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奥陶系碳酸盐岩潜山是黄骅坳陷主要勘探领域之一,也是较为独特、成因复杂的勘探对象.以千米桥、港西、孔西及乌马营等潜山为例,在应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分析潜山成藏理论,研究了黄骅坳陷奥陶系潜山的构造演化、圈闭类型、储层特征、烃源岩的形成演化以及时空配置关系,在"新生古储"和"古生古储"2类成藏分类的前提下,结合潜山的发育部位、构造样式、供储方式和成藏作用等因素,建立并完善了该区反转逆冲断块"新生古储"、盆内高位断块"新生古储"、盆缘高位残丘山、反转逆冲断块"古生古储"及深埋逆冲断块"古生古储"5种潜山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2.
黄骅坳陷孔西潜山下古生界原生油   总被引:35,自引:4,他引:31  
华北地区经历过晚奥陶世至泥盆纪长达130Ma的沉积间断,分布于该地区的稳定而厚度很大的大下古生界碳酸盐岩能否二次生烃,形成下古是自生自储的原生油气藏,是有关华北地区下古生界油气勘探前景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3.
黄骅坳陷火成岩成藏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黄骅坳陷火成岩油藏主要分布于中、南区的北东向主断裂两侧,油气主要储集于溢流相火山岩体中,气孔、溶蚀孔和构造缝为主要储集空间,构成了新生中储、下生上储和就近生储等3种成藏模型,共发育6类火成岩油藏。通过主控因素分析认为,油气成藏主要受火成岩分布与产出环境、火山岩相带与改造程度、生油凹陷与主要断裂等因素控制,而油藏规模则取决于火成岩岩体大小、供油条件。此项工作的研究为国内外其它同类油藏的勘探开发工作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4.
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奥陶系碳酸盐岩潜山成因分类与分布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奥陶系潜山可划分为3种类型:1)翘倾断块潜山,是在喜山期扭张运动中发育的翘倾断块,其形成与伸展作用有关,如徐黑、北大港和南大港潜山等;2)层滑冲断潜山,与寒武系内部存在的滑脱断层或盲冲断层有关,一般发育在断块的内部,燕山早期形成,如千米桥、孔西潜山以及发育在徐黑翘倾断块内部的潜山等;3)背斜潜山,可分为挤压背斜潜山和滚动背斜潜山,前者是在燕山早期扭压过程中形成的挤压背斜潜山如乌马营潜山,后者是在沧东断层伸展中上盘发育的滚动背斜潜山如孔店、王官屯潜山等。翘倾断块潜山位于黄骅坳陷的东南侧和西北侧,与埕西断层和沧东断层的伸展活动有关;背斜潜山自北向南依次分布于中南区的孔店、军马站、王官屯和乌马营以及东光潜山等;层滑冲断潜山主要发育在翘倾断块内部,黄骅坳陷中南区的层滑冲断方向从东南指向西北,而北区的层滑冲断方向则从西北指向东南,呈左行扭压态势。  相似文献   

5.
通过统计分析济阳坳陷17个油田69个区块、典型解剖5个地区,明确了研究区地层油藏的成藏机制,并对地层油藏成藏差异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油源断层启闭性控制油气运移方向,正向构造背景控制地层油藏的富集,不整合结构控制地层油藏类型,成藏动力控制地层圈闭含油性。济阳坳陷盆缘地层圈闭油源断层的油气输导方式以侧向、垂向为主,走向为辅;不同输导方式的地层油藏规模存在差异。不同地层油藏类型、分布层位储量规模存在差异,地层油藏以新近系馆陶组储量规模最大;油藏类型以地层超覆油藏储量规模最大。不同凹陷同类构造带、相同凹陷不同构造带地层油藏成藏均存在差异性,缓坡带地层超覆油藏和不整合遮挡油藏储量规模都较大而且两者相差无几,陡坡带以地层超覆油藏为主。  相似文献   

6.
塔中北斜坡塔中45井奥陶系油藏成藏史浅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塔中45井奥陶系原油与塔与10井石炭系,塔中11井,塔中35井志留系原油的甾烷、萜烷分布及生物标志物组成特征有差异,表明塔中45井奥陶系原油与其它原油来自不同的油源层系,油、烃源岩对比结果表明,塔中45井奥陶系原油主要来自寒武系,根据萤石的赋存,构造形态,结合油源对比结果,可以推断萤石的形成与Ⅰ号断裂加里东期构造活动有关,塔中45井中,上奥陶统油藏可能存在3期油气充注;加里东期末-海西早期,海西晚期和印支-燕山期。满加尔凹陷中西部及塔中低凸低北斜坡台地相的寒武系烃源岩在海西晚期所形成的油气构成现今油藏的主体。图3参6(林青摘)。  相似文献   

7.
位于渤海湾第三纪裂陷区的黄骅坳陷是一个复杂的叠置型裂谷盆地.前裂谷期中生代盆地构造格架制约了黄骅坳陷第三纪裂陷运动的发展,并对盆内潜山形成分布产生重要的影响.据地震资料分析,黄骅坳陷区中生代经历了印支及燕山两大造山构造幕,形成了叠加在印支期NWW向宽缓复式褶皱背景上的近南北向走滑构造系统.这些走滑挤压构造系统,构成了黄骅坳陷"残留型"及"叠置型"潜山的基本构造格架,并对新生代断块山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影响.而中生代构造热演化事件则控制了黄骅坳陷区潜山圈闭特点、储集条件、油气类型及形成油气田的规模,是潜山勘探选区重要的评价依据.  相似文献   

8.
渤海湾盆地北部奥陶系潜山油气藏成藏组合及勘探技术   总被引:32,自引:10,他引:22  
渤海湾盆地大港和华北探区近年连续在千米桥等奥陶系潜山获得重要勘探突破 ,表明以奥陶系为主的潜山仍是有潜力的勘探领域。根据已发现潜山油气藏的成藏条件 ,划分出 5类成藏组合 :潜山埋藏型 ,构造反转型 ,顺层溶蚀 运移型 ,晚期成岩 (侵蚀 )型 ,古生古储型。在原有潜山勘探理论的基础上提出 :燕山末期至早第三纪的构造反转对潜山发育和油气成藏具有重要的作用 ;奥陶系碳酸盐岩的溶蚀具有多种途径和形式 ;逆冲构造体系是形成下古生界原生油气藏和煤成油气藏的最有利构造样式。取得潜山勘探成果的关键因素是 :采用以叠前深度偏移为主的地震处理技术精确落实潜山圈闭 ;有针对性地选准研究工作思路 ,进行包括 10项研究内容的多学科地质综合研究 ,正确建立奥陶系潜山油气藏成因模式 ;形成以欠平衡为要点的十大钻井工艺技术系列。  相似文献   

9.
黄骅坳陷孔西潜山特殊油气藏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系统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对比分析表明,孔西潜山奥陶系及中生界下白垩统的油气均来自古生界烃源岩。目的证明孔西潜山的原油性质与第三系原油性质完全不同。结果 孔西潜山属印支--燕山早期形成并进一步为第三系深埋的挤压-逆冲性断块背斜构造;上、下古生界烃源岩成烃条件是其油气形成的基础,古高今低的挤压逆冲背斜带和反转构造是寻找古生界原生油气藏的有利地区。结论 孔西潜山原生油气藏的发现,是华北地区几十年来古生界油  相似文献   

10.
黄骅坳陷中生代构造演化对潜山油气成藏的影响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9  
位于渤海湾第三纪裂陷区的黄骅坳陷是一个复杂的叠置型裂谷盆地.前裂谷期中生代盆地构造格架制约了黄骅坳陷第三纪裂陷运动的发展,并对盆内潜山形成分布产生重要的影响.据地震资料分析,黄骅坳陷区中生代经历了印支及燕山两大造山构造幕,形成了叠加在印支期NWW向宽缓复式褶皱背景上的近南北向走滑构造系统.这些走滑挤压构造系统,构成了黄骅坳陷“残留型”及“叠置型”潜山的基本构造格架,并对新生代断块山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影响.而中生代构造热演化事件则控制了黄骅坳陷区潜山圈闭特点、储集条件、油气类型及形成油气田的规模,是潜山勘探选区重要的评价依据.  相似文献   

11.
海拉尔盆地布达特潜山裂缝性油藏油水层识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摘要:布达特潜山油藏属于基岩浅变质裂缝性油藏,具有双重孔隙介质的储集空间类型,含油饱和度由基质孔隙含油饱和度和裂缝孔隙含油饱和度两部分组成。通过油气成藏过程的毛细管压力平衡理论,建立油藏高度与基质孔隙度函数关系,求取基质孔隙含油饱和度;并利用裂缝含油饱和度测定的经验参数,计算出潜山油藏双重孔隙介质储层的总含油饱和度;通过对工区不同断块生产井试油、试采及初期产液性质与相应射孔层段的测井响应特征统计与对比分析,依据测井曲线计算储层基质孔隙度、裂缝孔隙度以及储层的总含油饱和度,并分别与电阻率曲线参数进行交会,建立不同断块油水层解释图版,并划定油层、水层、油水同层的解释标准;将工区各井油水层解释结果应用于油藏生产动态和油水界面系统分析,将布达特潜山油藏划分为四个油水系统,每个油水系统内部均表现出具有统一的油水界面,与油藏地质特点及储集层类型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应用效果好,对潜山油藏开发和方案调整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冀中坳陷河间南潜山油藏勘探技术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在对冀中坳陷河间南地区三维地震资料进行精细目标解释过程中,利用多种勘探技术和手段准确查明圈闭形态,对油源、储集层、封盖条件进行综合评价,从而发现和落实了一个新的潜山圈闭--河间南潜山。经综合论证后设计钻探的M851井在雾迷山组获得了高产油气流。河间南潜山油藏的发现过程表明,潜山油田进入中后期高含水开发阶段,在发现新油藏的难度越来越大、资源接替矛盾日益突出的形势下,必须重视三维地震勘探资料采集、处理和解释技术,深化区域综合地质研究,在潜山发育带寻找富含油气的中小规模潜山油藏,为油田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13.
根据动态和静态资料综合分析结果,提出目前控制潜山油藏剩余油分布的地质因素主要有潜山顶面几何形态、潜山内幕隔层分布和潜山裂缝的发育程度。通过综合应用多种新技术、新方法,对控制潜山油藏剩余油分布的各种地质因素进行了精细描述,总结出了受不同因素控制的剩余油分布模式,根据剩余油的分布类型,提出了潜山油藏剩余油潜力的分布和挖潜方向。  相似文献   

14.
塔河-轮南油区奥陶系为潜山型油气藏,潜山形成于古生代、定型于中生代,经过多期构造抬升、剥蚀作用,潜山构造作用、岩溶作用比较发育,由构造、岩溶作用形成的缝洞系统构成奥陶系储层。中部、西部以风化壳岩溶作用为主,东部以深部岩溶作用为主。区内奥陶系潜山整体含油,局部富集成藏,油气分布受储层发育的控制。由于奥陶系油气藏具有多期生油、多次运移、成藏、调整的特点,造成区内不同构造带油气藏特征不同。西部为重质油或稠油油藏,中部斜坡区西部为正常密度的原油油藏,桑塔木断垒、桑南斜坡、轮南断垒的东部为带油环的凝析气藏,东部为凝析气藏。在潜山顶部"天窗"作用下,形成油水界面倾斜的悬挂式油气藏。  相似文献   

15.
黄骅地区叠合盆地演化与潜山油气聚集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渤海湾盆地黄骅地区经历了典型的多旋回叠合盆地演化过程,发育多套烃源岩和多种储盖组合,已在中生界及上、下古生界的残留盆地中找到类型各异的潜山油气藏。印支-喜马拉雅期构造反转型演化模式有利于形成新生古储潜山油气藏;印支-喜马拉雅期叠坳型演化模式有利于形成古生古储潜山油气藏;燕山-喜马拉雅期结构反转型演化模式有利于形成新生中储潜山油藏。受多期构造活动的影响,已发现的奥陶系潜山油气藏均有多期成藏的特点。图5表2参28  相似文献   

16.
徐明旺 《石油地质与工程》2012,26(3):63-65,138,139
针对牛心坨潜山油藏在直井注采开发方式下存在水窜严重、采收率低的问题,在储层分布研究基础上,开展储层分类综合评价,综合运用油藏工程、数值模拟等技术手段,确定利用水平井重新构建油藏注采系统的二次开发思路,纵向上分段部署水平井,实现油藏立体开发。目前先导试验取得较好效果,油井产量是周围直井的2.5倍,水平注水井吸水指数是直井的4.3倍。  相似文献   

17.
由于任丘潜山油藏目前已进入中后期开发阶段 ,单井产量低 ,含水率高 ,老井措施增油难度大。为了控水、增油和稳产 ,通过对油藏动态和静态资料的综合研究 ,结合测井资料剩余油解释和三维地震对潜山形态的精细描述 ,分析了潜山剩余油分布的控制因素 ,比较准确的预测出了受潜山几何形态控制的五种剩余油分布类型 ,为调整挖潜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在此基础上完钻的 40口调整井的钻井成功率达到 92 .5 %。在保持任丘潜山油藏稳产中 ,地质、测井和地震的综合研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济阳坳陷低位古潜山成藏条件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济阳坳陷富台油田位于埕南陡坡带下降盘二台阶上,具有“坡下山”的成藏特点。研究发现,在二台阶潜山带上发育2种古潜山类型,即以“两洼之古梁”为背景的古梁低位古潜山和发育于生油洼陷中心的隐伏低位古潜山。前者其上被新生界下第三系沙河街组沙三、四段所覆盖,古潜山顶部以石炭一二叠系为盖层,古潜山主体以奥陶系、寒武系为储层,以前震旦系片麻岩为基底。形成多层古潜山内幕块状油气藏;后者以新生界下第三系沙河街组沙三段底部和奥陶系顶部之间的不整合面为盖层,以寒武系、奥陶系为主要储层,形成新生古储古潜山内幕油气藏。其中,寒武系是近期发现的区域性新高产含油层系。据此认为,在济阳坳陷箕状断陷湖盆陡坡带一侧寻找类似的古潜山油气藏将取得一定的勘探突破。  相似文献   

19.
济阳坳陷下古生界潜山内幕油气藏勘探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针对济阳坳陷下古生界以凤山一冶里亮甲山组为主的潜山内幕油气藏勘探的实际情况,从油源、储层、油气运移通道、配置关系及压力平衡等角度对潜山内幕油气藏成藏条件进行了分析。认为,对该套地层应在充分考虑潜山的地质结构、沉积体系、油气生排时期的压力以及生油层和储集层的埋深关系等基础上,有目的地进行勘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