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薛店地裂缝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万荣县薛店村地裂缝出现于1983年7月29日10时左右。裂缝总体走向北东,总长约1400米(图1),裂缝通常为一条,个别地段为两条或三条,间隔5—6米,一般宽为1米,局部段落陷为深坑。裂缝穿过果园、村庄,使道路、院墙、房屋裂缝或倒塌,有67户受灾,破坏房屋220余间(见封二、封底)。地裂发生前因暴雨薛店村内积水达1米多深,众多院落进水,供销社一带洪水漫入房内。地裂后约半小时,洪水主要沿裂缝泄完,从而又减轻了洪水可能造成的灾害。 类似薛店村的地裂缝,在万荣县多次出现,群众称为“流海缝”,是指水可经  相似文献   

2.
太谷地裂缝     
1988年7月20日一场暴雨之后,太谷县北洸村附近出现了3条长约150—200米,宽0.9—1.2米的地裂缝,可见深度0.6—2.2米,走向为弱35°—55°东和近东西向两组.该裂缝严重破坏了公路和铁路路基.裂缝原因尚无定论,图为地裂缝情况.  相似文献   

3.
1991年5月29日上午7时左右,山东省蒙阴县高都乡洪沟村西南庄稼地里,突然出现大面积的塌陷,形成圆形下陷坑,数量之多,令人震惊。大者直径达10—15米,小者也有一米左右,深达7—8米,在600×80米范围内遍地可见。现场景观引起各界人士的极大关注。由于临沂地区是全国地震重点监视区之一,国家地震局曾于1991年初有过中期预报意见,广大人民群众长期以来对地震都比较敏感。洪沟村大面积农田塌陷的现象,使许多人很快联想到,这是否地震前兆。它轰动了全区从地、县到乡、村各级领导和各界广大人民群众。地面塌陷与其它形式的异常相比,更为明显地能引起人们的震惊,在许多人的心里是个  相似文献   

4.
1996年2月3日云南丽江发生7.0级强烈地震,震后考察发现了广泛的地表破坏现象,主要包括地裂缝、崩塌、滑坡、地面陷落、田坎位错及地表跳石等,基本集中分布在Ⅸ度极震区范围内,但有关地震地裂缝的描述较少。近期,在进行大具盆地野外地质调查时发现1处新的地裂缝,位于云南丽江7.0级地震微观震中附近,具体位置为大具盆地南部峨嵋子村西北、将台河二级阶地上,长约35 m,总体走向350°左右,最窄处宽约0.3 m,最宽处表现为凹陷坑,宽约2.2 m。经当地村民确认,新发现的地表地裂缝是1996年丽江地震形成的,该地裂缝在震后考察时未提及。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有限元方法对西安市地裂缝的地震效应进行了分析,其目的在于探索强震时地裂缝对地面运动的影响。所用方法的理论基础是在双向地震动的作用下求解多质点体系的强迫振动方程组。[M]{(?)}+[C](?)}+[K]{X}=[M]({A_x}(?)。(t)+{A_y}(?)。(t))。式中[M]、[C]、[K]分别为体系的质量、阻尼、刚度矩阵,{x}、{x}、{x}分别为体系自由度的加速度、速度、位移向量,{A_x}、{A_y}为水平和垂直方向的自由度向量,(?)。(t)、(?)。(t)为水平及垂直方向上的基岩强震加速度时程向量。分析时根据西安市地裂缝的具体情况,做了如下简化: 1.裂缝不作为发震构造,即强震时裂缝不是弹性波的发源地。强震是通过铰结支座输入进来的。2.裂缝带在模型上是一向下尖灭的楔体,楔体顶面宽10米,楔体深20米,中间有一宽1米、深2米的裂口。整个模型的土质是层状的,各层土的主要参数在现场测定。裂缝带楔体的参数不易取得,按经验强度取周围原土的一半左右。3.模型厚度为50米,输入地震为El Centro和文县强震记录,输入时将最大加速度值调整为150gal。计算结果表明,西安裂缝带在强震时对地面运动没有显著的影响,如地裂缝带内外的各种反映强震运动特征的指标几乎都没有什么差异。因为地裂缝带从区域上看毕竟是个很小的地质单元体,这样小的规模尚不足以对强震地面运动产生显著的影响。但是,地裂缝带在强震时的永久地形变却是值得注意的。从这一点上看,裂缝带内外地基失效程度必定有很大的差别,从而使裂缝上的震害加重。可见,在强震时,除地裂缝带本身因地基失效使震害加重而外,裂缝基本不对强震地面运动规律产生影响。所以在进行防震规划时,不必在常规的设防带之外再加宽防震地带。  相似文献   

6.
西安铁炉庙地裂缝与地下水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地裂缝的基本特征1977年8月—9月西安辛家庙铁炉庙一带相继发现地裂缝。铁炉庙地裂缝位于市东南郊渭河三级阶地内黄土塬前缘洼地的北侧,东起铁炉庙,经后村、小寨、西到吉样村,断续延伸约6.5公里,尤以铁炉庙地段最为发育。其总体走向为北70°东,倾角70—90°(一般为76°)。由数十条地裂缝组成裂缝带,宽度为8—20米,一般在10米左右。地裂所经之处,建筑物多被裂开。  相似文献   

7.
谢建清 《华南地震》1993,13(2):64-65
1992年12月3日下午4时45分,广州皮鞋厂发生罕见塌楼事故,其原因及教训应认真总结。根据作者现场调查,作如下分析。该厂房建于1970年,是一座长约30米,宽10米,东西座向的平房改建成的三层建筑物。首层为砖柱混合结构,砖柱砖墙承重,倒塌时呈东西向平移约半米。可以判断出楼房西部砖墙承受不了重压,失稳滑倒,墙柱荡然无存,横梁在充满破砖块的地板上,形成一个低矮的洞穴;第二,第三层为钢筋混凝土的框架结构,楼柱(约30×30cm)建立在一楼楼板上。  相似文献   

8.
王辉  谷一山 《地震学报》1991,13(3):344-353
1988年11月6日,在云南省西南部的澜沧-耿马断裂带上发生了两次大于7级的地震.地震造成的严重破坏和人员伤亡主要是由于极震区内抗震性能极差的毛石房、砖柱土坯房的大量倒塌所致.澜沧地震的震中基本烈度可达Ⅸ度,耿马地震极震区烈度达Ⅹ度.澜沧地震构造活动的地表证据主要是出现在极震区内的张性地裂缝带和小断层陡坎.地裂缝带和小断坎主要出现在四条相对连续的北北西走向的狭窄地带内,其长度从几百 m 到6km 不等.澜沧地震地表破裂带长约35km,宽约3km,最大垂直位移量和最大右旋水平位移量分别为1.5m 和1.4m.耿马地震地表断裂活动的明显证据包括一系列北北西走向的地裂缝带和一段长约5km的地震断层陡坎.耿马地震地表破裂带长约24km,其最大垂直位移3.5m,最大右旋水平位移为3m.两次地震形成的地表破裂带均具有右旋-正断层性质.本文讨论了这两次地震的 度分布及地表破裂特征.   相似文献   

9.
四川省地震局地震测量队在1973年2月6日炉霍7.9级地震破裂带上的虾拉沱场地进行了地面槽探。经初步考察,发现了因地震房屋倒塌的遗迹,它们分别埋深于0.9—2.2米及1.9—3.58米,推测是1923、3、24及1816、12、8两次大地震所致。因此,虾拉沱地区在158年间共发生了三次烈度为Ⅹ的地震。 由于多次大地震的重复发生,槽探中见到了间距5—10米的四组地震断层,它们分别为1973、1923和1816年地震形成的  相似文献   

10.
1982年7月3日16时13分30秒在北纬26°28’,东经99°50’发生了 M_s=5.4级地震。震源深度 h=8公里,据宏观考察,其震中在剑川县的甸南公社,震中区烈度为7度强,7度区的长轴为7公里,短轴3公里,其方向为北北西向。地震造成了该区河边的重力滑坡、地裂缝,例如江尾村南的石灰岩中形成的裂缝最长的有5米,宽7—8厘米。在剑湖边有喷砂现象。  相似文献   

11.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 ,2 0 0 3年 1 2月 1日北京时间上午 9时 38分在中哈边境地带发生 6 .1级地震 ,震中位于北纬 4 3度、东经 80 .1度。距离震中位置 80km的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昭苏县及其周边地区有强烈的震感 ,并造成了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距昭苏县城以西 6 0km的格登庄是这次地震的极震区 ,到目前为止 ,地震已造成1 0人死亡 ,4 7人受伤 ,其中重伤 2 3人 ,受灾人口 1 0 6 7人 ;倒塌房屋 70 2间 ,倒塌牲畜棚圈 1 86座。截止 1 2月 3日 ,已发生 36次余震 ,最大的 1次余震为 4 .8级。地震发生后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立即组织人员赶赴…  相似文献   

12.
据《日本经济新闻》记者1989年1月23日发自莫斯科的消息,1月23日凌晨2点零2分(日本时间上午8点零2分)在苏联中亚的塔吉克加盟共和国发生强烈地震,因滑坡等而丧生的约1000人以上。据由该共和国首都杜尚别发出的塔斯社消息,震源区在位于杜尚别西南方约30公里的吉萨尔地区。在这一地区的3个村子记录到苏联采用的12度麦加利地震烈度7度,两处发生滑坡,其中一个村庄有1/3被埋在15米深的土砂之下,几百人死亡。另一村庄也有近70人被砂土吞没。这一地区有几十公里的公路和通讯线路被切断。家畜也有几千头被埋。首都杜尚别的烈度为5—6度。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不同深度观测孔的资料与距太原300公里内大于5级地震的对应关系作一些分析研究.一、专用地震孔组的水文地质条件J_3孔组位于太原新生代断陷盆地的北端,太原市迎新街北一条隐伏断裂的北端.J_3孔深30米,观测第四系全新统和上更新统潜水动态,水位埋深6米左右.J_3~1孔深110米,观测67—98米第四系中更新统承压水动态,水位埋深20—28米.J_3~2孔深304米,观测216—296米第三系承压水动态,水位埋深15—24米.J_3~3孔深494米,观测42米以下的石炭系裂隙承压水动态,水位高出地表8米左右.二、分析震例,总结经验深入研究震例,是正确的认识地震与摸索预报方法比较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郯庐断裂是我国东部纵贯南北的一组深大断裂。为了测定该断裂新活动的年代,我们根据前人提供的该断裂某些活断层露头与丁梦林等同志共同进行了调查与采样。样品采集 在江苏新沂嶂山闸东一公里新沂河北岸,可见到一条走向北10°东的地裂缝。裂缝面倾向北西,倾角约70°。在河南岸,也有同一裂缝延伸通过。该剖面由中更新世的黄色和浅黄绿色亚粘土夹密  相似文献   

15.
黄土窑洞在我国华北和西北地区分布较多,是黄土高原的劳动人民长期同大自然斗争中产生的一种较好的传统建筑形式.认真研究这些地区民用窑洞建筑的抗震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最近,我对临汾1695年8级地震极震区附近现存的两孔窑洞进行了初步考查.临汾县龙祠公社晋棠村吕信头家一孔座西向东的半地下窑洞,地处罗云山前洪冲积扇上,土质都是沙石土粒,胶合程度较差.该窑是在平地挖下1.50米,下壁用石块砌1米,其余全部用砖砌起.窑外长11.20米,外宽6.60米,高4.15米,窑壁宽1.40米,窑的内深10.50米,内宽3.80米,高2.60米.窑的前部有门和窗,后部开有窗户.据该村《重建三圣庙碑记》记载,康熙三十四年地震庙宇全毁,十年后由村西迁至村中.调查时据村内群众和窑主人反映:前人相传,康熙年间地震时,全村房舍窑洞倒塌,唯有该窑无损,现在还可住人.  相似文献   

16.
西安地裂缝是一种典型的地质灾害,自首次出现至今已有近半个世纪.基于活动地裂缝造成的形变去相干特征,通过分析滤波后的差分干涉图的伪相干图来提取活动地裂缝的位置信息.采用两幅ERS影像对西安地区1992~1993年间的活动地裂缝进行了定位研究,通过与该时间段工程地质调查的地裂缝位置比较发现二者有很强的一致性.通过该时间段地裂缝水准对点监测资料比较发现活动地裂缝区域易于产生相位解缠粗差,因此在后续采用差分InSAR获取地裂缝不连续形变信息时需要特别注意.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在进行海岸考察时,在渤海海峡南岸,蓬莱县城西5公里处,发现一古地震遗迹。山东半岛的渤海沿岸普遍发育有上更新世黄土层,全新世由于海平面上升而形成沿岸黄土峭壁上,顺延海岸大致集中在300—400米的范围内,依其空间的分布,可能是一个北300°西的条带,延长趋势不清楚,地震遗迹主要表现为三种类型:(1)被充填的地裂缝近于直立,宽5  相似文献   

18.
华北地震科学1986年第4卷第2期发表了作者“唐山地震的发震构造与成因探讨一文”,其中提到唐山地震时在乐亭县一带出现北西向右旋张扭性地裂缝,为了落实这一重要事实,作者考察了至今还保留完好的一处,即乐亭县王滩乡赵滩村西北一条土路两旁的两排扬树均被右旋错开,错动方向为北西320°,错距90公分,并拍摄了三张照片(照片1、2、3)。其规模并不次於众所周知的唐山市内吉祥路上的树行错动。这一  相似文献   

19.
1975年8月8日-10日,鄂西秭归、长阳部分地区,在久旱之后突逢特大暴雨,骤雨倾盆,山洪成灾。致使两县所属的8个区、百余平方公里范围内,大量房屋倒塌、田园冲毁、交通中断;出现了泥石流、地裂缝、滑坡、岩崩、地陷、喷水和地震等现象。规模之大,数量之多,实为罕见。尤其是大雨之后暴涨的山洪引起多处地震,使人们极度惶恐。党中央及湖北省委及时指令有关单位前往调查,限期对该区地震的发展趋势作出有效预测。调查结果,排除了面临大震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20.
运城地裂缝     
引言 1975年以来,在运城地区出现多处地裂缝,(图一),除①一⑤号发生在煤矿采空区,库岸、渠旁、河边外,绝大多数发生在地貌为陡坎的断裂构造附近。运城县上王—半坡—五曹地裂缝(以下简称半坡地裂缝)和83年7月发生在万荣县王亚公社薛店村的地裂缝(以下简称薛店地裂缝),规模较大,其破坏程度相当于Ⅶ度地震。这两起地裂缝,在成因上有不同的看法。本文就这两起地裂缝的成因谈一些看法。 一、地裂缝分布区的地质构造背景 运城地区位于祁吕贺“山”字型构造东翼转折部位,是一系列“多”字型展布的新生代断陷盆地与隆起相间展布地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