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液柱冲击塔脱硫装置,通过冷态试验研究各种结构和运行参数的变化对液柱冲击塔脱硫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液柱冲击塔的脱硫效率随着喷液密度、塔内风速、液气比、循环水池pH值、烟气入口温度的增大而提高,随着SO2入口质量浓度的增大而降低。减小液柱冲击塔阻挡层的通流截面或阻挡层与液柱喷嘴之间的距离可以有效改善脱硫浆液的雾化效果,从而显著提高脱硫效率。选择适当的结构和运行参数,液柱冲击塔的脱硫效率可以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2.
多级多尺度烟气脱硫液柱塔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液柱塔的最佳脱硫条件,以多级多尺度液柱塔为研究对象,采用压力旋转和扇形喷嘴进行喷射实验,得到液滴直径分布规律,并探索各因素对其脱硫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脱硫效率随着塔内风速、吸收液pH值、SO2入口浓度的增大而降低,随液气比增大而增大。采用不同喷嘴组合可以有效改善脱硫浆液的雾化效果,解决气液接触时间短以及雾沫夹带问题。在液气比1.5 L.m-3、SO2入口质量浓度300 mg.m-3条件下,脱硫效率可以达到96.5%。  相似文献   

3.
液柱式阻尼器(LCVA)的U型管的横截面积非均匀,其自振频率不仅取决于液柱长度,还取决于其几何形状,从而比液体阻尼器(TLCD)具有更大优越性,本文研究了新型的被动调谐减震装置LCVA在地震作用下的优化参数,提出了求最优均方反应的直接法,比TLCD文献中所用的叠代法更为简捷有效.  相似文献   

4.
分析连续液柱流自由表面绝热蒸发过程并进行了数值模拟,获得了汽液界面温度及蒸发通量分布规律。结果显示表面非平衡蒸发过程速率仅为按热力学平衡条件下最大理论计算量的20%,并且受液柱内部向自由表面传热控制。表面蒸发过程迅速衰减,当x/L=0.5,表面释放的蒸发热与液柱内部过热量之比水ηx(蒸发进程)仅为0.25,蒸发进程已接近尾声,揭示了强化液柱表面更新是强化该过程的主要因素。本模型计算结果得到了单液柱流绝热真空蒸发实验数据的验证,蒸发速率模拟值与实验值相对误差小于10%。  相似文献   

5.
对液柱受到激波冲击后在气流中的变形断裂过程进行了数值计算,研究了在该过程中RichtmyerMeshkov(RM)不稳定性的具体表现。应用Fluent软件,数值模拟了二维(2D)和三维(3D)液柱在激波马赫数为1.10、液柱初始直径为2.76mm的情况下,气/液界面上RM不稳定性的演化过程以及液体周围的流场。计算结果表明,初始扰动数目对RM不稳定性的影响显著;液柱在横截面平面(Z方向)发生变形失稳,导致沿液柱轴向出现变形失稳。数值计算的结果与已有的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6.
对液柱受到激波冲击后在气流中的变形断裂过程进行了数值计算,研究了在该过程中RichtmyerMeshkov(RM)不稳定性的具体表现。应用Fluent软件,数值模拟了二维(2D)和三维(3D)液柱在激波马赫数为1.10、液柱初始直径为2.76mm的情况下,气/液界面上RM不稳定性的演化过程以及液体周围的流场。计算结果表明,初始扰动数目对RM不稳定性的影响显著;液柱在横截面平面(Z方向)发生变形失稳,导致沿液柱轴向出现变形失稳。数值计算的结果与已有的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7.
液柱式阻尼器(LCVA)的U型管的横截面积非均匀,其自振频率不仅取决于液柱长度,还取决于其几何形状.从而比液体阻尼器(TLCD)具有更大优越性,本文研究了新型的被动调谐减震装置LCVA在地震作用下的优化参数,提出了求最优均方反应的直接法,比TLCD文献中所用的叠代法更为简捷有效.  相似文献   

8.
离子交换法在铬鞣液及废铬液组成测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自制的聚苯乙烯型磺酸基阳离子交换树脂对铬鞣液及废铬液络合物组分进行了分离测定。结果表明,所用离子交换柱,H2O-NaClO4-HCl梯度洗脱体系可有效分离铬络合物组分,实验重现性好,误差较低,回收率可达97%以上,对铬鞣液和废铬液络合物组分分析结果表明,陈放对铬络合物组成及鞣性有显著影响,2周内阴性,中性络合物由84%(质量分数,下同)急剧降低至8.3%。在废铬液中铬络合物阴性,中性组分占32%,远高于陈放稳定后的原铬液相同组分的含量。  相似文献   

9.
采用最小能量法,计算了在表面张力和重力作用下两方柱间液气交界面形状,研究了两种放置方向下方柱间液气交界面中心高度随间距的变化情况,并分析了不同邦德数和接触角条件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方柱表面亲水情况下,随着间距逐渐减小,方柱间液气交界面逐渐升高;在近距离下,两方柱交错方位比平行方位的液气交界面中心高度更大,方柱间液气交界面随着接触角和邦德数的减小而升高.  相似文献   

10.
采用动网格技术,对恒壁温边界下,竖直上升毛细管(管径为1mm)内充分发展状态的气-液Taylor流动进行数值研究,分析入口雷诺数、气泡体积分数对Taylor流动的换热阻力特性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由于Taylor气泡的存在,液柱区域的摩擦阻力因子高于单相流动,模拟结果与经验公式吻合较好.液柱表观努赛尔特数随气泡体积分数的增大而增大,基本不随入口雷诺数的变化而改变.在恒壁温边界下,Taylor气泡及液膜区域对整体传热的贡献较小.液柱区域内循环可以提高加强核心区域与近壁面区域的热量交换,加快换热过程,提高Taylor流动的传热效果.内循环对换热的强化作用随着液柱长度的增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11.
玉门油田根据其低压、高气液比的裂缝性油藏特征,设计出一种酸压气举排液完井一趟管柱。该管柱在常规压裂管柱上安装气举阀,在油井压裂施工结束后不起出压裂管柱,采用这趟管柱实现酸压、连续气举排液及完井生产等功能。36口井的应用表明,该管柱承受压力高,排液速度快,不动管柱可实现连续气举生产,既简化了作业程序,又能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在油田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气液交叉流(GLCA)除尘系统通过分布板形成阵列液柱群以捕获工业尾气中的颗粒物,尾气颗粒脱除率随液柱群阵列单元排数的增加而增大,但系统运行能耗较高且主要集中于循环水耗.为降低循环液量及运行能耗,提出仅在对颗粒捕获起主要作用的迎风面布膜的非均匀降膜阵列以代替原液柱阵列.采用大涡模拟(LES)和离散相模型(DPM)分别对不...  相似文献   

13.
运用FLUENT求解器中的VOF模型对T型毛细管中气液两相流型进行数值求算,模拟出不同气液相表观速率下的各流型变化及Taylor流流动,并考察了气液表观速率、接触角以及毛细管内径对Taylor流流动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改变气液两相的表观速率,观察Taylor流中的气液柱长度的变化,发现得到的模拟值和实验值在一定范围内非常吻合;气泡长度和液柱长度分别随着气相表观速率和液相表观速率的增大而变长;随着接触角的增大,Taylor流中气液柱的长度会呈现凹函数的线性变化,但整个过程波动范围均在15%以内,这表明接触角对Taylor流的流动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一种新颖的用于碱土金属离子色谱法测定的淋洗液——硝酸铍—硝酸溶液。该淋洗液与抑制电导检测方式相结合具有使分离效果好、检测灵敏度高和抑制柱容易再生的优点,是目前碱土金属离子色谱法较为理想的淋洗液。  相似文献   

15.
运用FLUENT求解器中的VOF模型对T型毛细管中气液两相流型进行数值求算,模拟出不同气液相表观速率下的各流型变化及Taylor流流动,并考察了气液表观速率、接触角以及毛细管内径对Taylor流流动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改变气液两相的表观速率,观察Taylor流中的气液柱长度的变化,发现得到的模拟值和实验值在一定范围内非常吻合;气泡长度和液柱长度分别随着气相表观速率和液相表观速率的增大而变长;随着接触角的增大,Taylor流中气液柱的长度会呈现凹函数的线性变化,但整个过程波动范围均在15%以内,这表明接触角对Taylor流的流动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6.
为了有效去除绿液悬浮物,提高碱回收白泥白度,探讨了绿液悬浮物特性及绿液预处理工艺.研究结果显示,利用自然沉降可以使绿液悬浮物含量降低至200mg/L,但沉降时间需要约24h.硅酸钙对悬浮物吸附沉降不能有效控制固体废弃物的产生量,PAC不适合用于绿液预处理.氧化钙对绿液悬浮物的反应吸附沉降是一种有效去除悬浮物的方法.对于实验用的绿液而言,氧化钙的反应吸附沉降的较佳用量为0.8%(对绿液体积),在此用量下,悬浮物可以在15min后基本沉降结束,悬浮物含量约240mg/L,且可以实现91.6%的清液回收率.  相似文献   

17.
本文建立了测定菜籽饼粕中芬酸绝对含量的方法.选用低配比、弱极性固定液(ov—1),短柱(1m),在较高柱温和较高载气流速下进行气—液色谱分析,用叠加法定量.并研究了苯—石油醚(1:1 V/V)混合溶剂浸泡菜籽饼粕的时间.本法操作简便、迅速、精密度高,平行试验结果标准偏差为±0.084%.  相似文献   

18.
毛细管中液柱的高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能量的观点分析了表面层和附着层中液体分子所处的特别状态,由此得出毛细管中能量是如何转换的,最后导出了多种形状毛细管中液柱的高度公式。  相似文献   

19.
海上强底水油藏经过长期高速开发,油藏不同部位流场分布复杂,而提液是海上油田稳油控水的重要措施,为此开展了以均衡流场为目的的提液研究.综合精细油藏数值模拟方法与油藏工程方法,开展隔夹层、黏度、油柱高度、水脊半径及井距、非均质性等影响流场重构的主控因素分析,提出产液强度、油速比、潜力丰度系数等3个流场表征参数.应用提液潜力指数表征不同区域的提液潜力大小,对油藏流场进行定量表征.采用均值聚类分析方法建立了流场分级评价标准,提出了不同级别流场的提液技术对策.在H1 B油藏的实践应用表明,通过异步变强度交替提液方式对井组流场进行矢量调整,可以有效改善地下流场的分布,达到提液增油控水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磁流变液剪切屈服应力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改善单链模型的准确性,从颗粒间的磁相互作用能出发,建立了磁流变液多链计算模型.考虑链内颗粒和相邻链中颗粒的影响,利用磁能密度的变化,得到了磁致剪切应力应变关系,由剪切应力应变曲线的最大值来确定磁流变液的剪切屈服应力.对于链状结构,研究了链间距与链内相邻颗粒距离之比对磁流变液剪切屈服应力的影响;对于柱状结构,通过确定柱的大小及相邻柱的间距,构建了BCT结构计算模型,对含柱状结构的磁流变液的剪切屈服应力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当比值较大时,多链模型与单链模型趋于一致;比值较小时单链模型的误差不能忽略.传统的单链模型高估了磁流变液的剪切屈服应力,铁磁颗粒体积比浓度较小时,链状结构有比柱状结构更高的剪切屈服应力;而当颗粒体积比浓度较大时,柱状结构优于链状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