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研究丙溴磷及其混配农药对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丙溴磷染毒组、丙溴磷与氰戊菊酯混配染毒组、丙溴磷与灭多威混配染毒组和对照组。3个染毒组分别给予3种染毒剂量进行染毒,于染毒前和染毒24h后进行小鼠跳台试验。结果丙溴磷染毒组与2个混配农药染毒组的高、中剂量组跳台试验受电击次数、电击总时间、首次错误潜伏时分别为(64.90±36.32)次、(6.10±3.60)s、(119.52±55.94)s,(86.90±32.16)次、(5.00±2.09)s、(66.20±37.98)s;(74.20±27.88)次、(2.90±1.45)s、(86.90±31.12)s,(103.10±32.75)次、(2.10±1.29)s、(60.50±39.83)s;(76.40±35.28)次、(3.60±1.96)s、(101.30±38.74)s,(156.30±70.57)次、(1.60±0.97)s、(56.80±31.57)s。与对照组比较,丙溴磷染毒组中的高、中剂量组与2个混配农药染毒组高剂量组跳台试验受电击次数、电击总时间明显增加(P<0.05,P<0.01)、首次错误潜伏时明显缩短(P<0.01)。结论丙溴磷及其混配农药能降低小鼠学习记忆功能,其中丙溴磷的作用可能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溴氰菊酯亚慢性染毒对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按确定的溴氰菊酯高、中、低染毒剂量,对小鼠进行灌胃染毒,染毒时间为30d.对染毒后小鼠进行Y型臂迷宫试验和跳台试验.结果 Y型迷宫试验中,高剂量染毒组、中剂量染毒组、低剂量染毒组的总电击时间分别为(39.10±16.21)s、(34.54±12.19)s、(28.99±11.72)8,总训练次数分别为(70.35±28.07)次、(66.24±27.10)次、(60.58±23.49)次,错误反应次数分别为(34.89±14.64)次、(31.31±11.29)次、(28.62±9.28)次.与对照组比较,高剂量染毒组总电击时间延长,总训练次数、错误反应次数增加,正确反应率下降,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中剂量染毒组除总训练次数外,其余各指标也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高剂鼍染毒组、中剂量染毒组染毒后跳台试验错误潜伏期显著缩短、错误次数显著增多、电击时间显著延长,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低剂量染毒组染毒后错误次数显著增多,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溴氰菊酯亚慢性染毒可降f氐小鼠的学习记忆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混配农药对小鼠运动能力及抗疲劳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160只小鼠随机分为两批,每批80只,雌雄不拘.每批小鼠又随机分为1个单剂染毒组(丙溴磷染毒组),2个混配农药组(丙溴磷与氰戊菊酯染毒组、丙溴磷与灭多威染毒组),1个对照组;混配农药组及单剂染毒组分别分为高、中、低3个染毒剂量组.染毒2 h后,第1批小鼠进行负重游泳试验,第2批小鼠摘除眼球取血,分别测定各组动物血浆葡萄糖(BS)、尿素氮(BUN)和乳酸(LD)浓度及肌酸激酶(CK)活力.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2个混配农药染毒组小鼠BS浓度显著下降(P<0.05),BUN和LD浓度显著升高(P<0.01),CK活力显著增高(P<0.01),游泳时间明显缩短(P<0.01).结论 混配农药可降低小鼠运动能力并导致其抗疲劳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4.
低剂量农药混配对家兔周围神经传导功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低剂量丙溴磷等农药混配对家兔周围神经传导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家兔随机分为 3个混配农药染毒组 ,1个单剂农药染毒组和 1个对照组 ,选用丙溴磷、溴氰菊酯和灭多威 3种农药以不同的剂量和种类进行混配 ,经皮肤染毒。于染毒前和染毒后 7d、14d、2 1d对各组分别进行神经 肌电图描记 ,记录传导速度、远端潜伏时、近端潜伏时等指标 ,并测定各组血清ChE活力。结果 各组血清ChE活力在正常范围。与对照组和单剂农药染毒组比较 ,在染毒的不同时间 ,混配农药染毒组的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减慢 ,同时远端潜伏时、近端潜伏时显著延长 (P <0 .0 5 ,P <0 .0 1)。结论 混配农药引起的周围神经传导功能的改变早于胆碱酯酶活力的抑制 ,这对混配农药中毒的早期诊断和防治可能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二恶英(TCDD)对于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8只雌雄各半的昆明种小鼠按性别随机分为高、中、低剂量染毒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染毒剂量分别为100 μg/kg体重、10 μg/kg体重、1 μg/kg体重,用腹腔注射的方式一次染毒,24 h和48 h后进行跳台实验,记录小鼠首次跳下的潜伏期和跳下的错误次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雄性小鼠中高剂量组的记忆潜伏期显著增加(P<0.05),在记忆功能实验中,雌性小鼠低、高剂量染毒组中小鼠跳下平台的错误次数显著增加(P<0.05).结论:二恶英对小鼠的学习记忆功能有一定的影响,且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菟丝子水提取物(CCL)对脑缺血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改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模型组、治疗Ⅰ组和治疗Ⅱ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用双侧颈总动脉反复夹闭再灌注配合腹腔注射硝普钠降压方法建立脑缺血大鼠动物模型.Y迷宫及跳台实验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生化测定脑组织SOD活力及MDA含量.结果 Y迷宫实验中,模型组大鼠达标所需的训练次数[(93.4±17.3)次]显著高于对照组[(57.8±15.7)次](P<0.01),而治疗Ⅰ组、Ⅱ组达标所需的训练次数[(68.6±15.1)次,(64.5±13.8)次]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跳台实验中,模型组大鼠的错误次数及受电击时间[(4.0±1.6)s,(26.05±9.63)s]显著高于对照组[(2.1±1.0)s,(11.97±5.67)s](P<0.01),而治疗Ⅰ组、Ⅱ组的错误次数及受电击时间[Ⅰ组:(3.1±1.5)s,(21.82±8.34)s;Ⅱ组:(2.6±1.3)s,(14.21±6.48)s]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及P<0.01).模型组SOD活力[(53.71±9.86)U/mg]显著低于对照组[(76.76±6.24)U/mg](P<0.01),MDA含量[(3.43±0.19)nmol/mg]显著高于对照组[(1.63±0.09)nmol/mg](P<0.01);治疗组SOD活力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MDA含量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及P<0.01).结论 CCL可显著改善脑缺血所致大鼠记忆障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菟丝子的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溴氰菊酯(DM)亚慢性染毒对小鼠神经行为和海马谷氨酸受体(NMDA)表达的影响.方法 清洁级雌性昆明小鼠60只,分为4组,通过灌胃连续染毒60 d,热板试验、转棒试验、抓力试验和后肢支撑力测试检测小鼠感觉、运动行为的改变;自主活动能力测试反应小鼠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避暗试验检测小鼠学习、记忆行为的改变;RQ-PCR技术检测海马NMDA受体mRNA的表达.结果 DM亚慢性染毒后小鼠在感觉、运动功能方面未出现明显改变(P>0.05);自主活动能力测试染毒剂量组小鼠平均自主活动次数为(93±18)次、(107±13)次、(105±22)次,与溶剂对照组比较,中、高剂量组小鼠平均自主活动次数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避暗试验染毒剂量组小鼠潜伏期分别为(175.4±38.4)s、(146.4±51.2)s、(132.3 ±45.0)s,失败次数分别为(0.7±0.3)次、(1.4±0.5)次、(1.8±0.9)次,与溶剂对照组比较,高剂量组小鼠潜伏期缩短,中、高剂量组失败次数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溶剂对照组比较,中、高剂量组小鼠海马NR1、NR2A 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增高(P<0.05),高剂量组NR2B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 DM亚慢性染毒可引起小鼠自主活动次数增加、学习和记忆功能损伤,并影响海马神经元NMDA受体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低剂量丙溴磷等农药混配对家兔周围神经传导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家兔随机分为3个混配农药染毒组,1个单剂农药染毒组和1个对照组,选用丙溴磷、溴氰菊酯和灭多威3种农药以不同的剂量和种类进行混配,经皮肤染毒.于染毒前和染毒后7d、14d、21d对各组分别进行神经-肌电图描记,记录传导速度、远端潜伏时、近端潜伏时等指标,并测定各组血清ChE活力.结果各组血清Ch E活力在正常范围.与对照组和单剂农药染毒组比较,在染毒的不同时间,混配农药染毒组的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减慢,同时远端潜伏时、近端潜伏时显著延长(P<0.05,P<0.01).结论混配农药引起的周围神经传导功能的改变早于胆碱酯酶活力的抑制,这对混配农药中毒的早期诊断和防治可能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抗帕丸对帕金森病模型动物行为学和纹状体内多巴胺及代谢产物的影响.方法 建立小鼠肌肉震颤和僵直模型,记录抗帕丸能否拮抗其震颤僵直行为.利用小鼠跳台实验,避暗实验,观察抗帕丸能否改善其学习记忆行为.制作大鼠帕金森病模型,观察抗帕丸能否改变其旋转行为,并用ELISA法测定损伤侧纹状体内多巴胺(DA)及高香草酸(HVA)含量.结果 抗帕丸大、中剂量组小鼠肌肉震颤持续时间[(548.0±27.0)s,590.9±28.7)s]较模型组[(723.1±79.3)8]明显减少(P<0.01);抗帕丸大、中、小剂量组小鼠肌肉僵直持续时间[(2300.1±352.5)s,(2478.2 ±276.6)s,(2559.3±207.6)s]较模型组[(3194.5±251.7)s]明显减少(P<0.01);抗帕丸大、中剂量组小鼠跳台的错误次数[(1.60±0.97)次,(1.80±0.63)次]较模型组[(3.10±0.74)次]明显减少(P<0.01);抗帕丸大、中剂量组小鼠避暗的错误次数[(0.80±0.79)次,(1.10±0.74)次]较模型组[(2.30±0.68)次]明显减少(P<0.01);抗帕丸大、中剂量组治疗3周后,帕金森病大鼠30 min内的旋转圈数[(286.5±12.1)次,(296.6±12.7)次]较模型组[(340.6±18.8)次]明显减少(P<0.01);抗帕丸大、中剂量组损伤侧纹状体内DA[(18.90±4.01,17.30±3.01)nmol/L]、HVA[(1.50±1.39,1.39±0.53)nmoL/L]的含量较模型组[DA(9.43±1.79)nmol/L,HVA(0.87±0.12)nmol/L]明显增高(P<0.01).结论 抗帕丸对帕金森病模型动物具有一定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丁苯酞对放射性脑损伤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 分组采用直线加速器对Wistar大鼠进行全脑照射,剂量为30Gy.在照射前和照射后120 d分别进行Morris 水迷宫实验,对大鼠进行学习记忆能力的测试.结果 Morris水迷宫试验的结果显示:在学习能力试验中,与模型组相比,丁苯酞大剂量组和丁苯酞小剂量组的跳台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分别为( 79.61±7.17)s,(43.64 ±4.72)s,(42.15 ±4.19)s,错误次数明显减少(P<0.01),分别为(36.43±6.59)次,(14.58 ±4.22)次,(13.66±3.91)次;在记忆能力试验中,与模型组相比(17.57±4.29)s,丁苯酞大剂量组和丁苯酞小剂量组原平台象限停留时间明显延长(P<0.01),分别为(30.09±3.68)s,(31.25±3.17)s,游泳速度明显增快(P<0.01).结论 丁苯酞可使海马组织MMP-9的表达水平降低,提示丁苯酞对放射性脑损伤的治疗可能是通过改变MMP-9的表达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从<脉书·十一脉><黄帝内经>等文献人手,梳理了血气、经络、腧穴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简要介绍了四肢部的基本腧穴、躯体部要穴,以及腧穴配伍的基本要义.  相似文献   

12.
考试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多年来,人们对考试改革不断进行探索,总结出不同的考试模式,例如教考合一与教考分离就是2种完全不同的考试模式。通过对比2种考试模式的优势与劣势,提出适合医学基础课的综合性考试模式。  相似文献   

13.
载脂蛋白(apo)是脂蛋白的重要组成成分,其主要功能是调节酶活性,介导细胞受体与脂蛋白结合,保持脂蛋白结构的稳定性。目前已发现数十种载脂蛋白,其结构的显著特点是分子中具有多个双性alpha螺旋及Beta-折叠结构。载脂蛋白的这种双性alpha螺旋结构是其结合及转运脂质的结构基础。在HIV外壳结构中的一种糖蛋白(gP)也具有这种alpha螺旋结构。近年研究表明,载脂蛋白和由载脂蛋白组成的脂质体还具有抗肝炎病毒、抗HIV病毒、抗单纯疱疹和中和细菌内毒素的功能。以脂蛋白和载脂蛋白为主要成分构成的脂质体已成为运载抗病毒和抗肿瘤药物受体的靶向性载体。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痰瘀相关,意在梳理痰瘀知识、并强调痰瘀相关的重要性。方法:通过多角度地分析、刍议"痰瘀同源"、"痰瘀互结"、"痰瘀同治"等痰瘀经典理论的方式论述痰瘀相关。结果:痰与瘀是中医界里重要的元素,痰与瘀互结是许多疾患共同的病机,痰瘀同治是常用治法。结论:痰瘀同源、互结、同治,不但在临床上有着实用的指导意义,又能与时俱进、在探究中创新。  相似文献   

15.
从必要性、要求及实质3个角度梳理了“医信融创”教育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医信融创”教育的模式。“医信融创”需要遵循由“融”到“创”的逻辑主线,通过“融行-融智-融心”的过程最后走向“创新”的目的。最后以山西医科大学的实践案例证明了“医信融创”教育的必然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神经病学与神经解剖学优化整合教学法的教学效果,寻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为今后的神经病学教学改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的方式,分析神经病学教改后的教学效果、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结果教改班的教学效果、对学生学习态度的改善优于非教改班(P<0.01)。结论神经病学与神经解剖学优化整合的教学改革效果显著,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消化科门诊躯体形式障碍诊疗费及相关因素.方法 对87例消化科门诊躯体形式障碍患者采用既往检查调查表(自编)、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估.结果 患者既往检查总费用212-28652元(中位数为3792元),检查频率为5-82次,检查项目为3-11项,重复检查频率为3-72次,检查项目为血常规、彩超、X线、内窥镜、MRI、粪常规,重复度高的项目为彩超、内窥镜、X线、MRI.检查频度与病程、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有相关性,检查费用与检查频度呈正关(P<0.01).结论 消化科门诊躯体化障碍患者检查项目多,频度高,医疗花费多.  相似文献   

18.
解剖学与中医理论的隔阂与融合(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解剖学与中医理论发展的历史关系。指出古代的解剖在构建了中医基础理论之后逐步走向式微,中医理论与解剖学之间的隔阂在近代达到顶峰。这种隔阂是一种历史性的结果,随着历史条件的改变,中医理论可以实现与解剖学的融合,从解剖脏器非对称特征中蕴含的阴阳规律具体论证了这一问题。在现代条件下,对解剖的反思和排斥已不具有积极意义,建立中医理论的形态学基础是中医理论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9.
4 解剖脏器非对称特征中的阴阳规律显示出中医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可以实现与解剖的融合 中医学认识解剖结构问题,当然要从自己的基本理论出发,最重要的首先是阴阳,同时要以确切的现代解剖内容为客观研究对象。就阴阳和解剖的关系这一具体问题而言,内脏基本结构的非对称性符合阴阳规律,中医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可以实现与解剖的融合,从而为未来进一步的发展奠定新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邬俏璇  魏倩杰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2):2873-2874
目的:探讨新生儿游泳的护理以及对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按照知情同意制度,选取125例实施游泳的新生儿为观察组,随机选取同期未游泳的新生儿为对照组(125例)。观察两组新生儿出生后42d头围、生长和体重的变化,比较两组生后7d、15d和28d的24h摄乳量。结果:42d后游泳组的婴儿头围、生长、体重增长明显,特别是体重增幅较大,两组统计学有明显差异;游泳组摄乳量从第7天开始均高于对照组,出生后28d更是明显增多,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游泳有利于新生儿增加摄乳量,促进新生儿体格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