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评价持续切口灌注罗哌卡因术后镇痛对局部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拟行单纯性肾脏切除术病人40例,ASA分级Ⅰ级或Ⅱ级,年龄45~64岁,体重45~80 kg,性别不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C组)及持续切口灌注局麻药组(CWI组),每组20例.CWI组持续切口灌注0.25%罗哌卡因,C组灌注等容量生理盐水,并采用静脉吗啡病人自控镇痛辅助镇痛.于术后6、12、24及48h,分别记录吗啡累积用量,采用ELISA法检测引流液中前列腺素E2(PGE2)浓度.结果 与C组比较,CWI组术后各时段吗啡累积用量降低,术后各时点引流液PGE2浓度降低(P<0.05).结论 持续切口灌注罗哌卡因镇痛效应机制与抑制切口局部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局部用于微创食管癌术后腹部正中切口镇痛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 2017年3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胸段食管癌病人134例,均行胸腹腔镜联合食管胃部分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术。根据腹部正中切口处理方式不同分为两组,A组66例,术中腹部正中切口无特殊处理,B组68例,术中腹部正中切口留置一次性静脉输液针针管、术后局部使用罗哌卡。比较两组病人术后腹部正中切口疼痛评分(VAS)、脂肪液化以及感染等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A组比较,B组病人术后第1~3天腹部正中切口疼痛评分(VAS)较低,分别为(4.1±0.9分)比(3.1±0.8分)、(4.0±0.9分)比(2.9±0.9分)、(3.7±0.8分)比(2.7±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应用止疼药物(曲马多)人数占比较少,分别为36.36%(24/66)和11.76(8/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术后腹部正中切口脂肪液化、感染等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腹腔感染病例。结论微创食管癌术后使用罗哌卡因行腹部正中切口局部镇痛安全可行、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切口持续浸润用于乳腺癌患者术后镇痛的有效浓度。方法择期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100例,年龄40~70岁,ASAⅠ或Ⅱ级,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0.2%(R1组)、0.3%(R2组)、0.4%(R3组)罗哌卡因切口持续浸润组和地佐辛复合曲马多患者静脉自控镇痛组(PCIA组),每组25例。记录患者术后2h(T1)、4h(T2)、8h(T3)、12h(T4)、24h(T5)、48h(T6)时安静和90°翻身活动时的VAS疼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及恶心、呕吐、头晕、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T1~T6时R1组安静和90°翻身活动时VAS评分明显高于PCIA组(P0.05),R2和R3组VAS评分与PCI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1、R2和R3组Ramsay镇静评分均明显低于PCIA组(P0.05),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IA组出现2例恶心呕吐,其余各组均未发生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论 0.3%罗哌卡因切口持续浸润对乳腺癌根治术后镇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地佐辛对结肠癌根治术后罗哌卡持续切口镇痛作用的影响.方法:将40例择期行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地佐辛复合罗哌卡组(D组)和罗哌卡组(R组),手术结束后,进行切口局部浸润并放置渗透导管,D组经切口持续给予0.2%罗哌卡(内含地佐辛54μg/mL),R组给予0.2%罗哌卡.结果:D组术后12 h、24 h和48 h咳嗽和休息时VAS评分低R组(P<0.05),R组48 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及舒芬太尼使用量明显高D组(P<0.05),恶心呕吐及嗜睡发生率R组高D组(P<0.05).肠蠕动恢复时间及术后离床时间,D组早R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愈合良好,无1例发生切口感染.结论:地佐辛增强罗哌卡术后持续切口镇痛的效果,有利患者的术后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切口内浸润及胆囊床喷洒盐酸罗哌卡因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60例,随机分为4组。A组:在作腹壁切口前切口预定点注入0.75%盐酸罗哌卡因2 mL;B组:手术结束前向胆囊床喷洒盐酸罗哌卡因10 mL;C组:联合应用A/B组的处理;D组:不做任何以上处理。各组在术后均持续监测患者血氧饱和度、呼吸、血压、心电图,记录术后2、6、12、24 h的VAS评分、Ramsay评分和术后额外镇痛药使用情况及副作用发生情况。观察术前30 min、术后180min静脉血皮质醇含量。结果A、B、C三组术后12 h的VAS评分低于D组(P0.05);4组患者各时间点Ramsa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额外镇痛药使用次数少于D组(P0.05);4组患者副作用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在术后180 min血液中皮质醇含量少于D组(P0.05)。结论罗哌卡因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具有很好的镇痛效果,联合切口处浸润和胆囊床表面喷洒罗哌卡因的效果更佳,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分娩镇痛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浓度罗哌卡因伍用芬太尼用以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90例要求分娩镇痛的孕妇随机分成0.15%罗哌卡因组(Ⅰ组)、0.125%罗哌卡因组(Ⅱ组)、0.1%罗哌卡因组(Ⅲ组),均复合芬太尼(2μg/ml),硬膜外自控镇痛(PECA)速率6ml/h,自控3ml/次,锁定时间15min。以VAS评评分比较三组分娩镇痛后PCEA的效果。Bromage评分评定运动阻滞情况。结果镇痛后10、30、60、120、180、240minVAS评分Ⅲ组显著高于Ⅰ、Ⅱ组;Bromage评分Ⅰ组显著高于Ⅱ、Ⅲ组,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0.125%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对孕妇行分娩镇痛效果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罗哌卡因用于矫形外科手术后镇痛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院近年来采用CIEA进行术后镇痛 ,本文对比观察不同剂量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的镇痛效果、运动阻滞程度及副作用。1 .资料与方法 :ASAⅠ Ⅱ级髋、膝、踝关节、拇外翻的矫形外科手术 60例 ,随机分为 3组。A组 2 0例 :采用芬太尼2 μg/ml加 0 1 75 %布比卡因 ;B组 2 0例 :采用芬太尼 2 μg/ml加 0 2 %罗哌卡因 ,两组的镇痛泵注药速率为 5ml/h(Accufuser2 75 @型 ) ;C组 2 0例 :采用芬太尼 2 μg/ml加 0 2 %罗哌卡因 ,镇痛泵注药速率为 2ml/h(Accufuser1 0 0 @型 )。于全麻诱导前置入硬膜外导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局部浸润联合氯诺昔康静脉自控镇痛(PCIA)在颈椎后路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择期行颈椎后路手术的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罗哌卡因复合氯诺昔康组(L组)和单纯氯诺昔康组(C组),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L组缝皮前用0.5%罗哌卡因20ml浸润切口周围,术毕两组均静脉注射(>15s)氯诺昔康8mg,术后均行氯诺昔康PCIA。记录术后4、8、12、24、48h的疼痛VAS评分,PCIA冲击总量,追加镇痛药使用情况以及相关不良反应。结果术后4、12、24、48hL组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L组PCIA冲击总量少于C组(P<0.01)。结论罗哌卡因切口局部浸润联合氯诺昔康PCIA应用于颈椎后路术后镇痛效果优于单纯氯诺昔康PCIA。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罗哌卡因持续切口浸润麻醉对开腹胃癌根治术后的镇痛效果及对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榆林市第二医院普通外科开腹行胃癌根治术的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镇痛方法不同分为罗哌卡因持续切口浸润麻醉组(简称"罗哌卡因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简称"对照组"),每组均为25例。所有患者均使用静脉自控麻醉泵,比较不同时间点(术后4 h、8 h、16 h、24 h、48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舒适度(BCS)评分、术后恶心呕吐评分,以及2组间累计静脉自控镇痛药物使用量、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切口感染发生情况。结果罗哌卡因组在术后4 h、8 h、16 h、24 h、48 h时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BC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罗哌卡因组48 h时舒芬太尼用药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罗哌卡因组患者肠功能恢复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恶心呕吐评分明显降低(P0.05)。2组切口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持续切口浸润麻醉用于开腹胃癌根治术后镇痛安全、有效,能够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联合地塞米松手术区域局部浸润镇痛能否改善骨与关节手术后疼痛及减少术后口服镇痛药量。方法将2014年6月至8月我院51例需行骨关节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术中局部浸润0.1%罗哌卡因20 m L(200 mg)联合地塞米松2 mg,对照组术中局部浸润等量生理盐水。记录患者术后4、8、12、24、48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给予自觉疼痛难忍者口服镇痛药。主要评价指标为术后VAS评分;次要评价指标为口服镇痛药物剂量及首次口服镇痛药物距手术结束时间、术后不良反应、总体满意度等。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后8、12、24、48 h VAS评分有统计学差异,两组口服奇曼丁总剂量、总体满意度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罗哌卡因联合地塞米松手术区域局部浸润可显著降低骨与关节手术后静息疼痛,减少需使用镇痛药物的人数,延迟术后镇痛药物应用时间,减少镇药物使用剂量。  相似文献   

11.
我们将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用于剖宫产患行术后硬膜外镇痛,进行临床观察,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盐酸罗哌卡因肌注于膝关节周围组织对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76例膝关节骨关节炎行TKA术后随机分为2组:注射组(A组),非注射组(B组)。A组缝合切口前给予0.375%盐酸罗哌卡因肌注,B组不注射盐酸罗哌卡因。观察患者术后第1、3、7、14天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结果术后第1天平均VAS评分A组4.50分,B组6.8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VAS评分A组4.52分,B组6.0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VAS评分A组3.84分,B组4.3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4天平均VAS评分A组3.81分,B组3.84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3、7天A组术后疼痛明显轻于B组。结论盐酸罗哌卡因局部注射对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早期疼痛的减轻及术后行早期功能锻炼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低浓度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取条件相同能经阴道分娩的ASA分级Ⅰ 级足月妊娠产妇3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0.1%罗哌卡因+3ug·ml-1芬太尼组,B组为0.1%的布比卡因+3ug·ml-1芬太尼组。采用双盲法进行视觉摸拟疼痛评分(VAS)和下肢运动神经阻滞评分(MBS)。记录产程、生命体征、分娩方式和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两组产妇分娩镇痛效果良好且无显著性差异(P>0.05)。MBS评分A组15例(100%)均为6分,所有产妇均能下床行走和自主排尿,而B组仅10例(67%)为6分,即67%的产妇能下床行走和自主排尿,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比较两组产程、新生儿Apgar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低浓度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效果优于等浓度布比卡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氢吗啡酮联合罗哌卡因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拟行分娩镇痛120例,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氢吗啡酮组(H组)和舒芬太尼组(SF组),常规监测生命体征和胎心,当宫口开到3 cm时,L3~4行硬膜外穿刺放管,注射实验剂量(含1∶200 000肾上腺素1. 5%利多卡因3 ml),无异常情况后注入首剂量,固定硬膜外导管,连接电子镇痛泵。记录患者入室时(T1)、首剂量给予5 min(T2)、首剂量给予10 min(T3)、分娩后30 min(T4)、分娩后60 min(T5)心率、平均动脉压、脉搏血氧饱和度、静态VAS评分,同时记录实施分娩镇痛至胎儿娩出时间、电子镇痛泵按压次数、不良反应(恶心、呕吐、皮肤骚痒等不良反应)和出生后1、5 min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2组患者组间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 74,P=0. 19; F=0. 34,P=0. 56),不同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3. 01,P=0. 00; F=63. 60,P=0. 00),分组和时间无交互作用(F=0. 42,P=0. 79; F=0. 57,P=0. 68)。脉搏血氧饱和度组间、时间以及分组和时间的交互作用均无统计学意义(F=1. 65,P=0. 20; F=0. 14,P=0. 97; F=0. 65,P=0. 63)。VAS评分组间、时间以及分组和时间的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28. 85,P=0. 00; F=259. 52,P=0. 00; F=41. 11,P=0. 00)。H组分娩镇痛至胎儿分娩出时间(8. 4±2. 0) h,与SF组(8. 7±1. 8)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 97,P=0. 34)。2组新生儿出生后1、5 min 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 23,P=0. 82; t=-1. 34,P=0. 18)。2组患者不良反应分别为3、10例,电子镇痛泵按压次数分别为(19. 6±3. 1)、(24. 6±4. 0)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 23,P=0. 04; t=-7. 72,P=0. 00)。结论硬膜外行无痛分娩时,罗哌卡因联合氢吗啡酮比联合舒芬术尼在镇痛质量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5.
16.
两种浓度罗哌卡因对上肢手术镇痛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上肢手术,除了提供手术无痛条件外,探讨并发症少、生理干扰轻,具有止痛安全而不影响运动神经功能的罗哌卡因的安全用量是非常重要的.为此,笔者对两种浓度的罗哌卡因进行了对比观察,寻求既具有扩张上肢血管,解除血管痉挛,有利于血管吻合,又能可靠、安全地阻滞感觉神经传导功能,术中止痛充分,术后镇痛良好,有利于病人恢复的罗哌卡因的安全剂量.现将有关临床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硬膜外注布比卡因分娩镇痛往往因阻滞运动神经,产妇不能离床活动,对分娩进程也有消极作用,使剖宫产率增多。新问世的局麻药罗哌卡因(ropiracaine)不但镇痛佳而且影响运动神经较轻,所以很适合分娩镇痛之用。 作者用随机双盲法对比硬膜外注用罗哌卡因或布比卡因作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是先给产妇硬膜外注负荷剂量的0.25%罗哌卡因或布比卡因10ml,然后持续点滴0.25%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罗哌卡因局部浸润与自控镇痛泵对髋部骨折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和对照实验,将髋部骨折术后12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1例,对照组62例。治疗组在皮肤缝合前术区行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对照组予术后静脉镇痛泵镇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对术后10 h内的疗效进行评估,比较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疼痛缓解程度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罗哌卡因局部浸润对于髋部骨折术后镇痛效果良好,不良反应显著减少,因此罗哌卡因局部浸润是髋部骨折术后镇痛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在产妇分娩中的镇痛效果。方法将100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芬太尼分娩镇痛,观察组行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分娩镇痛。比较2组镇痛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镇痛后不同时段VA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不良反应率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在产科产妇分娩中的镇痛效果好,用药不良反应率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对腹股沟疝日间手术后早期切口疼痛的影响,寻找影响早期切口疼痛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3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接受腹股沟疝日间手术,且在术毕接受罗哌卡因浸润麻醉患者的临床资料。于术后4、8、12、24、48 h记录患者的疼痛评分。多元Logistic 回归分析寻找术后早期切口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721例患者进入研究,患者术后4、8、12、24、48 h VAS评分分别为(2.52±1.47)分、(2.80±1.54)分、(1.72±0.89)分、(1.33±1.01)分、(0.46±0.25)分。WHO疼痛分级>Ⅰ级患者比例分别为11.8%(85/721)、15.9%(115/721)、8.5%(61/721)、5.1%(36/721)、1.2%(9/721)。116例(16.1%)患者需要额外口服NSAIDs类止疼药,9例(1.2%)需要弱阿片类药物。回归分析表明患者年龄及BMI是术后早期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罗哌卡因能使疝日间手术患者术后切口疼痛感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患者年龄及BMI指数与术后早期疼痛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