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手术患者搬运是手术后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由于麻醉的原因,患者易出现躁动情况,给搬运增加了难度。以往采用多人徒手抓住患者多个部位进行搬运,搬动时没有附着点,不仅会出现用力不均,还易造成不必要的副损伤和污染,即便应用床单或布巾等材料搬运,因其本身的设计和材料的不合理,易造成患者摔伤和引流管脱出、折断等意外情况,而引发医患纠纷。2006年10月开始,我科采用自行设计的搬运带搬运手术患者,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手术患者搬运是手术后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由于麻醉的原因,患者易出现躁动情况,给搬运增加了难度.以往采用多人徒手抓住患者多个部位进行搬运,搬动时没有附着点,不仅会出现用力不均,还易造成不必要的副损伤和污染,即便应用床单或布巾等材料搬运,因其本身的设计和材料的不合理,易造成患者摔伤和引流管脱出、折断等意外情况,而引发医患纠纷.  相似文献   

3.
一次性中单在临床应用非常广泛,常规使用方式是以横形铺于床面,以中单两端压于床垫下进行固定。此法搬运患者、使用摇床、患者翻身均影响中单的平整,尤其是烦躁患者使用时易起皱折,不能保证患者舒适及床单位的平整。为此,我们将一次性中单加以改进,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骨搬运治疗下肢大段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骨搬运技术治疗12例下肢大段骨缺损患者(骨缺损5~10 cm)。在截骨术后7~14 d开始骨搬运,每天4~6次,每次1/6~1/4 mm。记录术后骨痂牵拉时间、骨愈合时间、支架固定时间及活动功能情况,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36个月。骨搬运时间55~142 d;骨愈合时间5~13个月;外固定支架携带时间7~16个月。根据Paley et al方法评价骨搬运结果及功能,骨搬运结果:优10例,良2例;功能评价:优7例,良3,可2例。结论应用外固定架牵开进行骨搬运是治疗下肢大段骨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搬运患者是否得当,对患者的生命、疾病的转归起着不可低估的影响。据有关报道,急诊科危重患者转运发生意外的比率明显高于其他科室[1]。护理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护士在患者搬运环节中起主导作用,为了保证医疗和护理工作的质量,结合多年来的护理工作实践,对急诊患者在搬运环节中存在的问题与需要改进的措施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自制搬运布单应用于手术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10月妇科及外科手术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00例,对照组100例,比较两组神经发生损伤情况,医生评价,导尿管,引流管脱落情况和手术人员发生职业损伤的情况。结果:自制搬运布单应用于手术患者术中约束及术后搬运,可以有效的减少患者神经损伤及引流管,尿管的脱落,得到手术医生,麻醉医生的认可。同时也减少了手术人员发生职业损伤的危险性。结论:自制搬运布单一单多用,可以广泛的应用于妇科及外科手术患者中,可代替传统的搬运手术患者方法。  相似文献   

7.
患者在推车、手术台与病床间的移动,通常需借助数人的合作才能完成.尤其是体胖、昏迷、多发性骨折(特别是脊椎骨折)及带有多种导管患者的搬运尤为困难.动作不协调会致患者不适或疼痛,且搬运者体力消耗大,甚至可引起腰部扭伤.为此,笔者研制一种多功能布担架,临床应用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胫骨近端截骨搬运与胫骨远端截骨搬运在治疗胫骨骨髓炎清创所致大段骨缺损时对搬运区骨生长矿化情况及足踝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7年7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骨科采用骨髓炎清创及骨搬运手术治疗的42例慢性胫骨骨髓炎患者资料。根据慢性骨髓炎Cierny-Mader分型:42例患者均为弥散型(Ⅳ型)胫骨骨髓炎。根据搬运部位不同分为2组:32例采用胫骨近端截骨搬运(近端组),男27例,女5例;年龄为17~65岁;左20例,右12例。10例采用胫骨远端截骨搬运(远端组),均为男性;年龄25~63岁;左6例,右4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对合端手术干预数、外固定指数(EFI)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髓炎部位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完整随访,近端组与远端组随访时间为(590.1±287.3)、(615.6±130.6)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搬运后近端组与远端组分别有3例、2例出现足部马蹄内翻畸形,均需手术干预;术后近端组与远端组分别16、3例对合端需手术干预19例;近端组与远端组EFI分别为(76.2±50.0)、(84.3±59.9)d/cm,以上项目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近端组与远端组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分别为(81.4±10.1)、(60.0±5.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骨搬运治疗胫骨骨髓炎清创所致的骨缺损时,胫骨近端骨搬运与胫骨远端骨搬运对搬运区骨生长及对合端骨愈合无明显影响,但胫骨近端骨搬运对足踝功能的不利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胫骨横向骨搬运技术加Dellon三联神经松解术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本院2017年5月~2018年7月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21例,所有患者行胫骨横向骨搬运术加Dellon三联神经松解手术治疗。术后通过随访分析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14个月,除1例患者骨搬运过程中骨折再次手术外,余患者均获得了良好的创面愈合效果及保护性感觉,保全了肢体。[结论]胫骨横向骨搬运术联合Dellon三联神经松解术可能通过改善糖尿病足患者足部血运及皮肤感觉,从而促进创面愈合,并最终保肢。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IIizarov外固定架骨搬运技术治疗胫骨骨折术后感染、骨缺损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胫骨骨折术后感染、骨缺损患者依据Ilizarov技术标准进行治疗。术后定期摄X线片复查,评估牵张成骨情况。结果 60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8~30个月。骨搬运完成时间2~7个月,骨搬运长度6~18 cm。患者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6例出现钉道反应,1例切口皮缘水肿,均经治疗后愈合;17例搬运后期出现对线不良,经调整骨搬运方向、少量植骨,均获对位对线骨性愈合。骨搬运完成后9个月,按Paley et al骨折愈合评分标准评价疗效:优45例,良6例,可8例,差1例。骨缺损断端骨愈合及牵张成骨区成骨愈合满意,软组织创面愈合满意,所有患肢长度恢复良好,与健侧对比无明显差异。结论采用Ilizarov外固定架骨搬运技术进行感染扩创、炎性病变切除、骨段搬运修复骨缺损,对胫骨术后感染的控制、肢体功能的重建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彭晨  卞育海 《消化外科》2013,(8):632-633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48岁。因腹胀2d,加重伴腹痛1d于2011年9月16日于我院急诊就诊。患者主诉近4-5年由高处向下搬运重物时,偶感腰痛,未曾就诊,并否认近期外伤史。  相似文献   

12.
在手术过程中,患者需要留置不同的引流管,手术结束后,常接上一次性引流袋或负压盒引流。将患者由手术室运送到病房的搬运、移动过程中,因工作忙乱、引流装置不易固定等原因,使其易于滑脱,严重时造成脱管,增加患者痛苦。为此,我们于2000年2月利用输血器的针头帽衔接各种引流管,特别适用于手术结束后将患者由手术室运送至病房的过程中。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Ilizarov外固定架骨搬运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缺损的治疗及护理方法,以促进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方法对35例行Ilizarov外固定架骨搬运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缺损患者的治疗及护理方法进行分析归纳,评价效果。结果 35例均获得良好的治疗及护理,患者创面修复,骨缺损愈合,均按治疗计划拆除Ilizarov外固定架,未因护理不当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在Ilizarov外固定架骨搬运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缺损的治疗中,全面的护理措施可减少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胫骨横向骨搬运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疗效。方法 2014年6月—2017年12月,收治17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男11例,女6例;年龄46~72岁,中位年龄57岁。糖尿病病程2.4~32.0年,中位时间16.0年。Wagner分期:2期7例、3期8例、4期2例。下肢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显示膝关节以下动脉闭塞或不同程度狭窄。患者均接受胫骨横向骨搬运术,术后3~5 d开始牵拉搬运胫骨截骨块(1 mm/d),14 d后逆向搬运;总搬运时间28~30 d。结果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12个月,平均8.5个月。骨搬运期间,4例出现局部钉道口感染,3例钉道脂肪液化、渗液。15例糖尿病足溃疡愈合,愈合时间35~72 d,平均48 d;溃疡愈合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足部皮温、踝肱指数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TA复查示侧支循环形成。2例(Wagner 3、4期各1例)治疗后足部溃疡仍进展,行足部及小腿截肢治疗。结论胫骨横向骨搬运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可取得较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5.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9):1809-1812
[目的]研究胫骨横向骨搬运技术对Wagner 2~4期糖尿病足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3月接受胫骨横向骨搬运治疗的糖尿病足患者19例。[结果]除2例截肢外,17例患者均获12~16个月随访,平均(14.21±4.24)个月。在伴周围血管疾病(PAD)的9例患者中,7例术后静息痛症状明显缓解(P0.05);但ABI及足部皮温未见明显改善(P0.05)。在伴周围神经病变的16例患者中,术后10 g尼龙丝试验结果无明显改善(P0.05)。术后溃疡愈合率、溃疡复发率、胫骨骨折率、钉道感染率、截肢率分别为47.37%(9/19),22.22%(2/9),10.53%(2/19),26.32%(5/19),10.53%(2/19)。[结论]胫骨横向骨搬运技术在短期内能有效缓解糖尿病足的静息痛症状,但其对血运及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有待进一步研究;糖尿病足是由多因素作用导致的疾病,不能期待单纯行胫骨横向骨搬运全面改善糖尿病足症状。  相似文献   

16.
经口腔行环枢椎复位手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1例经口腔行环枢椎复位术患者在围术期实施精心护理,效果显著。提出术前心理护理、颅骨牵引护理、术前术后口腔护理、术后正确搬运及卧位、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四肢情况、呼吸道护理及Halo—Vest外固定架治疗护理及康复训练是其主要护理内容。  相似文献   

17.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23):2201-2203
[目的]探讨胫骨横向骨搬运技术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有效性。[方法]对来本院治疗的52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行胫骨横向骨搬运手术,术后50 d完成骨搬运,然后通过血管造影、肢体存活情况及随访观察评价疗效。[结果]52例中45例获得满意疗效,随访时间2~3年,肢体缺血坏死症状完全改善。7例术后仍有严重下肢缺血坏死,行下肢截肢术。总有效率为87%。[结论]胫骨横向骨搬运技术可以有效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手术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8.
椎间盘退变生物力学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日常活动中腰椎间盘常常承受力学负荷。腰椎椎间盘内静水压平卧休息位最低(202.650~303.925KPa),弯腰前屈抬重物时增高(接近3039.75KPa)。搬运重物的体力劳动者、长时间坐位工作者在病理学上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显著;从事机床、卡车司机及搬运重物的职业是下腰痛及椎间盘突出的危险因素,且患椎间盘突出症的几率是一般成人3倍。  相似文献   

19.
浅静脉留置针已越来越广泛的运用临床,尤其适用于危重、抢救、长期输液并且需要保护血管的患者,受到护患的共同好评。临床工作中发现,搬运患者的过程中或是躁动的患者,由于负压的作用,回血时间过久容易引起留置针Y型腔内回血并出现小的血凝块,稍有不慎就可能使血凝块进人血管形成血栓。我科通过临床实践对多起留置针Y型管腔内血凝块进行处理,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Ilizarov骨搬运技术在治疗糖尿病足部溃疡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2017年10月在本院行Ilizarov骨搬运技术治疗糖尿病足部溃疡的20例患者,共24个糖尿病足部。术中在患肢胫骨中段截骨,截骨宽约1.5~2 cm,长约10~12 cm,术后5~7 d开始横向搬运截骨,能促进骨块周围血管及软组织再生,形成新的微循环系统以改善患肢血运,促进糖尿病足部溃疡的愈合。[结果] 21例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功能恢复。[结论] Ilizarov骨搬运技术对治疗糖尿病足部溃疡有良好的疗效,能降低糖尿病足的截肢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