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促进牡丹江地区动过沙棘产业发展,本研究对牡丹江地区冬的果沙棘产业构架进行调研分析,并提出产业拓展路径与方向。结果表明:林口县栽培面积6 500hm~2、结果面积1 200hm~2,在牡丹江地区种植最具规模,主要品种为沈秋红。牡丹江地区冬果沙棘产业应做精做细、做成品牌,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受益、生态改善的良性循环,使其成为本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柱产业。适合树种、气候条件、政府引导与政策支持、市场营销是冬果沙棘产业构建的基础。冬果沙棘的产业框架雏形在规模化与标准化建设、加工企业的跟进、打造沙棘文化产业等方面得以显现。应克服产业框架建设的短板,促进投入扩增、科学规划、加强基础建设、提高配套系统功效、实现良性扩张、强化科技生产力、建立健全新型的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优化发展模式和品种结构、加快安全生产体系建设、全力打造冬果沙棘品牌、完善产业链条是牡丹江地区冬果沙棘产业的拓展路径。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不同用途的沙棘品种(系),发掘功能性沙棘种质资源,以7个不同亚种的沙棘品种(系)为试验材料,以黑龙江省主栽品种深秋红为对照,对不同沙棘亚种间果实基本性状、果油、籽油及果实中总黄酮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果实基本性状不同,杂交沙棘果实较小,百果重小,但果实结实密度大,单株产量高,果油含量及果实总黄酮含量均超过蒙古沙棘,其中晚黄沙棘单株产量11.25 kg,果肉含油率37.93%,总黄酮含量2.27 mg·g-1,显著高于其他沙棘品种,其熟期晚,果实经冬不凋,适合多种采收方式,可作为生产加工型品种在沙棘产业中应用。蒙古沙棘果实体积大,色泽鲜艳,百果重大,但果实密度低,单株产量低于杂交沙棘,特别是丘依斯克品种,虽然籽油含量略高于杂交沙棘,但熟期过早只适于手工采摘,因此在沙棘产业应用中,可用于观光采摘及鲜食加工。  相似文献   

3.
沙棘根系分布及根瘤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中国沙棘、俄罗斯大果沙棘和蒙古大果沙棘的3个品种为试材,采用根窖法对沙棘的根系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沙棘的根系主要分布于0~60cm的土层中。通过调查,发现中国沙棘“中阳”根瘤总数、中根瘤数最多;俄罗斯大果沙棘品种“金阳”的根瘤总体积、根瘤鲜重、根瘤干重、最大根瘤重、最大根瘤直径、根瘤总氮量最大;蒙古大果沙棘品种“秋阳”大根瘤数最多。  相似文献   

4.
<正>围场县国土面积9 220 km~2,地处内蒙古高原和冀北山地的过渡带,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是沙棘的适生区。为了沙棘产业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2013年培育出俄罗斯大果沙棘和中华沙棘杂交新品种—"围优1号"大果沙棘,通过6年的试验研究,"围优1号"大果沙棘树高、干形、根系和果实都优于中  相似文献   

5.
利用14个微卫星标记分析了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7个亚种和26个大果沙棘品种的遗传多样性,采用系统发育树和贝叶斯聚类方法分析了这些个体的聚类情况。结果显示:中国沙棘H. rhamnoides subsp. sinensis和云南沙棘H. rhamnoides subsp. yunnanensis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高加索沙棘H. rhamnoides subsp. caucasica最低。系统发育树将所有个体聚为2个大支:亚洲分支和欧洲分支。大部分大果沙棘品种与亚洲的蒙古沙棘H. rhamnoides subsp. mongolica聚为1支,少量个体位于亚洲分支和欧洲分支之间。贝叶斯聚类分析将所有个体划分为3组或7组:分3组时,中国沙棘和云南沙棘为一组,蒙古沙棘和大部分大果沙棘品种为一组,溪生沙棘H. rhamnoides subsp. fluviatilis,高加索沙棘和海滨沙棘H. rhamnoides subsp. rhamnoides为一组;分7组时,除海滨沙棘由溪生沙棘组和高加索沙棘组共同构成外,其他亚种和大果沙棘品种各自为一组,并发现少量组间混合基因型。表明沙棘种下亚种间分化明显,亚洲和欧洲分布的沙棘亚种间的分化尤为明显;大果沙棘品种大部分源于蒙古沙棘亚种,个别品种可能为蒙古沙棘和欧洲沙棘亚种间的杂交后代。  相似文献   

6.
在黄土高塬沟壑区的甘肃庆阳南小河沟流域,于2013年秋季引进俄罗斯大果沙棘11种、国内杂交沙棘4种,并选用当地中国沙棘1种,共计16个品种进行试验。通过对2014年栽植当年、2015年栽植第2年以及2018年栽植第5年不同沙棘品种分枝性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最适应当地气候的是当地中国沙棘,分枝特性最好,树体庞大,适宜进行生态建设利用;原产地与当地气候相关最为悬殊的引进大果沙棘,分枝性能相对较差,但叶多叶大、叶色深绿、果大刺少,可以被当地工业原料林建设选为当家品种;具有中国沙棘、蒙古沙棘(来自俄罗斯)特性的杂交沙棘,分枝性能居中,是生态经济型利用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7.
邓蓉  王伟  胡宝贵 《农业展望》2012,8(1):34-38
鉴于沙棘极强的适生性以及种植沙棘可以获得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中国大力发展沙棘产业,拓展沙棘产业的多功能性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分析中国发展沙棘产业的动因入手,阐述了中国拓展沙棘产业多功能性的必要性,并从沙棘产业的生态功能和经济功能两大方面针对拓展沙棘产业的多功能性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5个大果沙棘新品种在山西引种试验初期的成活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果沙棘为我国从俄罗斯和蒙古引进的沙棘优良品种,已在我国东北高纬度地区获得较好的引种效果。本研究于2006年在山西(37°30′N,112°35′E)引种栽培了5个大果沙棘品种,目的是观察引种栽培初期的成活表现,研究其适应性特征,为扩大引种栽培区域提供基础依据。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沙棘品种的成活率有很大差异。及时除草管理的条件下,壮圆黄、深秋红和无刺丰的成活率分别为75%~85%、62.5%~95%、57.5%~77.5%,绿洲2号和辽阜1号的成活率较低,分别为27.5%~47.5%和20%~37.5%。秋末冬初定植后,用湿润土覆盖苗木地上部分,可提早发芽展叶时间,提高成活率。生长期杂草竞争和虫害对大果沙棘的初期生长表现有很大影响,在大果沙棘的引种栽培中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9.
大果沙棘新梢生长、座果与产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同一试验园中的俄罗斯沙棘、蒙古沙棘大果品种和中国沙棘(对照)的新梢生长动态、新梢生长量、生长势、座果、产量和果实主要性状进行了系统地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沙棘新梢生长量、生长势和座果率强于俄罗斯沙棘和蒙古沙棘生长。从产量上看,俄罗斯沙棘“金阳”单株产量最高,中国沙棘最低。从果实主要性状看,俄罗斯沙棘“巨人”和“金阳”最好,其次为蒙古沙棘“秋阳”,中国沙棘较差。  相似文献   

10.
贺跃军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20):107-108,123
榆林毛乌素沙地自然条件恶劣、植物种类稀少,中国沙棘却在此广泛分布,但它存在产量低、不易采摘等问题,影响了沙棘产业的发展进程。大果沙棘不仅产量高、易采摘,而且同样可起到中国沙棘的生态防护作用。因此,大果沙棘在榆林毛乌素沙地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大果沙棘优良品种在山西的适应性,于2010年从辽宁引进9月黄、壮圆黄、杂1、杂3、杂4、西伯利亚红晕6个大果沙棘品种在山西进行栽培试验,观察存活情况、生长表现、初期结实情况,以评价不同品种大果沙棘在山西引种栽培初期的适应性。结果表明,6个引进沙棘品种均能正常生长、结实;不同品种大果沙棘的生长特性、适应性不同,其中,杂3品种生长旺盛、引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对青海省沙棘资源开发利用及沙棘引种工作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总结,针对中国沙棘和大果沙棘在开发利用及后续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对策和建议,以为其在青海省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方法对7个沙棘品种的种子形态及萌发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7个沙棘品种间的千粒质量、种子形态、生活力、发芽速率、发芽指数、发芽率都达到极显著差异(p<0.01);千粒质量最大的品种是契切克,最小的是中国沙棘;中国沙棘的种子形态指标显著小于引进的大果沙棘品种;7个沙棘品种中,中国沙棘能在最短的时间达到最高的发芽率,萌发特点属于爆发型;依尼亚,契切克、阿尔泰、丘伊斯克、壮圆黄属于过渡型;深秋红则属于缓萌型;相关分析表明,种子大小对萌发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正>大果沙棘是胡颓子科沙棘属落叶灌木或乔木。国内分布于华北、西北和西南等地。目前,生产中常用的有中国沙棘和从俄罗斯引进的大果沙棘。沙棘果实中VC含量高,素有"VC之王"的美称。沙棘为药食同源植物。沙棘果实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生物活性物质,沙棘的根、茎、叶、花、果可以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轻工、航天及农牧鱼业等许多领域。沙棘果实入药具有止咳化痰、健胃消食、活血散瘀之功效。大果沙棘枝叶茂密,根系发达,生长迅速,抗干  相似文献   

15.
刘雪凌  权永荣  陈旭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6):8960-8961,8987
沙棘果肉、种子以及果渣中所富含的营养成分及活性物质具有特殊的应用价值与巨大的应用前景。对我国沙棘的地理分布、有效成分、生理功能进行了概述,重点综述了沙棘相关产品的开发,并对我国沙棘产业的近一步研究与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全国大果沙棘逐步呈现产业化的发展趋势,但是受病虫害影响,大果沙棘产业出现了明显的不景气现象。在进行大果沙棘种植时,应该使用先进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加强对沙棘干缩病、褐腐病、猝倒病以及沙棘巢蛾、舞毒蛾等常见病虫害的防治,从而提升大果沙棘的质量和产量。  相似文献   

17.
对沙棘品种(中俄杂交,中国无刺,向阳,楚伊,浑金)嫩枝扦插枝条用4种植物生长刺激素(吲哚丁酸,吲哚乙酸,α-奈乙酸,生根剂)配置成一定浓度溶液浸泡沙棘插条,筛选提高成活率的最佳试剂。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的4种刺激素中吲哚丁酸和生根剂处理的大果沙棘插条成活率较好,而供试的大果沙棘品种中浑金﹑向阳成活率较高较易扦插成活。  相似文献   

18.
“无刺丰”沙棘品种在山西引种栽培的生长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果沙棘无性系品种“无刺丰”,是当前极有栽培价值的沙棘品种。本研究于2004年春季引进“无刺丰"1年生苗木在山西进行栽培试验,观察其生长适应性表现。结果表明,经过两个生长季,平均树高1.09 m,平均地径1.92 cm。高生长速度比中国沙棘稍慢,但径生长与中国沙棘没有明显差异,营养生长基本正常。定植后两年的保存率在90%以上,与中国沙棘没有明显区别。2006年新梢生长量平均为7.44 cm,变动范围0.3-27.4 cm。春季生长初期和开花期,对零度以下低温冻害的抵抗力以及耐干旱能力比中国沙棘弱,遭遇大雪降温和大风后,嫩芽幼叶很快干枯,出现明显的枝条干缩现象。“无刺丰”在本研究区营养生长基本正常,但生殖生长有待进一步观察研究。直接引进“无刺丰”沙棘品种时仍应慎重。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品种沙棘果粉挥发性香气成分,为沙棘植物资源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 GC-IMS)技术,分析不同品种沙棘果粉的特征香气。【结果】6个品种沙棘果粉共检出56个挥发性香气物质,其中定性了38个物质,主要为酯类、醇类、醛类等;主成分1(PC1)和主成分2(PC2)贡献率分别为44%和26%,累计贡献率为70%,能较好地反映不同品种沙棘果粉的差异。【结论】6个品种沙棘果粉挥发性物质存在差异,黄色果沙棘果粉和黄色袋果沙棘果粉,状元黄沙棘果粉和红色大果沙棘果粉的挥发性香气物质较为相似。  相似文献   

20.
张小红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7):8483-8484
筛选提高插条成活率的最佳试剂和在高海拔(西宁)地区生长的最佳品种。以大果沙棘5个品种(向阳、楚伊、浑金、中俄杂交、中国无刺)的插条为试材,采用4种植物生长素(吲哚乙酸、α-奈乙酸、生根剂、吲哚丁酸)进行处理,研究了植物生长素对大果沙棘地膜扦插成活率的影响。各试剂处理对大果沙棘扦插育苗的成活率的影响差异极显著,其中吲哚丁酸的处理效果最好,平均成活率为78.22%;相同处理下大果沙棘5个品种大田扦插育苗的成活率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浑金的大田扦插育苗成活率最好,平均成活率为76.00%,其次是向阳和楚伊,而中俄杂交和中国无刺的扦插最不易成活。不同时间处理的扦插苗在12 h处理下生长情况最佳。吲哚丁酸处理的成活效果最好;向阳、楚伊、浑金3个品种较易扦插成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