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消化道补水治疗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向浓  陈赛语  王璐 《海南医学》2001,12(10):97-98
目的 探讨消化道补水治疗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过程中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在传统治疗基础上 ,加胃管行消化道补水治疗 ,同时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尿量、血钠、血钾、血浆渗透压等各项指标。结果  12例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予消化道补水的有效治疗和护理 ,无一例死亡。结论 给予消化道补水治疗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是安全有效的 ,在治疗过程中强化护理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管饲温开水对糖尿病高渗昏迷病人血糖、血钠及血浆有效渗透压的影响。方法管饲组采用双通道补液(管饲温开水与静脉补液);对照组单纯静脉补液。结果管饲组22例中20例,对照组14例中7例血浆有效渗透压降至320mmol/L以下;管饲组治愈20例,死亡2例,对照组治愈6例,死亡8例。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管饲温开水是抢救糖尿病高渗昏迷的有效措施,能显著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半渗葡萄糖溶液(2.5%葡萄糖溶液)与生理盐水1:1比例补液,配以胃肠道补水治疗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NHDC),与传统的治疗方法相比,观察其疗效。方法临床观察病例48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比较治疗前后各项生化指标的变化、两组渗透压恢复正常的时间及其死亡率。结果两组治疗后24h后血钠、血糖及血浆渗透压值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A组治疗前到24h后的血钠及血浆渗透压的减低量明显大于B组(P〈0.05)。A组渗透压恢复正常的时间为(16.22±5.8)h,B组为(22.8±7.65)h,A组较B组明显缩短(P〈0.05)。A组死亡7例,死亡率26.9%,B组死亡9例,死亡率40.9%,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半渗葡萄糖溶液与生理盐水1:1比例补液,配以胃肠道补水治疗NHDC疗效显著优于传统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精神分裂症(SCH)并发高渗状态的原因,以及高渗状态发生后,高渗、高糖、高钠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28例T2DM合并SCH并发高渗状态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对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死亡组患者血钠、血糖、血渗透压水平均高于存活组,高渗状态持续的时间、入院时昏迷时间也长于存活组,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严密观察T2DM并SCH发生高渗状态的早期原因,可以避免高渗状态发生;严格控制糖尿病合并SCH并发高渗状态时患者的血糖、血钠、血渗透压水平,努力使之尽快平稳达标,可以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胃肠内补液治疗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的患者分为胃肠内补液联合静脉补液方法治疗(观察组),13例采用常规静脉补液方法治疗(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24h,48h血生化指标及血浆渗透压的变化、并发症和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24h,48h血糖、血钠、血钾、血尿素氮、血浆渗透压恢复较快,静脉补液量少,有效降低了心力衰竭、脑水肿的发生率和病死率。结论:胃肠内补液联合静脉补掖方法治疗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疗效优于传统的静脉补液治疗,简单、安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速效胰岛素类似物联合经胃管滴液治疗青少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高渗昏迷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6年9月信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84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高渗昏迷青少年患者,根据救治方案分为两组,各42例。在常规救治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普通胰岛素联合经胃管滴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速效胰岛素类似物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血钠、血浆渗透压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FBG、2 h PG、血钠、血浆渗透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BG、2 h PG、血钠、血浆渗透压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青少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高渗昏迷速效胰岛素类似物联合经胃管滴液治疗,有利于纠正患者代谢紊乱、控制血糖,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浆渗透压评分对肝肾综合征(HRS)预后的评价作用.方法 研究对象为106例HRS患者,按随访3月内的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30例)和死亡组(76例),分别进行血浆有效晶体渗透压评分、胶体渗透压评分、血浆渗透压综合评分、MELD及Child-Pugh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各评分对HRS预后的评价能力.结果 HRS死亡组除血浆有效晶体渗透压单项评分外,其余各评分均高于存活组(P<0.01).血浆有效晶体渗透压单项评分和胶体渗透压单项评分的AUC均<0.7,Child-Pugh评分、MELD评分和血浆渗透压综合评分的AUC均>0.7.Youden指数以血浆渗透压综合评分为最高,MELD评分和Child-Pugh评分次之.结论 Child-Pugh评分、MELD评分和血浆渗透压综合评分对HRS预后均具有良好的评价作用,其中以血浆渗透压综合评分的预测能力最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浆渗透压评分对肝肾综合征(hepatorenal syndrome HRS)预后的评价作用。方法 研究对象为106例HRS患者,按随访3月内的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30例)和死亡组(76例),分别进行血浆有效晶体渗透压评分、胶体渗透压评分、血浆渗透压综合评分、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 MELD)评分和Child Pugh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各评分对HRS预后的评价能力。结果 除血浆有效晶体渗透压评分外,HRS死亡组的其余各评分均显著高于存活组(P<0.01)。Child Pugh、MELD和血浆渗透压综合评分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均>0.7,其余各项评分的AUC均<0.7。Youden指数以血浆渗透压综合评分为最高,MELD和Child Pugh评分次之。结论 Child-Pugh、MELD和血浆渗透压综合评分对HRS预后均具有良好的评价作用,其中以血浆渗透压综合评分的预测能力最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窒息新生儿血渗透压的变化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88例窒息新生儿,其中轻度窒息52例,重度窒息36例,并以32例正常新生儿作对照,检测两组受检儿的血电解质、血糖、血尿素氮等,推算血渗透压并进行比较.结果 (1)重度窒息组患儿与对照儿的血渗透压、血钠均值间差别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血尿素氮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2)轻度窒息组患儿与对照儿的血渗透压、血钠、血尿素氮、血糖的均值间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3)血渗透压>300 mOsm/L组患儿病死率明显高于血渗透压<300 mOsm/L组,预后差.结 论新生儿窒息程度越重,血渗透压越高,预后越差,病死率越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脑卒中并发糖尿病高渗非酮症昏迷的治疗措施.方法 通过微量泵输入胰岛素、胃管内补充低渗无糖溶液等方法进行治疗;早期动态监测血糖、血钠及血浆渗透压.结果 12例患者治疗后4~24h清醒9例,其中5例治愈,4例好转;植物生存1例,死亡2例.结论 早期预防并合理治疗,能降低脑卒中合并糖尿病高渗非酮症昏迷的发病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胡曦  陈建江  朱政鸣 《重庆医学》2005,34(11):1627-1628
目的通过了解重型颅脑损伤严重程度,预后与血渗透压的关系,进一步提高对重型颅脑损伤的诊断、治疗水平。方法对83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进行血钠、血糖、血渗透压对比分析,通过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重型颅脑损伤中GCS3~5病例比GCS6~8病例高血钠、高血糖、高渗状态发生概率更高,同时,死亡率增加。结论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病情越严重,高渗状态出现机率越高,并且,一旦并发高钠、高渗、高血糖,患者死亡率明显增高,同时血钠、血糖、血渗透压对颅脑外伤预后判断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2.
老年下呼吸道感染的预后相干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下呼吸道感染的预后相干因素。方法选取101例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对两组患者的SIRS评分及各种生化指标及血标本检查结果的均值进行比较,找出与预后最相干的因素。结果年龄、血浆cTnT的水平和SIRS评分均与临床结局呈负相关关系,即年龄越大、血浆cTnT水平越高以及SIRS评分越高的患者,其临床结局越差。结论cTnT水平、SIRS评分及患者的年龄可作为监测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预后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吴清云  张志宏 《华夏医学》2004,17(5):665-667
目的 :探讨早期鼻饲温开水抢救高渗性非酮症性糖尿病昏迷 (HNDC)患者的临床疗效与护理。方法 :对确诊的4 5例 HNDC患者早期鼻饲温开水胃肠内补液 ,配合静脉输液、微量泵持续静脉泵入胰岛素等治疗 ,监测患者的血糖、电解质和血浆有效渗透压的变化。结果 :撤除鼻饲管时患者的血糖、血钠、血浆有效渗透压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降低(P<0 .0 1) ;治愈 4 3例 ,死亡 2例。结论 :早期鼻饲温开水胃肠内补液是抢救 HNDC的有效措施 ,能显著降低患者的血浆有效渗透压 ,降低病死率 ,方法安全、可靠、实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有关生化检测指标在老年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对病情预后判断的作用。方法 :收集 5年来老年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DKA)住院患者 3 2例 ,对其发病诱因、血糖、血尿素氮 (BU N)、血 p H值、阴离子间隙 (AG)、血渗透压、糖化血红蛋白(Hb A1 C)等多项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老年人 DKA发病的诱因以感染为多见 ,误用葡萄糖诱发 DKA或加重病情并不少见 ;死亡组患者血 p H值显著降低 (7.14± 0 .16) ,BU N明显增高 [(14 .8± 8.0 mm ol/ L) ],与存活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但两组间血糖、Hb A1 C、血渗透压、AG、血 K+、血 Na+等差异不明显 (P>0 .0 5 )。结论 :测定老年 DKA患者血 p H值及血 BUN对估计病情及进行有效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与血浆渗透压水平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急性脑卒中提供一定指导。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住院时的血浆渗透压进行检测,并分析与血浆渗透压的相关因素和血浆渗透压对急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合并各类疾病的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浆渗透压升高发生率明显,其中合并糖尿病和高血压的患者血浆渗透压升高发生率明显高于合并其它疾病的患者,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渗透压升高组预后与正常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死亡患者血浆渗透压明显高于存活患者,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浆渗透压水平与急性脑卒中死亡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浆渗透压升高是导致急性脑卒中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浆渗透压的测定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浆皮质醇质量浓度与老年性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AP)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前瞻性选取2014年1—12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收住院符合CAP诊断的老年患者,入选后第1个24 h内对CAP患者进行CURB-65评分、血浆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 ACTH)、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白细胞等指标的检测,并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既往病史、达到临床稳定的时间,以28 d是否存活为二分法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28 d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之间各指标的差异,通过Logistic回归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最终入选CAP患者60例,所有患者的28 d病死率为2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8 d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是血浆皮质醇及血钠,血浆皮质醇比值比(odds ratio, OR)1.016,95%CI(1.005, 1.028),血钠OR 0.893,95%CI(0.812, 0.983)。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的血浆皮质醇较有明显增高,而血钠显著降低(P<0.05)。结论:血浆皮质醇、血钠是老年住院CAP患者判断临床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浆皮质醇升高和血钠水平的降低与不良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7.
非酮症高渗性糖尿病昏迷(简称高渗性昏迷),是糖尿病急性严重并发症之一,病死率极高。本文重点对治疗中补液不当发生脑水肿的原因进行分析及对预防胶水肿的发生提出一些见解。对诊断及其他综合治疗不赘述。本组24例高渗性昏迷的资料示,死亡9例中,有《例发生回水肿,占死亡数的444%。我们报道典型的2例加以分析,讨论。1典型病例例1:男,78岁。患糖尿病8年,意识障碍3天入院。入院时全身衰竭,血压11.2/6.6kPa,血糖33.9mmol/L(以后血生化mOsm/L略),血钠157,血钾4.9,BUN24.9,血浆有效渗透压357·7mosm/I。(血浆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胃肠内补液救治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HNDC)的临床疗效。方法32例HNDC患者。18例采用胃肠内补液联合静脉补液方法治疗(胃肠内补液组),14例采用常规静脉补液方法治疗(常规治疗组),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6、24、48h血生化指标及血浆渗透压的变化,观察病情变化、并发症和病死率。结果胃肠内补液治疗后6、24、48h血糖、血钠、血钾、血尿素氮、血浆渗透压较快恢复正常,患者清醒早、补液量少。有效降低了心力衰竭、脑水肿的发生和病死率。结论.胃肠内补液救治HNDC疗效优于传统的静脉补液治疗,且简单易行、安全高效。  相似文献   

19.
胃肠内补液在老年非酮症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胃肠内补液对老年非酮症糖尿病高渗性昏迷(NKHDC)的疗效。方法 15例NKHDC老年患者,8例采用胃肠内补液联合静脉补液的方法治疗(胃肠内补液组),7例采用单纯性静脉补液法治疗(常规治疗组),观察血生化及血渗透压等指标。结果 胃肠内补液组治疗24h后的血糖、钾、钠、氯和血浆渗透压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48h后恢复正常水平。与常规治疗组相比,胃肠内补液组的电解质和血浆渗透压较快恢复正常,患者清醒早,静脉补液量少,无一例发生脑水肿、肺水肿、溶血和低血钾等并发症。结论 对老年NKHDC患者采用胃肠内补液法简单易行、安全高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脑卒中并发糖尿病非酮症性高渗性昏迷(hyerosmolar nonketotic diabetic coma,HNDC)的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 对36例HNDC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36例HNDC中有17例,因为得到及时确诊,迅速补充液体,扩充血容量,最终抢救成功出院。有19例因认识疾病不足而死亡。结论 脑卒中患者如意识障碍加重,且有严重脱水症状与体征应怀疑并发HNDC,应检查血糖、血钠及血浆渗透压,以便作出及时诊断和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