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对成缆光纤及光缆链路的偏振模散(PMD)的一些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考察了光缆和光缆链路PMD系数值与差分群时延(DGD)随波长变化的波形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光纤偏振模散随波长变化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偏振模散已经成为高速光纤通信系统发展的主要障碍,本文用琼斯传输矩阵法研究了偏振模散,通过数值模拟给出其统计特性,差分群时延服从麦克斯韦分布;PMD各阶项随波长随机变化;偏振主态在邦加球上的变化走向说明出现了PMD高阶项。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光纤的级联模型 ,仿真出一阶和二阶 PMD的统计特性 ,并由此得出了一阶 PMD的平均值与二阶 PMD的方均根值 ( RMS)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通过研究ITU—T中有关偏振模散的建议和说明,论述了在设计高速光纤通信系统时如何考虑偏振模散的影响,以及链路PMD指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当单信道信号速率大于等于10Gbit/s的时候,就必须考虑偏振模散的高阶效应对于系统的影响。通过对ITU—T标准的分析,为进一步的理论研究从实际系统设计的角度提供了新的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光纤的级联模型,仿真出一阶和二阶PMD的统计特性,并由此得出了一阶PMD的平均值与二阶PMD的方均根值(RMS)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光纤循环环路的偏振模色散统计特性,利用琼斯矩阵法对光纤循环环路的偏振模色散统计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循环环路中与单一链路中的偏振模色散统计特性相比,无论是一阶还是高阶特性都有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琼斯矩阵对偏振模散(PMD),偏振相关损耗(PDL)以及偏振相关增益(PDG)在光纤通信系统中的联合作用下差分群时延的性质进行了研究。提出了PDL和PDG对系统影响的等效性,研究了PDL和PMD级联的模型,比较了PDL和PDG对系统影响的大小,并用数值模拟验证了理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8.
光纤链路偏振模色散统计特性的数值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多段保偏光纤(PMF)组成的光纤链路的偏振模色散(PMD)统计特性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比较了光纤段的长度、段数和级联角度不同的条件下,链路的群时延差(DGD)分布特性。仿真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条件下,级联的PMF段数越多,仿真得到的DGD分布就越趋向麦克斯维分布;随机变化的物理量越多,使DGD分布趋向于麦克斯维分布所需要的光纤段数就越小。  相似文献   

9.
通过实用G.655光缆工程大量测试、对比验证:WS(波长扫描)法可作为ITU建议的PMD(偏振模色散)基准测量方法-IF(干涉)法的替代法;性能稳定,合格的G.655光缆敷设后PMD值影响很小;纤段串接后链路的PMD值可用文中引用的公式(1)计算,而等长纤段串接后PMD值可用简化的公式(2)计算,且由它推出当各段PMD值相等或接近时,它就是串接后光纤链路的值,此公式也适用G.652和G.655纤段串接后链路PMD值的计算,G.655纤链的PMD值不会因G.652纤段的接入而受影响和劣化。  相似文献   

10.
单模光纤中输出偏振态随波长变化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偏振主态模型对偏振模色散给出了清楚而简单的描述 ,从此模型出发 ,利用邦加球推出了输出偏振态随波长变化的关系式 ,这对正确理解偏振主态模型的概念和机理及进行偏振模色散的进一步研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光缆生产各工序前后G.655光纤PMD的变化测试,把各工序对G.655光纤PMD的影响做了一个简要的分析;并对G.655光缆单盘与链路的PMD做了测试比较,对PMD测试的重复性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邦加球法测量偏振模色散(PMD)的原理,介绍了基于改进的邦加球法开发的PMD测量系统和测量实验。该测量系统利用可旋转偏振控制器和光谱仪同时测量单模光纤中各个波长的输出偏振态,从而测量出PMD群时延差(DGD)。和传统方法相比,该系统实现了计算机控制自动测量,显著地节省了测量时间,降低了PMD随时间变化而引起的测量误差,提高了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13.
PMD补偿反馈控制信息DOP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根据准单色光理论和2×2相干矩阵,推导了在偏振模色散(PMD)补偿技术中作为反馈控制信息的光偏振度(DOP)与光脉冲波形数、脉冲宽度、光在2个偏振主态(PSP)上分光比以及差分群延迟(DGD)之间的一般数学关系。提出了表示PSP方向上光脉冲交叠程度的相干函数。给出了当脉冲波形函数为高斯型的DOP表示式,并计算给出了在不同高斯脉冲宽度下DOP随DGD变化的关系曲线。利用10Gbit/s的伪随机序列分别在归零码(RZ)和非归零(NRZ)下实验测量了DOP随DGD变化的关系。对理论计算的曲线和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表明在一定的DGD范围内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4.
理论推导出准单色光波情况下、输入信号为高斯脉冲时偏振度(DOP)与差分群延时(DGD)关系的简明解析表达式.通过对偏振度公式的理论分析,得出了DOP随DGD变化的关系由分光比以及光源的光谱宽度决定的结论.用不同光谱宽度的10 Gbit/s归零(RZ)伪随机码光源实验研究了DOP与DGD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了理论推导和分析的正确性.理论分析表明 ,除了分光比参数外,只有能够影响光谱宽度的参数才会对DOP-DGD关系式产生影响,如调制码型、调制啁啾和脉冲变换极限宽度等,而其它因素则与DOP-DGD关系式无关,如色散、线路啁啾以及脉冲实际宽度等.  相似文献   

15.
采用滤波技术提高不同码型差分群时延动态范围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宽带滤波、窄带滤波和非对称滤波3种滤波技术,将其分别应用于归零码(RZ)、载波制RZ(CSRZ)、差分相移键控RZ(RZ-DPSK)和差分相移钯控的载波抑制RZ(CSRZ—DPSK)4种不同码型的系统中,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滤波技术确能提高差分群时延(DGD)的监控范围;在3种滤波技术中,以窄带滤波技术适合每种码型并使用DGD响应范围最大而具有更好的优势。实验验证了滤波技术提高DGD响应范围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众多偏振模色散(PMD)研究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随机耦合长度光纤的级联模型,该模型在给定单模光纤的PMD系数后,可以模拟真实光纤一阶PMD的统计特性并能给出光纤的一阶PMD值。文中利用该模型对PMD随频率、时间随机变化进行了数值仿真,并对由该模型得到的随距离变化的一阶PMD值和理论值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7.
张霞  张晓光 《现代传输》2004,9(5):38-40
目前,偏振模散已经成为高速光纤通信系统发展的主要障碍,本文用琼斯传输矩阵法研究了偏振模散,通过数值模拟给出其统计特性,差分群时延服从麦克斯韦分布;PMD各阶项随波长随机变化;偏振主态在邦加球上的变化走向说明出现了PMD高阶项。  相似文献   

18.
与电功率反馈控制信息相比,偏振度(DOP)作为偏振模色散(PMD)动态补偿技术中的反馈控制信息在码率透明等方面有其优势.本文以准单色光理论和2×2相干矩阵为基础,推导了DOP与差分群延迟(DGD)之间的一般数学关系,推导中考虑了光脉冲波形函数、脉冲宽度、光在两个偏振主态上分光比等因素对这一关系的影响;给出了表示两偏振主态(PSP)方向上光脉冲交叠程度的相干函数;计算了当脉冲波形函数为高斯型时DOP的表示式,给出了当分光比为0.5和不同高斯脉冲宽度下光偏振度随差分群延迟变化的关系曲线.将理论计算结果与用10Gb/s的伪随机序列在归零码(RZ)下的实验测量数据进行了比较,表明在一定的DGD范围内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PMD椭球的三个轴随PMD的变化规律,建立了以偏振度椭球的短轴作为PMD补偿的反馈信号的PMD补偿系统模型,并通过数值模拟对一阶和二阶PMD进行了补偿,结果表明采用这种方法能同时有效地补偿一阶及二阶PMD。  相似文献   

20.
通过研究ITU-T中有关偏振模散的建议和说明,论述了在设计高速光纤通信系统时如何考虑偏振模散的影响,以及链路PMD指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当单信道信号速率大于等于10Gbit/s的时候,就必须考虑偏振模散的高阶效应对于系统的影响。通过对ITU-T标准的分析,为进一步的理论研究从实际系统设计的角度提供了新的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