胞成熟率不同,分为5组:A组:30%≤卵母细胞成熟率60%;B组:60%≤卵母细胞成熟率70%;C组:70%≤卵母细胞成熟率80%;D组:80%≤卵母细胞成熟率90%;E组:卵母细胞成熟率≥90%。比较5组间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胚胎种植率、放弃周期率及临床妊娠率等。结果(1)各组基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受精率:A组(71.11%)显著低于C组(75.38%)、D组(77.40%)和E组(79.66%),且E组显著高于其他4组(P0.05);(3)卵裂率:A组(97.93%)显著低于D组(99.06%)和E组(99.13%)(P0.05);(4)周期取消率:A组(12.20%)显著高于C组(5.61%)、D组(3.57%)和E组(3.07%),B组(8.02%)显著高于D组和E组,C组显著高于E组(P均0.05);(5)胚胎种植率:A组(36.71%)显著低于D组(48.80%)(P0.05);(6)其余观察指标各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卵母细胞成熟率较低时ICSI助孕的临床结局相对较差。卵母细胞成熟率低于70%时临床妊娠率开始下降,当卵母细胞成熟率低于60%时临床妊娠率进一步降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长方案IVF/ICSI-ET助孕周期中患者年龄、获卵数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6年7月在本院生殖科首次接受黄体期长方案助孕治疗的1 76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共1 763个取卵周期),并根据是否获得活产将研究对象分为活产组和非活产组;根据助孕年龄不同分为25岁、25~29岁、30~34岁、≥35岁4组;根据获卵数不同分为≤5个、6~10个、11~15个、16~20个、≥21个5组。比较各组间的一般情况、实验室指标以及妊娠结局。结果 (1)1 763个取卵周期中分娩活婴1 036个周期,累计活产率58.76%,其中新鲜移植1 438个周期,541个周期分娩活婴,新鲜移植活产率为37.62%。活产组与非活产组比较,活产组的年龄、不孕年限、基础FSH(bFSH)、Gn使用总量显著低于非活产组(P0.05);而HCG日E2水平、获卵数、卵母细胞成熟率、受精率、可利用胚胎率、优质胚胎率均显著高于非活产组(P0.05)。(2)不同年龄组的比较:随着年龄的增加所需Gn总量也增加,25岁组的受精率最低,30~34岁组的可利用胚胎率最高;≥35岁组的bFSH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组,而HCG日E2水平、获卵数、优质胚胎率、新鲜移植活产率及累计活产率均显著低于其他组(P均0.05)。(3)不同获卵数组间比较:获卵数≤10个两组的年龄、bFSH、Gn总量均显著高于获卵数≥16个两组,但HCG日E2水平、新鲜移植活产率、累计活产率均显著低于获卵数≥16个两组;获卵数≥21个组的新鲜移植活产率及累计活产率最高(P均0.05)。(4)不同年龄不同获卵数组间比较:各个年龄组的不同获卵数间的累计活产率均随着获卵数的增加而增加。结论 (1)年龄是影响IVF/ICSI妊娠结局的重要因素,年龄过小或过大均影响IVF/ICSI妊娠结局;(2)获卵数是影响IVF/ICSI妊娠结局的另一重要因素,在一定范围内获卵数的增加能改善妊娠结局;(3)不同年龄段获得较满意的妊娠结局所需的最适获卵数范围不同;(4)累计活产率是评价IVF/ICSI妊娠结局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The membranes of human spermatozoa contain an extremely high concentration of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and are therefore susceptible to lipid peroxidation damag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retrospectively determin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lipid peroxidation levels of washed spermatozoa, as indicated by thiobarbituric-acid-reactive substance concentration, and: (a) semen quality evaluated by basic routine, biochemical, cytological and quantitative ultramorphological analyses; (b) IVF fertilization rate. Semen samples from 45 male partners of couples who had been referred for IVF treatment due to a female infertility factor were evaluated for quality as well as for thiobarbituric-acid-reactive substance concentrations. The latter were found to have a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total sperm count, semen volume, zinc/fructose ratio, and the integrity of sperm acrosome and axonema. It was suggested that lipid peroxidation has a deleterious effect on the ultramorphological status of the sperm cells and, thereby, on the male fertilization potential. The content of the seminal fluid, about 30% of which is produced by the prostate, may protect spermatozoa from this destructive proces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was also found between thiobarbituric-acid-reactive substance concentrations and IVF fertilization rate. When the patients were subdivided into fertilizing (fertilization rate > 0%) and nonfertilizing (fertilization rate = 0%) subgroups (n = 33 and n = 12, respectively), the former exhibited significantly lower thiobarbituric-acid-reactive substance concentrations than the latter. A new IVF fertilization index based on the lipid peroxidation level was established. This index had a predictive power of 93% (94% sensitivity and 92% specificity). The clinical value of this index should be further verified.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获卵数与IVF/ICSI累积活产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1日至2015年6月31日因不孕症在我院生殖中心首次IVF/ICSI助孕的4 975例患者。根据获卵数的不同将患者分为6组:A组(1~3枚);B组(4~6枚);C组(7~9枚);D组(10~15枚);E组(16~20枚);F组(20枚)。比较各组间年龄、不孕因素、2PN率、累积活产率及因OHSS倾向全胚冷冻等的差异,并对获卵数、年龄、促排卵方案等对累积活产率的影响进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随着获卵数的增加,累积活产率及因OHSS倾向全胚冷冻率显著增加,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组2PN率、新鲜移植周期占比显著低于其它5组(P0.05);A组新鲜周期移植的活产率显著低于其它组(P0.05),无可移植胚胎周期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表明:与获卵数A组相比,B~F组活产的概率显著增加,OR值分别为3.456(2.562,4.662)、5.845(4.324,7.901)、8.625(6.446,11.539)、13.001(9.401,17.961)、17.389(12.168,24.845)。年龄35~≤39岁及≥40的患者累积活产率与≤30岁的患者相比显著下降,OR值分别为0.570(0.455,0.714)、0.243(0.165,0.357)。结论累积活产率随着获卵数的增多而增高,获卵数是累积活产率的强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 (ICSI)和常规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 (IVF-ET)两种助孕技术处理后的胚胎形态和临床结果。方法 :90对夫妇进行 93个 ICSI/ IVF治疗周期 (ICSI 45周期 ,IVF 48周期 ) ,比较两组周期平均获卵数 ,正常受精数 ,A、B级胚胎数和生化妊娠率 ,临床妊娠率。结果 :ICSI组周期平均获卵数及正常受精数 (分别为 1 1 .2 5 ,6 .6 0 )与 IVF组 (分别为 1 0 .6 7,6 .90 )相类似 (P>0 .0 5 ) ;周期 A、B级胚胎数 ICSI组3.31 ,IVF组 3.1 9,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P>0 .0 5 )。周期临床妊娠率 ICSI组 42 % ,IVF组 44 % ,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P>0 .0 5 )。周期“抱婴回家”率 ICSI组 36 % ,IVF组 31 % ,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P>0 .0 5 )。结论 :ICSI技术治疗严重男性因素引起的不育症可取得与常规 IVF治疗主要由女方不育因素引起的不育症相似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常规体外受精(IVF)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是否会影响获单卵患者的临床结局。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本院生殖中心接受常规IVF治疗且获卵数为1的256对夫妇,根据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4%组134例,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4%组122例,比较两组间的无可移植胚胎周期发生率、受精率、卵裂率、正常受精率、异常受精率、优胚率及可用胚胎率。其中新鲜移植周期共75例,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4%组43例,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4%组32例,比较两组间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结果: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4%组和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4%组的无可移植胚胎周期发生率、受精率、卵裂率、正常受精率、异常受精率、优胚率及可用胚胎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鲜移植周期中,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4%组和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4%组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不影响单卵患者常规体外受精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