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通过采用不同退火温度的6种热处理工艺,对比分析了退火温度对Gr.12合金板材室温强度和塑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范围内,板材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呈先降低再升高的趋势,在680℃~720℃时处于强度最低值。伸长率变化规律与强度变化规律恰好相反,随退火温度升高呈先提高再降低的趋势,且在680℃~720℃达到最高值。在本次试验条件范围内,Gr.12合金板材最优的退火温度为760℃。  相似文献   

2.
用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和拉伸试验等研究了核电安全壳钢板SA516Gr70的显微组织、织构和力学性能。根据多晶体塑性变形模型,预测了钢板的屈服表面。研究结果表明:钢板的显微组织为铁素体和珠光体;钢板冷轧后的主要织构组分是{111}纤维织构;沿轧向的平面应变屈服应力大于沿横向的平面应变屈服应力。  相似文献   

3.
回火温度对30CrMnSiNi2A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天琦 《特殊钢》2003,24(2):16-18
在200-300℃温度范围内30CrMnSiNi2A钢ε-碳化物稳定性和残余奥氏体的热稳定性较好。因此200-300℃回火均可保持稳定力学性能,并随回火温度的提高钢的屈服强度σ0.2提高。30CrMnSiNi2A钢在400-550℃回火时出现了明显的回火脆性。  相似文献   

4.
在压力容器用钢同类产品技术要求、生产工艺调研的基础上,进行Q370R化学成分设计、轧制及正火工艺研究等工作,开展正火温度对试验钢性能、组织等影响研究。添加微合金元素Nb、V、Ti的钢板正火后强度下降,延伸率和冲击功显著提高,随着正火温度的升高,试验钢强度逐渐下降。而添加少量Cr元素轧态和同一正火工艺下钢板的强度均高于不添加Cr元素钢板,延伸率和冲击功值低于不添加Cr元素钢板,同时添加少量Cr元素,吨钢成本会有所增加。正火后组织为细晶粒铁素体和珠光体。综合考虑,试验钢采用添加微合金化元素Nb、V、Ti成分体系,经控制轧制,840~880℃正火后钢板性能满足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5.
本文试验结果表明:Gr.9钛合金管材在冷轧过程中的变形量不能完全反应钛合金中金属流动特征以及晶粒变形规律,还与Q值具有较为密切的关系,总体上具有"Q值越大,金属流动性越强烈,晶粒变形拉长程度越明显,晶粒纤维化和取向趋势越明显"的变化规律;Q值对管材的拉伸性能影响较明显,综合认为Q值为1.86~2.62时Gr.9钛合金管材冷轧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首先利用Thermo-Calc软件计算了含氮、铈高强度海洋平台用钢A517Gr.Q析出相的理论组成,其次研究了氮对含铈实验钢组织及性能的优化效果。结果表明,含氮实验钢中有大量弥散分布的Nb(C,N),在实验钢中Ce和Nb、V、C、N发生交互作用,钉扎在奥氏体晶界,在奥氏体向铁素体转变时这些析出相可以阻止铁素体晶粒长大,使得相变后的组织细化,从而可以得到晶粒细小而均匀的组织,并最终使得实验钢的强度和韧性提高。经测试,增氮后的实验钢抗拉强度提升了15.2%,屈服强度提升了18.1%,冲击吸收功提升了6.9%。  相似文献   

7.
8.
结合20CrMnTiH钢生产过程中实际的温度控制情况,分析了轧制工艺对带状组织的影响。综合考虑组织与性能,不宜采用高的加热温度来控制带状组织;最佳的终轧温度应该在950~1000℃;轧后冷却速度的增加,带状组织级别减小。莱钢通过降低加热温度、控制终轧温度及轧后冷却速度等措施,将20CrMnTiH带状组织控制在2.0级以下。  相似文献   

9.
用正交设计方法制定正火工艺实验方案,进行了正火工艺实验。分析研究了正火工艺因素对14MnVTiRe钢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制定了合理的正火工艺制度。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100~300℃回火对0.054C-1.18Si-1.16Mn-0.49Cr成分热轧双相钢DP600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回火温度主要影响热轧双相钢中铁素体位错密度和马氏体微观结构;随着回火温度的增加,热轧双相钢中铁素体可动位错密度降低,马氏体部分发生分解,析出碳化物;回火温度对抗拉强度影响不大,对屈服强度和屈强比的影响显著,175℃以上回火,热轧双相钢屈服强度显著提高,并出现屈服平台,150℃以下回火热轧双相钢屈服强度增加不明显,不出现屈服现象。  相似文献   

11.
通过计算铁素体形核孕育期和形核率探讨了等温温度对带状组织的影响机理,并观察了齿轮钢SAE8822H(/%:0.22C、0.20Si、0.98Mn、0.60Cr、0.46Ni、0.36Mo)在管式炉经930℃10 min降至703~579℃等温1h空冷,或710~570℃等温处理2 h炉冷后钢中带状组织演变。结果表明,贫、富溶质区铁素体形核孕育时间差和铁素体形核率差异是造成等温转变时产生带状的原因;等温温度降低时,贫、富溶质区的孕育期时间差缩短,相对形核率减少,带状减轻;齿轮钢SAE8822H在570℃等温可使带状组织消失,这时相对形核率为6.3%。  相似文献   

12.
为了满足市场使用需求,A572 Gr.50钢中加Cr在包钢2 250 mm进行首次试制,通过优化成分设计、炼钢工艺、轧制工艺等工艺参数。获得产品的组织为F(铁素体)+P(珠光体),晶粒比较均匀,性能稳定,满足客户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3.
采用金相显微镜研究了正火冷却工艺对18CrNiMo7-6齿轮钢带状组织的影响.采用显微硬度计、SEM、拉伸试验机、冲击试验机以及金相显微镜研究了不同程度带状组织对淬回火后试验钢显微硬度的均匀性、成分偏析程度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930℃奥氏体化保温后,采用强风冷却方式快速冷却到610℃,再炉冷到400℃,最后空冷至室温,可以将带状组织降低到1.5级.但若采用连续快速冷却的方式,则会导致大量贝氏体组织的生成;不同带状组织试验钢经850℃淬火、180℃回火热处理后,显微硬度极差值在30~35 HB 之间,硬度分布均匀性及力学性能各向异性程度相当.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不同冷却速率和冷却温度对热轧态SA-210Gr.C钢中铁素体、珠光体带状组织的形成规律。为了保证奥氏体向铁素体、珠光体组织转变,试样经快速冷却至一定温度,然后采取空冷的处理工艺。试验结果表明,快速冷却处理可以有效地抑制带状组织的形成,但是需要控制冷却速率以及冷却温度。虽然试样经过快速冷却处理后会形成一定量的魏氏组织,但是其冲击性能并没有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5.
将C-Si-Mn系TRIP钢通过完全淬火和两相区退火相结合的工艺,得到一种以退火马氏体为基体的TRIP钢(简称TAM钢),并对比分析了TAM钢在不同温度退火后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TAM钢经退火后的显微组织特征为精细规整的板条退火马氏体基体、片状残余奥氏体和贝氏体/马氏体组成的混合组织.这种组织降低了基体的硬度以及基体和第二相之间的强度比,减少了基体的位错密度.随着退火温度的提高,退火马氏体基体的板条形态逐渐消失,新生马氏体/贝氏体的团状混合组织逐渐增多.当退火温度为780℃时,综合力学性能优异,抗拉强度为1130 MPa,延伸率可达20%,强塑积为22600 MPa·%.当退火温度较低时,残余奥氏体主要以片状存在于退火马氏体板条间,有利于TRIP效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不同的正火工艺对热轧A537CL.1试样进行系列热处理试验,利用常温拉伸试验机、摆锤式冲击试验机、金相显微镜研究热处理工艺对试验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轧钢板正火后强度降低,钢板出炉后风冷与空冷相比,风冷钢板强度略有提高,但冲击值降低;在880℃保温、保温时间36 min的正火工艺条件下,试验钢综合性能优良,满足LPG低温储罐用钢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李晓源  时捷  孙挺 《中国冶金》2020,30(5):29-34
通过加压冶炼、控制轧制方式获得氮质量分数为0.59%的Mn18Cr18N钢板,研究了终轧温度对高氮奥氏体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再结晶区轧制并且终轧温度为970 ℃的钢板,组织为奥氏体等轴晶和部分孪晶,强度较低,塑性、冲击韧性较好;终轧温度为910 ℃的钢板,大部分组织为变形奥氏体晶粒,有少量再结晶晶粒,随着终轧温度降低钢板强度升高,塑性和冲击韧性降低;在未再结晶区轧制并且终轧温度为780 ℃的钢板,组织为变形严重的奥氏体晶粒,强度最高,塑性、韧性最低。所有试验钢有晶界析出的Cr2N相,降低终轧温度和减缓轧后冷却速度,会增加Cr2N相的析出。  相似文献   

18.
采用可控速热处理炉对核压力容器用SA508Gr.4N钢消除组织遗传性现象进行研究。为模仿大锻件锻后不同位置晶粒尺寸差异较大现象,对试验钢进行不同温度预粗化处理。设计了A和B两种方案消除试验钢的组织遗传性,结果表明:经方案A即等温退火+亚温正火+正火处理后,得到细小且均匀的晶粒,晶粒等级由2~9级细化为7.5~8.0级,该方案可有效消除SA508Gr.4N钢的组织遗传性现象。观察了等温退火、亚温正火和高温回火后试验钢组织的变化,分析了微观组织变化对消除试验钢组织遗传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对含锰结构钢中带状组织的形成演化规律及对冷轧板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钢板中的带状组织是由连铸过程中元素的中心枝晶偏析所致。带状组织的存在对冷轧板的强度无明显影响,但使冷轧板的塑性显著降低,从而影响产品的使用性能。采取控制连铸时钢水的过热度、加大电磁搅拌等措施,可减轻铸坯的中心偏析,遏制带状组织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