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本文经过连续数年的多点试验,提出亩产1200斤左右的冬小麦精播高产栽培技术:1.必须有较高的土壤肥力和良好的水肥条件打好基础;2.处理好群体与个体矛盾:降低基本苗,培育壮苗,防止群体过大,促进个体健壮,控制无效分蘗,提高成穗率,促进产品器官发达,充分利用个体的自动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3.
在甘谷县大石乡进行了冬小麦不同覆盖栽培模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全膜覆土穴播操作简便易行,且植株生长和产量均表现良好;黑色全膜垄作穴播、全膜微垄集水种植播种时需要借助机械起微垄,植株生长和产量表现尚可,但比起全膜覆土穴播时操作较繁琐;膜侧沟播需要借助机械起垄,且整体种植密度偏小,不适宜大面积推广;秸秆覆盖微垄种植局部密植导致植株个体生长偏弱,植株生长和产量表现不佳,也不适宜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4.
冬小麦作为一种全新的麦类栽培作物,其生长习性、配套农艺技术措施、气候适应性、经济产量性状还有很多不为人们所熟知的地方。为了检验冬小麦在本地区的适应性及生产表现。探索配套的经济实用农艺技术措施,2007年上街基镇科技园区进行了早熟大豆茬后冬小麦栽培试验,并对其冬前表现进行了调查。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成县冬小麦“3414”优化施肥试验初报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在成县川地潮土条件下,通过“3414”试验,建立了冬小麦产量(Y)与氮、磷、钾肥之间的回归方程,得出成县河谷川坝区大豆茬冬小麦种植最佳施肥量为N 165.75 kg/hm2、 P2O5118.20 kg/hm2、 K2O 39.90 kg/hm2,在此施肥水平下,预计冬小麦产量水平为5293.20 kg/hm2.  相似文献   

6.
【目的】寻求水稻稳定超高产的栽培模式。【方法】以早熟晚粳品种武粳15、常优1号为供试材料,其它栽培措施统一在最佳技术指标前提下,就氮肥运筹与穗肥施用叶龄期,设置了稳前优中强后、平衡促进和促前控中3种栽培模式,并以长江中下游地区单季稻大面积生产上的常规栽培模式为CK,对产量及其结构、群体生长发育动态以及根系活力等方面进行系统比较。同时,在江苏东海、兴化、高邮、常熟等地,以徐稻3号、常优1号、陵香优18、武粳15等品种为材料,进行(15—50)×667m2连片的稳前优中强后超高产栽培综合试验与扩大到100×667m2连片试验田上的生产性验证试验。【结果】2品种稳前优中强后、平衡促进2模式的实产均达到了超高产水平(≥750kg/667m2)。与CK相比,稳前优中强后、平衡促进2模式每穗粒数多、群体颖花量大,单位面积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则与之相当;2模式的群体于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准时够苗,高峰苗出现在拔节期,且数量适中(适宜穗数的1.3—1.4倍),此后群体平缓消减,至抽穗期基本稳定,最终成穗率显著高于CK;其群体LAI动态与茎蘖动态趋势基本一致,最大LAI均出现在孕穗期,为8.0—8.5,成熟期仍保持3.5—4.0;群体光合势与干物质积累,2模式在生育前期(移栽—拔节期)较CK低,中期(拔节—抽穗期)与CK相当,后期(抽穗—成熟期)显著高于CK;2模式在拔节期的根系干重与CK相当,抽穗期和成熟期则显著高于CK,而这3个时期的根冠比均显著高于CK,其抽穗后(抽穗—腊熟期)的根系平均伤流量与颖花根流量均显著高于CK。同时,连续2年多地的稳前优中强后超高产综合栽培试验以及后3年扩大到100×667m2连片试验田上的生产性验证试验,实产均达800kg/667m2左右。【结论】揭示了水稻超高产栽培的根本在于"强支撑、扩库容、促充实";提出了水稻精苗稳前、控蘖优中、大穗强后的超高产定量化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7.
<正>唐山市丰润区娘娘庙村种地大户何宝光在150亩耕地上,采用上茬种植小麦,下茬种植甜玉米的高效栽培模式,取得了不错的效益。冬小麦每亩成本935元(含半年地租),平均亩产小麦490 kg,2.4元/kg,每亩收入1 176元,每亩效益241元。甜玉米每亩成本916元,平均亩产鲜穗1 150 kg左右,1.3元/kg,每亩收入1495元,每亩效益579元,  相似文献   

8.
冬小麦不同播期栽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培 《农村科技》2007,(10):9-9
小麦播期对小麦的产量影响很大,选择适宜播期是一项重要的增产措施。 一、材料与方法 供试品种为新冬20号。播期分别为:9月16日、21日、26日、10月1日、6日、11日、16日、21日。六行一区,行距18厘米,小区行长5米,宽1.2米,面积9米^2。重复3次,每行播450粒种子。  相似文献   

9.
采取不同栽培模式,对冬小麦种植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全膜覆土穴播的产量最高,达5 400 kg/hm~2,较常规机械播种增产12.5%;经济效益也以全膜覆土穴播最高,为8 010元/hm~2,投入产出比达到1∶2。因此,在固原市冬小麦生产中,采取全膜覆土穴播的栽培模式可以达到增产增收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在庄浪县通化乡韩湾村进行了马铃薯不同栽培模式集成优化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覆盖材料对马铃薯产量影响较大,各处理以全膜垄作微沟产量最高,折合产量36 969.7 kg/hm2,比对照增产32.1%;全膜垄作侧播次之,折合产量33 737.4 kg/hm2,比对照增产20.5%.因此,在大田生产中应全力推广全膜垄作微沟和全膜...  相似文献   

11.
北农9549是由北京农学院新育成的冬小麦新品种,2003年9月通过国家审定.北农9549具有高产、大穗、大粒、矮秆、抗病、高抗吸浆虫等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12.
北农9549是由北京农学院新育成的冬小麦新品种,2003年9月通过国家审定。北农9549具有高产、大穗、大粒、矮秆、抗病、高抗吸浆虫等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13.
14.
崇信县冬小麦宽幅精播肥效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小麦生长期施用氮、磷、钾肥料,比较宽幅精播小麦和露地条播小麦各种肥料的利用率,经调查产量,得出小麦宽幅精播肥效利用率高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就不同性状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进行相关分析,得出:单株粒数、穗数、穗长、结实小穗数与籽粒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株高为显著负相关,而经济系数与产量也呈正相关,但不显著.选择冬小麦种植的主要栽培因素密度(x1)、施氮量(x2)、施磷量(x3)、施钾量(x4)作为决策变量,采用四元正交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建立了数学模型.由此确定产量大于461.33kg/0.0667hm^2,各因素水平的最优组合为:密度31.35万粒/0.0667hm^2,施氮量为纯N22.52kg/0.0667hm^2,施磷量为P20513.02kg/0.0667hm^2,施钾量为K2O8.44kg/0.0667hm^2.  相似文献   

16.
17.
张家口地区位于东经113°50'~116°30',北纬39°31'~42°10',气候特点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冬长而寒冷、夏短而炎热,年平均气温7.6℃,最低温-25℃.历史上曾多次试种冬小麦都不能正常越冬.近年来,随着强冬性小麦品种的培育成功以及大气温度变暖,我区经过三年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多点试种研究都取得了成功,越冬返青率96%,产量420kg/667m2,为冬小麦北界北移提供了技术保证,为我区种植业结构调整、提高复种指数、发展高效农业提供了依据.现将试验研究结果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18.
在庄浪县研究了冬小麦不同覆盖方式对产量以及土壤的影响。结果表明:以黑膜微垄产量最高,秸秆覆土覆盖模式较好,可以提高秸秆的利用率,大幅度提高土壤有机质,为绿色覆盖模式。  相似文献   

19.
为挖掘小麦增产潜力、高效利用前茬作物秸秆,保持和增加土壤有机质、墒情和地温,实现粮食生产持续增长,徽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通过不同覆盖的栽培集雨保墒方式试验,探索适宜徽县新型的绿色环保型集雨保墒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0.
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不同品种、不同插植规格及不同施钾量对烟后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中等肥力水平田块,烟后稻宜选用天优3301等丰产性能好的品种,选择33.3cm×20.0cm的插植规格,在氮磷基础上施纯钾5kg/667m2,是获得烟后稻高产高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